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公民老師幫你撕課本!:新世代必備公民素養

公民老師幫你撕課本!:新世代必備公民素養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9883134
陳乙綾,周天全,沈嘉偉,李承燁,馮博駿,黃庭三
挑興
2025年8月31日
127.00  元
HK$ 107.95  






ISBN:9786269883134
  • 叢書系列:知識轉譯與普及
  • 規格:平裝 / 212頁 / 14.8 x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知識轉譯與普及


  • 人文社科 > 教育 > 教育概論











      為什麼公民課要學經濟?我們的公民課很「缺德」嗎?

      在臺灣的民主實踐,除了投票以外,還有哪些方式?



      小學讀社會,國、高中念公民,可是,這個我們如此熟悉的科目,真的有辦法讓我們成為一位好公民嗎?還是說,這些課程只是讓大家「背多分」,一但到了現實生活中,就把學校教的東西忘得一乾二淨?

      108課綱上路多年,現在的高中公民課究竟在上些什麼?這些內容真的能夠培養出學生所需要的素養嗎?想要回答這些問題,就讓我們「撕」開公民課本,一起找出答案!



      教科書既承載著教育理想,也須考量市場需求與教學實用性。本書將從教科書編排的核心邏輯、圖文論述、提問框架及視覺設計等面向,綜合分析各版本特色,逐一解剖教科書內深藏的門道,確認教科書是如何引導學生看待自己、看待社群、看待國家、看待世界。在深入解析的同時,亦搭配作者群的教育背景和實務觀察,給出實際建議與教學時應注意之事項。



      這本書超適合:

      V希望讓教育內容更完整的第一線教師

      V在意新世代素養培育的家長

      V不滿足於課本內容的學生

      V想知道現在的課本長怎樣的臺灣人



    本書特色



      課本有點無聊?有點官腔?讓我們幫你撕開課本,仔細檢查它們究竟寫得怎樣?六位臺大師資生結合教學理論與課堂現場觀察,批判性分析高中公民課本中的性別、經濟、政治等議題,從邏輯、論述、提問、排版各面向著手,針對既有教科書內容提出具體建言。這本書將「撕」開教科書、「思」考教育實踐,全方位深度剖析,絕對是在意公民素養的你,不可錯過的一本公民思辨書!

    ?


     





    推薦序01 蔡至哲

    推薦序02 林怡君

    使用守則|「撕」開教科書,檢視臺灣的公民教育想像



    第一部分:我是怎樣的存在?

    01 學生該成為怎樣的公民?教科書能如何塑造真正的公民實踐者?

    02 適性教學,談不談「性」?教科書裡的性別平等了嗎?



    第二部分:我生活的社會如何形成?

    03 假如讀課本就像打遊戲?探索高中刑法教育的更多可能性

    04 「社會安全」的多重宇宙!教科書怎樣解釋社會福利與服務?



    第三部分:我該如何參與社會運作?

    05 為什麼要學「看不見」的手?從學生視角看教科書中的經濟學

    06 用選舉決定一切?政治參與,我們能做的遠不止於投票



    第四部分:我理想的世界長怎樣?

    07 公民教育「缺德」嗎?從「社會規範」單元反思品德教育

    08 我們都住地球村?剖析教科書中的「全球化」觀點



    結論|撕開教科書,以重新裝訂公民教育的想像





    ?





    推薦序



    蔡至哲�前臺大公民科兼任教師、臺師大東亞系博士後研究員




      這是一本希望讓社會大眾有機會聽見一群臺大師資培育生(或準教師)對臺灣當前各版本公民科教科書與公民教育進行反思的作品。也是一群相對比較靠近國民教育的「大人」,站在身份轉變的交界:從一個非局中人,卻也不失焦的舒適距離,來看看教育這艘大船,是不是朝著原定的理想目的地前進的成果。作者們以公民科的不同領域單元為引,藉由:「想」、「問」、「畫」、「說」四個面向剖析教科書。



      身為短時間一起學習的師長,光是收到本書的初稿就已經深為感動,且真心以同學們為榮、為傲,同時認定他們在大學生涯的尾聲完成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也自以為是地相信,他們的論述都是值得思考的重要觀察。



      以思想史的視野來看,所謂的「公民」、「公民教育」確實都是近代西力東漸後才有的概念。某種程度上,梁啟超的《新民說》絕對是東亞近代知識人討論公民教育相關思想的最重要起點。直到現在,身處21世紀臺灣的我們,也許依然可從《新民說》精鍊而優美的文字中,得到有關公民教育的部分啟發。



      身處近代「三千年未有之變局」,梁啟超在《新民說》對社會大聲疾呼:「新民為當務之急」,要求大眾不要只懂得憂心外患頻仍,更要從教育出發思考。臺灣當前雖也處在充滿大國衝突與威脅的國際情勢,但教育發展也仍該持續作為當今之「急務」。



      《新民說》曾檢討:「一國之人,奄奄待死矣。有力不庸,而惟命是從。然則人也者,亦天行之芻狗而已,自動之機器而已,曾無一毫自主之權」,東亞教育也常面臨學生被動、毫無自主動機的困境。因此,周天全在導論指出:當108課綱強調「自發、互動、共好」,我們的教科書是否真能幫助學生發展出這些素養?......讓我們開始一起「撕」開人手都有的教科書,發現那些被說與未被說的故事,重新思考公民教育的意義與可能。以上可見本書從 108 課綱出發的寫作關懷。



      結論章中,本書作者群指出:教育的本質不是為了傳授死板的知識,而是為了培育有生命力、能思考、願行動的未來公民;108課綱的「自發、互動、共好」精神不僅適用於學生學習,也適用於我們思考和參與教育改革的方式。可見作者們依然肯定 108 課綱的理想,也絕非只是為批評而批評地檢討當前教科書,而是以他們年輕活力與教學理想,謙卑地用實際行動,邀請社會大眾一起思考公民教育的未來願景。因而在此再次推薦,這本兼具理論與現場溫度,又極具行動號召力,幫助我們「撕」開教科書的青年大作。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