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樂制度從何而來?
商朝和周朝的根本差異在哪?
一切問題的答案,都從周公開始!
他不只是輔政賢臣,更是制度與思想的開創者
走近中華千年文化的源頭,一探周公的政治理念
商朝和周朝的根本差異在哪?
一切問題的答案,都從周公開始!
他不只是輔政賢臣,更是制度與思想的開創者
走近中華千年文化的源頭,一探周公的政治理念
【從史實出發,重現周公真貌】
本書以扎實的歷史考據為基礎,跳脫傳統儒家對周公的神聖化詮釋,試圖還原一位在歷史現場中運籌帷幄、面對政治危局的人物。書中從周公參與伐紂、輔政成王到親自制禮作樂的實際行動,勾勒出一位身處建國關鍵期、深諳權力運作與文化建構的政略家與制度設計者。作者選擇從具體史料與政策措施切入,而非純粹從經學視角讚頌聖人,使本書更具歷史批判性。
【政治與忠義的實踐】
本書深入探討周公攝政期間面對的內憂外患,包括王位正當性危機、宗族不和、地方動盪等,並詳述他如何透過平定「三監之亂」、安撫殷商遺民、整合諸侯勢力,鞏固新生王朝。周公「踐阼代成王」一事,在古代常被視為至高忠誠的典範,作者則從政治現實出發,解析其策略與權衡,並提出這種「代君而治」的模式如何塑造後世對忠賢與權力之間微妙關係的理解。
【制度文化的創立與規範】
周公的歷史功績不止於政局穩定,他在制度建構上的創新更是中華政治文化的長遠根基。書中深入解析周公所制定的禮樂制度、宗法體系與空間秩序,並探討《周禮》等經典的源起與後世詮釋。透過這些制度設計,周公不僅形塑了王朝的治理結構,也藉由禮制規範民間生活與倫理秩序,將權力轉化為文化與社會結構的一部分,使統治更具持久性與認同感。
【思想革新與文化奠基】
在思想層面,本書強調周公對「天命」觀的轉化與推進,從殷商時期神權崇拜走向以道德為核心的正當性理念。書中指出,周公創建「以德配天」的新詮釋,使君權需以德行和政績來支撐其合法性,開啟了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從神意到人道的轉向。這一思想不僅影響儒家「仁政」理論的誕生,也深植於中國歷代王朝對天命、政權與道德的思考模式中,是中國文化傳統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本書特色
本書以宏觀視角系統梳理周公於政治、文化、思想、制度等多方面對中華文明的貢獻,透過歷史考據與經典詮釋,還原其思想脈絡與歷史影響。作者深入探討周公制禮作樂、踐行仁德、詮釋天命等行動如何構建中華文化核心價值與治理理念,幫助讀者從源頭理解中華文化制度與哲學精神,極具學術深度與思想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