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我被心理實驗監控的人生:關於數據監控與人格發展交錯的自我反思

我被心理實驗監控的人生:關於數據監控與人格發展交錯的自我反思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662960
蘇珊娜.布雷斯林
李昕彥
二十張出版
2025年9月24日
150.00  元
HK$ 127.5  






ISBN:9786267662960
  • 叢書系列:Identity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4.8 x 21 x 1.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Identity


  • 人文社科 > 報導�紀實文學











    「儘管接受眼前所看到的真實世界。生活就是這麼簡單。」

    ——《楚門的世界》

    ?

    當你還是個孩子的時候,被你的父母當成了人類實驗室的老鼠,

    這會改變你的人生嗎?你願意被改變嗎?

    ?

    真實版的「楚門的世界」——

    一百名兒童長達三十年的監控與研究

    當人生被歸檔成數據,她選擇重新書寫自己的故事!

    一段關於科技、數據監控、人格發展與自主意識交錯的文化反思

    ?

    ==============================

    ?

      ◎心理實驗有可能改變「人生走向」嗎?研究數據能定義「我們是誰」嗎?

      ◎當你從出生就被觀察、被定義,還有多少真正屬於你自己的選擇?

    ?

      █與「數據」對話,這項研究是否比她更瞭解她自己?

    ?

      在這個時代,我們的日常被數據監控環繞:手機記錄步數,平台演算法推測喜好,社群媒體蒐集言行。當這樣的監控不是在成年後,而是從幼年即開始,會是什麼光景?《我被心理實驗監控的人生》正是一部獨特的回憶錄,作者蘇珊娜.布雷斯林以自身經歷為例,帶領我們思索數據、心理實驗與自由意志之間的關係。

    ?

      布雷斯林的童年並不尋常。她在年幼時被送入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實驗型幼兒園,成為心理學家主持的「Block Study」——一項為期三十年的長期追蹤研究——的受試者之一。研究者觀察並記錄超過一百名兒童的行為與性格,試圖預測他們的未來走向。換言之,她的人生,不僅是童年的成長,更同時是一份「數據檔案」。

    ?

      多年後,當她經歷失敗的婚姻、對抗乳癌病症時,這段曾經被觀察的記憶重新浮現。她開始追問:那些被歸檔的性格特徵,是否早已注定了她的命運?還是她依然能主導自我的人生?這段被「當成實驗對象」的成長經歷,是否在塑造她「成為誰」,並且在她的生命中掌握了主導權?

    ?

      █不只是個人回憶錄,更是一面反映當代監控社會的鏡子!

    ?

      在回憶與反思中,布雷斯林描繪出一種宛如《楚門的世界》的成長歷程:她從小就在「隱形觀眾」的監控下生活,成為被實驗解讀、被數據標記的對象。她以記者般冷靜的觀察、作家般敏銳的語言,重新審視自己的身分、命運與主體性,書寫一個「被研究的孩子」如何在長大後奪回話語權。

    ?

      本書也同時觸及心理實驗的倫理困境:研究者與受試者的關係是否平等?當孩子無法選擇時,實驗的成果是否意味著對其人格的侵犯?布雷斯林不迴避這些問題,而是直接面對,把個人經驗提升為對社會、文化與監控現實的批判。

    ?

      這本富有啟發性和辛酸的回憶錄,深入探討了作者作為名副其實的「小白鼠」參與終生心理學研究的成長經歷,以及她成年後重新獲得自主權和身分認同的過程。而在人工智慧與大數據的時代,我們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活成被監控的人生——我們被追蹤、被演算法分析、被數據框架,但布雷斯林的故事提醒我們:即便如此,我們仍能奪回自我論述的權利。

    ?

    媒體好評

     

      ●「這是一部令人著迷的作品,引人入勝。布雷斯林藉由本書探討決定論與人體實驗倫理的棘手問題,切入主題的方式熱切又睿智,既不陷入怨天尤人的主觀泥沼中,也不削弱那項改變人生的研究的尖銳批判。」——《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

    ?

      ●「布雷斯林一方面探討人體實驗的陰暗面,一方面也提出令人不安的議題:現代科技在個人資料蒐集方面會對未來世代帶來什麼樣的後果?這是一本充滿智慧與挑戰的回憶錄與調查報導。」——《柯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

      ●「如果蘇格拉底說『未經審視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那麼布雷斯林則活出了生命的極致。對我們而言,幸運的是,她還寫下這本發人深省又讓人欲罷不能的書。」——《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

    ?

      ●「本書講述一項長期心理學研究的過程及其對布雷斯林的人生所帶來的深遠影響,題材本身就極具吸引力。這是一次令人著迷的閱讀體驗。」——伊麗莎白.克蘭(Elizabeth Crane),《故事即將改變:從幸福結局之後開始》(This Story Will Change: After the Happily Ever After)作者

    ?

      ●「布雷斯林在這本精彩的回憶錄中提醒我們:心理研究數據是人為的。本書也巧妙地突顯資料生成的過程如何形塑被觀察者的人生故事。」——丹娜.博伊德(Danah Boyd),《沒那麼簡單:網路世代的青少年社交生活》(Its Complicated: The Social Lives of Networked Teens)作者

    ?

      ●「蘇珊娜.布雷斯林是貨真價實的『數據嬰兒』——甚至是兩次。她在第二次時刻意彰顯這個身分,毫無保留,並取回掌控權。」——《哥倫比亞文學評論期刊》(Columbia Journal of Literary Criticism)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