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我是蕭錫銘,來自嘉義大林,是家中五個孩子之一。父親是一名編輯,長年奔波在外,鮮少回家;母親則靠著做家庭幫傭,獨自撐起整個家。童年的我,早早體會了「辛苦」與「等待」的滋味。
四歲那年,母親帶著我與妹妹來到台南,投靠住在水仙宮市場做油湯生意的姑姑。白天她忙著備料,晚上則一手牽著我、一手背著妹妹,推著沉重的餐車,從市場一路走到民族路上的遠東百貨前,販售米糕與四神湯。那一幕幕艱辛,至今仍深印在我腦海。
後來,為了工作,母親將我和妹妹寄放在外婆家,自己則到一位政治人物家幫傭。那幾年,我輾轉寄居在外婆、大姐與二舅家,直到小學六年級,母親辭職後才再次將我接回身邊,帶著我四處搬家、四處工作。
民國六十六年,我正唸國一,父親因病離世;兩年後的某天清晨,母親在工作途中,遭遇酒駕肇逃車禍,當場喪命。雙親驟逝,讓年少的我宛如斷了線的風箏,人生一度失去了方向,也失去了學習的動力,成了老師眼中的「放牛班孩子」。
然而,就在人生最黑暗的時候,總會有一道光照進來。我的大舅在我最無助的時候接納了我,並透過姻親關係,讓我認識了一位改變我命運的貴人——黃禎祥師傅。
黃師傅在麵包店工作,卻不僅是技術高超的烘焙師,更像我人生中的另一位父親。他教我技藝,更給我家的溫暖與前行的力量。在他的鼓勵與指導下,我努力學習,終於考取了烘焙證照。
民國七十八年,黃師傅更無償將他經營多年的麵包店交給我,於是「銘發糕餅舖」誕生了。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家店,也成為我走上烘焙之路、開啟新人生的起點。
民國一百年,當全台掀起烘焙教室風潮時,我也有幸受邀至各地教學,把當年黃師傅手把手傳授給我的技藝與精神,傳承給更多熱愛烘焙的年輕人。那段「全台跑透透」的日子,不只是教學,更是我對人生的一種回饋與感恩。
這本書,是我人生的縮影。是一段從黑暗走向光亮、從被扶持到學會扶持他人的旅程。願正在閱讀這段文字的你,也能從中感受到希望——相信命運即使曲折,終究會為你敞開另一扇門。
—— 蕭錫銘 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