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節錄)
荀子,是中國思想史上一個偉大而又富有爭議的人物。
有人說他是孔門嫡傳,德業儒臣之首;有人說他是儒門異端,大本已失。有人說他不但高過孟子,而且學過孔子;有人說他不但不及孔子,而且難與孟子比肩。有人說他是法家、雜家,是黃老之徒,是進步的唯物主義思想家;有人說他是儒家、經師,是專制主義理論的祖師,其思想毫無進步性可言。
漢代以來,荀子的身價幾經起落:程、朱倡議理學,荀子的性惡說便成為批判重點;清人反對宋學,荀子的地位復又上升;維新派破除漢學,荀子則成為兩千年專制的代罪羔羊;革命派批儒反孔,荀子又成為空前的進步思想家……近兩千年,特別近百年來世人對荀子及其思想的種種評價,是耶非耶?我們將透過剖析荀子的身世和思想性格進行探討。
知人必須論世。荀子的一生有許多難解的謎團。因此,本書第一章就從荀子的姓氏、字號開始,逐一考證荀子的生平事蹟,試圖讓大家了解更為真實的荀子。
天是什麼?人與天到底是怎樣的關係?這是人類理解世界的最基本問題。荀子對此問題的論述表現出超時代的智慧,是其思想之亮點。本書第二章將探討荀子的天道觀、天人觀。一旦了解,也就得到深入荀子思想的清晰線索。
人們一般認為中國古代哲學認識論不發達,但荀子的認識論屬於例外。本書第三章將介紹荀子的認識論,無論是認識的起源、世界是否可知、認識的形式和方法,認識發展的過程或檢驗認識的標準等問題,荀子的論述皆有其出彩之處,而這也是荀子思想中的瑰寶。
荀子的邏輯思想是世界邏輯史寶庫裡的珍貴財富。本書第四章將詳細闡述荀子以「正名」為中心的邏輯體系,比較其邏輯思想與名家、墨家邏輯思想的優缺。
苟子的人性論頗為後人詬病。將荀子的人性論歸結為性惡是否全面?本書第五章將據此分析。我們認為荀子所謂的「人性」乃指人的本能,而「性惡」是荀子人性論所強調的重點;但荀子的人性論絕非僅含性惡,它還有更為廣泛的內容。透視荀子的這一學說,就能更準確地把握荀子思想的核心。
本書第六章將探究荀子的社會政治思想:荀子是如何發現人類社會的組織奧祕,又是如何解釋禮義起源?他所說的「禮」與「法」各具有什麼樣的內容,他又是如何處理「禮」、「法」關係?他的「法後王」說的真實含義是什麼,是否具有肯定的價值?有鑑於此,荀子到底屬於「儒家」還是「法家」,而作為儒家的他具備何種政治觀點,我們就能形成自己的判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