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群雄爭霸、烽煙四起的戰國、秦漢之際,出現了一個特殊的士人群體──「縱橫家」。這些人多為策辯之士,遊走於各國之間,推銷自己的外交策略或政治主張。他們憑藉思想、手段或謀略,折衝樽俎,排憂解難,或以三寸之舌退十萬大軍,或縱橫捭闔巧解紛爭,譜寫出一首首智慧的頌歌,為中國歷史增添了不少繽紛的色彩。?
他們大多出身貧賤,渴望富貴;而這個大動亂的年代,正好為他們提供了獲得利祿的大好機會。然而,作為平民出身的知識分子,要想躋身卿相、光宗耀祖,成為統治階層中的一員,所付出的艱辛努力、遭受的屈辱和辛酸也是可以想見的。從蘇秦、張儀、范雎三人身上,我們可以感受到從布衣到卿相的艱難歷程。?
韜略與口才是縱橫家藉以顯姓揚名的兩大法寶。一個成功的縱橫家能夠依靠自己如簧之巧舌,或化千戈為玉帛、變仇敵為朋友;或智取卿相、巧獲信任;或煽風點火、挑撥離間;他們甚至能依靠自己的滿腹韜略傾人之城、救人之國。三寸之舌有時勝過千軍萬馬。?
他們不僅是一群優秀的演說家、謀略家,而且是一群具有卓越才能的外交家。在沒有國際公法的時代,外交作為國內政治、軍事的延續,具有很大的實用性。陰謀、詐欺、謊言、背信棄義、出爾反爾等情況,在戰國時期的外交舞臺上屢見不鮮;尤其在張儀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所有的這一切,構成了一組震撼人心的交響曲。?
他們靠辯才和智謀去遊說諸侯,博取各國君主的信任。這些人與他們所服務的君主之間的關係,往往是靠互相利用來維持的。一旦這種利用價值消失,他們就會被君主拋棄,或者棄君主而去。他們大多深諳此理,或避禍遠害,或力破讒言、逃避暗箭。?
他們是時代的跟風者,他們是謀略大師,是語言巨匠。他們的外交智慧和辯論技巧是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
從大方向講,當今世界並不太平,國際政治風雲多變,利益衝突此起彼伏,要想從容地應對種種複雜的國際形勢,我們可以從縱橫家那裡吸取經驗。從小方面講,具有優秀的語言技巧、嫻熟的處世謀略,在職場競爭、商業舞臺以及各種社會活動中無疑可占據先機。?
縱橫家可以提供給我們許許多多有益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