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紙牌背後,映照人生百態
蔡意苓 (TAAZE讀冊生活網路書店前童書圖書經理)
在臺灣的兒童文學裡,我總覺得有一股特別的力量,它往往不張揚,卻能在孩子心裡留下很長久的痕跡。亞平老師的作品,就是這樣。她善於在日常物件與孩子的想像之間,搭起一座橋,讓故事既親切,又能飛翔。
《我愛黑桃7》便是其中的代表作。一副再尋常不過的撲克牌,經過她的筆,竟成了一群會爭執、會憂愁、會笑鬧的角色。黑桃7和黑桃8的兄弟情誼、紅心王后的任性霸氣、魔術的神祕世界……孩子讀來開懷,覺得紙牌世界竟如此熱鬧;大人再看,卻會驚訝於這些角色背後,竟暗暗映照著人生百態。那句「差點變成憔牌、死牌」的文字遊戲,不只是幽默,更是一種溫柔的暗示:人生雖有失落,但總能因陪伴與勇氣而重生。
新版的《我愛黑桃7》更是巧思滿滿。除了保留故事的想像力和趣味性,還加入了「數學遊戲」設計:湊十點、挑戰二十四點,這些看似遊戲的小機關,卻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練習心算和邏輯。學習從來不只是課本裡的習題,也能在遊戲和笑聲中悄悄發生。
我尤其珍惜這套書所帶來「不同世代之間共讀」的氛圍。對我們這一代父母來說,撲克牌是童年的經典記憶──阿媽教的撿紅點、朋友間的十三張或大老二;對孩子來說,撲克牌透過亞平老師的故事,有了新生命。因此,大人與孩子不只是讀同樣的故事,更是在笑聲和遊戲中,共享一份流動的陪伴。
插圖的轉換也讓我感受到國語日報社的用心。舊版由楊麗玲老師繪製,人物鮮明;新版由Salt & Finger重新詮釋,換上動物角色,更添現代孩子熟悉的趣味。不同的畫筆,各自留下獨特的印象。
六年前,我的大女兒第一次讀《我愛黑桃7》就愛不釋手。重新出版後,她依然讀得津津有味,問她與之前看的感覺有什麼不同,她闔上書本想了想,說了一段讓我覺得很特別的話:「現在再看它一次,好像也能適用在目前(國中)的朋友同學互動關係上,或許都會因為角色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本位立場,用旁觀者的角度,更能理解互動時,產生的情緒。」這時,我更加相信,好的作品對於孩子的影響力,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
臺灣的兒童文學,最珍貴的地方在於,它從不追求浮誇,而是以一種樸實真摯的語調,陪伴孩子理解世界。《我愛黑桃7》也在悄悄告訴孩子:友情的支持能帶來力量,挫折不是終點,而學習更可以在日常裡自在發生。這些價值,會在孩子心中長成安靜而堅定的養分。
我衷心推荐這套書,不論你是學生、家長,或只是想尋回童心的大朋友,都能在書裡找到屬於自己的驚喜與感動。好的作品,會在時間裡長久發光;而《我愛黑桃7》,正是這樣的書。
作者序
讓想像力飛
亞平
對於童話創作,我向來信守的箴言是:「讓想像力飛。」
「想像力」是童話創作裡至為重要的一個要素;任何新鮮的、優美的、有創意的、趣味的想像,都足以讓一篇童話生色添光,白水變雞湯;而一篇沒有想像力的童話,就像嚼不爛的口香糖,越嚼越乏味,最終速速吐出。
《我愛黑桃7》大概是我作品裡最富想像力的作品了。
要用無生命的「紙牌」來當主角、要把無生命的「紙牌」寫得動人、還要編出有起承轉合、合情合理的劇情──想像力不僅要飛,還得加足馬力,上天下地奮力飛馳,才能飛出不一樣的童話故事來。很開心,我做到了。
第二集的《我愛黑桃7》共有三個故事。第一個故事〈砍了他的頭〉,不僅互文了《愛麗絲夢遊仙境》,也把代表人物「紅心王后」,小小的揶揄一下。順道一提,「砍了他的頭」這句話,正是紅心王后的口頭禪。
第三個故事〈魔術人生〉中提到的牌戲:「對對碰」,是真實存在的一種撲克牌玩法。小時候,常和堂兄姐弟吆喝著一起玩,氣氛歡快,熱鬧無比;但和同齡朋友提及時,卻從沒有人玩過。也許它是一個快要失傳的撲克牌玩法了,可以藉著寫故事之便順道紀錄下來,是我小小的私心自用;如果有朋友想依樣畫葫蘆玩玩看,則是求之不得的事了。
謝謝黑桃7和五十三張撲克牌們,願意乘著我的想像力飛。但願撲克牌永遠不退流行;永遠是桌遊的要角;永遠給世界帶來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