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每一個人都是一首詩
◎黃啟方/前台灣大學文學院院長
秋芳開篇若無其事地寫出她大一時所寫的一首七絕:「簞瓢陋巷不知難,眼自清明心自寬。天地詩心隨日月,今人聊共古人歡!」真是讓人驚豔。才大一喔!可見她對「詩」的體悟有多深。
秋芳不但喜好寫詩和讀詩,還用心把詩推向更廣闊的人間,透過「創作坊」的教育理念,把自己對「詩」的趣味與「人間」生活用心連結。如今,又在一千一百多年後,把晚唐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重新品味,再展現到我們面前,這正是她大一時所寫「天地詩心隨日月,今人聊共古人歡!」 的實現,並且,不僅僅是「聊共古人歡」而已,更是「品味司空圖」了!
本書的書名和大小標題,都會讓人心中一動:「有人,替我們抵抗現實」、「生活是詩,只是懂得慢一點」、「詩是微光,細細品來剛剛好」、「無論夜有多深,詩都還沒睡」、「生活不容易,幸好還有光」……每一句都是詩句。
全書分成兩卷,第一卷「品生活」,當然提到「誰是司空圖」了。第二卷「品詩」,把「二十四詩品」分成六大類,每類四品。如:第一類「飽滿的靈能」,發明「雄渾」、「沖淡」、「纖穠」、「沉著」四品的內涵。每一類的標題,都似揮灑自如,也都可以體會秋芳的才情!然後再選擇司空圖「二十四詩品」原有詩句中的兩句,作為申說的重點,如:〈沖淡〉品原有十二句:素處以默,妙機其微。飲之太和,獨鶴與飛。猶之惠風,荏苒在衣。閱音修篁,美曰載歸。遇之匪深,即之愈稀。脫有形似,握手已違。而只選「飲之太和,獨鶴與飛」兩句為主題,這也可以看出秋芳特有的領會吧!?
司空圖除了《二十四詩品》,還有《司空表聖文集》(自名《一鳴集》)十卷傳世。司空圖的父親司空輿,為兒子取字「表聖」|表彰聖人(孔子),可見對兒子的期許!而司空圖把自己的文集取名為「一鳴」,更可見他的抱負。
《一鳴集》卷一〈與王駕評詩〉一文中,司空圖對唐初以來的詩人分別介紹說:「國初,上好文章,雅風特盛。沈、宋始興之後,傑出於江寧,宏思於李、杜,極矣!右丞、蘇州,趣味澄?,若清沇之貫逵。大曆十數公,抑又其次。元、白力勍而氣孱,乃都市豪估耳。劉公夢得,楊公巨源,亦各有勝會。浪仙而下,劉德仁輩時得佳致,亦足滌煩。厥後所聞,徒褊淺耳。」
沈、宋指初唐時期的沈佺期和宋之問,兩人的詩法被合稱為「沈宋體」。江寧則指有「詩天子」雅號的王昌齡。右丞是王維。蘇州是韋應物。唐代宗大曆年間(766-779)有「大曆十才子」活躍。元指元稹,白是白居易。司空圖對唐詩的發展和詩人的品味,可以說瞭若指掌!無論「評詩」或「論詩」,都可見他對王維和韋應物兩位田園自然詩人的推崇。而在《一鳴集》卷九中,又有〈李翰林寫真贊〉,推崇李白說:「水渾而?,其中莫瑩。氣澄而幽,萬象一鏡。躍然栩然,傲睨浮雲。仰公之格,稱公之文!」
司空圖對詩人和詩的用心品味,讓他提出了有名的論述。 在《一鳴集》卷二中,有〈與李生論詩書〉:「文之難,而詩之難尤難,古今之喻多矣!而愚以為辨於味而後可以言詩也。王右丞、韋蘇州澄澹精緻,格在其中,豈妨於遒舉哉!賈浪仙誠有警句,視其全篇,意思殊餒,大抵附於寒澀,方可致才,亦為體之不備也。矧其下者哉!」
他用「味在鹹酸之外」的意思,概括了詩的品類和品格。秋芳把對詩的欣賞和了悟,從「品生活」到「品詩」,對《二十四詩品》作更通透的新詮釋,又連結了對生活的感動並隨性情而抒發!這是秋芳要傳達給讀者的品味!她多麼希望提醒人們,都應該要知道:
每一個人都應該是一首詩!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詩人!
秋芳的用心,令我讚嘆不已。對全書的創意和靈思,只有佩服!也只能稍作補充,勉強回應!是與不是,各自一笑可也。
?
-於新店「憩寂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