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節錄)
1943年3月,三毛出生於重慶。她叛逆,敏感,極端,自閉,從幼年時代就散發出跟其他兄弟姐妹與眾不同的個性。或許是因為想成為一名運動員,最終卻成了一名律師,三毛的父親陳嗣慶在對女兒的教育上給予了最大的寬容。比如小時候的三毛因為覺得「懋」字難寫,就將自己的名字改為陳平;因為感覺被數學老師侮辱,就再不肯上學,一度休學在家……誠如三毛所說:「學校並沒有給我什麼樣的教育,而且,我一直希望離家出走,見識更廣闊的世界。」她這樣說,父母和家庭也都由著她這樣做了。
三毛在幼年即顯示出文學創作上的天賦,成為她離家出走的底氣。三毛的姐姐陳田心對此評價:「妹妹從小作文就很好,遣詞造句的能力極強,更重要的是有思想。她的感情流露於筆尖,從文章到家信,都相當自然不造作。」三毛從未刻意想過成為一名作家,她因出版書籍而走紅是一種偶然。但她在文學上的天賦以及行為上的自由,令她的走紅成為一種必然。同時,她的文字和行為都體現出身體和靈魂的自由,她畢生追求真善美以及人性美好、渴望愛與自然、渴望平凡的風格特質,令她從一眾作家中脫穎而出,並被追認為「現代文藝女青年的創刊號」。
三毛淡泊名利,沒有過分關注過自己的寫作成就,卻在寫作上獲得巨大成功。她說她的寫作完全是游於藝:「從沒想到會有這麼多的讀者,也很少想到稿費,只要文章刊登出來,看到排版鉛字,就是一種快樂。」她對寫作的這種淡薄,以及不求結果的態度,是很多文藝青年所欽羨的。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文藝青年奉為圭臬的遊戲規則,卻只有三毛一個人用畢生的時間去身體力行,並且收效甚大。在今天這個無比流行「成功學」和信奉「金錢至上」的年代,幾乎沒有一個文藝青年敢像三毛一樣,專心致志去做自己的文藝夢。因此,大部分人心中的夢想飄在天空裡,只有三毛在腳踏實地實踐著。
再看三毛的穿著:白色麻紗綴花上衣,藍色牛仔褲,衣服往往是舊的、老的,隨心搭配。她根本不屑什麼新潮、時尚,連結婚都只是穿一件藍色的裙子,把廚房拿來的芹菜插在頭上當花。這種隨性隨心的作風,正體現了文藝青年的靈魂核心——自由。三毛不喜交際與熱鬧,而是喜歡在大自然中深思反省,這是靈魂自由的極致體現。何況她不惜為了追求原始的真善美,摒棄喧囂繁華的都市生活,與戀人定居在四下荒涼、環境嚴酷的撒哈拉沙漠。
三毛酷愛寫信,對朋友真誠,不管是誰,一旦她心裡認定對方,都要在信中將自己的近況甚至一些心底事和盤托出。甚至通常會在寫完一封短的信件後,第二天起床再補上一封長的信。三毛在信中毫不掩飾當日當時的心境,對任何人都沒有心防,是真正的至真至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