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蘇志燮的每一天 2008-2015 So Ji Sub’s History Book(紅色溫度 收藏版)
定價200.00元
8
折優惠:
HK$160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兒童藝術治療實務與觀點分享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3907102
江學瀅,王莉鈞,朱惠瓊,江學瀅,江閔瑄
商周出版
2025年11月15日
160.00 元
HK$ 136
詳
細
資
料
ISBN:9786263907102
叢書系列:
遊藝。療心
規格:平裝 / 200頁 / 23 x 17 x 1.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出版地:台灣
適讀年齡:18歲~65歲
遊藝。療心
分
類
心理勵志
>
個人成長
>
心靈成長
同
類
書
推
薦
創造人生奇蹟的100日冥想書寫:當心一靜,好運也跟著來了
假裝自己很外向,你在迎合什麼?:外向孤獨者的勇氣之書
修復關係,成為更好的自己【修訂版】:Bowen家庭系統論與案例詮釋
致獨特的你:愛、生活與學習,完整自己的13堂課(2版)
禮物【25萬冊暢銷紀念增訂版】:「寓言之王」史賓賽.強森不朽經典!
內
容
簡
介
第一部本土兒童藝術治療專書
包含11位臺灣資深藝術治療師的實務經驗分享,並有其專業見解與相關理論詮釋。
人類個體發展過程,語言發展是整體發展中的重要部分,但語言表達尚未清晰之前,聲音、肢體、圖畫在非語言表達中具有重要意義。無論是聲音、肢體律動或是圖畫,表達過程都伴隨著直覺的感受,傳遞了讓他人理解自己而能同理共感的溝通意義。感受的表達與被理解能帶來情緒穩定感,繼而能在現實中感受到自我的內在力量。
兒童受限於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非語言表達相形重要。以視覺圖像而言,所展現的不只是圖像本身象徵意義的內涵,更包括下筆穩定度的手眼協調、視覺記憶與情緒表達的連結、造型複雜度與認知發展之間的關係、色彩表達與情緒內涵之間的相關性、意識的主動性與潛意識的隱微影響、作品風格可能是個人特質的展現等等,因此,當代腦神經科學家Zaidel認為,藝術創作是人類最複雜的心智機轉之一。
幼兒能抓握開始,及具有圖像表達的能力。初拿筆塗鴉的孩子不會說自己不會畫畫,通常都是滿懷開心地盡情塗鴉,圖像便在一次一次的塗鴉和日漸成長的過程越來越成形,也越能展現兒童想要表達的內容。
既然如此,藝術治療應用於兒童因此而更凸顯重要性,在兒童口語表達之外,提供良好的表達與被理解的機會。然而基於藝術表達意義通常極具個別性,很難以固定答案的分析來理解兒童的圖畫。成人不喜歡被誤解,想要表達的內容不被理解則更不想說,對兒童的作品表達而言也是如此。
藝術表達對兒童的優勢,使各種狀況的兒童成為藝術治療師工作的重要對象,因此許多歐美受訓返臺工作的藝術治療師,皆具備與不同情況兒童工作的經驗。兒童族群正在身心發展的歷程中,藝術治療考量兒童身心發展之整體性,實務工作時需時刻思考兒童藝術表達與身心發展之關係。同時,兒童成長於家庭中,父母的教養態度與兒童情緒行為表現之間的關係,也成為藝術治療師需要思考的重要條件之一。許多時候,藝術治療師並非單獨與兒童工作,而需要與兒童所處的家庭系統工作,才能較為完整的幫助孩子成長。
根據前述,本書共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部談兒童發展相關議題。第一章由長期於教育場域服務並精熟於兒童繪畫發展理論與實務的江學瀅撰寫兒童發展與藝術治療之關係,本章論及兒童自發創作的意義,不以兒童繪畫發展理論做為繪畫分析的工具,關注兒童透過圖像展現感受之內涵,同時由兒童繪畫發展理論之後的多元發展觀點,以及兒童藝術治療學者對於繪畫發展的觀點進行比較。第二章由實務經驗豐富的蔡汶芳撰述一般原則之下的兒童藝術治療之架構與歷程,提供讀者對於兒童藝術治療之基礎概念的理解。發展中的兒童常見藝術治療過程因情緒影響而產生行為的退化現象,並於創作行為中展現,蔡汶芳於第三章清晰的說明此現象,幫助讀者理解,兒童藝術治療並非以描繪漂亮作品為目標,乃呈現情緒狀態,並透過治療能調適而出現適齡的情緒表達。由於自我功能在藝術治療歷程的成長,江學瀅於第四章論及藝術治療中,兒童展現自我概念之成長。第一部分最後一章,由專長於藝術治療倫理研究的黃凱嫈撰寫兒童藝術治療工作中相當重要的倫理議題。第一部分整體而言提供讀者兒童藝術治療的整體面貌之概論,幫助讀者進入第二、第三部分時,有更好的理解。
基於兒童成長為獨立個體之前生活於家庭系統中,因此兒童工作不能脫離系統思考。第二部因此由楊舜如論述護持環境之概念,說明夠好的涵容在藝術治療情境中對幼兒的幫助。具有早期療育與藝術治療整合專長的江閔瑄,則由早期療育觀點,談到藝術治療幫助處理發展遲緩幼兒之憤怒情緒的內容。同時擁有婚姻家庭治療與藝術治療碩士學位的劉素芬,在第八章由家庭系統觀點看兒童成長,論及家庭系統觀點的藝術治療方法,與家長合作的觀點等。家庭之外,學校也是兒童長時間生活與學習的場域,第九章由長期於校園工作的湯淨棋探討與校園輔導工作整合的兒童藝術治療工作。
第三部則由四位資深藝術治療師撰述最常面對的兒童藝術治療診斷之症狀。第十章由專長於阿德勒取向藝術治療的黃暄文,由理論與實務的層面,詳實撰述阿德勒觀點的ADHD兒童藝術治療。第十一章由兒童工作經驗豐富的張梅地撰述自閉類群障礙兒童之情緒行為狀態,以及藝術治療如何幫助這些固著的孩子。兒童創傷為心理治療的重要議題,第十二章由朱惠瓊說明創傷心理治療理論,以及藝術治療如何突破語言限制達到創傷心理治療效果的意義。最後一章由曾服務於醫院兒童重症病房和血液腫瘤科病房的藝術治療師王莉鈞,論述住院兒童的醫事藝術治療如何執行與相關助益。
綜論之,兒童有極高的可塑性,透過非語言的創作表達,能讓他們表達其語言能力無法表達的想法;透過藝術治療,或許能解決他們的行為問題、情緒障礙,提升其獨立自主性、心理韌性、人際互動......等,進而發揮其潛能。
【專業好評】
(依姓氏筆畫序)
藝術創作,不論技巧,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你看一兩歲的孩子,可能拿起家中的色筆就在牆上隨手塗鴉,展現自我的想法及能力。不論是繪畫、玩泥巴、捏陶,人們在這個過程,都抒發了感情及獲得了能量。藝術治療,聽起來很抽象的名詞,實際上是探究心靈及療育創傷、促進成長的一種心理治療的方式。特別是對口語尚未發展完全的兒童、或是受到疾病或創傷干擾後口語表達受阻的人,藝術治療能提供了通往心靈的道路。
這本書集結了多位資深藝術治療師書寫在不同族群及領域運用的理論及實務,分別撰寫了兒童發展與藝術治療、兒童生活系統與藝術治療及兒童藝術治療實務三部,相信對於有心了解探索學習藝術治療的大眾及專業人員大有助益。──兒童青少年精神專科醫師、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身心科主任暨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理事 ?王明鈺
藝術治療提供兒童透過創造性藝術表達其內心意念與情緒,能協助情緒抒發與自我探索,有效促進心理健康與潛能發揮。欣見江學瀅教授主編,結合十一位藝術治療學者與專家,撰文出版兒童藝術治療大作,內容豐富兼顧理論與實務,特予大力推薦。──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系名譽教授 ?侯禎塘
本書結構嚴謹、內容精煉,匯聚多位藝術治療師的臨床經驗與研究洞見,探討兒童藝術治療的理論與實務。從早期療育到創傷復原,呈現藝術治療促進兒童心理健康的多元樣貌,是一本兼具專業深度與本土文化關懷的珍貴著作。──臺灣藝術治療學會創會理事長,臺北市立大學藝術治療學程創辦人、退休教授 陸雅青
塗鴉與繪畫是兒童自然的表達方式。治療中的圖像雖非兒童生命的全部,卻映照其當下的情緒與關懷。保持謙遜而敏銳的探索精神尤為重要。《兒童藝術治療》集結11位專業治療師,以理論與實務兼具的角度,探討藝術創作在兒童發展與療癒中的力量,是兒童治療工作者不可錯過的重要參考。──資深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 陳質采
目
錄
前言 透過兒童純真的藝術表達之治療工作
第一部 兒童發展與藝術治療
第一章 兒童發展與藝術治療�江學瀅
第二章 兒童藝術治療的架構與歷程�蔡汶芳
第三章 藝術治療過程的退化現象�蔡汶芳
第四章 兒童透過藝術創作展現自我概念�江學瀅
第五章 過渡空間中的專業承諾與倫理實踐�黃凱嫈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