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無疆之旅:攝影、寫作與憶記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9782185
徐世傑
集夢坊
2025年11月12日
150.00  元
HK$ 127.5  






ISBN:9786269782185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7 x 23 x 1.4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藝術設計 > 攝影 > 各類攝影 > 旅遊攝影









    【前言】記憶的雙重印記



    Ⅰ.天地

    1.羅湖─既近且遠

    2.上水─窮則變

    3.上水─雅

    4.大埔─海風綿綿

    5.中文大學─趁青春

    6.香港大學�東平洲─石頭記

    7.科技大學─春霧奏鳴曲

    8.清水灣─滋味依然

    9.新加坡─自在獅城

    10.不丹─遠山的呼喚

    ?〈Ⅰ.天地〉中提及的香港市鎮? ? 102



    Ⅱ.生活

    11.有碟話碟

    12.單車路上

    13.軌

    14.晨起

    15.餘暉

    16.綠油油

    17.偶霑花初怒

    18.雨的調子

    19.煙火闌珊處



    Ⅲ.人貌

    20.稚子

    21.青春

    22.壯年

    23.老之將至

    24.妙手

    25.有口無言

    26.與子偕老



    Ⅳ.On Photography

    27.灰階

    28.攝影與畫意

    後記



    ?









    記憶的雙重印記




      兩年多前,我在香港科技大學博士班畢業,主修藝術史。跟著花了差不多一年時間整理我唸博士前一年寫的一批散文舊稿,都是關於旅遊、找吃和人物的偶遇,出版時取名《他山遠》。書中我常引用林語堂差不多一百年前說的「旅行要帶顆流浪者的心」。



      在林語堂那個時代,他說的「流浪」當然跟我們今天理解的戰後六七十年代開始流行的低消費、無特定行程的背包旅行不盡相同。我想林要說的「旅遊」是借喻為一種discovery,發現世界無盡的不同、然後再發現自己。



      1987 秋, 我辭掉電視台編導工作隻身帶著我人生中的第一部單鏡反光攝影機跑到歐洲流浪,可惜的是,在往西班牙途上給人偷去了攝影機和膠卷,更可惜的是,之前途上靈感來時我寫下的短文和新詩也給一起盜去。到今天,缺了相片和文字的enrichment,我的回憶中就是缺乏了一份途上的discovery 帶來的驚豔、啟發與失落。



      不知是否這個原因,我總認為攝影和寫作仿似是「孿生」的。影像紀錄了一刻的印象,文字可以抒發當刻或事後的感想。雖然兩者的表現技巧和形式完全不同,成品卻可以相像,就是鑄印了我們的記憶。很多時當我攝過一景後,總覺得還欠了點甚麼,文字便成了我攝得的景象的填補、延續,甚至是充實。



      2004 年始,我在新加坡當起商業攝影師,為了練習,我先到獅城街頭和著名的Botanic Garden 找題目,自信強了便開始拍攝飲食,跟著便是婚禮了。



      2008 年我進了科大進修後便停了搞商業攝影,科大校園雅麗,所處的清水灣更是嫵媚,除了寫作,我的攝影機少有閒過。課餘我更寫就《他山遠》。可惜的是,我多年來攝得的照片還沒有機會付梓,作個明晰、可堪回味的生命記錄。



      自《他山遠》出版後,我花了大半年時間讀書尋求下一本書的靈感,攝影機也少有閒著。多了時間我便多走走尋常巷陌多點認識自己的habitat。幸運地,我找到了一些具體的攝影題目。此書的第一部份就是關於我的habitat 和其它令我有特別感覺的角落,所以我歸類它們為〈Ⅰ . 天地〉。這些「腳踏實地」的經歷,雖然不多,信可多立體地介紹我在「流浪」途上看到甚麼,感受如何。



      第二部份〈Ⅱ . 生活〉記我平常日子中的點滴甚至是觀察,因為我始終認為,攝影其中一個重要功用就是記錄自己對生活日常的觀察和領悟。我更認為在過程中若多加點心思把影像弄得好一點,讓主題清晰易明點,那便是與觀者的良好溝通。



      第三部份〈Ⅲ . 人貌〉可以說是前兩部份的bonus( 若不是剩餘)。現今的數碼科技除了多方便了我們,還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積累大量的影像。在編輯我的所得時,我發覺自己積累了很多的影像都是我事前沒有考慮過如何歸類,多是「即興」的,過後便擱在一旁。到了要整理和出版此書時,我花了點時間組合一些事前沒有想過的題目。幸運的是,如此亂碰亂撞的生成下,於累積了廿多年的所得中,我還能夠用我們成長的不同階段歸類。



      半世紀前我初習攝影時,灰階是起步點,自彩色沖印普及後,黑白膠卷卻逐漸變得昂貴甚至稀有。到了數碼科技普及後,灰階影像變得隨手可得,成了另一股潮流,而我也不例外地攝多了。



      很多時,我將一幀無甚特色的彩色圖片convert 成灰階,發覺其視覺效果有些提升。若提升不起來,它肯定不值得保存。在第四部份的〈27. 灰階〉中,我會多點討論。



      在街攝的情況下,我按下快門時心中也沒有一個確切的題目或內容屬性。這就是攝影本質上的即時性,同是形象藝術,我認為攝影跟繪畫大大不同卻又有點相通,這個問題於書最後的〈28.攝影與畫意〉會有多點討論。這些習作雖不足以證明甚麼理論,怎也算是我一些個人心得。



      在檢視和編排我的所得時,我悟到攝影也可以說是一種「寫作」,雖然不是用筆,怎也要用心,也許就是photography 和寫作在我創作過程中的「共生」(symbiosis)。



      怎也好,我於這兩種不同形式的表現在出版的過程中,認識多了兩者,酷愛也深了。



      於我,photography不只是記錄,更是一種探索和思考,很多時都是一種漫無目的卻驚喜無限的創作經驗。



      我想古往今來很多創作形式都是如此,無窮無盡。



      因此,我給此書取名為《無疆之旅》。

    ?




    其 他 著 作
    1. 他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