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無土不神:野花草與小小鄰?心靈微觀34帖

無土不神:野花草與小小鄰?心靈微觀34帖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92703
凌拂
果力文化
2025年11月19日
150.00  元
HK$ 135  






ISBN:97862692703
  • 叢書系列:心祕徑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5 x 20.5 x 1.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心祕徑


  •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自然書寫











    大自然是讀不盡的一部大法

    不是園藝的才叫花

    沒有雜草,只有人不認識的植物

    ?

    野花草芥,不迎合亦不攀緣

    地表微物遍在周遭,是我們的小小鄰

    ?

    讀草如讀字

    每一個名字背後,都串連著一個地景

    行於城野、入出山徑

    展讀一本大自然寫就的野草綱目

    ?

    ★特別收錄多幅作者親筆手繪之自然插畫

    ★封面設計寓意「讀草如讀字」,以作者摹寫大安森林公園「野花園」植物與地景,塗敷而成

    ★作家鍾文音盛讚《無土不神》是「一部心靈歸途的微觀指南」。

    ?

    ????????????????

    ?

    作者凌拂,擅寫自然,喜觀大地閑花草野,自命為「草民」一族。

    ?

    凌拂曾隱居深山,近年返歸城市中潛隱。巷弄綠植、野花草芥、鳥飛蜂鳴??無一不是對生命的滋養,以《無土不神》,細說這城野間的萬象森然。

    ?

    ?無土不神,有土斯有神?



    土,是大地。

    神,是精神,生命,氣蘊,生機,豐富多樣、變化無窮。

    草木土地盡是山神水靈,身邊周遭是觀之不盡的豐饒大地。

    ?

    大地長養萬物,沒有任何生命可以離開土壤,沒有土就沒有一切。

    只因於草,因於土,看似渺小、微不足道,迂迴旋繞就可推衍出一個宇宙。

    ?

    大自然展現生命與存在,有其特殊的方式——無孔不入,既強韌又無為,一隅之地那怕是隙縫,草們都可以找到安家落戶的地方。一般泛泛統稱的草,是一個偉大而龐雜的群族,它們以啟山林,無畏於石罅岩盤,扎根深化土地,為森林之先導,亦為蟲魚鳥獸獻上禮物。

    ?

    慣看園藝花品的人不知大地底蘊。沒有雜草,它只是野。

    ?

    ?「草民」一族,讀草如讀字?

    ?

    草,是細小而深邃的存在。

    ?

    在「說草」一輯,「草民」凌拂讀草如讀字:沒有任何一種草叫做雜草。每一種草都有名字。於市井中蹲踞觀草,密密相?叢集的綠裡,葉下珠馬蹄金黃鵪菜牛筋草孟仁草王瓜龍葵黃花酢醬草??碧波相連,無一不有姓氏。風飛扶搖的細草,像是大地一頁頁翻飛的歌謠。

    ?

    蹲佇的半晌,小綠地既鼓翼也振翅,盡是昆蟲鳥獸世界裡的嗡嗡聲與搧翅聲。因有草地、老榕,有食可覓、有樹可棲,麻雀、鳩鴿、蚱蜢、小灰蝶、黑頸椋鳥上下起落,蓬勃生機好不熱鬧。

    ?

    ?看小、看細、看深,微觀中還有微觀?

    ?

    野地亂看,一片繽紛蓬勃。凌拂說,人類需得趴在地上,以俯跪之姿方得以趨近。

    ?

    手裡拿著顯微工具協助,掌上就是一錦繡乾坤,世界之大、世界之小,世界裡還有世界,微觀中還有微觀,其中涵藏著一個完足的世界。

    ?

    大自然的精雕細琢,每一微分都有其?祕。細草微物,觀之不盡,觀小觀細宛若修行只在察覺——那些小的不能再小,不及點名的植木草花,諸如類雛菊小飛蓬,人類一腳就跨出了它的南極到北極。

    ?

    ?人與植物相遇,亦屬緣會?

    ?

    在城市中潛隱,凌拂還有自己的密藏。無論遊牧到那裡,埋鍋造飯,都要先密密的掩在綠林之中——寓所露台,就是一場生命的緣會。

    ?

    露台上有了銀杏,就彷彿擁有了一個地球的物種歷史。

    松葉蕨,形色如松。何時來不得而知,任其隨時。來對了地方便興茂不已。

    瓶爾小草,圍著南天竹的小盆栽欣欣生長,任隨其性,也自成一群落??

    ?

    施水之際,日光下,帶露的朝陽彷彿照著史前的荒原,三種演化的植物,婉轉造就了隨任野蔓的露台。舊蕊新株,日日致生命以簡牘。

    ?

    ?萬象森然,自然就是一部大法?

    ?

    寫花汛對大地的流眄,一季一翻新,鮮、野、清、盛;

    寫植物對地景無形的塗敷,畫成我們身體與季候的印記??

    ?

    凌拂深有所會——大自然無時不有新機,出其不意,推陳出新連結著這世界。以植物動物微物為主體敘說大地的混雜、演化與生機,將是如此一部大不同於人類的地球史。

    ?

    《無土不神》,喚醒我們看見大地的能力。

    ?

    ????????????????

    ?

    【知名作家鍾文音?溫暖推薦

    ?

    「凌拂的書寫,一向既有自然書寫的細膩觀察,更有佛法修行者的深邃觀照。她以自然為本,澆灌菩提樹??她寫土壤復甦、寫山居寧靜、寫蟲鳥互動,無不在指向心性的探索與昇華。

    ?

    無土不神,無物不豐。

    這種將生態倫理與心靈修證融合的書寫,實屬獨特且珍貴。

    ?

    《無土不神》表面是土地生態書寫,內裡是一部心靈歸途的微觀指南。」

    ——鍾文音


     





    【推薦序】塵泥與心光——在無土之境照見神性?? 文�鍾文音

    【自序】泥壤與晶鑽

    ?

    輯一?????

    說草——沒有雜草,只有人不認識的植物

    ?

    1????? 類雛菊飛蓬

    2????? 小小鄰

    3????? 詩經裡的那一頁

    4????? 露台蔓草

    5????? 沒有雜草——森林公園與城市

    6????? 刈草

    7????? 草鳴呦呦

    ?

    輯二?????

    言懷——看花開,莫拂其本性

    ?

    8????? 辜負與漏失

    9????? 圓滿氂牛之歌

    10??? 鮮、野、清、盛

    11??? 聽風一夜

    12??? 乍現一株高粱

    13??? 桐花按靚

    14??? 兔腳蕨

    15??? 徑隱•山蕪•任其恣意

    16??? 不記得般地記得它

    17??? 回首向來路

    18??? 愛樹•惜生•外一章

    19??? 窗台

    20??? 花汛

    21??? 歸山

    ?

    輯三?????

    解意——科學令人知有,大自然令人知無

    ?

    22??? 不是園藝的才叫花

    23??? 大地一粒米

    24??? 我筆畫我眼

    25??? 無土不神

    26??? 地球其實不是人類的

    27??? 大地有樹 萬海森然

    28??? 壁虎真這樣走了

    29??? 搬家的扁蝸牛

    30??? 又時又來了蟑螂

    31??? 在園藝和野地之間

    32??? 野地中的蓬勃寓所

    33??? 黑冠麻鷺

    34??? 遷徙的天空





    自序泥壤與晶鑽

    ?

    搭淡水捷運,一路沿劍潭士林芝山向北,這年代了,城市逼仄,但沿途仍有建案工程進行。寸土寸金,一點點土地都值萬金,即便畸零地向下向上猶可延展,基地不必大,瘦狹直聳,於建商言亦可打造出滿具時尚的輝煌。

    捷運在穴隧裡鑽,出了圓山便可居高臨下觀看這個城市。工地挖出的土堆得小山一般,風吹漫天迷茫,於城市人都叫廢土吧?千瘡百孔的地球,人類仍然不會放過它的挖挖挖挖!

    我想到約翰與茉莉的杏花巷農場,一部被紀錄成《我家有個開心農場》的電影。這些掘出來的深土,如果在杏花巷農場,於他們言也是寸土寸金吧!只是他們的價值,寸土寸金不同於商業建物視之如棄壤的敝帚。

    每年十二月五日是「世界土壤日」,逐年一個主題探討食物之源,務實的著重於實務,旨在珍愛土地。一體兩面,生命與土地相互依存,不可分離。然而泥壤彰顯的不止於此,食物鏈無聲串連著生與死。安身之處依土而來,生與土共生,死與土同塵,未曾離開過土,我們就是土。大地長養萬物,沒有任何生命可以離開土壤,沒有土就沒有一切,只因於草,因於土,看似小小、微不足道,個中細節一環套著一環,絲絲入扣,迂迴旋繞就可推衍出一個宇宙。我們喜歡手捧鮮花的莊嚴,而它的所來處正是我們踩在腳下的泥壤。菩薩荷擔眾生常自喻為微塵,一如大地只給予,謙懷無己我們學不會的天地之心。

    體思生之源本,我喜歡大地,從一莖草開始,靜觀物外之物,許多不見經傳名錄的小草,只要探首,牆罅、隙縫便都顯生機,大地各有各的蓬勃自在。

    人類對環境土地的覺知愈來愈高,沒有草保護的樹和作物,都要謹慎。種植農作也要有草共生。大雨過後,不能急著割草,泥壤水分過多,土中缺氧,讓草為土壤抽水、透氣。保溼、排水都少不了它。有人討厭野草,認識草與土,知其何以消何以長,令人討厭的動物糞便亦是黃金。大地永遠不會單一化價值,單一化標準。專家艾倫在農作中模仿自然生態,有感於人對大地的急功蹂躪,規諫言說的是:「永遠來不及盡善盡美,但永遠來得及從頭來過。」人類在享受文明、享受科技當下,會學會節制嗎?

    生態是個專業領域,無論專業或非專業我們都是學習者。更深邃的是體悟天心;於心靈而言,見其空,覺察其虛,行於野與之獨對,天地無聲,大自然是讀不盡的一部大法。既生滅消長,又皆虛妄,得細細思索、慢慢體會,大自然裡生滅一體,生命得在變幻中領會,懂得擁抱殘缺,淡看樓起樓塌,接受一切的發生方叫做放下。如是,在不動心性裡靜定完成一切所做當做,遇事順之而來,事了拂衣由之而去。這世間巨大、浩闊都善伏低處,草芥從不放棄任何可以成長的空隙,亦無所謂世界的核心。

    世人多愛美鑽,泥壤永遠在那裡安靜不語。人類瘋迷鑽石,不自覺是美鑽、翡翠、金錶的奴隸。只可惜了我們會死亡,不能恆有。在大自然的陶養裡爬梳生命的本然,鑽石離我們太遠,實則泥壤才是真正的如意寶。

    迷亂、忘本是人類的慾壑。大自然從不單一,總是一體兩面。泥壤是大自然的陶養之物,興發一切;晶鑽亦大自然的陶養之物,具有靈魂的高華與尊貴。做為精神提昇的象徵,純鑽完全透明、幾近無色,從正面觀之純淨無有雜染,澄澈的幾乎看不見,是以晶鑽亦喻日月可鑑、天地可表。只可惜世人在飢渴的慾壑裡陷落,薰人的欲望,只看到它的物質性。於焉這般高華清透的晶鑽陷落成庸俗貴婦爭相配戴攀比的騷雜。成不了晶鑽又悖於大地,我們要成為這樣的人類嗎?

    無土不神,於泥壤、於晶鑽,人類都斷會糟蹋。

    探索身世,或許我們前身以及前身的前身都是一株小草。歸附泥壤,身土不二,便亦有晶鑽的無染。

    ?

    推薦序塵泥與心光——在無土之境照見神性??

    文�鍾文音.作家

    ?

    久久才和凌拂見面,卻像是未曾別過,總有聊不完的話題,猶如宇宙星河的碰撞,花火交鋒。又猶如只是小小女子的叨叨私語,心領神會,塵埃飛揚,歷歷刻痕,無非盡是心地風光。

    凌拂細膩,慈悲溫暖,下筆緩慢,花開遲遲,卻總是開了。

    凌拂早先曾寄我三篇文章,我自想是其自選文,定是其有所心屬。故推薦序也僅以此三篇開展,以微見大,如一葉知秋。

    自然與生活或信仰,凌拂是我的前行者。為此我勉為其難寫了序文,私心以文挪作和她的另一場紙上對話。

    《無土不神》書名,初讀似有悖論,土地是萬物之根本,何來「無土」?

    細品其文,方知這「無土」非真無土,而是穿透表象的土,直抵土地所蘊藏的神性與靈光。當我們能以清淨的心眼觀照大千,即使方寸窗台、一抔塵泥,也能映照山河大地,如照見自性圓明。

    凌拂自序以「泥壤與晶鑽」為題,看似分別,卻是無別。

    泥壤是萬物剎那生滅的紅塵道場,晶鑽則是歷練萬劫的心靈光芒。這對應的意象,不僅貫穿全書,更在字裡行間閃爍著佛法的慈悲與智慧。我願以「塵泥與心光」回應她對微物的深邃叩問,緩緩流淌我在閱讀時,總有一股如清泉的湧動的細細滑過生命與思緒的河流。

    ?

    塵泥見法界:微觀即宏觀

    〈窗台〉一文,凌拂從一方荒蕪的窗台見證硬涸土壤是如何因緣和合,以因以緣,而重生為生機盎然的微觀宇宙。

    這過程讓我想起《華嚴經》云「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當作者與室友以「亂無章法」卻充滿生命熱情的態度介入時,這土壤不僅復甦,且成為蟲蟻鳥雀、草木花果的共生共情道場,在這共住的世間,此有故彼有,此滅故彼滅。

    最讓我感動的是,凌拂對待蜚蠊、鼠負等「潮蟲」的態度。常人多視為穢物,她卻看見其天然呆萌,更悟出「微物比人類古老,蔽於所不見,環境中卻不能沒有牠們」的平等觀。

    這正是佛教「眾生平等」的體現。

    一切生命無非因緣暫聚,各有其存在價值與尊嚴。當凌拂以保特瓶溫柔罩住誤入室內的蜚蠊,輕聲送回土中,這已不僅僅是對蟲豸的慈悲,更是對整個法界的禮敬。

    除此,她從玉石開採的紀錄片,對照窗台土壤中的微物世界,寫下「貪婪更是無聲而齧人的蟲豸」的警句。外在的環境破壞,根源正是內心反射出的無明貪欲。這「塵泥見法界」的視角,讓尋常窗台成為照見萬物、反思文明的菩提道場。

    ?

    歸山即歸心:無為即有為

    〈歸山〉一文,凌拂當時從都市移居山野,經歷的不僅是空間的轉換,更是心靈的返璞歸真。她與「蒺藜仙人」為鄰,接受其「山人為仙」的野趣哲學,卻更進一步反思:「仙界沒有我」。這非自貶,而是對「我執」的清醒觀照。

    山中雲霧,被她很有意思地形容為「仙的儀式」。

    在霧中,「外在世界全被收沒了去」,只剩下內在的「開箱」。

    讓我看到一種直面心識深處的「隱微家賊」。

    這與禪宗「照顧腳下」、密宗「內觀自性」何其相通。

    她引用陳建民老師的《曲肱齋全集》〈獻贓〉詩,點明修行正在於「捉拿隱微家賊」,從粗心到細心,逐漸對治內心「似有還無自作主張」的習氣。

    而「山人無所為」一節,更展現無執的智慧。

    她寫道有朋友建議養鵝防蛇、養雞引鴉,但她雖覺有趣,卻不付諸行動,寧可「任它房舍四圍獼猴吃不到的松鼠吃,松鼠齧餘的眾鳥食」。

    這「以無事為興盛」的泰然,正是放下控制、隨順因緣的隱隱不修而修之大行。當她安於「簡淨山屋,推一扇柴扉,進也唧唧嘎嘎,出也唧唧嘎嘎」,那進出之間的聲響,已成心靈出入有無的自在笙歌。

    ?

    蟑螂即菩提:對境如照覺

    〈又時又來了蟑螂〉猶如全文點睛之筆。

    她從對茶花中「埋首昆蟲」的浪漫之想,到發現竟是蟑螂時的「心瞬息毒抽」,再到誤傷花朵後的震驚反思,呈現了作為凡夫的我們在面對逆緣時的心念流轉,難以捕捉卻被她的覺察細細捕捉到了。

    她像是三「察?花:觀察、明察、覺察。

    這過程,也猶如禪門公案,美到極致,與醜何異?

    對境生心,心生妄想,執美厭醜,你我皆然;而她當下反觀,見己「厚於鍬形蟲、薄於蟑螂」的分別心,正是悟後起修的關鍵點。她深刻體悟:「花及花粉並不界定來的是蜜蜂、蝴蝶、螞蟻甚或一隻蟑螂」。大自然本身沒有二元對立,一切標籤與樣板化皆萌於自心自想。

    從餵鳥引來老鼠的困擾(啊,我也曾經有過此困擾)到便器種花的淨穢不二觀,她總是善於從表象滲透內裡,層層剝繭,理事皆備。她引用泰錫度仁波切開示的「不完美只是一種相對意義上的化現」、措尼仁波切「不偏屬於任何一邊」,最終在「又來了一隻蟑螂」時,努力從偏執脫卻,脫離脫殼。

    此正是「對境練心」的實修觀照。

    ?

    微物之神的心靈旅程

    以土地為鏡,映照心靈的修證歷程。

    泥壤是現實的、雜染的、無明的生活現場;晶鑽是象徵清淨的、光明的、覺悟的本心。而「無土不神」的真諦在於甚麼呢?我冥思著離開泥壤,別無晶鑽;不經塵勞,何得菩提?

    開向自由虛空的閃閃花葉,勢必要深深扎根於黑暗的泥壤。

    凌拂的書寫,一向既有自然書寫的細膩觀察,更有佛法修行者的深邃觀照。她以自然為本,澆灌菩提樹。讓我想到自身的寫作,我以情愛為根,火燒明鏡台。本質是相通的,與陰影合一,浮雲飄過,燦亮自顯。

    她寫土壤復甦、寫山居寧靜、寫蟲鳥互動,無不在指向心性的探索與昇華。

    無土不神,無物不豐。

    這種將生態倫理與心靈修證融合的書寫,實屬獨特且珍貴。

    《無土不神》表面是土地生態書寫,內裡是一部心靈歸途的微觀指南。?

    凌拂以其漫漫時光所寫下的每一個字,使我也能以幽微淨心來看待腳下塵泥,每一粒沙都是晶鑽的胚芽;當我們以平等心對待眾生萬象,每一次相遇都是覺醒的契機。當我們以無常心看待時間流逝,每一次別離都是歡喜的祈福。

    回到自己生活的「窗台」上,我循著凌拂慧眼,看見無盡法界;我們在各自的塵勞「泥壤」中,磨出心性的「晶鑽」。雖說娑婆勘忍,但人間也是道場,處處皆我師,於是無土之處,神光閃閃。




    其 他 著 作
    1. 斷手的芭比
    2. 想寫好故事的小貝
    3. 有一棵植物叫龍葵:福爾摩莎自然繪本
    4. 五月木棉飛:福爾摩莎自然繪本
    5. 帶不走的小蝸牛:福爾摩莎自然繪本
    6. 無尾鳳蝶的生日
    7. 甲乙丙丁:十七個寬容等待的教學故事
    8. 山.城草木疏:綠活筆記
    9. 山童歲月
    10. 學校一百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