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蹤」頻現,天有異象;國將興盛,抑或覆亡?
─《維梅爾的帽子》作者.漢學家卜正民經典元明研究著作─
?
─《維梅爾的帽子》作者.漢學家卜正民經典元明研究著作─
?
形貌成謎的龍蹤,不僅反映了氣候變化與政治難題,更鏡照當時人們對環境的整體認識與詮釋。《掙扎的帝國》由上述角度切入,以豐富多元的史料紀錄為基底,詳盡梳理了元、明時期的制度、經濟、人口、物質文化與精神世界,尤其著重於此時南海貿易形成的經濟網絡,以及人類與自然爭地所帶來的生態危機:圩田使得洪水更易氾濫、梯田壓縮了動物棲息地,人口增加與隨之而來的樹木濫伐,則令虎患等野獸襲擊事件頻傳──人類生存與大自然反撲的張力,正是此時期的重大議題。
洪水、乾旱、蝗災、龍捲風……從氣候變遷的角度,再探元明兩代帝國興衰
在談論中國的情況時,書中也列舉同時期西方的類似事例作為對照,諸如唐寅、戴進與老彼得.布勒哲爾的畫作,皆記錄下小冰河期的銀白雪景。此外,亦藉由並陳中西文化裡有關「奇珍異獸現身」的敘事,闡述過往社會如何將自然災害視為國家命運、主政者德行等抽象概念的體現,發掘不同文化在相同議題上的交會之處。
本書為哈佛大學《帝制中國歷史》叢書之一,由叢書主編卜正民親自執筆。透過他的書寫,我們得以在世界局勢快速遞嬗的今日,從對十三至十七世紀中國歷史的全方位考察,回顧過去的人們究竟如何看待環境劇變、政權更替,以及生活模式的轉換。
▍元明兩朝與「小冰河期」
氣候愈趨寒冷乾燥,小至溫飽大至國策,過去長期依賴的生存策略面臨考驗
▍天象、國祚與預言
對於罕見的自然現象,人們會如何解釋?又是如何上綱至國運與統治者的品德?
▍無論中西皆迎來轉變
明朝雪景圖與荷蘭冰封運河油畫隔空輝映,中西方亦同時拓展海上貿易,揭開日後往來愈加頻繁的序幕
★專業好評★
這是一部十三到十七世紀之間中國歷史的清晰概觀上乘之作。卜正民以優雅的文筆、嫻熟的技巧,運用故事和奇聞軼事,闡明歷史的發展趨勢。
──牛津大學教授戴彼得(Peter Ditmanson)
一部快節奏而引人入勝的元明兩代歷史,人們會一讀再讀,樂在其中。
──知名歷史學家鮑德威(David D. Buck),《加拿大歷史學報》(Canadian Journal of History)
這是一部雅俗共賞、學術界和通俗讀者都會感興趣的罕見作品。流暢可讀的行文與引人入勝的說書敘事,加上對於整體歷史的強調,讓任何程度的學生都更加能夠理解……《掙扎的帝國》是當今中國史研究最重要的權威學者所寫,對元明兩朝歷史的宏觀研究之作。
──夏威夷大學歷史系副教授王文生,《世界史學報》(Journal of World Histo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