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文學植物筆記(套書,附贈〈文學裡的植物〉(花,葉,樹,果)日本和紙文創紙膠帶)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9952786
潘富俊
小鯨生活文創
2025年12月05日
463.00  元
HK$ 393.55  






ISBN:9786269952786
  • 叢書系列:文學植物筆記
  • 規格:平裝 / 792頁 / 15 x 21 x 3.6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文學植物筆記


  • 自然科普 > 動物/植物 > 概論











      【第一卷:成語】

      文學* 25則成語典故。講述該植物成語的歷史典故、文化背景以及在語文中的應用。

      科學* 30種植物介紹。介紹該植物的外型特徵、生態環境,以及有何用途。

      美學*150幅精美插畫。呈現植物的整體及局部,例如:植株,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等。

      古人利用植物的特性特徵與生活利用,來表達心中的意念,而形成了「植物的成語」。譬如,黃荊和酸棗,生態環境特殊,分布在乾燥氣候地區,生長在土壤貧瘠之處,因此有了荊棘叢生、荊天棘地、披荊斬棘等成語。又如,黃荊自古即砍伐用作刑具,後世視黃荊木為刑罰的象徵,因此有了「負荊請罪」的故事。藉由身邊熟悉的植物,瞭解這些植物成語的真正意涵;除深刻體會古典文學的精華,更可進一步靈活運用於語言文章的表達。



      【第二卷:台灣諺語】

      文學* 25則諺語典故:講述該植物諺語的歷史典故、文化背景以及在語文中的應用。

      科學* 27種植物介紹:介紹該植物的外型特徵、生態環境,以及有何用途。

      美學*135幅精美插畫:呈現植物的整體及局部,例如:植株,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等。

      諺語是形式精鍊淺白、可俗可雅的短句或韻語,用植物的名稱、形態、用途等形成的台灣諺語,就是本書所說「植物的台灣諺語」。西瓜倚大邊、澎湖絲瓜—雜唸、圓仔花不知醜、火燒林投—不死心……從這些耳熟能詳的諺語中,可以看到很多植物都是農業時代的主要作物或常見蔬果或產業植物。藉由熟悉的植物,瞭解台灣俗諺的真正內容,更能體會先民數百年來在台灣所創造的文化內涵。



      【第三卷:唐詩卷】

      文學* 25則唐詩典故+科學* 25種植物介紹+美學*125幅精美插畫

      唐代文學以詩為代表,產量多、境界高、技巧純熟,可說是中國詩歌的黃金時代。唐詩對後代文學的影響很大,直到現代還在引述的名句,大多出自唐詩。唐詩中常用植物來作為「喻依」,把不容易形容或表達的話,藉植物來解喻。其中,白居易可說是唐代詩人中,引用植物種數最多者。古代文人不但認識植物,而且瞭解植物;吟詠唐詩或欣賞各代詩文,必須認識詩中植物的種類、形態和所代表的意義。



      【第四卷:宋詞卷】

      文學* 25則宋詞典故+科學* 25種植物介紹+美學*125幅精美插畫

      詞蛻變自詩,是很優美的文學創作格式;始於唐代,在宋代發展達到高峰,成為宋代的代表文體,稱為「宋詞」。之後每個朝代均出現不少詞作。歷代文學作品,植物出現的頻率很高,引述的種類也很多。例如,現存最早的詞總集《花間集》,收錄了晚唐至五代的詞作五百首,其中三百二十七首有植物詞句,顯示植物在詞作中的重要性。認識植物的形態特性、文學背景和歷史典故,在閱讀詩詞時方可觸類旁通、心領神會。

      本書選擇宋詞中,引述有台灣常見植物的篇章介紹。選介植物共25種,包含:原生在台灣的植物7種,如楊梅、梧桐、木芙蓉、蘆葦、芒、紅蓼、楝等。原產中國大陸,先民引進台灣,已成為家喻戶曉的植物種類12種,如薔薇、烏?、朱槿、橙、金橘、蜀葵、苧麻、鳳仙、菰(茭白)、菖蒲、茜草、艾等。原產中國以外地區,但早期引進,在各地廣為栽培的植物,如水仙、蔥、黃瓜等。另有栽培較少,但產品作為大家熟悉的香料、調料、油料,如沉香、花椒、胡麻等。



    獲獎記錄



      作者獲2024台灣植物分類學會之終身貢獻獎。

    ?


     





    【第一卷:成語】

    01柳暗花明

    02柿葉學書

    03琴得焦桐

    04薑桂之性

    05敬恭桑梓

    06椿萱並茂

    07付之梨棗?

    08人面桃花

    09摽梅之候

    10枇杷門巷

    11蟾宮折桂

    12黃楊厄閏

    13榴實登科

    14陸績懷橘

    15賣李鑽核

    16美芹獻君

    17明日黃花

    18含蓼問疾

    19甘心如薺

    20苞茅不入

    21早韭晚菘

    22荳蔻年華

    23萍蹤浪跡

    24蕉鹿之夢

    25薏苡興謗



    【第二卷:台灣諺語】

    01 風頭松柏

    02 茄仔開黃花—變性

    03 乞食背葫蘆—假仙

    04 火燒甘蔗—無合

    05 西瓜倚大邊

    06 西瓜藤,搭菜瓜棚

    07 澎湖絲瓜—雜唸

    08 六月芥菜—假有心

    09 紅柿出頭,羅漢腳目屎流

    10 外省人吃柑仔—酸啦

    11 黃蘗樹頂彈琴

    12 香蕉吐子,害母身

    13 蕗蕎蔥,假大瓣

    14 食蒜仔,吐蕗蕎

    15 菜頭蒜節

    16 老人食麻油—鬧熱

    17 圓仔花不知醜,大紅花醜不知

    18 荷蘭豆性—快熟

    19 火燒竹林—無的確

    20 桃花夾竹

    21 火燒林投—不死心

    22 關公劉備,林投竹刺

    23 藥店甘草—逐項雜插

    24 草地發靈芝—小地方出大人物

    25 食曼陀花



    【第三卷:唐詩】

    01 合歡

    02 楓

    03 茱萸;紫萸

    04 荔枝

    05 刺桐

    06 榕

    07 木棉

    08 支子;梔子

    09 茶

    10 紫薇

    11 木槿

    12 薜荔

    13 杜鵑

    14 藜

    15 大豆

    16 石竹

    17 香蒲

    18 芋

    19 美人蕉

    20 甘蔗

    21 幽蘭;蕙蘭

    22 菱;芰

    23 荇菜;莕菜

    24 荷

    25 松蘿



    【第四卷:宋詞】

    01 薔薇

    02 楊梅

    03 梧桐

    04 烏?

    05 朱槿

    06 沉香

    07 橙

    08 金橘

    09 花椒

    10 木芙蓉

    11 蘆葦

    12 芒

    13 胡麻

    14 紅蓼

    15 楝

    16 蜀葵

    17 苧麻

    18 鳳仙

    19 菰

    20 菖蒲

    21 水仙

    22 蔥

    23 茜草

    24 艾

    25 黃瓜









      【第一卷:成語】自序



      漢字歷史悠久,經過千年的使用,辭彙極為豐富;而在發展過程中,產生一種很特別的文學表現格式——成語。成語經過歷代文人的試煉,已經是很成熟的語彙形式,成為中文漢字重要的結構成分;全世界只有中文和周邊受漢文化影響的語言,如日文、韓文等,才有成語出現。?



      在說話或寫作的過程中,適當的引用成語,可使文章形象生動,收到言簡意賅的效果;古今的著名作家都會在行文之際,適當的使用成語,即使在今人的語彙之中,成語仍然有強調和集中語意的效果。



      中文成語大多為四字成語,如:「桃李春風」、「名列前茅」等;在浩瀚的成語中,含有植物名稱的成語,可稱之為「植物成語」。而有特定植物名稱的成語之中,包括了各種不同類型的植物,如:栽植於各地水岸的觀賞植物「柳樹」;或是常見的果樹「桃」、「李」;還有農村住宅必種的經濟植物「桑樹」、「竹」;抑或是大江南北的開闊地均有分布的「白茅」;或其他與古代民眾生活有關的植物等。



      期望讀者能藉由身邊熟悉的這些植物,認識其性質、歷史,和詩詞典故,才能瞭解這些「植物成語」的真正意涵;進而從容自在地運用,深刻體會古典文學詩文的內容精華。



      【第二卷:台灣諺語】自序



      台灣有特殊的地理環境和生活條件,數百年來,先民創造出簡練通俗而富有意義的溝通短語;這些洗鍊的語詞在民間廣為流傳,再歷經世代口耳相傳,成為民間文學的一種表現,這就是台灣諺語。俗諺俚語,包括歇後語、諺語等,是先民從自然現象和生活經驗當中,觀察天文、地理、萬物,看到人生百態,有所感悟所講出來的智慧話語;概括地說,台灣的俗諺俚語就是台語的成語。



      植物,是先民生活中最切身的體驗,古代人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植物;因此,由植物形成的諺語、歇後語特別多。台灣先民就身邊植物的利用方式、生態習性與生理特性,發展出有別於其他地方的流傳語言,呈現直接而明顯的語詞表達方法;而用植物的名稱、形態、用途等形成的諺語,就是「植物的台灣諺語﹂。



      植物的台灣諺語,不只是語言的表達方式,也能從中明瞭台灣地區先民在困境中的奮鬥過程、生活寫照,以及心情的感受。俗諺俚語具有啟發性、諷刺性和教育性,是非常有特色的語言文化,在聊天、寫作、演講時,適時的引用俗諺俚語,能創造詼諧的談話內容,能增加寫作文章的深度和廣度,也會吸引談話對象或聽眾的注意力。



      台灣俗諺相關的植物共有九十五種,形成數百首俗諺、歇後語。本書選取常見的、富有意義的植物俗諺二十五首;讀者能藉由身邊熟悉的植物,認識台灣文化中的古老襲產,瞭解台灣俗諺的真正內容,體會先民數百年來在台灣所創造的文化內涵。



      【第三卷:唐詩】自序



      唐代文學以詩為代表,產量多、境界高、技巧純熟,唐代可說是中國詩歌的黃金時代。唐詩對後代文學的影響很大,直到現代還在引述的名句,大多出自唐詩。如杜甫的「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佳人〉);白居易的「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琵琶行〉);王維的「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鹿柴〉);王之渙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登鸛雀樓〉);李商隱的「心有靈犀一點通」(〈無題〉)等。



      唐代著名的詩人,詩文引述的植物也很多,如王維的《王摩詰全集》,詩總數四百七十九首,引述的植物一百零二種;杜甫的《杜少陵集》,詩一千四百四十八首, 植物一百六十六種; 劉禹錫的《劉賓客文集》, 詩八百一十九首, 植物一百二十八種;白居易的《白氏長慶集》,詩二千八百七十三首,植物二百零八種等。成名詩人的詩集所提到的植物多在百種以上,其中白居易是唐代詩人中,引用植物種數最多者。這表示古代文人不但認識植物,而且瞭解植物。吟詠唐詩,或欣賞各代詩文,不能不認識植物。



      本書選取在台灣就能看到、大部分是常見植物的相關唐詩。原產台灣的植物,有合歡等十種;引進的著名水果、蔬菜,有荔枝等七種;早年隨先民進入台灣的觀賞花卉,有木棉等七種;其他還有茶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詳,也幾乎是處處可見的植物,很多都是各級學校校園及街道公園有栽種的種類。



      【第四卷:宋詞】自序



      詩、詞、歌賦都源自於優美的經典古籍《詩經》。



      經過數百年的演進,首先產生漢賦,再來詩歌。詩成熟於盛唐,詩成為唐朝的代表文體,出現許多知名的大詩家,如王維、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溫庭筠等。詞是很優美的文學創作格式,蛻變自詩,唐、五代已經有詞出現,但在宋代才發展到高峰,詞成為宋朝的代表文體,稱「宋詞」。文學史上,宋詞成為一代文學的重要里程碑。



      歷代文學作品,包括詩、詞、歌、賦、章回小說,有植物的篇章和次數都很多,每種文體、各朝代的總集、專書等,所引述的植物種類都不在少數。植物出現在詞的頻率也很高,《花間集》為現存最早的詞總集,五代後蜀趙崇祚所編。收錄晚唐至五代之詞五百首,其中三百二十七首有植物詞句,顯示植物在詞作中的重要性。認識植物的各種形態特性、植物的文學和歷史典故,閱讀詩詞可觸類旁通。



      本書選擇的宋詞大部分是名篇,淺顯易懂、具代表性,其中引述的植物在台灣各地都容易看到。有原生在台灣,或原產於中國大陸,經先民引進台灣,已成為家喻戶曉的植物;也有原產於中國以外地區,但於早期引進,已在各地廣為栽培的植物。




    其 他 著 作
    1. 蘇東坡顛沛流離植物記
    2. 宋詞的文學植物筆記
    3. 宋詞的文學植物筆記
    4. 唐詩的文學植物筆記
    5. 台灣諺語的文學植物筆記
    6. 成語的文學植物筆記
    7. 植物認識我:簡易植物辨識法
    8. Conservation & Conversation 2021-文保.跨過界
    9. 野菜譜:明朝的荒年寶典,60種可食可藥用的雜草野花(一書一袋)
    10. 野菜譜:明朝的荒年寶典,60種可食可藥用的雜草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