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定價117.00元
8
折優惠:
HK$93.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文化批評何處去�文學中國叢書
9789629502621
徐賁
天地圖書
1998年1月01日
65.00 元
HK$ 58.5
詳
細
資
料
分
類
[ 尚未分類 ]
同
類
書
推
薦
內
容
簡
介
選載:
文化討論和公民意識
一、作為社會活動和替代話語的文化討論 對「文化討論」最常見的誤解莫過於把它當作具有固定的、預先存在對象的「學術領域」。但是文化討論並不是一種「學術領域」,而是一種社會活動。儘管「文化討論」從詞義上說似乎是「對文化的討論」,但是文化討論並不具有一種存在於它自身之外的、呈現為某種客在形態的「對象」。文化討論的對象,「文化」,是一個含義寬廣而不確實的集合體,用雷蒙•威廉斯的話來說,文化是一個「完整的過程」,是某一特定生活方式的描述;「文化的意義和價值不僅在藝術和知識過程中得到表達,同樣也體現在機構和日常行為中。從這一定義出發,文化分析也就是對某一特定生活方式、某一特定文化或隱或顯的意義和價值的釐清。」因此,文化研究的對象不僅應包括學術和想像性作品及其與特定社會和傳統關係的研究,更重要的是,應該包括被純文化定義所排斥的領域:日常生活方式、生產機制、家庭結構、社會機構等。從這個意義上說,文化包括了文化討論本身,文化討論不斷地在構成和改變它自己的討論對象。文化討論的目的不是構築關於「文化」這一對象的知識體系,而是把它作為「問題」提出來加以討論。因此,可以說,文化討論的對象甚至不是「文化」,而是「文化問題」,而這些文化問題之所以成為「問題」,則首先是由於文化討論拒絕把它們當作天經地義、不容置疑的合理現象。文化討論在現存社會政治文化秩序中看出「問題」,這本身就已經顯示了對這一秩序的某種批判態度和某種比這一秩序更好、更道德的社會政治文化理想。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