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定價99.00元
8
折優惠:
HK$79.2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髮的主張:劃線與跨越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7458520
葉俊榮
格林文化
2006年1月21日
73.00 元
HK$ 58.4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創意系列
* 規格:平裝 / 160頁 / 15*21 cm / 普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創意系列
分
類
[ 尚未分類 ]
同
類
書
推
薦
內
容
簡
介
★葉俊榮首次個人圖畫與文字創作
★名人推薦:孫中興(台大社會系教授 )、劉小如(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郝廣才(格林文化總編輯)
本畫冊以頭髮為主題,以簡單的線條勾勒出頭髮的萬千變化:它可以是長短不一、直捲不限,更可以插滿燦爛花朵、變成孔雀開屏,或化為一座城堡;髮絲的線條完全不受拘束、不按理出牌。這些隨性的塗鴉所承載的,卻不是街頭文化式的憤怒與衝動,而是一位觀察者對於大千世界種種光怪陸離現象的反思:身處在人際糾葛、權力鬥爭的社會場所,劃線,似乎是必然的動作,但如何跨越這些界線,才是更重要的人生議題。
美術與文字創作是作者葉俊榮自我檢視以及追尋理念的媒介,肆意飛舞的三千煩惱絲所隱含的,是作者對於人生的頓悟:面對界限,必需大膽出走,走出體制、走出自我,讓想像舞動、讓自我飛揚、讓意念點火。
序
劃線是為了跨越(文.葉俊榮)
線條與意念
每天張開眼睛,一定看到許多或直或彎或長或短的線條。有些線條讓這個世界更美麗,有些線條讓這個世界更有秩序,也有些線條創造隔離。不論是鴻溝或高牆的線條,都是阻斷溝通的隔閡。這本畫冊的每一幅畫,都是用線條編織出來的。藉由線條的自由延伸,將心中醞釀的意念在短時間內凍結起來,等待以後不斷回味,包括後來填上去的文字,也都是畫後的反芻。
劃線與跨越
在線條於畫紙上延伸時,意念中不斷浮現人世間的種種界限,現在與過去、男與女、東與西、身與心、善與惡、彼與此、大與小、同與異…,並做有意的跨越。是的,劃出界限,並不是用來阻隔,而是為了跨越。在不斷的跨越中,更瞭解界限的存在。
頭髮與身體
人身上最富有變化的線條是頭髮。這本畫冊的線條,也是環繞著頭髮為主題,向全方位延伸。毛髮散佈在全身,但以頭上的頭髮最受到重視。頭髮是身體的一部份,也是身外之物,在長短、顏色、捲直、多寡之間變化無窮,但也承載著權威、歷史、文化、及認同的表徵。頭髮的變化,除了代表美感與個性以外,也彰顯著傳統與變遷、自由與馴服、保守與創新。
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孫中興教授推薦序
「這個唸法律的人真的很奇怪!」這是我當初看到頭髮系列時的第一印象。
這個唸法律的和我雖然同一校區多年,完全沒有任何來往﹝所以他其實並不熟稔我的大鬍子的歷史﹞。1999年我們兩個同時到哥倫比亞大交換教書,共用一間研究室,又同住在一棟樓的上下,又恰逢我是「哥大」校友處處以「大哥」自居,所以才逐漸化解陌生的距離﹝或者是我入侵他的生活和認知領域?﹞。那時候他單身赴任,妻小都在台灣,他教的課程又和台灣憲法有關,所以常常思家念國。更特別的是,我們在哥大的那個學期,又恰逢台灣921地震,消息傳到海外,我們雖然很快知道家人平安無恙,但還是都有著「沒有共赴國難」的罪惡感。這是我們相處半年的大事提要。
我當時就注意到他的頭髮。那種髮型和我另外一位同僚的幾乎一模一樣。我一度懷疑是出自同一師傅之手,結果竟然猜錯。俊榮對此髮型相當得意,不過從不多說甚麼。我後來看到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的髮型,才恍然大悟:原來這些人都是有「髮的主張」。相形之下,每每看到自己隨波逐流的頭髮之下的腦中無物而汗顏。差堪告慰的大概只有「鬍鬚的主張」﹝切記:不可簡稱為「鬍鬚張」﹞!
俊榮在哥大的當天就開始畫出頭髮系列。我大概在到達紐約的幾天後認識他,然後很自然地成為第一讀者。那時候我去找他,他都會拿出近作讓我玩味,並要我猜猜畫中的涵義。那時候這個系列都只有圖,並沒有文字。我的天資魯鈍,又缺乏藝術細胞,更沒有讀心術的天賦異稟,除了注意都是頭髮之外,當然無言以對,只能說說他很有才華,畫的很特別,也許將來可以找人出版等等表面話。這種答案就一定會引起俊榮得意的笑。我一直記得他的笑以及當初看過的那些畫作。
回台灣之後,我們也漸漸疏遠聯絡。每次造訪徐州路校區,他還是我一定會去拜訪的人之一。如果恰好偶然碰到他在研究室,他也都會主動展示他的頭髮系列新作,可是我總覺得數量不及他在哥大的來得豐富,內容也不像哥大時期來得深刻,比較難看得到他心靈花園的繁花綻放。
後來他入朝為官,我們就離的更遠。要不是這個頭髮系列的出版再將我們拉近,恐怕後會無期。
有著上面說到的這個淵源,我看這本書比較有感觸的就是1999年的那些畫。比較不同的是,這次我還特別注意到其中有一幅除了頭髮之外還有多畫了鬍子,自戀如我者當然就主動對號入座而反覆推敲是否還有甚麼沒有被我破解的密碼。
現在的每一幅圖都由俊榮自己配上了文字,彷彿不需任何通關密碼,就可以讓讀者登堂入室直通他自己的心靈花園。可是作為這些畫作的第一讀者,我還是偏好當初沒有文字時心中觸發的那種純然的自由自在的意念舞動飛揚,那種人的糾葛,那種奮力的擺脫,那種觀畫者也可以擁有的心靈花園。
學法律且從政的俊榮的書不是「法」的主張,而是「髮」的主張,這樣的諧音,是否意味著法律和政治是一時的,藝術才是永遠的呢?
這個學法律的人畫畫已經很奇怪了,現在從政了還畫畫,更是怪上加怪。我這個沒有藝術細胞的朋友還替他寫推薦,更是怪怪怪連三怪。如果讀者諸君看完這本書,也許就會見怪不怪了!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