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鐘樓怪人:音樂劇完全指南

鐘樓怪人:音樂劇完全指南
9789868137493
邱瑗、陳漢金、陳煒智、車炎江、冉天豪、甘士欣、巴黎、林采韻
音樂時代文化
2006年3月15日
60.00  元
HK$ 51  






* 叢書系列:音樂劇PLAYBILL系列
* 規格:平裝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音樂劇PLAYBILL系列


[ 尚未分類 ]









  語言,不是障礙;街舞,沒有藝術上的問題;簡單的音樂在超大的音響與舞台支援下,改編後的《鐘樓怪人》以簡約的音樂劇形式,征服了一群又一群非音樂劇場的觀眾,一個又一個非法語系國家的市場。

  改編自法國大文豪雨果鉅著《鐘樓怪人》(Notre Dame de Paris)的音樂劇由流行創作歌手希夏坷西安與作詞好手路克帕拉蒙東聯手創作,正式上演前,單曲〈美麗佳人〉、〈活下去〉與〈大教堂的時代〉先後登上法國單曲排行榜。一九九八年在巴黎國會大廳首演後,更輕易地超越當年悲慘世界在法國演出的成績,不僅榮登法國有史以來最成功的音樂劇,更打破世界金氏紀錄,成為音樂劇史上首年成績最佳的音樂劇。

  雨果鉅著《鐘樓怪人》把讀者帶到「黑暗時代」的巴黎,見識她的神秘與浪漫;音樂劇版本《鐘樓怪人》的舞台呈現卻把原著的中世紀時空拉回到西元兩千年的今日,以現代的手法描繪原著中黑暗時代的巴黎---一各如今早已不復存在,卻充滿著神秘與浪漫的巴黎;一個深沉、幽暗、野蠻、矛盾的巴黎。

  《鐘樓怪人》改編自法國文豪雨果名著「巴黎聖母院」,描繪15 世紀末動盪社會中,美麗的吉普賽女郎愛斯梅蘭達的出現讓身為神職人員的孚羅洛面臨道德信仰與人性的掙扎,讓論及婚嫁的侍衛隊長費比斯背棄忠貞的諾言,而聖母院敲鐘的駝背醜男夸西摩多更是無怨無悔的付出,甚至獻上自己的生命 …



一種鐘樓,兩種怪人
英、法語「鐘樓怪人」的不同風格與詮釋
文/楊忠衡

  在歐洲火車旅行是件有趣的事,在如畫的風景間,還可以欣賞到走馬燈般不同的文化風貌。火車穿越德、法邊境,馬上感受市街建築由德式的嚴整方正,轉變成法式的奔放不羈,民房爭奇鬥妍,好像都想打破格局。德式汽車厚厚實實,活像較流線的裝甲車;法式汽車標新立異,好像電影道具。穿過英法海底隧道,又見識到英國人潔癖般的條理。真難想像這些是接壤的鄰國,土連著土,擾攘千百年,依然近在眼前,又遠在天邊。

  有趣的是,當前流行的兩大《鐘樓怪人》音樂劇(舞台版和迪士尼版,後者亦傳將進軍舞台),都非出自法國本土創作,而是新大陸的歐洲後裔。現代作品屬於再創作,這些作品除保留原作重點精神之外,主要反映後人對這個故事的迴應及情感。因此,兩部劇不同的創作者背景,恰好表現出英系、法系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其實,同一題材的不同創作,最能讓觀賞者透過比對產生一種立體觀察,而對時空風貌建立完整的認識。

  我們無法把一切原因都歸結到民族性,但民族性確是影響藝術創作不容忽視的重要質素。漫長的歌劇時代,英國排不進歌劇國家之列,他們對華麗的義大利、法國歌劇並不熱衷,少數自創歌劇也都缺乏光采。然而當十九世紀末,大歌劇走到終點,英系輕歌劇卻開始獨領風騷。我們無法為「音樂劇」(Musical Comedy)找到某個明確起源,但愈來愈多研究認為,英國民間音樂如「乞丐歌劇」是這類作品的鼻祖。這些原本屬於英國中下階層社會的娛樂,充滿草根氣,率直、譏諷而充滿娛樂性,本來被視為不登大雅之堂,然而隨著社會變革,貴族品味變得脫離現實,寫實的庶民文化抬頭,這樣一來,英國輕歌劇便鹹魚翻身了。

  經過數十年演化,現代音樂劇被稱為音樂劇場(Musical Theatre),不再強調嬉鬧幽默的成份,可是絕大多數的主流音樂劇仍保有喜鬧的部份,例如《歌劇魅影》的劇場經理、《悲慘世界》的房東夫婦、《西貢小姐》裡的皮條客,乃至於迪士尼作品中必然伴隨在主角旁的丑角群等。我們可以在一九九六年亞倫.孟肯(Alan Menken)的迪士尼版《鐘樓怪人》中,找到所有這些典型音樂劇要素。

  迪士尼《鐘樓怪人》是個成功而受人喜愛的作品,但誰具有「經典詮釋權」?卻因法語版《鐘樓怪人》的成功而投下變數。一如狄更斯《雙城記》帶給世人的印象,「巴黎對倫敦」似是永遠無解的瑜亮關係。九六年迪士尼版《鐘樓怪人》問世,對當時已創作多時的法語版《巴黎聖母院》(中文仍採用《鐘樓怪人》譯名)多少是個打擊吧。不過後者仍照計畫於一九九八年推出。獨樹一格的法式風格,在同型演出打下一片江山。

  如前所述,近代音樂劇源頭在英國,即使英美音樂劇風靡全球,法國人實在很難改變自己的品味,去屈從百年死對頭的表演形態,除非強龍硬壓地頭蛇,用自己的音樂語言,創造出一種法式音樂劇規格。《鐘樓怪人》便是一部成功例子,它首度讓法語音樂劇堂而皇之,從地方走向中央,分享了「音樂劇」的現代定義。

  法式音樂劇有何不同呢?法國人曾譏笑德國歌劇冗長,說德國人在歌劇中談戀愛的時間,足夠讓法國人生小孩。這正可看出德系歌劇注重過程和思辯,法國人則注重結果、氣氛和感覺。法國作曲家從聖桑、德布西以降,都試圖擺脫德國音樂構成的主流框架。到了音樂劇時代,法國人又力抗潮流,試圖擺脫英式音樂劇的諧謔寫實個性。法語音樂劇的劇情隱而不顯,接近連篇抒情詩歌,接近音樂會型式歌劇。音樂風格則屬法式流行音樂:篇幅填滿、不留白的音樂密度。曾有大陸樂評人形容:「《鐘樓怪人》全劇歌曲多達五十首,絕少重複,但風格卻驚人的統一。」一語道破「旁觀」的東方人對這兩部劇的明顯感受。

  究竟誰是正版?如果要說迪士尼卡通《花木蘭》是花木蘭的權威詮釋,相信所有中國人都會不服氣吧,然而又有誰的作品能自稱是正宗呢?我想,原著永遠是原著、改編永遠是改編,兩者永遠不能混為一談。不同版本《鐘樓怪人》所交流的,是藝術家的不同感情與思維,就像反射在不同材質面的映影,五彩繽紛、多彩多姿,值得古今愛好《鐘樓怪人》的讀藝客,用心解讀品味。現在就請各位讀者,看看「音樂時代」作者群為您做的深入詮解吧。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