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華氏451度

華氏451度
9789573322290
于而彥
皇冠
2006年4月10日
50.00  元
HK$ 42.5  






* 叢書系列:雷.布萊伯利科幻傑作選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5*20.8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雷.布萊伯利科幻傑作選


[ 尚未分類 ]









當代科幻小說大師最經典代表作!
李家同教授最愛的40本書之一!
法國電影大師楚浮改編拍成影史經典之作!即將二度拍成電影,2007年話題巨作!

當火焰燃燒到達華氏451度,
所有記錄人類智慧的典籍都將灰飛煙滅,
但卻燒不毀被壓抑的靈魂……

這是一個沒有火災的世界,
消防員的工作,是縱火。

這是一個所有的書都是『禁書』的世界,
消防員的職責,是焚書。

這是一個沒有知識分子的世界,
知識分子,成了城市裡的流浪漢。

這是一個感性被壓抑的世界,
沒有故事,也沒有詩。

直到,其中一位消防員開始質疑,
讀書,真的是危險又有害的事嗎?
於是,他決定鋌而走險,挑戰這個世界的一切……

布萊伯利創作此書的動機,其實是為了表達對『麥卡錫主義』的抗議與不滿(麥卡錫曾將眾多書籍列為禁書,禁止圖書館出借)。只是他將現實問題放大許多倍,且將時代投射到未來──科幻小說的時空舞台無窮無盡,在進行社會批判的時候,往往比主流文學擁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葉李華

作者簡介

舉世公認最偉大的科幻小說大師
雷.布萊伯利(Ray Bradbury)

  1920年8月22日生於美國伊利諾州沃奇根市。1938年高中畢業後,他白天在街頭賣報,晚上則在公共圖書館讀書、寫作。1943年,他正式成為全職作家,為多種雜誌撰寫短篇小說,但直至1947年才正式出版他的第一部作品《黑暗嘉年華》。

  1950年的長篇小說《火星紀事》是他的成名代表作,也為他奠立了科幻小說界的地位,其後陸續發表多部膾炙人口的經典名作,包括:《華氏451度》、《圖案人》、《十月國度》、《蒲公英酒》及《邪惡降臨》等。他的創作速度與質量都十分驚人,多年來已出版近50部小說,其中包括約600篇短篇小說。他另著有多部散文集、詩集,以及廣播劇、舞台劇、電視、電影等劇本。

  布萊伯利的小說已被超過1000所美國公、私立學校選為教材或推薦讀物。截至目前為止,他已獲得的獎項包括:奧?亨利紀念獎(奧?亨利獎的地位如同美國短篇小說界的奧斯卡獎)、富蘭克林獎、世界奇幻文學協會終生成就獎、美國科幻小說作家協會大師獎、美國西岸筆會終生成就獎,以及美國國家圖書基金會頒發的美國文學特殊貢獻獎。在文學領域之外,他亦曾入圍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劇本獎,並曾獲艾美獎的最佳廣播劇劇本獎。美國『阿波羅號』太空人登陸月球後,甚至將月球上的火山口命名為『蒲公英火山口』,向布萊伯利的小說《蒲公英酒》致敬,由此可見布萊伯利的地位之崇高、影響力之大。

  美國電視台曾改編布萊伯利的小說為電視影集『雷.布萊伯利劇場』,法國新浪潮電影大師楚浮則曾將《華氏451度》改編拍成電影,成為影史上著名的經典之作。目前《華氏451度》正計畫二度改拍成電影,預定由『綠色奇蹟』的名導演執導,巨星布萊德彼特主演,備受矚目。

  雷.布萊伯利目前與四隻愛貓定居於洛杉磯,並仍持續創作不輟。

譯者簡介

于而彥
  曾任編輯、編譯、出版社總編、雜誌主編,譯作包括:《長日將盡》、《阿甘正傳》、《賭國風雲》、《水之鄉》、《人渣》、《外遇》等小說與非小說作品。





* 讀者評鑑等級:

4顆星
* 推薦人數:10,共有10位網友寫書評。
*

我要寫書評

1.
張小羊
/ 台灣台北
2009.01.07看張小羊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4顆星
和我想的比較不一樣的是....
故事裡大多著墨的是主角如何焚書,如何脫離消防隊,如何懷疑自己和政府。不是在於主角脫離消防隊後遇到說書人的情況。
但故事構成我覺得很特別
怎麼樣我們也想不到消防隊是焚書人
作者將未來寫的太過於未來 未來到我們想像不到
非常普通的電視牆親戚(但現在的我們怎麼都無法接受)
非常怪異的鄰家女孩(卻是現在的我們)
是否真的值得一看,個人認為算挺不錯的書。
2.
Scorpian
/ 台灣台北
2008.05.04看Scorpian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2顆星
華氏451度是紙張的燃點!

這本書寫的是多年以後的社會,消防員不在是滅火,反而是在放火,只要知道哪裡有書,消防員就出動放火燒掉書!

這本書成為經典名作當然有他的道理,因為他的假設有趣,而且映照著這個時代不好的一面如果繼續發展下去,就會成為向書裡面描寫的:每個人最想要的東西是電視牆(已經不只是電視了),而且希望四面牆壁都是電視牆。他們把人生都花在看電視上,認為電視影集裡面的人是自己的親人......。

不過我覺得以同樣題材來說,沒有『1984』來的好看。

很大的一個問題點在於作者沒有很清楚的交代到底為什麼要焚書?裡面只提到:大家不再看完整的書,而是把經典的句子摘錄下來,於是一再摘錄的結果,所有的東西都混在一起,沒有價值了!不過這是作者所說的另一種焚書的模式,並不是消防員要焚書的原因。消防員焚書的原因理所當然的是因為統治者不希望人民思考,但為什麼要焚書?還是不懂!

作者當然很了不起,寫出了一個未來的世界,但我一直認為小說應該是要『好看』,而不是政治正確或引導人心向上或有哲學意涵....等等。

我對小說唯一的要求就是要好看!
3.
今夜微語
/ 台灣台北
2007.04.16看今夜微語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華氏451度,這是個無法”?”讀的世界.
所有的書籍都無法擺脫被焚?的宿命.
為了控制人們的思想,因此書籍的擁有都是非法的.
諷刺的是這個世界的消防員不救火只放火,
這個世界的知識份子不但沒有受到被尊重的殊榮,
反而因為背負知識的傳承的使命,只好不斷的逃亡。

印象最深刻的是在這個世界的人們,竟把電視當親戚。
在密閉屋子裡,拿著事先設計好的對白,等著和電視裡的演員對戲,
透過內鍵的系統,電視裡的對白,會直接轉換成觀眾的姓名,
因此看電視不再只是單方面的吸收,而是雙方面的互動。
忽然覺得這樣的人生很悲哀,彷彿是被設定好的機器人,
生活沒有情趣,思想被制約成既定的模式,
積非成是的價值觀根深柢固的被烙印在每個人的腦袋裡。

這個科幻故事,提出了不同的反思。現今電子影音媒體成為主流,
有聲書,電視,電影等聲光效果掠奪了單純文字閱讀的純樸之美,
閱讀的人數日益遽減,守在電視前的人們,如果也能感受到本書中那個世界的人,
生活貧乏到得守在電視房裡和職業演員,依著安排好的對白來尋求心靈的慰藉,
會不會開始意識到無知帶來的恐懼。
4.
oeo
/ 苗栗
2007.01.16看oeo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4顆星
悶熱的「華氏451度」
文/oeo
有的故事,「名字」就十分響亮,或者說能廣為流傳,「題目」佔了舉足輕重的地位。「華氏451度」這篇科幻小說,就十分有味道!這樣作為科幻小說的題目也是一種風險,畢竟它有些抽象與距離,也不夠聳動與討好,但以一個通俗讀者的角度將整本小說讀完,更是覺得破題破得好,它的內容甚至傳導出一股特有風格的「溫度」,坦白說,這並不是說你喜不喜歡它的稱讚或批評,而是它的確蘊含了這樣的一股「臨界溫度」:要燃燒,卻還沒有燃燒,就快要燃燒!
「華氏451度」是科幻大師雷.布萊伯利的大作,名導楚浮曾改拍成電影,據聞今年可能再度改拍電影面市,網路與平面媒體上有不少專家與讀者寫下相關的心得與評論。許多書評表示,雷.布萊伯利透過「華氏451度」,「控訴」當年盛行美國的「麥卡錫主義」,對言論自由、出版自由造成的迫害!或是對工商社會也好,納粹極權也罷,造成人與人之間陌生與疏離的深層吶喊!當然,它是一部「反省文明」的科幻小說代表作!
書,的確是文明發展中一個奇妙的產物,單是童書,就有玩具書、禮物書、布書、繪本…等多種面貌,即便在網路發達,電子盛行的年代,其實實體書似乎有著它一定的地位,作為內容載體與作品本身(例如手與紙質書頁接觸的感覺)的特殊身分也難以取代,更進一步,它成為社會文化與個人精神的一種符號與象徵,所以看待錯綜複雜的文明發展中的人文態度與科學價值,我想是可以在書中找到,更可以在「人們如何對待書」的歷程或事件中發掘!
5.
了陳
/ 台灣嘉義
2006.12.12看了陳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你可以好比燒死一個人那般,燒掉我」書說

其實一個人在死後所留下的書,或是記載生前事蹟的傳書,藏著這個人的意志;所以當我們將它毀滅的時候,這個人也不復存在,也就是死了。

我曾聽過某個瀕臨死亡的人這麼說:「不不不,你殺不死我,你這笨蛋。你知道我要在什麼時候才會死嗎?被你的子彈射穿的時候嗎?不對;被你炸的粉身碎骨的時候嗎?也不對;喝下一杯毒酒的時候嗎?不對,都不對。而是──當我被世人遺忘的時候……

一個人不會因為肉體的凋零而這麼死去;而是當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記得他的時候,他就等於是死了。若〈史記〉消失了,有誰知道荊軻的壯舉?曹沬的神勇?我想連這兩個名子也從此不見;如果〈論語〉消失了,又有誰知道孔子的思想?有誰知道孔子是怎樣的人?

就這樣,書的消失,歷史上的壯士奇才文豪俠客渾然跟著湮沒。

生活,怎麼享受?

我們常像兔子那樣,咻一聲地要跑向終點,搞的自己疲憊不堪,又和大家擠的頭破血流,這也爭第一,那也爭第一;這樣的我們到底能得到些什麼?隋著時代,什麼事物都講求快速、實際、效率;而生活步調之快,我們是否曾經注意過週遭的點滴?是否注意每一天的不同?是否注意過牆角的一朵野花正在最尖刻的環境中綻放最美麗的生命?是否注意過海的藍與天的藍有什麼不一樣?是否……

書中有一個很懂得享受的十七歲少女,叫克拉莉絲•麥克萊倫,她曾對孟泰格說:「有時候我覺得,開車的人不知道什麼是草,什麼是花,因為他們從來沒有慢慢地瞧過它們。」再問一次:快速、實際、效率,難道就是我們追求的生活方式嗎?我想答案並非肯定。

生活是什麼?簡單的說:「生活」其實是「感覺」

感覺是與生俱來的,從我們誕生於這世上便存在了。或曰:眼耳口鼻舌身意,而生活就純粹是用這六樣東西去感覺嗎?不不,我們誕生在美麗的地球,存在於這個宇宙,世界,我覺得有義務要去感覺它。感覺一朵花,一顆草;感覺一撮土,一陣風;感覺一本書,一個人;感覺喜怒哀樂;感覺春夏秋冬;感覺世界──用我們的心。感覺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感覺,不是嗎?

反觀,常常在校園裡,沒錯,多少會出現那種終日兩眼無神、嘴巴老是開開的、聊天內容全是「瑣事」而沒有「心事」的人,這種人就很適合活在作者筆中的世界。而當你問他們:「同學啊,你誕生在這世上已經十六年了,再一個十六年你就三十二歲囉!請問你有什麼感想?」他們只是:「………………」

其實這個同學,也可以是自己。

記得美國繪本大師,謝爾.希爾弗斯坦,最膾炙人口的作品〈失落的一角〉。裡面敘述著一個缺一角的圓為了尋找那一角而四處旅行,他有時候會停下來和一朵花聊天,和經過的蝸牛打招呼,或聽一隻甲蟲說故事;終於有一天他找回了那一角,他變成了真正的圓,遂飛快的滾了起來,越滾越快;但是他快到沒有辦法再停下來和一朵花聊聊天,和蝸牛打招呼,聽甲蟲說故事……結局呢?結局是這個圓決定不再要那一角了。

所以啊,我看不要做兔子了,還是做隻一步一腳印的烏龜吧!

瘋子?誰才是瘋子?

書裡面的十七歲少女,克拉莉絲•麥克萊倫,鎮裡的人都稱她為瘋子。瘋子所具備的條件就是:和大家不一樣;然而,克拉莉絲不同的地方,不過是喜歡散步,喜歡享受生活,聽鳥、啜茶、嗅花、吹風、……;對於鎮上那些不散步,不懂得生活的人,勢必顯得奇怪、詭異,甚至感到瘋狂。這些人就藉著團體的力量,然後抨擊這樣的行為,可妙的是,我們若問鎮上的人:「克拉莉絲到底做錯了什麼?」卻得不到一個「合理」的答案。假道學的人會說:「她做的事情根本沒意義,那根本是在浪費時間,而且非常的不合群。你知道的,一個不合群的人,我們為什麼要認同她?」;而盲從假道學的人則說:「不要問我為什麼,反正她就是瘋了。」結果大家都說克拉莉絲是錯的,卻不說克拉莉絲為什麼是錯的。所以然者,良有以,只因──她和大家不一樣──

如果大家都一樣,那又是個什麼樣的世界?思想統一、行為統一,連藝術、創意都要被統一,這樣的世界恐怕在共產國家裡面才較有機會瞧見。最後每個人都笑地一模一樣,跟你說:「我很快樂。」

想像一下,如果自己是一個學生,當全校的人都抽菸,惟己獨樹一幟,不菸不酒;所有人將以異樣眼光看著你,也不會樂意和你接觸,於是交不到任何的朋友。而這些瘋掉的人會罵你:「瘋子!」

這就是「團體暴力」

近幾無敵──團體暴力

這裡有一個引自〈宋書〉《狂泉》的故事:
「昔有一國,國中一水,號曰『狂泉』。國人飲此水,無不狂。唯國君穿井而汲,獨得無恙。國人既并狂,反謂國主之不狂為狂。于是聚謨,共執國主,療其狂疾,火艾、針、藥,莫不畢具。國主不任其苦,于是到泉所酌水飲之。飲畢便狂。君臣大小,其狂若一,眾乃歡然。」

這個故事的結局裡,原本正常的君主,遭到了「被同化」的下場……

「同化」,是團體暴力恐怖的武器之一,它能使人盲從、使人同流合污;「影響力」抑亦可以煽動暴亂、戰爭;用「輿論」置人於死地;用「勢力」打垮一切等等……

一個具有共識的團體,自然沒有意見上的糾紛,但雖然沒有團體內意見的相違,卻存在著「團體對團體」或是「團體對個人」的爭執。推其原因,是因為人們的思想不可能統一。而解決的方式也有很多:輿論、暴力、中傷、相詬病;但相較於前述下下之策,我認為「溝通」乃是上上之策。而所謂的團體暴力就是無法把持上上之策造成的。當一個團體的性質已經偏離正軌;其少數把持正義之士,他們所要面對的,便是一個大團體、大勢力。而這些「少數群眾」該如何為自己爭取權利,是個很大的難題。

本書的主角,蓋•孟泰格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書中敘述著他漸悟的過程,以及他如何對付團體暴力。我想成功在於「本心」及「勇氣」。孟子說:「人性本善」孔穎達又說:「善心即良心」。懂得拾回本心的人,才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而當一個人懂得明是非之後,接下來要靠的就是敢獨樹一幟的「勇氣」了,例如禮讓老人、檢舉犯罪、鋤強扶弱,或許別人會說你故作高格調,然而,只要我們問心無愧,這些輿論就顯的不重要了。這就是為什麼孟泰格會從這場大騙局之中逃離,然後與大眾、政府對立。

如果沒有勇氣,就如同費伯教授當個辟世之士;如果找不倒本心,譬如所有盲從的人,或是滿肚子假道學的比提隊長。

是的,良知與勇氣可以說是抗衡團體暴力恐怖武器的超級防護罩!

《廉恥》一文說:「彼眾昏之日,未嘗無獨醒之人。」古代也有很多這種獨醒之人,憑他們的堅持,終得後世稱頌:譬如韓愈力行師道,被譏為狂人;張文節儉以持家,被諷為公孫布被;司馬光以儉立德,被嗤為固陋。不過,韓愈抗顏為師,張文節不睬犬吠,司馬光但順其性。其實,即是面對的是團體暴力的同化、輿論,也未嘗沒有方法與之抗衡,古人都做到了,置身現代的我們又何嘗不行?達者兼善,同化團體;不然者,獨善足矣!

* 看更多讀者書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