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PC迷幻紀事

PC迷幻紀事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7059260
查修傑
大塊文化
2006年7月05日
93.00  元
HK$ 79.05  







* 叢書系列:FORM
* 規格:平裝 / 336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FORM


人文史地 > 世界史地 > 人物史/傳記









  那是一個不羈的年代:一個充滿示威抗議、迷幻藥實驗、反傳統社群,和無政府理想主義的時代。一九六○年代,美國社會歷經大幅動盪起伏,撕裂了五○年代的中產階級安逸表象。從民權運動、迷幻藥、女權問題、生態意識,到反戰運動,在在促成反正統價值以及反主流文化觀念的形成。那也是一個奔騰的年代:今日你我司空慣見的電腦技術,其原始概念即成形於此。在這不到二十年的時間裡,美國西岸區區幾平方英哩範圍內政治、文化,與科技潮流交會時的激盪與衝擊,催生出一個不平凡的概念──個人電腦,也就是一個人完全掌控一臺電腦,並藉由電腦拓展與傳達思維的創見。科幻小說作家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曾說:「未來已然降臨,只是還未普及。」此一觀察正可貼切描述本書開創全新局面的小社群,它就像十五世紀義大利的佛羅倫斯,地處邊陲一隅,卻在五百年前開創了文藝復興運動,進而憾動全世界。

作者簡介

約翰.馬可夫 (John Markoff)

  曾為《時代》(Times)雜誌撰寫電腦科技文章,現為《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資深記者。著有暢銷書《電腦叛客》(Cyberpunk: Outlaws and Hackers on the Computer Frontier)、《小心駭客》(Takedown)等。矽谷的文化觀察家保羅?沙弗(Paul Saffo)這麼形容他:「馬可夫屬於非常特殊的信息專業人(infonaut)。他有學界的好奇心和執著,但更難能可貴的是,他也有與現實非常接軌的一面,例如他是為《紐約時報》,而不是什麼艱澀的專業雜誌寫文章。馬可夫最重要的地方在於他不只是報導獨家消息,而總是報導獨家幕後的獨家。他告訴我們早已發生而我們一無所知的情事,接著他又在更大的脈絡底下往下深究一層。」





* 讀者評鑑等級:

4顆星
* 推薦人數:1,共有1位網友寫書評。
*

我要寫書評

1.
黃耀賢
/ 台灣台北
2006.08.04看黃耀賢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4顆星
迷幻藥、音樂、反徵召出戰、實驗室中的夜間工作、電動玩具等等,伴隨著摩爾理論,充斥於電腦由大型機逐漸縮小到微型機的真實環境。時間遠自六零年代前,地點在美國。本書的描述由普遍社會文化角度切入,敘說一段生動詳實的計算機發展歷史,內容不再像一般教科書羅列某某年代某某學家奠定某某基礎,而是具實的記事:甲打算跟乙、丙一起做什麼,後來因為什麼原因快砸了,接著靠丁的幫忙而做到了什麼地步,諸如此類。

計算機的發展過程並非有整合計劃且有自我意志的,而是由兩大研究趨勢角逐,其中之一勝出。技術上的巧取超前,與摩爾理論所提出的物理行性限制為對等地重要。重要的技術突破,往往需要特出的創造力,以及超凡的努力。在本書中,前半說明了潮流所帶來的獨特事物:藥物、非主流音樂、反政府思想,與產學研究工作之間,存在著若干藕合關聯性。後半則具體說明了在創意、夢想背後的許多工作,一次又一次的成果帶著電腦產業邁進,從增益研究於電腦使用者介面的強化,經過NCP/TCP分封式網路的研發、電腦遊戲產業的興起,到筆記型電腦的研究製造。而早期的努力,是在塞著大型計算機的房間裏盯著真空管陣列的閃爍方式,或是帶著一疊打孔卡片排隊等著使用電腦。書本內容提及了許多偶爾在課堂聽老師閒聊的故事,譬如第一次的網路傳輸只傳了LOG三個字母就當機。而這些故事有跡可循,作者準備了豐富的資料來源。

六零─七零年代已經久遠,而且美國也不是故土,這份著述仍引人入勝。今日在後資訊時代,不但網際網路普及,更已邁向Web 2.0,另一種讓人自由活動的空間。在此時資訊爆炸,更不乏政治/反政治、主流/非主流、以及各式各樣的意識與資訊潮流。大麻等法定禁藥固然不可取。在台灣,我們仍需要許多的創造性研究與努力的故事。





其 他 著 作
1. 誰殺了古典音樂 (2007全新校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