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賞味三國(二版)

賞味三國(二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3258346
沈伯俊
遠流
2006年8月01日
117.00  元
HK$ 99.45  







* 叢書系列:實用歷史 三國館
* 規格:軟皮精裝 / 416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實用歷史 三國館


文學小說 > 中國古典文學 > 古典小說









賞三國之奇,品文化之味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小說中問世最早,最具「奇書」意味的一部。正如清初著名戲曲家李漁所說:「三國者,乃古今爭天下之一大奇局;而演三國者,又古今為小說之一大奇手也。」

  《三國》之奇,首先表現在人才之奇。在《三國演義》描寫的眾多人物中,形象生動、性格鮮明、為廣大讀者所熟知的人物就有幾十個,而諸葛亮、曹操、關羽等形象更是文學史上公認的藝術典型,號稱「三奇」、「三絕」。

  《三國》之奇,其次表現在情節之奇。《演義》向來以情節豐富生動聞名。羅貫中在編織情節時,最值得稱道之處是善於處理史實與虛構的關係。正是在這一點上,《三國演義》取得了極大的成功。追尋這些情節的來龍去脈,常常令人興味盎然。

  《三國》之奇,還表現在文章之奇。毛宗崗說:「《三國》一書,乃文章之最妙者。」所謂「文章之最妙者」,突出表現在故事寫得精彩,名段疊出。大量的佳篇名段,使全書滿目珠璣,熠熠生輝,令人讀來興會酣暢。

  本書依此分為三輯:(壹)人物漫談;(貳)情節探密;(參)名段鑑賞。全書名為《賞味三國》,就是希望伴隨廣大讀者,賞三國之奇,品文化之味,使讀者諸君在閱讀的愉悅中吸取知識,增廣見聞,提高鑑賞能力。



《實用歷史叢書》出版緣起

推薦人的話:令人沉溺的三國世界  羅吉甫

前言:賞三國之奇,品文化之味

【壹】人物漫談
  1《三國演義》人物知多少?/五
  2永恆的形象──曹操/八
  3曹操和他的謀士們/一一
  4曹操和張飛竟是親戚/一三
  5誰說蔣幹是蠢材/一七
  6諸葛亮罵死王朗嗎?/二一
  7曹魏名將──鄧艾/二四
  8哭出來的江山?/二七
  9「桃園結義」時劉備多大年紀?/三○
  10虛構的家譜/三二
  11劉備真是「皇叔」嗎?/三五
  12智慧的化身──諸葛亮/三八
  13諸葛亮也有失策/四一
  14咳!有其父未必有其子呵!/四三
  15驕傲的關羽/四八
  16關羽是哪?人?/五○
  17張飛字「翼德」還是「益德」?/五三
  18歷史上的張飛究竟什麼樣?/五六
  19趙雲是不是劉備的「四弟」?/六二
  20趙雲為何特別受人喜愛?/六五
  21關於魏延的「反骨」/六八
  22無力回天的姜維/七一
  23阿斗──庸主的典型/七六
  24話說麋、甘二夫人/八二
  25孫夫人的虛虛實實/八八
   26孫夫人是投江自盡的嗎?/九三
  27《三國演義》中的益州人士/九五
  28「小霸王」孫策/一○三
  29性格複雜的孫權/一○九
  30孫權的家庭悲劇/一一五
  31剛直不阿的張昭/一二○
  32雄姿英發話周郎/一二五
  33 「憨」得可愛的魯肅/一三二
  34吳國太與喬國老/一三五
  35「橋國老」和橋玄/一三九
  36略談江東二喬/一四二
  37董卓進京時是什麼身份?/一四七
  38袁術:驕奢狂妄自取滅亡的典型/一五○
  39「楊大將」之誤/一五四
  40貂蟬形象的演變/一五七
  41再談貂蟬是虛構人物/一六一
  42董貴人是董承之妹嗎?/一六五
  43兩個劉岱不應混淆/一六七
  44才高命蹇的沮授田豐/一七○
  45關中之戰時,韓遂是四十歲嗎?/一七四
  46孔明故交歸何處?/一七七

【貳】情節探密
  1到底是誰怒鞭了督郵?/一八五
  2陳宮與「捉放曹」/一八七
  3探一探「十八路諸侯討董卓」的虛與實 /一九二
  4張冠李戴的「溫酒斬華雄」/一九六
  5曹操打呂布,怎會經過「蕭關」?/一九八
  6關羽真有「過五關斬六將」嗎?/二○○
  7「鳳雛」注定魂歸落鳳坡?/二○三
  8「夜戰馬超」是否史實?/二○五
  9華佗給關羽治過傷嗎?/二○八
  10諸葛亮究竟幾出祁山?/二一一
  11「火燒上方谷」是怎麼來的?/二一五
  12西晉滅吳,孫秀為何要哭?/二一八

【參】名段鑑賞
  1層層鋪墊,一舉成名──「溫酒斬華雄」/二二三
  2宛曲多致,千古名篇──「定三分隆中決策」/二二七
  3多謀善斷,得人者昌──「官渡之戰」/二三三
  4忠勇奮發,一往無前──「趙雲單騎救阿斗」/二四二
  5匹馬單槍,八面威風── 「張飛威鎮長?橋」/二四七
  6波瀾壯闊,精彩紛呈──「赤壁之戰」/二五二
  7辯才無礙,妙語連珠──「舌戰群儒」/二五八
  8巧為虛構,出奇制勝──「智激周瑜」/二六五
  9一波三折,妙趣橫生──「蔣幹盜書」/二七○
  10波譎雲詭,神來之筆──「草船借箭」/二七六
  11志得意滿,敗在目前──「橫槊賦詩」/二八二
  12大開大闔,氣勢磅礡?──「火燒赤壁」/二八八
  13理智與情感的巨大衝突──「關雲長義釋曹操」/二九四
  14才與才敵,分外出奇──「三氣周瑜」/三○一
  15二虎相爭,驚心動魄──「裸衣鬥馬超」/三○六
  16莽張飛的智謀與胸襟──「義釋嚴顏」/三一二
  17大將風度,千古傳頌──「單刀赴會」/三一八
  18奸雄心理的深刻揭露──「楊修之死」/三二三
  19蔑視一切痛苦的非凡氣概──「刮骨療毒」/三二九
  20蓋世英雄的悲劇結局──「敗走麥城」/三三四
  21後發制人,多謀者勝──「夷陵之戰」/三四○
  22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安居平五路」/三四七
  23攻心為上,以誠服人──「七擒孟獲」/三五三
  24紙上談兵,自取其敗──「失街亭」/三五八
  25知己知彼,化險為夷──「空城計」/三六四
  26壯志未酬,遺恨綿綿──「遺恨五丈原」/三七○
  27老謀深算,陰狠毒辣──「司馬懿計賺曹爽」/三七五
  28大江東去,遺韻無窮──「三分歸晉」/三八二



賞三國之奇,品文化之味
                                   沈伯俊

  學習和研究中國古代小說,不可不知道這樣一些名目:「四大奇書」、「六大長篇」、「七大名著」。「四大奇書」指明代的四部為人稱奇的傑作《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它們分別開創了古代長篇小說的四個重要領域──歷史演義、英雄傳奇、神魔小說、世情小說;它們加上清代的兩大章回傑構《儒林外史》、《紅樓夢》,合稱「六大長篇」;再加上文言短篇小說的巔峰之作《聊齋誌異》,總稱「七大名著」。它們代表了中國古代小說的最高成就,瞭解它們,便瞭解了中國古代小說的最主要的精華。而《三國演義》就是其中問世最早,最具「奇書」意味的一部。

  我曾經多次指出,在中國小說史上,《三國演義》擁有六個第一:(一)它問世已經六百多年,是公認的我國第一部成熟的長篇小說;(二)它總共寫了一千二百多個人物,其中有名有姓的大約一千人,這在所有小說中位居第一;(三)根據它改編的文藝作品門類之廣,數量之多,在古代小說中肯定第一;(四)與它有關的名勝古蹟分佈於全國大約二十個省、市、自治區,總數多達幾百處,其他作品簡直無法望其項背,這又是第一;(五)與它有關的傳說故事數量之多,流傳之廣,在古典文學名著中同樣是第一;(六)論對中華民族的精神生活和民族性格的影響,它無疑也是第一。它不僅在我國家喻戶曉,而且在世界名著之林中也佔有重要的地位。正是借助它的影響,中國無人不知諸葛亮、劉關張,無人不曉「桃園結義」、「三顧茅廬」。正如清初著名戲曲家李漁為毛綸、毛宗崗父子評改的《四大奇書第一種》(通稱「毛本《三國》」)撰寫的《序》中所說:「三國者,乃古今爭天下之一大奇局;而演三國者,又古今為小說之一大奇手也。」

  《三國》之奇,首先表現在人才之奇。毛宗崗在《讀三國志法》中說:「古史甚多,而人獨貪看《三國志》者(按:此處《三國志》實指《三國演義》),以古今人才之聚,未有盛於三國者也。觀才與不才敵,不奇;觀才與才敵,則奇。」在《三國演義》描寫的眾多人物中,形象生動、性格鮮明、為廣大讀者所熟知的人物就有幾十個,如曹魏集團的荀彧、荀攸、郭嘉、賈詡、程昱、劉曄、夏侯惇、夏侯淵、張遼、于禁、張郃、徐晃、典韋、許褚、龐德、司馬懿、司馬昭、鄧艾、鍾會,劉蜀集團的劉備、張飛、趙雲、馬超、黃忠、龐統、魏延、王平、鄧芝、姜維,孫吳集團的孫策、孫權、周瑜、魯肅、張昭、諸葛瑾、黃蓋、甘寧、呂蒙、陸遜,以及不屬於這三大集團的董卓、呂布、陳宮、袁紹、袁術、劉表、劉璋等等;而諸葛亮、曹操、關羽等形象更是文學史上公認的藝術典型,號稱「三奇」、「三絕」。

  《三國》之奇,其次表現在情節之奇。《演義》向來以情節豐富生動聞名。羅貫中在編織情節時,最值得稱道之處是善於處理史實與虛構的關係。歷史演義小說的寫作題材是「歷史」,那麼,作者不能不受基本史實的制約,不能任意顛倒歷史事件的內在邏輯和彼此聯繫,更不能隨意改變歷史的總體輪廓和根本走向,這是歷史小說應當遵循的一個重要原則;另一方面,既然是「小說」,那麼,其基本屬性是文學作品,作者就有權對歷史素材作出自己的審美判斷,有權(而且必須)展開藝術想像,進行適當的藝術虛構。在這?,史實和虛構不是機械相加的關係,而應該是水乳交融的關係。能否做到這一點,乃是區分不同作者藝術才華高低的一個重要標誌。正是在這一點上,《三國演義》取得了極大的成功。從總體上看,除了一些交代性的、過場性質的?述之外,書中的重要情節,大都不同程度地帶有虛構成分,而且越是精彩的情節,其虛構成分越多,有的甚至純屬虛構。追尋這些情節的來龍去脈,常常令人興味盎然。

  《三國》之奇,還表現在文章之奇。毛宗崗說:「《三國》一書,乃文章之最妙者。」所謂「文章之最妙者」,突出表現在故事寫得精彩,名段疊出。如「桃園結義」、「鞭打督郵」、「孟德獻刀」、「捉放曹」、「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連環計」、「酣鬥小霸王」、「轅門射戟」、「割髮代首」、「白門樓」、「煮酒論英雄」、「斬?良誅文醜」、「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會」、「走馬薦諸葛」、「三顧茅廬」、「單騎救阿斗」、「威鎮長?橋」、「舌戰群儒」、「智激周瑜」、「群英會」、「蔣幹盜書」、「草船借箭」、「苦肉計」、「橫槊賦詩」、「借東風」、「火燒赤壁」、「華容放曹」、「三氣周瑜」、「孫劉聯姻」、「割鬚棄袍」、「裸衣鬥馬超」、「截江奪阿斗」、「義釋嚴?」、「夜戰馬超」、「單刀赴會」、「威震逍遙津」、「百騎劫魏營」、「計斬夏侯淵」、「水淹七軍」、「刮骨療毒」、「白衣渡江」、「走麥城」、「火燒連營」、「安居平五路」、「力斬五將」、「收姜維」、「失街亭」、「空城計」、「遺恨五丈原」,等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在古今中外的小說名著中,像這樣能讓人隨口舉出幾十個為廣大讀者熟知的情節的作品,可以說是十分罕見的。大量的佳篇名段,使全書滿目珠璣,熠熠生輝,令人讀來興會酣暢。

  我從事《三國演義》研究已經整整二十五年了。在這漫長的歲月?,我對《水滸》、「三言二拍」、《儒林外史》、《鏡花緣》等作品也下過若干工夫,還有一些研究計劃;然而,耗費精力最多,鑽研最深的還是《三國演義》。其所以如此,當然有多種因素,而最主要的則是《三國演義》那強大的藝術魅力、豐厚的思想內涵、深廣的文化價值使我樂於為之上下求索,艱辛跋涉。

  二十五年來,我出版了多部《三國》研究著作,發表了大約一百篇《三國》研究論文。此外,還先後在多家報刊上發表了一百五十餘篇有關《三國》的學術劄記和隨筆性文章。遠流出版公司選取其中八十六篇,分為三輯:(一)人物漫談;(二)情節探密;(三)名段鑑賞。全書名為《賞味三國》,就是希望伴隨廣大讀者,賞三國之奇,品文化之味,使讀者諸君在閱讀的愉悅中吸取知識,增廣見聞,提高鑑賞能力。

  關於《三國演義》和三國文化,可談的話題實在太豐富了。我的文章,僅僅涉及其中的一小部分。在今後的歲月?,隨著研究的深入發展,隨著人們對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更加重視,我想說的還有很多,很多……

                             二○○六年七月十日
                                     於錦里誠恆齋




其 他 著 作
1. 羅貫中與三國演義
2. 神遊三國(二版)
3. 三國漫話-知識.軼聞.勝蹟
4. 三國漫談——人物•情節•名段
5. 畫說三國(錦盒)(不分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