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綠色民主:台灣環境運動的研究

綠色民主:台灣環境運動的研究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8298200
何明修
群學
2006年12月01日
120.00  元
HK$ 108  






系列:TSS 臺灣社會學叢書
規格:平裝 / 448頁 / 21.0*15.0 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藝術設計 > 建築 > 環境工程








台灣的環境運動已經20歲了,從1986年的鹿港反杜邦運動以迄晚近的蘇花高爭議。本書完整記錄了保護台灣環境的這段實踐歷史,並剖析政治轉型過程中環境運動所扮演的角色。

  環境運動不只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品質,還涉及社會正義此一根本價值:誰來決定社區的共同願景?哪些人從開發中獲利,哪些人需要承擔惡果?這些問題,環境運動者無從迴避。就此而言,環境運動所追求的其實就是環境的民主化。本書回顧過去的環境運動路線,包括國會遊說、參選、組黨、公投等,進而揭示未來的「陣地戰」策略,我們可優遊於多元自主的市民社會領域,分別在專業、勞動、消費、投資等議題上推動環境的民主化。

作者簡介

何明修

台灣大學社會學博士
美國紐約大學傅爾布萊特訪問學者
現為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副教授
研究領域有社會運動、環境社會學、勞動研究、教育社會學等。
著有:《社會運動概論》(2005,三民)



書寫台灣環境運動的發展軌跡蕭新煌
序論台灣環境運動二十歲
第一章導論:研究台灣環境運動
第二章環境運動的起源:專家學者、黨外與草根
第三章環境運動作為社區復興:重訪後勁反五輕運動
第四章政治自由化與環境運動的激進化(1987-1992)
第五章政治民主化與環境運動的制度化(1993-1999)
第六章政黨輪替與環境運動的轉型(2000-2004)
第七章環境運動的自主與依賴:比較美濃反水庫與貢寮反核四
第八章為何民進黨政府的廢核政策失敗
第九章環境運動與公投
第十章結論:環境民主化的未來
附錄台灣環境抗爭案件的研究
參考書目
索引


台灣環境運動的發展軌跡
蕭新煌

  何明修博士在2000年從台大社會學系博士班畢業後,就一直很認真,勤奮的做研究、寫論文、出版書。他是我指導過的博士學生裡,屬於肯拼和多產的一位。他的這本新書《綠色民主︰台灣環境運動的研究》已是他畢業後出版的第二本書。

  這本書有十章,其中部分是明修將博士論文加以修訂,改寫而成,但大部分則是近年陸續完成的新作,都集中在勾勒、分析和解讀過去四分之一世紀台灣所經歷過的民間環境運動。我所指四分之一世紀,是從1980 年算起,但明修此書則特別標明是從解嚴前一年在1986 發生於鹿港的反杜邦反公害自力救濟運動開展他的書寫,所以他的序才用了「台灣環境運動二十歲」的標題。不論是25 年,或是20 年的歲月,都足夠長到讓認真的社會學家去回首做有系統地整理和書寫,和理出理論化的頭緒和歷史性的發展軌跡。明修的這本書企圖這麼做,也相當程度地做到了。

  毫無疑問,環境運動在台灣自1980 年代以來民間社會運動中,有相當關鍵和不容忽視的地位,它當然是民間草根社會力在受害後求償、求公道的展現,以反公害、倡保育和反核能這三大目標為訴求,且充分立足於地方社會的社會運動。明修在這本書更以「追求環境正義的集體行動和綠色民主力量」來定位環境運動。我原則上同意此一定義。正義和民主的確也是台灣民間社會力的整體抗爭宗旨,而環境運動更是實踐「環境正義」和「綠色民主」所需民心和民力的動員和結集。

  明修用三章來探索環境運動的三階段歷史發展,第一階段是他所謂的解嚴後的自由化(1987-1992),第二階段是進階民主化(1993-1999),第三階段則是進入民進黨主政的政黨輪替(2000-2004)。這樣的分法,可以看出明修書寫環境運動的「政治視野」,亦即分析民間環境運動和政府(政治力)變化的辯證關係。在我看來,此一以「政治機會結構」概念為分析切入點的政治視野,也正是這本書《綠色民主︰台灣環境運動的研究》的核心,也是本書最有意義的貢獻。第六章和第八章直指民進黨執政後「綠色」濃度未增,而且廢核失敗,均有其社會政治的結構原因;亦即未建立起「綠色政治聯盟」,也無力抵抗「重成長」和「擁核」的龐大舊勢力,更是一針見血的分析,也可以做為日後對環境運動在下一階段走向的立論和觀察依據。

  除了對整體運動進行政治分析之外,明修還針對幾個重大的運動事件做個案分析和比較,即後勁反五輕、美濃反水庫和貢寮反核四。同樣地,他是以地方運動力和政治力的連結和聯盟關係做為分析,因此乃有「相對自主」和「相對依賴」的特性比較。

  用這樣的角度客觀分析這三個個案,也許看在不同個案的運動領導者眼裡,會有不同的主觀感受,誤以為這樣的「自主vs.依賴」分析是在做價值判斷,或有褒貶之意。這恐怕是明修在進行理論
化和寫作時從未想到的事。

  總之,何明修教授這本新書是值得肯定、推薦的書。有心想知道是誰在過去20 年來創造了台灣的新典範之一「永續發展和環境正義」的讀者,當可以從本書找到清楚和正確的線索。




其 他 著 作
1. 社會運動的年代:晚近二十年來的台灣行動主義
2. 四海仗義:曾茂興的工運傳奇
3. 社會運動概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