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聖經故事圖解

聖經故事圖解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7470263
中村芳子
啟示
2007年1月11日
93.00  元
HK$ 79.05  






系列:Knowledge
規格:平裝 / 320頁 / 15*21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宗教命理 > 基督教 > 聖經








關於聖經的著作可說數算不盡,但專家教授們寫的作品,再怎麼說都太過深奧,對於信心不足的入門者來說恐怕難以負荷。然而,若是沒有任何導引就直接閱讀聖經,幾乎是不可能的。

  作者本人為財務諮詢顧問,十八歲時第一次接觸聖經,結果發現聖經詰屈聱牙,於是就把以為應該很有趣的聖經束之高閣,直到出了社會以後,有一次因為一則聖經內的故事而引發了研讀聖經的興趣,最終,為了跟大家分享聖經的智慧,於是以簡單易懂文字、輔以淺顯易懂的圖表,寫了這本書。

作者簡介

中村芳子

  「Alpha and Associate 有限公司」代表人。財務規畫師。

  西元一九六一年生於長崎,早稻田大學商學院畢業。九一年設立現在的公司,提供資產運用、壽險規畫、保險修正等諮詢,並從事演講及寫作。擅長將複雜的金融結構用簡單易懂的方式解說清楚。

  她是超越教派的國際性女性基督徒組織「東京Aglow」的成員;也與夫婿共同創立研習聖經的「櫻花聖經俱樂部」。著有:《圖解人壽保險的架構》(東洋經濟新報社)、《別再去存郵政儲金了》等。



緣起 何飛鵬
〈推薦專文〉 高焜芳

序章
  初窺聖經的世界
  什麼是基督教?歷史上最偉大的暢銷書——聖經?

【舊約聖經篇】

第一章 世界的開始,人類的開端
  神是如何創造這世界,人類又是如何誕生的呢?
  舊約聖經閱讀指引
  舊約聖經裡寫些什麼?

第二章 以色列民族的成立
  「神揀選的民族」是何時誕生,又是如何發展的呢?
  如何進入聖經世界的歷史
  以色列的歷史始於西元前廿世紀

第三章 聖經中的偉大英雄們
  古代以色列的領袖如何在亂世中脫穎而出?
  舊約聖經的關鍵人物
  解救民族危機、性格多樣的英雄們

第四章 舊約聖經的歌與預言
  預見時代、改變時代的神,祂帶來什麼樣的信息?
  理解神的計畫和智慧的訣竅
  聖經世界中不可缺少的預言和預言書

第五章 舊約聖經的著名故事和趣味故事
  聖經中記載的許多故事有什麼意義?
  掌握超越時代和文化、為後世人們喜愛的故事
  聖經是一部充滿張力的八點檔連續劇

【新約聖經篇】

第六章 耶穌基督的生涯
  「基督(救世主)」到底想些什麼,又過著怎樣的生活?
  掌握新約聖經的內容
  新約聖經中寫些什麼?

第七章 耶穌身邊的人
  為什麼耶穌的教誨能夠打動人心呢?
  如何掌握耶穌的真貌
  這些人讓我們更認識耶穌

第八章 耶穌的教義與比喻
  留傳兩千多年的耶穌話語,究竟是什麼?
  如何解讀耶穌的教義
  耶穌的教誨是簡單還是困難?這是聽者的問題

第九章 耶穌所行的奇蹟耶穌真的施行了奇蹟嗎?
  把奇蹟排除掉,就無法談論聖經與耶穌
  耶穌行奇蹟及其意義

第十章 門徒的活躍與基督教的擴展
  基督教是如何成為世界最大的宗教?
  基督教如何擴展
  耶穌被處刑之後,門徒驚人的舉動

終章 深入閱讀聖經,有問必答
  基督教中所說的天使、惡魔、罪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聖經人名錄

結語



全球國際化,其實質就是世界的歐洲化。因此,聖經智慧成為今日商業人士必備的知識。想要有效率地瞭解聖經的思想本質,首先必須認知一種存在觀,那就是世界是由造物主和被造之物所構成的。

  在聖經世界中,造物主是唯一真神,祂創造了自己之外所有的一切。其他的一切都是被創造後才得以存在的。在造物主造天地之前的永恆過去,沒有任何東西,只有造物主。世界是祂造天地的一瞬間才開始的。

  更明確地說,英文的GOD並不是我們一向認知的神仙或神明,而是稱之為「造物主」或「創世主」。相反地,我們對「神明」這個詞,幾乎沒有賦予「創造者」的含意在裡面。

  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聖經中的天地萬物,是造物主發揮大能所創造出來的。人若是認同世界上有「上帝」的存在,那麼他對人類世界的認知也將完全改觀。

  從前日本人總是把超越人類的神祕力量,概括性地認為那是「大自然的力量」,但是造物主的力量還在此之上。雖然,與浩瀚無邊的宇宙相比,地球渺小得還不如一粒塵埃,宇宙不過是包圍在地球四周的物質。然而,若是跟創造全宇宙的力量-神來相比,宇宙的力量可以說又在塵埃之下。

  

  從聖經思想中可知,造物主是一個具有人格和意志的主體。其人格也形成了統治全世界的世界觀。

  說到這裡,相信很多日本人都會大感不服吧!既然是偉大的全能者,為什麼當自己創造的人類面臨不幸時,卻置之不理呢?醫院裡不是有許多因癌症而痛苦哀號的人嗎?世界各地不也經常有人因為失業、破產而自殺嗎?既然祂是全能者,為什麼不阻止悲劇發生呢?祂創造了受造者,賦予他們生命,難道只是偶然發生的嗎?

  

  有這些質疑的人,其實是在心理上把造物主和受造者的關係,當成兩個都是受造者的關係。這個世界上,創造者之於受造者,其立場是超然的。造物主創造受造者,為了祂個人的「樂趣」,基本上是理所當然的。

  我們可以用電腦來比喻世界造物主和受造者的關係。人類是電腦的創造主,我們是為了讓它對自己有用,所以才創造、設計它,讓它出現在這個世界上。

  當電腦故障,無法正常操作時,我們會幫它更換零件,而且完全不在乎機器會有什麼感覺。若是換了也修不好,就會把它丟棄毀滅。我們人類對這種行為絲毫不覺得奇怪,甚至還認為理所當然。這是因為創造者和受造者的關係,基本上就是如此。

  人類沒有義務為電腦考慮它的幸福吧!就算對它付出關愛,那也不是義務,而是一種「恩惠」。聖經裡造物主和人類之間的關係,基本上也是如此。

  但是,這位全能的主並不會任意而為,對人類提出種種要求,把人類耍著玩,聖經中的邏輯並非如此單純。雖說造物主是個全能的主,但祂並非無所不能。祂是一位真實的神,所以祂不可妄造偽言,換句話說,祂不能夠說謊。

  在這種前提下,造物主向祂自己所創造的天使和人類表達了自己的意志。造物主話一旦出口,連祂自己也不能改變。於是,祂的話語就成了一個法則。

  這就是《舊約》聖經的律法,也是《新約》聖經中耶穌的命令。人們從這些律法中,得以知道造物主的想法,並懂得如何去應對。此外,主還允許人類禱告,經由禱告,人可以將自己的願望告訴主,若是合乎主的心意,祂就會應許所求之事實現。這便是聖經裡的重要思想。

  這樣的信仰,給了生活在這個環境中的人一些好處,比方說,他們不受限於價值相對主義的規則。

  造物主所制定的律法,也是善惡的標準,是一種「絕對」的法則。身為受造者的人類,基本上只能如同電腦服從人類般順服主,並在生活中將這絕對性的標準時時銘記在心。

  當然,人通常是依循平時生活的常理行事。但另一方面,心中卻存在一個絕對的善惡標準。在社會上,若是遇到必要況狀,這種標準可以激起維護正義、挺身而出的情操。

  相反的,若是心中沒有善惡準則,人類就會在沒有絕對標準的觀念中茫然度日。結果,就會活在相對主義的氛圍中。這樣活在世上,便可能時時畏懼旁人眼光,也無法積極維護正義。

  在沒有絕對善惡標準的環境中生存,實際上是很痛苦的。青少年學壞的原因,可以說是因為處於一切標準都是相對的世界,過著缺乏永恆不變的定律的日子實在太辛苦、太痛苦所使然。因此,只要引導他們認識正確的價值標準,很多青少年都可以走回正途的。

  第二次大戰之後,日本人在沒有絕對主義的意識下,經濟快速成長。偶爾大家會懷念昔日嚴父式管教,僅此而已,但其慢慢形成了負面的效應。在今日,尤其是警察、自衛隊這些需要正義準則得以行事的組織的情況最為明顯。

  在這些單位,較少有民間單位那樣,以市場原理作為行事準則,而是以「正義」作為主要的準則。然而,這些單位的成員對遵循正義的意識相當淡薄,而位居領導地位的人,也經常不堅守正義的標準。因此,只有以組織當下的理念或利益取代公平正義。

  這種方式一旦成為習慣,則組織中大多數的意見,就會成為是非的標準。所以,若是大家一致同意可以欺騙作惡時,這就成為正確的事。上司也由於自己心中沒有絕對的正義準則,所以只好不得已地允許一些錯誤的行為。

  像是原子能發電廠的燃料管理標準、地下鐵軌道管理標準,乃至自衛隊的武器使用法規等也是如此。就連銀行也是如此,雖然業績不好,某些基本道德原則還是絕對要遵守的──然而,這種觀念在銀行業中卻十分淡薄。因此,當下大家的想法及氣氛往往會左右著集團的運作方式,這種現象在各集團中儼然逐漸形成。

  

  在這種狀況下,企業或國家的組織便很難長久正常地運作下去。社會主義國家,由於崇尚的是無神論主義,並不承認有一位能夠超越自己的全能之主的存在。但是他們運用了某些現實價值觀,或是製造出勞動英雄,在一開始的確提高了組織效率,甚至勝過資本主義社會。但是過了五十年後,這種方式再也無法激勵組織成員,也無法打動人心。於是到了七○年代,社會主義國家便逐漸崩潰了。

  日本在戰後由於對宗教「敬謝不敏」,徹底採取人本主義展開新的體制。然而五十年後的今日,警察單位、防衛廳、銀行等卻因道德失落而發生多起不幸的事件。

  日本若要重獲國際社會的接納,就必須努力讓人人在心中有明確而強烈的正義感。培養認同宇宙唯一之君(上帝)創造萬物的世界觀,就能達到上述的目的。

  

  當然,將這位君王(上帝)的觀念當作一個事實並且接納它,對日本人來說不是那麼容易,畢竟,自遠古至今,我們的認知裡一直從未有過造物主的概念。

  如果一時無法完全接受這個概念,只要用心去理解它,也能具備相當的心理效果。人們藉著求取新知,得以對照出自己的現狀。國家的文化也是一樣,當它與異文化相比較之後,才會突顯出其特徵。

  從造物主和受造者的存在,了解多元的世界觀,我們日本人得以第一次意識到以往理所當然的單一式存在觀,只不過是眾多觀念的其中一種罷了。光是認知到這點,就能達到接納此宗教的一半功效。在逐漸國際化的社會中,除了商業活動之外,想成為一個強者,或許還必需具備基督教的價值觀。

  聖經中的上帝,是一位創造萬物的造物主。「主」就是構成聖經世界觀的關鍵。不知為什麼,這個詞在日本經常被譯成「神明」。但是我們所謂的「神明」這個詞,幾乎完全不帶有「創造者」的意義,在人們根深柢固的觀念中,它只是模糊的定義為一種「看不見、神祕的存在」。乍聽這個詞,我們總會反射性的產生這種印象,而混淆了對「創造者」的理解。

  對於忙碌的現代上班族而言,不應該使用事倍功半的學習方法。因此本書裡提到「神」這個詞時,常會以「造物主」替代。但是,對於從前的舊譯,則會適當的保留,這也是顧慮到讀者無法完全擺脫習慣性用法所致。

  希望各位讀者能在閱讀本書之餘,能充分掌握聖經特有的思考方式,若能將之靈活運用在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上,甚感幸之!

  

  ▲二○○○年四月一日
  鹿?春平太▲

〈專文推薦〉書中之書——怎樣能「三天讀懂聖經」● ?
昆布

  曾有這麼一次,一位說德語的皇帝問牧師一個問題,請他舉個最直接、簡要的例子,證明聖經是可信的。牧師說,這很簡單,猶太人的存在就是最好的例證。當然,他們不會知道日後日耳曼民族竟充當劊子手,試圖把這個聖經花費最多筆墨的民族全然消滅。還好,他們沒有成功。也是因為這個深重慘絕的屠戮,讓猶太人有機會重新返鄉,回到聖經所描繪的「流奶與蜜之地」。

  一九四八年,當猶太人回到巴勒斯坦正式建國,對一個流亡兩千多年的民族而言,當然意義之重大無與倫比。這不只意味著猶太人中止流亡的生活,也表明他們回到先祖的「應許之地」。對於所有關切聖經的人,無論其背景如何,贊同或否定,這個事件表明了一個事實:聖經對於以色列民族的預言,得到了明確的應驗。耶穌在離世前說到,有一天「無花果樹要發嫩長葉」,這裡的無花果樹正是豫表以色列。單從這個事件,就值得讀者認真考量聖經的價值。

  聖經成為世界性的暢銷書由來已久,多少人窮其一生研究這本經典,圍繞聖經的著述多不勝數。但對諸多門外漢而言,這本「書中之書」仍有諸多不得其門而入的障礙。例如新約一開頭耶穌的家譜,就讓人讀得一頭霧水,光是那些奇特的洋名,就很夠嗆。學生時代,我和許多基督徒同伴立志要讀聖經,我們彼此開玩笑說,不要因故倒斃曠野,甚至出不了埃及。因為《出埃及記》裡面關於帳目器具的製作,常讓許多讀者倒了胃口,出不了《出埃及記》的讀者比比皆是。所以閱讀這本傳世之作,的確需要點適當的幫助。

  「三天讀懂聖經」,正是一個不錯的嘗試,雖然我對書名含示的說法感到懷疑,但本書作為聖經簡略的鳥瞰,對剛接觸聖經的讀者而言,的確有清晰嚮導的功能。除了對聖經事實的提綱挈領,也把諸多與聖經有關而衍生的枝節陳列出來。並透過Q&A的方式,把讀者閱讀時可能最常碰見的疑難,條列解說,做深入淺出的導引。作者編織其中的諸多人與事,讓他們輪番上場,創意趣味兼顧,最能顯示其細密的用心。藉由本書,讀者便能掌握聖經主要的事實,一目了然。

  藉由這些問答,無論是生疏的讀者,或已有基礎的信徒,都有均衡的啟發。因為問題能引起好奇的探詢,讀者的參與,最能增進互動;而回答的創意,頗能顯示作者細心的設計與對內容的熟悉。基督徒雖有不同宗派,但本書的立場基本中肯,沒有鮮明偏頗,而且引述的根據也以聖經本文為主,沒有特殊色彩的詮釋,書中的觀點可說相當持平。甚至有些解釋涉及了神學層面,創意所在也有可觀之處。

  例如,在《創世記》的故事中,亞當和夏娃的後代,發生了人類第一次兇殺事件,這是個人倫悲劇。問題就在這裡,為什麼神拒絕該隱的祭物?只接受亞伯的供物?我記得幾年前美國的公共電視(PBS)曾經作過一個系列的訪談節目,由著名的記者Bill Moyer主持,探討的主題就是聖經的《創世記》,主持人訪問各種相關的人:聖經學者、伊斯蘭學者、作家、神職人員等等。從各種角度探討《創世記》中的場景,這個問題就引發了諸多辯論。書中簡要指出:耶和華期望的供物是可以洗清罪責的「血」,因此需要「犧牲」。因為當時人是不吃肉的,以菜蔬果子為主,亞伯牧羊並非為了養活自己。這方面的探討,在李常受先生的著作《創世紀生命讀經》當中,有深湛精采的剖析。

  也許作者是亞洲人,所以陳述之間,常考慮到亞洲人的需要,由此也特別能展現創意。例如有人經常會以基督教為洋教,但作者點出聖經的舞台主要是在中東,耶穌也非歐洲人。雖然前兩個世紀,亞洲人接受的基督宗教信仰主要來自歐美,但第一世紀的歐洲正是福音傳揚主要的外邦之地。美國學者詹金斯(Philip Jenkins)在他的《下一個基督王國》(The Next Christendom)舉證豐富,以當今基督信仰在亞、非、拉美地區興盛繁茂的狀態,來證實基督宗教已不是歐美的專利。事實上,今天歐洲地區許多壯麗宏偉數百年的教堂,功能已不是敬拜,只供憑弔參觀。信徒人數減少,衰頹之狀逐漸顯明,反觀以往那些非基督宗教國家,基督徒信仰蓬勃之狀,令人驚訝。

  本書也很坦誠披露今天通行的聖誕節,並非十二月二十五日的事實。不只聖經未曾標明日期,作者也指出,聖經顯示夜宿的牧羊人聽見天使宣報佳音,不可能在冬夜進行。書中告訴我們這個節日的成形,主要是受到異教影響的事實,其實在各種版本的百科全書中都有明確的記載。因此歷代以來,總有些基督徒基於聖經的原則,不過這個節日。所以下次讀者在冬至時分,若遇見不慶祝聖誕的基督徒,就不必訝異了。

  歷代詮釋聖經的學者,經常透過原文的本意,來挖掘聖經隱藏的內涵。作者在書中也給我們一些的示範,例如聖經所表述的「罪」,和我們領會的可能不太一樣,這個希臘字hamartia,亦即偏離目標,引申為「偏離神計畫的事」。如此我們可以理解,犯罪不只是得罪、虧負人,更是違反了神的心意,偏離神的目標。據此,犯罪不只是指那些污穢可鄙的錯誤行為,更讓人有另一個層次的眼光。作惡事是犯罪,連好事有可能也是偏離。所以舊約中的撒母耳(膏大衛為王的先知),指正掃羅王偏離的作法,他說:「聽命勝於獻祭,順服勝於公羊的脂油。」

  聖經中還有個有趣的問題,就是改名的問題,這似乎也是許多現代人的焦慮。不只在舊約,在新約也有這種例證,神改變人的名字,例如亞伯拉罕和他的妻子撒拉,還有雅各被改為以色列;新約中的彼得與保羅都有改名的經歷。改換原有的名字,表明神在他們身上的期望,也可看出他們心態與經歷的轉變。

  就像書中提到雅各改名為以色列,日後以色列還成為猶太國名。雅各亦即抓後腳跟者,和他的經歷相符,他拚命抓取,從不想吃虧。有一天神來與他摔跤,摸了他的大腿窩,並將之改為以色列,亦即神的戰士,著名的猶太哲學家巴伯(Martin Buber)甚至將之引申為神的掌權。就著聖經的思路,日後的雅各生命成熟極致,他的兒子約瑟在埃及作了宰相,也可以說是神掌權的彰顯。同樣,耶穌的頭號門徒西門,被改名為彼得(石頭),也是出於同樣的期望。但本書中說:「由於性格頑固,所以耶穌叫他「石頭」(彼得)。」作者這個說法並不準確,彼得在他所寫的書信中提到:「你們來到祂這為人所棄絕,卻為神所揀選所寶貴的活石跟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屬靈的殿」。馬太福音中,耶穌向彼得說:「我要建造我的教會……」,這種種都是表明彼得要成為建造的石頭,結實的材料,而非指他性格頑固。

  這裡還有個問題,就是書末列出的聖經人名錄,我們若按作者指示翻閱聖經,恐怕你找不到「撒羅米」● 這個名字。這個故事大家也許知道,就是施洗約翰斷頭的故事。馬太、馬可福音中都出現這個事件,聖經並未告訴我們「她」叫什麼名字。王后希羅底的女兒,在希律王的宴席上跳舞取悅他,其實這是希羅底設計的殺人圈套,果然國王中計,答應這個跳舞女子要啥都可以,結果她竟然要施洗約翰的頭。君無戲言,而且這話還是在公眾場合宣布的應許,於是施洗約翰就這麼殉道了。

  我們可以在其他地方找到這個名字,但顯然這個名字並非希羅底的女兒:「還有些婦女,遠遠的觀看,其中有抹大拉的馬利亞,又有小雅各和約西的母親馬利亞,並有撒羅米」(《馬可福音》十五章四十節)。那麼我們要問這個名字,究竟何來?原來此名出自第一世紀一位重要的猶太史學家:弗拉維奧•約瑟夫(Flavius Josephus,三七?一○○年)。雖然他的忠貞受人質疑,因為他雖出身猶太祭司家庭,卻於末了投入羅馬人的陣營。但當日他所著述的客觀的歷史,恰好能印證聖經說法的準確。

  從作者的學經歷可以知道,她雖不是所謂的神學專家,但這本簡要的概論,卻是對聖經十足有趣的切入。沒有使用艱深的術語,而以一種清晰明朗的方式,結合趣味的問答穿針引線,導引讀者。書尾簡介中有句話,頗為傳神:「一般對她的評價是能將複雜的金融架構用簡單易懂的方式解說清楚。」作者這個執簡馭繁的本事,用在聖經上恰能顯出其不凡的價值。要登堂入室、窺其堂奧,當然得直接閱讀原典。

  但無論你三天能不能讀懂聖經,只要搭上作者的順風車,不必多久,聖經的基本輪廓,大致就能掌握。

  

  二○○六年年底於移動書房
  (作者為網路作家,著有:《移動書房》)





其 他 著 作
1. 20UP-20多歲決定一生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