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瞧一眼尼采

瞧一眼尼采
9789861248301
彼得.祖戴克
商周出版
2007年2月15日
93.00  元
HK$ 79.05  






* 叢書系列:藝文講堂
* 規格:平裝 / 320頁 / 12.7*18.8 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藝文講堂


人文史地 > 當代思潮 > 德奧哲學















●本書融合尼采生平故事與作品,使其作品與生命的遭遇有緊密的聯繫,使思想更為生動感人,也符合了尼采以生命做哲學的理念。

●作者以緊湊而精準的方式濃縮了尼采的所有主要作品,將每一部作品的中心思想舖陳在每一章之中;從酒神精神、上帝之死、到查拉圖斯特拉的超人,讀者可以清楚看出尼采其人其思,宛如永恆回歸般實現了自己的哲學。

●本書亦以犀利的筆調批判了尼采的思想,並在後記中探討尼采思想對後世青年運動、納粹政權、存在主義及後現代風潮的影響。

●本書也收錄尼采詩作與箴言中的珠玉,讓讀者欣賞這位愛生命與藝術甚於學術知識之世紀才子的文學技藝。

● 本書呈現了生前孤獨而瘋狂的尼采,死後卻激勵了無數的心靈,也啟迪了許多新興的思想,幾乎沒有一個領域不曾受他影響。

  我不是人類,我是炸藥。

  上帝死了!——佛列德里希.尼采用這句話擊碎、炸裂了這個世界。毫無疑問,他是世界上最具光輝的思想家,至今未曾失色。他為周遭世界、文化、哲學的狹隘而苦。而他所要的卑微要求,不過是根本上《一切價值的重估》。這位新教牧師的兒子,發現了宗教、形上學、社會道德中的積極要素。這位古典文獻學家在其處女作《悲劇的誕生》中昭告了戴奧尼索斯的迷醉。這位失婚、流浪歐洲各地的哲學家,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建立了「超人」的理想。這位「主人道德」的預言者,於1889年1月崩潰在道路上。這位挑釁詩人的詩作,是德語文學中最美麗的。本書作者以批判又幽默的筆調,帶您一窺這位悲劇超人的生平與著作。

  「尼采對我而言是一個天啟。我感覺到:那個人與我從別人教導所得到的認識完全不同。」一一米歇爾.傅柯

作者簡介

彼得.祖戴克(Peter Zudeick)

  主修哲學、德國文學、教育學、戲劇藝術,以研究恩斯特.布洛赫(Ernst Bloch)取得博士學位。曾任資深編輯、記者、主持人及自由作家,一九八五年後任多家電台與報紙的特派員,兩千年時在德國柏林成立工作室。他的知名節目《諷刺的一周回顧》廣受大眾歡迎。其著作有:《另類學校》(1982)、《魔鬼的屁股——恩斯特.布洛赫的作品與生平》(1985)。



〈推薦序〉
尼采——「自我認識」的漂泊者/劉滄龍

「認識你自己!」

  在《人性的,太人性的》第二卷,尼采將自己喻為「漂泊者」(Wanderer)——踽踽獨行尋找真理的人。由於接觸了叔本華的著作,尼采正式展開了以哲學的思考途徑來踏上他一生「自我認識」的漫漫旅程。大學時期著迷於《意志與表象的世界》的尼采,寫下了這樣的話:「這裡每一行字都是禁戒、否定、捨棄的呼聲,我看到了一面鏡子,以令人震驚的雍容大度映照了世界、生命、我自己的內心。自我認識,甚至自我咬噬的需要狠狠地抓住了我。」
  「認識你自己!」是蘇格拉底與希臘哲人奉行不渝的箴言,也是纏繞尼采一生的誡命與困惑。但是和蘇格拉底不同的是,尼采不再相信透過理性可以找到救贖生命苦難的良方。尼采認為蘇格拉底最終會觸及理性認識的邊界,並發現「在此,他枯視著一個不可照明者。如果他在這裡驚慌地發現,邏輯在這個界線上如何自我盤繞,到最後咬噬自己的尾巴——此時就會有新的認識形式突現:悲劇性的認識。僅僅為了讓世界變得可以忍受,我們就需要藝術來作為所謂的防護牆和藥方。」蘇格拉底有著自知無知的智慧,但是對尼采而言,蘇格拉底是個「理論的樂觀主義的原型」,因為他高估了人類的理智。尼采懷疑人類理智是否僭越了認識的範圍,虛妄地賦予自己重大的意義,也自我蒙蔽了自己的一無所知。

「每天向自己宣戰!」

  那麼我們要如何擺脫這種自我蒙蔽的狀態呢?尼采要求我們「每天向自己宣戰」!徹底地進行自我批判、自我啟蒙,使得尼采在反對啟蒙理性的樂觀進步主義時也成了一個徹底化的啟蒙主義者。成熟期的尼采走出了叔本華悲觀主義哲學與藝術形上學中的浪漫傾向,在得到哲學的自我確認的同時,尼采也要求自己:「隨時毫不膽怯地反對自己到目前為止的觀念,普遍來看,對於自身當中任何固定下來的東西都抱持懷疑的態度。」尼采認為,只有藉由徹底的自我批判,我們才能找回自己。
  更具體地說,尼采認為人不能停留在謊言與自欺當中,而是必須擺脫形上學與語言、概念的謬誤。從柏拉圖以來的西方形上學家將世界割裂為肉體與靈魂、夢與現實、現實與觀念、物自身與現象,而尼采則相信:「世界的原始底層是個沒有一定相狀的沸騰狀態,一個殘酷的、永遠的角力……人類需要概念與形式所帶來的秩序……」「一切都在變化中生成,沒有永?的事實:就如同沒有永?的真理一樣。」因此,尼采要凍結一切哲學家「遺傳性的錯誤」,亦即對「永?真理」的信仰。
  由於理性虛妄的僭越,使得形上學家以為他能夠站在「世界的背後」,給予世界一個整體性的說明,並發現生命的真相。難堪的是,揭發形上學家的謬誤並未能替人類的存在找到更為自適的立足點,自我撕裂的無助帶來的是悲劇性的認識:生命的錯覺是生命的必要條件。尼采認為,人類自始即是帶著偏見看待這個世界,而且也能夠對此有所認識,他稱此一弔詭為:「存在當中最大、最難解決的不和諧之一。」為了像希臘的悲劇英雄般勇敢地承擔起命運,尼采主張,縱使自我認識的終點是無可逃避的自我咬噬,我們也應熾烈地肯定生命、熱愛命運。生命的自我肯定因而不是一種恬淡自適的田園生活情調,而是一種果敢堅定的戰鬥意識與生命熱情。「命運之愛」(amor fati)意指完全接納生命中嚴酷和殘忍的一面。天地不仁!用尼采的話來說就是:「每一個片刻都吞噬了前一刻,每一個誕生都是無數生命的結束,生殖、活命、殺害是同一件事。」
  不再崇拜真理便是承認非真理是生命的條件,這是一個勇敢而充滿危險的認識行動,然而尼采認為,唯有對抗我們所習慣的價值觀,我們才能真正坦然地面對自己、面對世界並獲得解放的自由,到達善惡的彼岸。

對基督教與道德的批判

  尼采一方面譏諷人以為自己與動物有別,是個自由的行動者,另一方面也認為,「人與動物的分別」要能成立,人類就必須拋開道德、宗教、形上學的謬誤。因此,尼采反對基督教與無私的道德。對他來說,所謂的無私其實是一種自欺。在無私的道德行動中,人將自己一分為二,為一個部分犧牲另一個部分,不可分的個體在道德行動中成為割裂的存在。尼采甚至主張,我們的行為與認識始終是一個不斷流動的、不可分割的整體;因此,在善與惡的行為之間並沒有可以歸類的差異,頂多只有程度上的不同:「善的行為是昇華的惡,惡的行為是粗俗的、遲鈍的善。」於是道德的起源也被尼采揭示為一個荒謬的歷史劇。尼采發現,古代慶典中的牲禮所代表的是:諸神會從殘忍中得到快感。於是,在人間這樣的觀念就得到了認可,即:「自願的痛苦、自己挑選的折磨是有意義、有價值的。」而「殘虐地損壞自己的肉體、慾念與健康」以換取「那麼一丁點的理性與自由的感覺」竟成了漫長人類道德演化史中必須付出的代價。因此,尼采的結論是,無私道德的惡果將是個體的毀滅。
  還未宣判「上帝死了!」的尼采在青澀的少年時期便很清楚,破壞容易建設難。他自問,失去地平線的人類要孑然一身地航向何方?在寫給朋友的信中,尼采預告了日後才會由查拉圖斯特拉說出的思想:「神成了人,這僅僅表示,人類不應該在無限當中尋求永生,而是在大地之上建立天國;超越於塵世之上的世界是一個瘋狂的構想,扭曲了人類精神與塵世之間的關係:它是各個民族童年時期的產物。」

尼采的理解與誤解

  對於尼采,有許多熱情禮讚的追隨者,還有不少鄙夷拒斥者,難能可貴的則是,先浸入尼采思想的內核,在澎湃的思潮中湧動浮沈之後,再走出來,自然地拉開一個觀看的距離,平靜地反思尼采。這麼做的目的,不是為了追求一個所謂「客觀」的尼采理解。重要的毋寧是:我們理解尼采的目的為何?不是為了追隨他或否定他,也不是想要努力地當一個公正的判官,給尼采的思想一個中肯的評量或裁斷。我們閱讀尼采的理由無非是:發現自己、肯定自己、追隨自己。這是尼采給我們留下的最美好禮物,也是我們之所以要好好理解尼采的根本理由。
  透過祖戴克(Peter Zudeick)的這本小書,作者很好地引領我們走上了這條「自我認識」的漂泊之路。這也是尼采對其讀者的殷殷寄望。祖戴克循循善誘,順著他所徵引的尼采文句,我們得以漸次深入尼采思想世界的瑰麗、深邃、高遠、怪誕、矛盾、詩意、粗暴、優雅、淘氣、迷人、無理、犀利、晦澀……,所有這些極不相稱的風格,祖戴克很巧妙地調繪成一幅跌宕搖曳的思想風景,正如尼采思想本身,令人目眩神馳。有趣的是,一旦請君入甕,作者常冷不防地調轉筆鋒,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直指尼采錯誤的思維邏輯、獨斷的宣稱,以及缺乏社會性思維向度等等尼采思想的片面性。
  看來,這些批評不免有些操之過急,太早地拉開距離未必能獲得足夠的反思空間。我們不要忘記尼采一再地提醒他的讀者,為了能夠勝任理解的工作,讀者必須成為一頭反芻的牛,而不能是活在倉皇之中的「現代人」。尼采自豪地表示,自己是第一個寫箴言的德語寫作大師,他的企圖是:「用十個句子道盡其它人都必須用一本書才寫得完的東西——其它人用一本書都說不出來的東西。」當然這不免有些自誇,但是反覆地出入尼采思想的確是理解尼采所必須的。事實上,很多人之所以喜愛尼采,往往是因為誤解了他。何況尼采本來就不是為了合大眾的口味而寫書,老少咸宜的趣味對尼采精緻的嗅覺品味來說是「難聞的氣味」。
  喜好遊走於邊際、極端,常令自身陷入不解矛盾之中的尼采,除了少年得志,以二十五歲之齡便當上瑞士巴塞爾大學的教授之外,大半生都處於被誤解的狀態。由於批判基督教,使他得罪了當道,在他健康好轉想重返教職時再也不能如願。但他不改直言本色,甘犯眾怒,寫了一系列《不合時宜的考察》,對現代文化毫不留情地批判。他是個道道地地「不合時宜」的哲學家。一個被誤解的尼采幾乎是理所當然的事。直到他的晚年,在保有清楚意識的最後兩年,尼采才突然聲名大噪,本來乏人問津的著作頓時洛陽紙貴,但是他的哲學並未受到德國學術界的正眼看待。在《瞧,這個人》一書中,尼采為布蘭德斯(Georg Brandes)在哥本哈根成功的尼采講座感到慶慰之餘,不禁感慨:「今天哪一所德國大學可能開設關於我的哲學課程?」
  時移事往,一百多年前被德國哲學界冷落的尼采已是今非昔比。一直到筆者返國任教的二○○四年之前,在柏林的大學(主要是洪堡與自由大學的哲學系),只要是關於尼采的講堂課(Vorlesung)均是場場爆滿(甚至早上八點開始的課亦然)。研討課(Seminar)的參與人數也往往比一般的課超出數倍,有時甚至得換到講堂課才需要的大教室。看來,尼采算是得償所願了,但是在德國,尼采崇拜現象卻糾結著一段不堪回首的歷史傷痛。

尼采現象

  尼采崇拜的現象從一開始就與尼采思想的確實理解有著相當的距離。青年學子、文學家與藝術家在尼采簡潔有力的文字表現裡找到了他們對未來的想望。許多尼采崇拜者被他的文字風格所吸引、被他的思想氛圍所感染,但未必了解他艱澀難解的思想內容。此一特殊的尼采閱讀現象很弔詭地說明了尼采的讀者群為何能夠包含不同層次的讀者群——從一般閱讀大眾到專業的哲學家。尼采的箴言被當成生活智慧的小語,印在精美的行事曆上,或當成各式文字、畫作或音樂創作的引首詞,一本又一本的尼采語錄被搜羅傳播。然而尼采思想本身呢?也有著虛榮心的尼采是否樂見此一奇特的尼采閱讀現象?祖戴克則為此一尼采閱讀現象下了有趣的注解:「尼采的真理庫房包羅萬象,所以每一個人都可以各取所需,用他手上的材料來『炮製』他的尼采。」
  當然,在眾多的尼采追隨者之中,不乏泛泛之輩,其中還不少天才型的人物。只是,誰也沒有權利聲稱:「這才是真正的尼采!」壟斷尼采的詮釋權,即便是尼采本人也無此權利。儘管我們每一個尼采愛好者都不免在「炮製我的尼采」,但最令人扼腕的「尼采炮製」就非納粹莫屬。始作俑者即是尼采的妹妹伊麗莎白。她形塑了一個德意志國家主義的、反猶太的尼采圖象,替納粹的法西斯主義鋪好了路。儘管尼采本人一再重申他對反猶主義的憎惡,但是伊麗莎白的造假及納粹思想家的宣傳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尼采被迫揹上黑鍋,成了法西斯的精神武器。這已經不只是炮製,而是綁架、強暴了尼采!也讓二戰後的思想籠罩著清算尼采這個精神戰犯的烏雲。尼采是否無辜而不該蒙此不白之冤,也成了爭論不休的懸案。
  當然,去掉意識型態的外衣,替尼采哲學的詮釋找到適當的立足點,也在戰後漸漸發酵。從雅斯培、勒維特(Karl L?with)、海德格乃至法蘭克福學派,大師們幾度將目光聚焦在尼采身上,再度把尼采研究拉回了「正軌」。於是從存在主義到後現代,在二十世紀幾個重大的歐陸思潮裡,尼采常被冠上精神導師甚至是祖師爺的封號。尼采現象再起,一開始在法國找到了出發點,旋風隨即刮向北美,尼采思想再度成為「文化工業的原料」(Martin Jay語)。然而,嚴肅的尼采研究真正要能站穩腳跟,則要歸功於兩位義大利人Giorgio Colli和Mazzino Montinari自一九六七年始所編輯出版的《考訂版尼采全集》(Kritische Gesamtausgabe,簡稱KGW)。由於他們的努力,尼采已發表的著作及未出版的遺稿、書信才得以重掃前此被湮沒竄改的陰霾,並在八○年代之後再掀起一波波的尼采詮釋重建工作,其勢迄今未止。
  如今,我們該當如何看待哲學家尼采?筆者和祖戴克的看法一致,亦即將尼采哲學視為啟蒙的徹底化,或者,思考尼采哲學在啟蒙與反啟蒙之間的張力,並發掘其中蘊涵的思想力量。然而,祖戴克在本書中對於尼采「權力意志」的詮釋與批評則有失允當,筆者在此無法細說。而他對「永?回歸」學說的質疑則忽略了尼采哲學得以突破西方概念性思維局限的潛力所在。在跨文化哲學討論沸沸揚揚的二十一世紀,尼采哲學可以提供的理論資源仍然可觀,本書作者未見及此,或許也是當代德國思想界的學風仍稍嫌保守使然。
  儘管如此,祖戴克還是以精鍊的方式,穿插著尼采生平重要事件來綜述尼采思想的要旨,而且提出了許多有意義的質問,讓我們得以再一次思索尼采哲學的意義。現代人不論有多匆忙,錯過了尼采都是一件很可惜的事。至於本書譯者黃添盛先生的文字造詣則令筆者相當佩服。翻譯關於尼采的文字是很大的挑戰,往往是件吃力不討好的工作。而譯者卻駕輕就熟地出入於中文與德文之間,尤其艱澀的尼采原文被譯者以精當而典雅的中文翻譯出來,字裡行間幾乎察覺不出本來橫亙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語系之間的巨大隔閡,彷彿此中未曾有過任何的折衝與艱辛。語言、文化的落差被譯者恰如其分地找到了對應之道,譯文精準、曉暢且從容合度。筆者對黃先生幾無所悉,只聽聞出版社編輯表示他目前旅居德國,是德國弗萊堡(Freiburg)大學的哲學博士。衷心盼望譯者能繼續有佳作問世,再度嘉惠中文世界的尼采愛好者。

(本文作者為南華大學哲學系系主任)





* 讀者評鑑等級:

3顆星
* 推薦人數:1,共有1位網友寫書評。
*

我要寫書評

1.
亂亂
/ 台灣台北
2008.06.19看亂亂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3顆星
覺得它的文案很棒,
就是會感動我的那種。
所以在書店看到,
眾多的大師名人撰裡,
我就挑了這本。


一本小書
讀完悲劇超人
炸裂世界的極致精神


我希望有人陪我坐在漆黑中,
而不是站在亮處,
指點我如何脫困!

── 摘自《給山姆的信》



就像,《我喜歡你》裡面的一段話:

我喜歡你,

因為,

你不會在我悲傷難過的時候,

要我立刻開心起來!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