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小島

小島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1732213
陳敬旻
麥田
2007年4月05日
140.00  元
HK$ 119  







* 叢書系列:addiction 靡小說
* 規格:平裝 / 496頁 / 14.8*21 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addiction 靡小說


文學小說 > 翻譯文學 > 英國文學









2004年柑橘獎(Orange Prize for Fiction)
2004年惠特比獎(Whitbread Novel Award)
2004年惠特比獎年度書籍(Whitbread Book of the Year)
2005年柑橘獎十年之最(Orange of Oranges Prize)
2005年不列顛國協作家獎最佳書籍獎(Commonwealth Writers Prize)

不論所居的島嶼多小,人都能保有莫大尊嚴

一種匠心獨具的生動、俐落、新鮮,
尖銳幽默與憤怒熱情交織,
令人會心莞爾、義憤填膺,又愛不釋卷。

流離失所的,是追求夢想的腳步,抑或渴求歸屬的靈魂?

  我們牙買加人,西印度群島人,大英帝國成員,在面臨威脅時不能飛回祖國抵禦外侮,簡直是不可思議。但告訴我,如果牙買加有難,會有哪個少校、將軍、士官找得到那座親愛的島?給我一幅地圖,我來看看湯米或海薇洛夫人能不能指出牙買加。我們來看看他們翻轉地圖,眼珠子溜溜查找,翻看這一區是不是印在背面沒看到,然後才聳肩投降。但是把那張地圖給我,把我的眼睛矇上,再把我轉三圈。頭暈目眩的我,照樣能將手指不偏不倚放在我的祖國上。

奎妮.布萊 Queenie Bligh
倫敦耐文街二十一號,我讓來自牙買加的吉伯特踏進家門,成了房客。我別無選擇。鄰居不認同我,伯納德若是在家也絕不贊成。受派至印度前線的他,在戰後仍遲遲未返,我能有什麼選擇?

吉伯特.喬瑟夫Gilbert Joseph
脫下英國皇家空軍的藍制服,白人眼中的我只是「有色人種」。不是英國人,不是牙買加人。離開了加勒比海那座小島,我沒有祖國,只有黑沈沈的膚色。

荷坦思.羅伯茲Hortense Roberts
我花了28英鎊10先令買到一個陌生的丈夫,將一生裝在皮箱裡,遠渡重洋來到朝思暮想的倫敦。然而眼前所見,是穿梭廢墟間的邋遢身影,英國竟破落衰敗,不如家鄉故土!

伯納德.布萊Bernard Bligh
我從不曾離開英格蘭,記憶裡只有一次回望陸地的經驗。然而戰爭將我帶走,我只能在細雨中望著故鄉消逝:爸爸照料菜園的背影、奎妮用力關門前揮手的樣子,全成了視覺暫留的殘影,蝕刻在我眼裡。

  一九四八年的倫敦,滿目盡是戰後的蕭條。英國或許正從戰爭帶來的破壞中慢慢恢復,然而位於耐文街二十一號的大戰卻正要開始。

  透過四人交錯的故事,安卓利亞.勒維以舉重若輕的筆調與海量包容,探索祖國幻滅、殖民、歧視、戰爭與愛等等主題,精雕細琢、深刻動人。

各界書評

# 「誠實、純熟、縝密、重要。本書是安卓利亞.勒維的巨著。」——衛報
# 「勒維以非凡的洞察力,寫下受限於種族、階級與境遇的生活。書中有熱情與憤怒,但在她敏銳觀察的運筆下,也有溫暖與幽默……驚慌與空虛、連結的失敗潛伏於表面下。這是一個廣泛受到忽略的年代。勒維在這本偉大的小說中已為該時期獲得平反。」保羅.鮑騰(Paul Boateng)部長閣下,《小島》獲柑橘獎頒獎大會中致詞
# 「在這生動、俐落、新鮮的語態中,年輕的倫敦黑人或許已經找到自己的羅迪.道爾(Roddy Doyle)。」——獨立報(Independent)
# 「愛不釋卷——令人會心莞爾,義憤填膺,又浸淫其中。」——每日郵報(Dail Mail)
# 「這是我一直在等的書……磅礡蔓延的故事映照遼闊的內在與外在景觀,橫跨兩座島嶼及三大洲,混合體現出生動而自成一格的人物群像;更重要的是,本書作者安卓利亞.勒維從沒有忘記自己在說故事,帶著狄更生式的歡騰筆法道出棘手的種族故事,在不太可能的情況下讓我們開心。」——多倫多全球郵報(Toronto Globe & Mail)
# 「強勁有力……精確縝密……苦樂參半……感人肺腑。勒維的文字異常吸引人是因為她公平。她的人物全部都能展現脆弱、無望、勇敢、好、壞的一面,而且不論膚色。其筆法嚴密,苦樂參半的結局令人感動,並有意想不到的逆轉……」——獨立報週日版(Independent on Sunday)
# 「勒維的純熟與靈巧使讀者震顫。」——聲報(The Voice)
# 「才華洋溢而充滿人情味地敘述兩對在戰後平凡的倫敦夫婦……《小島》絕對稱得上行文流暢、觀察細微、時有喜感、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豐富細節及故事的礦藏。」——標準晚報(The Evening Standard)
# 「引人入勝…… 我認為最吸引我的是:文字中的熱情與憤怒總有種特殊反常的幽默相調和——那種幽默,雖然你發現自己莞爾一笑,卻也在同時了悟自己幾乎不該發笑。」——瑪格麗特.佛斯特(Margaret Forster)
# 「書中一應俱全:卓越的對白,靈巧的敘述,豐富的故事,為我們共同擁有的歷史傳達新的意義,在這個漸趨微小的星球,永遠居住著一群在最佳狀態下,懷有單一潛意識及慾望的個體。」——明尼亞波里星壇報
# 「熟悉的文化觀察,密切觀察令人驚訝的生活,……勒維的書寫靈活闡明每個人物的行為背後繁複而矛盾的動機。」——紐約客
# 「安卓利亞.勒維對於過往給予我們一種迫切的新視野。」——時尚
# 「一項突破……難忘的人物(及)反常和一針見血的幽默……安卓利亞.勒維說了一個好看的故事,而且說得很好——用敘述的聲音穿越時空,重返歷史小說的慣用手法,重新想像移民史蹟的希望與痛苦。」——華盛頓郵報
# 「安卓利亞.勒維這本文字優美的小說是通往一九四八年英國的一扇窗口……勒維駕輕就熟地刻劃出階級線——貧乏的戰後英國只有種族歧視——編織出尖銳、趣味、發怒的愛與犧牲的故事。」 ——娛樂週刊
# 「完美編織地跨越海洋與生命的故事……幸而看完後值回票價——《小島》是一種成就。」——舊金山紀事報
# 「具有豐富想像力的作品,可與薩爾馮(Samuel Selvon)的《孤單的倫敦人》、藍明(George Lamming)的《移民》、菲利普(Caryl Phillips)的《最後的旅途》並駕齊驅。」——林頓.逵西.約翰遜(Linton Kwesi Johnson)

作者簡介

安卓利亞.勒維Andrea Levy

  一九五六年生於英國,父母皆為牙買加人。著有三本小說,曾獲不列顛國協作家獎、柑橘獎、惠特比獎及其他多項殊榮,現居倫敦。

公式網站:www.andrealevy.co.uk/

譯者簡介

陳敬旻

  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戲劇所碩士。曾任編輯,多年前意外成為眾人稱羨的SOHO族,從此踏上漫長深奧的翻譯路。近譯有《正念戰役》(法鼓文化)、《瑜珈七日修心法》(相映文化)、《十二個平凡女人勇敢逐夢的故事》(久周)等,亦從事英譯。閒暇時出沒於大小劇場,筆記散見部落格:joinjingmin.blogspot.com





* 讀者評鑑等級:

5顆星
* 推薦人數:3,共有3位網友寫書評。
*

我要寫書評

1.
ㄚ丹
/ 台灣台南
2007.09.01看ㄚ丹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這是發生在二戰之後,一對來自牙買加的夫妻搬到倫敦,以及當地白人看待他們(有色人種)的故事,其實應該說是一本有色人種以及白人這兩者對彼此看法的微妙刻畫的小說。這位作者以不同於一般小說的寫作手法來表達故事中每個人物的心理,是一本需要仔細地閱讀的小說。故事中沒有固定的主角;每個人物都是主角,但是卻不令人感到雜亂無章。在閱讀的過程中,就好像成為故事中的某一個人物,可以從白人或有色人種的角度去看當時的社會,了解他們的想法。作者對於人物個性的刻劃能力正是這本書的魅力之一。
2.
木谷
/ 台灣台北
2007.08.26看木谷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書名所說的「小島」,指的應該是牙買加,但也可能是英國。書封上說:「不論所居的島嶼多小,人都能保有莫大尊嚴」,真是如此嗎?或許真的無關乎島的大小,倒是島民的膚色可能決定了尊嚴的有無。
  牙買加是加勒比海的小島,在1962年宣告獨立之前,一直都是英國的殖民地。牙買加最早的居民是印第安人,1655年被英國占領後,從非洲輸入大批黑人充作勞力,曾是全球最大的黑奴市場之一。本書作者安卓利亞出生於英國,但父母都是牙買加人。
  這個故事有四個主角,是兩對夫妻,一對英國人,一對牙買加人,一對白人,一對黑人。故事從頭到尾都是由第一人稱敘述,但卻不斷在四個角色間切換,故事由此交織成精采紛呈的網絡。對牙買加人來說,英國是他們從小一心嚮往的「祖母」;而對英國人來說,牙買加不過是眾多殖民地之一,許多人甚至搞不清它究竟在哪裡,但無論如何,黑人絕對是屬於低等的種族。
  吉伯特是牙買加的黑人,因為嚮往祖國在大戰時加入英國皇家空軍,立志報效祖國,但英國人還是把他視為次等人;荷坦思從小在牙買加接受英國教育,為了一圓祖國夢,她花錢要吉伯特娶她,讓她可以到英國去。然而,1948年的倫敦盡是戰後的蕭條,甚至比牙買加更教人慘不忍睹。吉伯特好不容易才找到願意租房子給黑人的奎妮,而奎妮的丈夫伯納德則因為入伍,被派到印度去參戰了。
  故事便圍繞著他們四個人展開,作者的筆觸帶著淡淡的幽默,讀來輕鬆而引人入勝。這種不斷更換第一人稱主述者的寫法應該很過癮,作者可以不時扮演不同的人生,讀起來也很有趣,彷彿一直透過不同的視角來看待發生的事件。不過,偶爾讀者可能也會覺得辛苦和困惑,因為下一章內文的「我」可能已經換了一個主角,稍不留意,就會腦筋打結。
  殖民主義和種族歧視應該是書中兩個最嚴肅的主題,但作者並未刻意正面交鋒,總是在故事的進展中,一點一滴的描述,直到最後,吉伯特終於對伯納德大聲說:「你知道你的問題是什麼嗎,老兄?是你的白皮膚。你以為它讓你比我更好。你以為它給你權力去指使黑人。但是你知道它讓你怎麼樣嗎?你要知道它讓你怎麼樣嗎,老兄?它讓你是白人,如此而已,老兄。白人。不比我好,也不比我差,只是白人而已。」算是全書最直面的指控。
  儘管中譯本厚達四百多頁,但相信這是一段不會讓你後悔的閱讀之旅。
3.
Amber Chen
/ 台灣台北
2007.04.09看Amber Chen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東野圭吾在小說《手紙》中,說了一個關於歧視與偏見的故事。
主角直貴想要到一個沒有歧視的世界。而書中另一個角色勸慰他,歧視無所不在,應該要活在當下,從零開始逐一建立與社會的關連,才有得到解放的可能。

其實我並不把東野圭吾的作品視為推理或犯罪小說。罪與罰背後的人性,才是我喜歡東野圭吾的原因(大推《單戀》)。不過,東野圭吾的闡釋,似乎都有點「悲壯」或「哀淒」。

最近倒是剛讀完另一本關於「歧視」的書:《小島》(Small Island)。
其實《小島》一書談到很多問題,不過,就「歧視」這點,Andrea Levy的闡釋方法,是比東野圭吾歡樂一些、顏色也比較明亮的。

《小島》的背景設定在二次大戰剛結束的英國。倫敦百廢待舉,有點民不聊生,大家都過得苦哈哈。然而,遙遠的加勒比海上,英屬殖民地牙買加島,卻有很多人抱著「英國夢」。荷坦思跟吉伯特這對牙買加裔夫婦就是如此。

大戰期間,吉伯特在英國服役。跟英國一比,他才發現自己的故鄉只是個多走幾步路就會跌下海的小島。戰後雖然暫時回到牙買加,卻一直想再回到英國。他的表哥艾伍德卻不這麼想。艾伍德要的是獨立的牙買加,認為志願服役去幫英國打仗的牙買加人,都是熱臉去貼英國的冷屁股。況且,為英國人打仗,牙買加人能得到什麼呢?連志願從軍都要承受膚色的歧視,英國這所謂的「祖國」,不過是個笑話罷了。

那麼,荷坦思為何要去英國?為了英國的大房子嗎?為了門上清脆響的門鈴聲嗎?為了去英國,她投下畢生積蓄,認為出身良好又受過高等教育的自己,必定能在英國謀得教職,過著令人稱羨的生活。想不到她到了英國,看到的卻是比故鄉蕭條的景色。倫敦人甚至不懂得好好穿衣服、好好吃東西。她的英國夢在一個小房間裡碎了……

《小島》的分量頗多,一本書沈甸甸的,不過,看過的都說好看。(笑)
透過膚色二黑二白、殖民與被殖民、角色對立的四人,《小島》闡述許多主題。「祖國幻滅、殖民、歧視、戰爭與愛」,這些聽起來很沈重,但《小島》並不悲情,反而是戲謔、幽默、明快,作者即便對某些事有所批判,卻並不極端尖銳,而是帶有寬大的包容與理解。

我覺得書中的吉伯特,就是「活在當下、從零開始建立社會連結」的一個例證。他很單純,也因為單純而充滿活力與勇氣。或許該說,每個人其實一開始都是單純的,該怎麼在經歷風暴後,重回那清朗的特質,就是一生的功課──這件事可以在白人伯納德這個角色上看到一線曙光。





其 他 著 作
1. 開放的門:對於表演與劇場的思考
2. 快樂,不用理由:做好七件事,快樂一輩子
3. Wall and Piece-塗鴉教父Banksy官方作品集
4. Wall and Piece-塗鴉教父Banksy官方作品集(手工噴漆版)
5. 好神套書
6. 爵士女伶
7. 正念戰役-從軍人到禪師的療癒之旅
8. 新聞英語字彙3000 (20K+4CD)
9. 哈姆雷特隨身書(50K+Mebook)
10. 奧瑟羅隨身書(50K+M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