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巴黎味,Le gout de Paris

巴黎味,Le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1346373
曹嘉玲/文&攝影
時報出版
2007年4月23日
320.00  元
HK$ 272  







* 叢書系列:品味事典
* 規格:平裝 / 174頁 / 19.0*21.0 cm / 普級 / 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品味事典


飲食 > 飲食文化 > 飲食文化/札記









麵包、甜點、咖啡、海鮮、美酒、巧克力、異國料理、庶民美食
走進花都美饌版圖,品味道地法蘭西飲食風情

  法國人懂吃也精於吃,身為首善之區的花都巴黎更堪稱美食天堂。但你以為巴黎只有米其林餐廳和露天咖啡座,料理中只見田螺、鵝肝和松露?法國美食就是高檔餐廳、三星主廚和珍稀食材的組合?本書打破你的刻板印象,領你進入巴黎人的真實生活,體會多樣味覺享受背後豐富的文化蘊涵。

  吃,在巴黎從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吃什麼、哪裡吃、哪種價位、哪種形式、哪種氣氛、哪個區域,甚至,和誰吃,都有無數選擇。吃,是這麼慎重其事地被看待。於是,一個人的品味喜好,無形中也成為另一種認識巴黎的味覺地圖。至於,巴黎是什麼味道?如何品味巴黎?或者,巴黎嘗起來又是什麼滋味呢?

  作者長期從事媒體工作,曾留學巴黎兩年,目前與法國夫婿定居巴黎,試圖透過記者敏銳的思維與細膩的描述,藉由第一手觀察和在地視角,深入發掘巴黎人的美食品味和飲食文化,從咖啡館到小酒館,從海鮮到甜點,從麵包到巧克力,從美酒佳釀到庶民美食,從亞洲、中東到北非料理,帶你認識花都豐富多元的美饌版圖。書中並附有貼心實用的餐廳 /店家資料和簡易食譜,告訴你上哪兒享用書中介紹的美味,或上哪買材料回來DIY,搭配200張精美照片,盡覽巴黎美食風華。

作者簡介

曹嘉玲 Niki de Looze

  旅居巴黎之一枚超感官動物,無法忍受不美,很願意承認著迷官能的膚淺。善飲、能品、愛美味,且,從不厭倦移動。曾任電視台、報社記者多年,2004年以浪跡花都兩年的生活觀察《今天白夜、巴黎不睡》踏出作者生涯第一步,同年進入外商公司擔任市場行銷經理。目前專職文字工作,作品散見各報章雜誌,仍在角落偷窺巴黎。



推薦序:有味道──知名作家 王文華(知名作家)
推薦序:品味巴黎在地的美食風情──法國食品協會總經理 童雪筠
推薦序:勾起對巴黎美食的鄉愁──法國駐北京大使館外交官 羅宏(Laurent Michelon)

自序:Le gout de Paris

1. Le gout du Temp 咖啡館素描
整個下午,聲調軟融的法語被關在耳後。什麼也不用帶,就這麼雲遊四海。周圍的人來來去去,幾隻偶爾相遇的眼,交纏幾秒又逕自分離。一個人、一本書、一份熱鬧與寂寞,我在巴黎咖啡館受洗,一只鑲了銀邊的小白瓷杯見證一切。關於我在這座城市存在的日子,杯緣殘留的褐色印漬知悉。側耳傾聽,聖母院的鐘聲響了……

2. Le gout de l’Ivresse 我和我的酒瓶
一天之中的任何時候,都有合適的酒可以淺酌。這份美好,是奢侈的。然而,在巴黎,奢侈也不過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白日漫漫,好吧,就和氣泡嗶嗶啵啵響個不停的金黃啤酒一起在日光中死去。反正,傍晚的茴香酒會將靈魂自沈睡的軀殼喚醒。更晚一些,那些自八小時牢籠出脫的朋友會來會我。當然,帶著葡萄酒來。或,一起出去尋酒。

3. Le gout de da la Mer 海洋之果
那對臉上難掩迷醉神情的男女,一邊吸吮手中滑膩的蟹膏,同時,仰頭吞下大口白酒。桌上成堆散落的蝦蟹貝類,只餘虛張聲勢的殘骸。男的不知說了什麼,女人狐媚地、饒有深意地笑了起來。男人抓住女人的手,湊到鼻尖貪婪地嗅著。「海潮,女人的味道」,他說。

4. Le gout du Plaisir 舌尖的戀人--法國甜點
甜點,毫無疑問,撒旦的化身。平撫飢餓不是它的責任,無止盡地撩人原慾才是它的使命--把人拉進對美、對官能、對鑑賞力的沈淪。也只有法蘭西這崇尚享樂的拉丁後裔,如此耽溺追逐盤中聲色的遊戲。而我覺得這樣是好的。或者,誰能告訴我,耽溺美好有什麼不好。

5. Le gout de l’Exotisme 亞洲食物在巴黎
終於,來到米食的版圖。只是,換上洋裝的面目卻令人困惑。然而,有一種創新的可喜。穿梭東西、來來回回地融合,像穿蛋糕裙的東方娃娃。於是,法國長棍裡的越南鄉愁、法式套餐模樣的和食洋魂,像遠嫁異鄉的姊妹。素顏容或添了新妝,婀娜的丰姿卻依舊東方。

6. Le gout de la Diversite 低限的華麗--巴黎的庶民美食
天子腳下的營生說易不易,精打細算的百姓要當的起京城子民,面子要顧,裡子也不能不顧。花都庶民深諳此道,鐵了心和攜了大把銀兩的觀光客分道揚鑣。越是名聲響亮的招牌底下,越不見他們的蹤影。散坐花園、斜倚橋畔,看,他們不就在那兒。礦泉水和盒裝沙拉、三明治和可樂,對了,這是屬於小市民的真實人生。和奢華有段距離,豐美,卻綽綽有餘。

7. Le gout de l’Abondance 法國麵包&19世紀收割節
即使住在月亮上的人,也不能假裝感覺不到肚腹的飢腸轆轆。這是凡人的限制,於是上帝以肉身餵食嗷嗷待哺的子民。那餐桌上紮實豐厚的鄉村麵包、鬆脆軟嫩的法國長棍,以及讓中產階級腰腹漸隆的可頌牛角,它們的存在不過是豐年的讚頌。至少,法蘭西民族是這麼看待。於是,儘管富足多年,仍不忘謙卑的膜拜。

8. Le gout d’une Ambiance Paris Bistrot
「嘿,街角小酒館見吧」。掛上電話,套上外衣,甚至連牛仔褲也不用替換。吹著口哨,踏著輕快的步履,遠遠的露天咖啡座鍍上一層閃耀的光暈。Bonjour!「早上從市場拎回來的狼鱸還跳著呢」,熟悉的胖主廚拍拍肚子說。「Salut,ma belle,陽光這麼美,來半升忪塞爾吧」,瘦高的奧利維眨著黑亮的眼。而我的情人,角落一人獨酌的他迎著我笑:「Le Plat du Jour,deux」。照例,我的小酒館和我的情人。

9. Le gout des epices 從北非到中東
沒有蒙面,闖入阿拉伯的世界。幸好,這在花都不算罪大惡極。何況,我是尋幽訪勝的異鄉客。馬蹄形的拱門內,鳥雀在閃亮的黃銅桌上啁啾跳躍,生人不避。
輪廓深邃的阿拉伯男子,遞過一杯清新的薄荷茶。把身子埋進軟柔的沙發,蘋果的香氣在室內隱約流蕩,是那抽水煙的男子吧。我的視線掠過左方,那人回以深不見底的注視。感覺身體在暈眩,在巴黎的清真寺。

10. Le gout de l’Amour 濃情巧克力
如果妳不曾被酗巧克力的男人溺愛過,那麼,他方定有等待妳的另一人。先要有一份對可可無可救藥的愛戀,然後,他就知道如何把妳嵌入身體裡細細品嚐。別流露困惑的憂愁,這感覺可以模擬。要一杯熱巧克力吧,香醇濃稠的液體裡難道無法讓妳發現愛?拿這問妳男人。他會輕輕揉著妳的髮絲,然後,揚手招來一杯Chocolat Chaud。



自序

Le gout de Paris

上館子,在巴黎從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吃什麼、哪裡吃、哪種價位、哪種形式、哪種氣氛、哪個區域,甚至,和誰吃,都有無數選擇。吃,是這麼慎重其事地被看待。於是,一個人的味覺偏好,無形中也成為另一種認識巴黎的味覺地圖。

「Le gout de Paris」翻成中文有多種解釋,le gout可以是味覺、味道、個人喜好,甚至品味。至於,巴黎是什麼味道?如何品味巴黎?或者,巴黎嘗起來是什麼滋味?答案不是美食指南上的星級餐廳推薦,也非觀光客趨之若鶩的餐飲名店。儘管,那也的確可以當作某種指標。然而,對我而言,更重要的是從巴黎人的真實生活中,體會多樣味覺享受背後豐富的文化蘊含。

說文化或許太沈重,然而,當你習慣清晨被咖啡香喚醒、習慣到la Boulangerie排隊等待剛出爐的長棍麵包、習慣在有陽光的日子自酒保手中接過一杯Sancerre、習慣用法式三道菜的方式吃日本煎餃和拉麵、習慣一下午磨著一杯espresso泡咖啡館、習慣躺在龐畢度廣場啃著咖哩雞夾餡的Panini……你便已經自素顏巴黎接收了尋常百姓家的味覺人生。
活的有滋有味在巴黎不是件難事,每個人的品味喜好和味覺靈敏度自然會領他到該去的地方。於是,稱讚一個好品味的人,法文是這麼說的:「Vous avez bon gout」。的確,懂得細細享受美食、緩緩品嚐美酒的人,多半懂得品味人生。而巴黎,有鑑賞力的人,從來不寂寞。


推薦序
有味道
知名作家 王文華


復健已殘障的五官
人有五大感官: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

在網路時代,一般人的視覺、聽覺越來越發達。嗅覺、味覺,和觸覺卻慢慢殘障。電腦能傳送的資訊,我們可以迅速吸收。電腦無法傳達的,我們無能為力。你我都可以從圖片的一角,很快猜出全貌。但沒辦法從廚房傳出的味道,猜出在煮什麼東西。

專注於視覺和聽覺很可惜,因為人類要完整體驗一件事物,必須五官並用,從視覺,到聽覺,再從聽覺,到嗅覺,然後再循序漸進到味覺、觸覺。

只有停看聽,所有的人生經驗,都是半調子。

以愛情為例,對情人的愛戀,一開始在視覺。我們欣賞她的外表,於是想辦法約她。約會是為了跟她講話,聽她的聲音。坐在她對面,一邊聽,一邊暗中聞著她的香味。如果幸運,約會結束前可以接吻,嘗到她的味道。如果雙方對味,然後就可以……

試想,如果一段戀愛,只能用webcam看到對方的影像,用Skype聽到對方的聲音,聞不到,親不到,也碰不到,那有什麼意思?

人生中最完整的享受,都是要五官並用。所以在這個視覺、聽覺過度發達,嗅覺、味覺、觸覺逐漸殘障的時代,找回五官平衡,才能享受人生。

所以我喜歡Niki用一整本書,來寫巴黎食物的味道。

觀光局v.s.地頭蛇
講到享受人生,Niki是專家。這不是說她整天酒池肉林、聲色犬馬。而是說她跟大部分法國人一樣,小題大做,會為了食物而抓狂。

Niki變成法國人,我不驚訝。畢竟她在法國留學,嫁給法國人,住在法國。但住「在」法國沒什麼稀奇,很多住在法國的中國人,還是整天吃中國菜,看台灣的電視。不過住進法國「裡面」,就比較特別。Niki多年的法國經驗,和她開放的個性,讓她能抓住最道地的法國味。而道地,讓我們看到真巴黎。你我都看過太多「觀光局」式的巴黎介紹,很渴望「地頭蛇」式的現場直擊。巴黎的地頭蛇當然很多,會寫中文的大概很少。

我親身體驗過Niki的功力。2005年11月我到巴黎,Niki帶我去吃可麗餅。巴黎的可麗餅就像台灣的生煎包一樣,滿街都是。Niki卻帶我坐地鐵,繞小巷,尋尋覓覓,走了半個小時才到一家小店。那店很小,就像台灣一般的彩券行,只不過有兩層樓。我們坐在二樓,一張狹窄的鐵桌椅上。在那連餐具都要自己拿的餐廳,我吃了這輩子最好吃的可麗餅。吃完的價錢,不及台北的一盤紅豆冰。這種簡樸的道地,是我懷念的巴黎。

食物代表人性
在這本書中,Niki詳細描述了各種日常法國的食物,她稱這些東西為「庶民美食」。咖啡啦、紅酒啦、麵包啦、甜點啦。這些食物不是做來爭三顆星的,也不是拿來騙觀光客的。Niki介紹的是街角的小酒館,不是大飯店的貴賓廳。她吃的是巴黎人的生活必需品,而在必需品中,才有一個地方的真風味。

台灣味不在滿漢全席,而在蚵仔麵線。巴黎味也不在黑松露,而在黑咖啡。

食物,是文化最通俗的表現。在這本關於食物的書,我不僅讀到吃的東西,更看到法國人對於精緻生活的講究。怎樣機車的民族,會發明兩三百種不同的起司?怎樣機車的民族,紅酒會像電器一樣精密標示?他們的長棍麵包的重量和其中麵粉、水、酵母、鹽巴的配方和比例,有嚴格的規定。年輕人間流傳的真理是:「要知道一個男人或女人在床上熱不熱情,先問他喜不喜歡巧克力。」

你看看,法國人活著的重點,跟我們台灣人截然不同:台灣人愛拚才會贏,凡事要逆流而上;法國人生平無大志,凡事順勢而為。台灣有全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樓;巴黎的房子都是低矮的古蹟。台灣有全球無敵的製造業;法國有全球無敵的設計師。法國人在咖啡廳聊天;台灣人在咖啡廳上網。台北有鈔票;巴黎有蛋糕。台北有人潮;巴黎有味道。

為什麼要了解法國,因為他們跟我們,是如此不同。

要了解一個國家,食物是最簡單的方法。謝謝Niki寫了一本入門書,讓我們從嘴開始,了解法國人的心。日安,美食。快樂過的人都知道:快樂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從嘴開始。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