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童話思考故事1:巫婆最愛吃什麼?

童話思考故事1:巫婆最愛吃什麼?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4179152
鄭如晴
小天下
2007年5月22日
100.00  元
HK$ 85  







* 叢書系列:小天下文學館
* 規格:平裝 / 48頁 / 21.5*28.6 cm / 普級 / 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小天下文學館


[ 尚未分類 ]









  愛吃美食的胖巫婆,決定找出什麼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食物,她騎著掃把出發,到各地去訪問其他的巫婆。日本的生魚片、韓國的泡菜、印度的咖哩、法國的起司、北極的海豹肉,這些在當地最受歡迎的食物,胖巫婆不但不敢吃,反而覺得噁心,到底什麼才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東西呢?

  這系列書藉著一篇篇的童話思考故事,和孩子們討論故事中角色的想法作為,幫助孩子思考,拓展孩子心靈的自由度。思考力之所以重要,在於其能支配創造力、想像力,聯手讓心靈世界既熱鬧又寬廣。

  附錄裡每篇故事都附有十個參考問題,每個問題都繞著故事的主題,反覆的操作一項所謂的「彼此獨立、互無遺漏」的思考原則。依此操作,家長或老師可藉著討論再討論、思辯再思辯,訓練孩子組裝一個符合邏輯結構的思考路徑法,建立一套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的思考技巧和模式。一旦思考能力養成,像吃飯、呼吸一樣自然,各種學習就不再是問題了。

作者簡介

鄭如晴

  現任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講師,講授兒童文學、小說賞析與創作,並從事專業寫作。

  長期從事文藝創作,曾獲大專小說創作獎、第一屆「好書大家讀」推薦獎、民國88年中國文藝協會「小說創作獎」、91年文建會台灣文學獎、91年第十屆九歌現代兒童文學獎、94年中國文藝協會「藝文報導獎」。著有長篇小說《沸點》(第二屆皇冠大眾小說推薦入圍作品)、《生死十二天》、散文集《散步到奧地利》;現代兒童文學獎得獎作品中篇小說《少年鼓王》、《聯合報》年度推薦兒童散文《再見外婆灣》、翻譯德國兒童文學名著《拉拉與我》19冊。

繪者簡介

張瀛

  復興商工美工科畢業,國立台灣大學農業推廣系學士,現於英國進修中,就讀倫敦中央聖馬汀藝術大學視覺設計系。插畫作品曾在「國語日報」、「自由時報」發表,並曾入選第一屆「安徒生童話插畫創作獎」。

  在這兩本童話思考故事裡,張瀛嘗試混合不同的繪畫媒材,像色鉛筆、水彩、壓克力顏料、軟粉彩等,並運用拼貼技法來豐富畫面,希望能讓作品質感更細緻多元。特別喜歡描繪建築物和室內空間的她,平日除了畫插畫和筆記書外,也做平面設計,設計作品曾在義大利和法國獲獎,希望將來能成為設計師。



帶他思考 ◎鄭如晴

  近年,多元學習的教育觀鋪天蓋地而來,所有的孩子、家長必須不斷隨著各種新的教育政策、新的各種學習法,才算不落人後。這是新時代多元的諷刺,多元主宰了學習的方向和步伐,但孩子和家長也在多元的忙迫和迷惑中,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的代價。

  這樣的學習到底能獲得什麼?

  如果多元學習的目的在改善教育的品質,那麼孩子、家長都應該是很快樂的;如果多元教學觀摩可增加老師的交流與互動,老師們理應很輕鬆。然而現代無論孩子、家長、老師,都只能在各種快速的學習中失去了方向。

  根據近期某雜誌的報導,很多新世代家長因此乾脆當起所謂的「直昇機父母」,盤旋在孩子頭上,隨時待命,一發現有所短缺,立刻空降補給,毫不猶豫,恨不能一肩幫孩子挑起所有學習的擔子。多元學習的壓力,讓父母過度操心,直接介入孩子的學習,越俎代庖的現象,反讓孩子失去了很多學習與選擇的機會。

  在這種前有老師一口令一動作,後有父母亦步亦趨打點的情況下,孩子幾乎不用頭腦。他們從小被灌輸的一種觀念,所有讀書學習是為考試拿高分。但考過後什麼都忘了,更嚴重的是,在成長教育過程中,完全喪失了最重要的邏輯思考能力的訓練和培養。

  要打破以考試領導學習的迷思,其實更需要的就是邏輯思考能力。如何幫助孩子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思考程序,其實比教他如何拿高分更迫切。這是我在此系列書中,首度嘗試將邏輯概念結合童話創作的目的。

  個人的職業生涯中,長期參與文化和教育,二十幾年來,除了「國語日報」十年的編輯工作,其他的時間,無論創作、研究、教學各方面,一直相信孔子所言「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的道理。尤其這幾年來轉換跑道,在大學講授繪本、小說賞析與創作,面對學生課堂中的沉默,只得一再強調學與思一體兩面的重要,鼓勵他們發問,因有所學才能問,發問就是在訓練思考。學生一旦進入繪本故事或小說裡,眼睛所看到的不只是文本的內容與形式,更重要的是學著思考故事背後的主題與象徵意義。

  如何思考?思考可建立一個模式嗎?如何教孩子思考?在多元學習、多元教學與評量裡找不到,在各種補習班中也找不到。一個人不懂思考或沒有思考習慣,面對未來的人生將無以招架。今天,無論是個人的生活管理或學業、事業的經營管理,思考是一項極具重要的能力。

  「思考」已成為近代教育界的重要討論議題,1954年哈佛企管學院教授格萊克(Charles Gragg)在一篇有關教學法經典之作〈智慧是不能傳授的〉一文中指出,要培養學生思考處事的能力,課本是沒有用的,因為它沒有一個唯一正確的答案,而是經過學生不斷的透過討論、激發思考,在不斷重複的過程中體會出的一套屬於自己的思考程序。

  在過去的種種經驗中,我發現孩子是最愛發問的一群,問問題與熱愛學習一直是孩子的天性,藉與孩子一起思考人生的種種,常給我很多的靈感和收穫。今天,我也想藉著一篇篇的童話思考故事,和孩子們討論故事中角色的想法作為,幫助孩子思考,拓展孩子心靈的自由度。思考力之所以重要,在於其能支配創造力、想像力,聯手讓心靈世界既熱鬧又寬廣。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進入一篇篇的故事,每篇故事後都有十個問題,每個問題都繞著故事的主題,反覆的操作一項所謂的「彼此獨立、互無遺漏」的思考原則。依此操作,家長或老師可藉著討論再討論、思辯再思辯,訓練孩子組裝一個符合邏輯結構的思考路徑法,建立一套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的思考技巧和模式。一旦思考能力養成,像吃飯、呼吸一樣自然,各種學習就不再是問題了。

(本文作者為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講師)

讀故事.學思考 ——推介《童話思考故事》

  上世紀的我們,為孩子編的兒歌有「我有兩個寶,雙手和大腦」的句子;上世紀的我們,形容不會思考的孩子是「不用腦筋」。有腦筋而不用,有腦筋而不會用,多麼可惜。

  這一套為孩子設計的「培養思考能力」的童書,用有趣的故事當作材料,讓孩子聽了或讀了以後,再回答十個精心設計的問題,因此愛上思考的活動,學會思考的邏輯,成為「有腦筋」的孩子。
——兒童文學作家 林良

  愛因斯坦說:「這個世界最令人不解的事情是,它是可以理解的。」很多事情,人類試著訂出標準答案,來撫慰自己無知的恐慌。而想像力和好奇是孩子天生的犄角,不留意就戳破大人的詭計;大人總是惱怒成羞,開始一點一滴鋸著這對犄角直到他們長大,犄角消失。

  此系列童話中,鄭如晴試著藉由故事媒材拋出問題,來引發讀者思考,特地在故事最後設計十道問題及引導討論,可窺其用心。這套書可以獨飲,更適合親子或同伴共讀,它猶如犄角的魔力膏,常常塗抹能使犄角長得更美。期待每個孩子都還能繼續滋養自己那有魔力的犄角,在這不能理解的生活中施展魔法。
——國立台東大學人文學院院長 林文寶

  這是一套很有「企圖心」的童書,作者希望藉由孩子愛看故事的天性,帶領孩子學會思考、願意思考、喜歡思考。

  思考本來是孩子的天性,但社會環境常常鼓勵孩子「有耳無嘴」,久而久之,嘴巴不問、頭腦不想,談什麼創造力、獨立思考,都是惘然。

  本系列童書卻鼓勵孩子成為「問題兒童」,在生動有趣的故事之後,十個聚焦主題的問題,可以讓父母、師長幫助孩子「好好想一想」。

  好問題,不一定有標準答案;好答案,卻通常因為有好問題!我認為這是本套書最重要的特色。
——台北市明德國小校長 林玫伶

  一般人的觀念,「童話」或許不過是「說給孩子們聽的有趣故事」,幾乎都忽略它在「啟蒙」上的意義。當孩子們用他們的童言童語,開始提出「做什麼」、「在哪裡」、「怎麼樣」的問題時,最需要好好的做思考引導,以開啟孩子的智慧。

  鄭如晴女士長期從事兒童文學工作,為了實踐推廣兒童思考訓練的理念,更有計劃的創作「童話思考故事」,希望給孩子們最好的引導:每個童話都精心設計了十個問題做導引,幫助孩子們都能「聞一知十」,有最好的學習效果。

  基於相同的教育理念,也期望這套書能發揮「童話」的積極功能,因此很樂意在它出版的時候,鄭重推薦。
——國語日報社董事長 黃啟方

(推薦人依姓名筆劃順序排列)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