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運動醫學與科學

運動醫學與科學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8804210
陳啟明
金名
1996年9月01日
550.00  元
HK$ 495  







* 規格:平裝 / 297頁 / 19.0*26.0 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醫藥衛生類 > 醫藥









  本書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探討運動醫學的定義及其研究領域;第二部分論述運動創傷的成因、治療及預防,並據人體的各個主要部分及重要器官詳加分析,包括頭部、眼睛、胸腹、上肢、下肢及椎骨;第三部分闡釋運動與各種疾病的互為關係,例如心臟病、呼吸系統疾病、耳鼻喉疾病、骨質疏鬆症和感冒發燒等的一般疾病;第四部分展示運動科學的廣泛應用,其中涉及高原訓練的效能、運動飲品的功用、運動員濫用違禁藥物等有趣課題;第五部分評估影響運動員表現的心理因素,並按兒童、老人、女性、孕婦、傷殘人士、舞蹈員等,說明運動時需注意的重點。本書最後還有一附錄,介紹一套徒手運動及舒展運動。

編著者簡介

陳啟明

  為香港中文大學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講座教授兼系主任,亦為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研究中心主任。陳教授自八十年代起已致力於發展香港的運動醫學及科學研究,經常參與國際會議,洞悉有關的發展方向及科研成果,其本人乃香港使用關節內窺鏡療法的先驅,現榮任國際運動醫學協會副主席及亞洲運動醫學協會主席;一九九五年更獲頒授英帝國官佐勳章,以表提其在運動醫學上的開拓功績。

作者(依姓名筆劃排列)

尹懷信(C. A. van Hasselt) 香港中文大學外科學系(耳鼻喉)講座教授
王韻娜 香港中文大學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客座講師
白德禮(Paul Brettell) 前香港體育學院行政總監
何志平 執業專科(眼科)醫生
吳梁美莉 香港浸會大學體育系高級講師
吳港生 威爾斯親王醫院耳鼻喉科顧問醫生
岑楊毓如 前香港體育學院運動科學部營養師,現任香港嘉諾撒醫院營養師
李志端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研究中心運動物理治療研究員
李致機 前香港中文大學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技術員
周一嶽 香港伊利沙伯醫院行政總監
洪友廉 香港中文大學體育及運動科學系講師
韋德比(Dennis Whitby) 香港體育學院總監
袁慧儀 香港體育學院運動科學部運動科學主任
梁淑芳 香港中文大學兒科學系高級講師
梁淑德 執業專科(婦產科)醫生
苻少娥 香港理工大學物理治療學系講師
許源昌 香港瑪嘉烈醫院矯形外科及創傷科顧問醫生
陳安 香港體育學院運動科學部一九九一年度訪問交流學者,現於加拿大進修
陳展鳴 香港中文大學體育及運動科學系講師
陳啟明 香港中文大學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講座教授兼系主任,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研究中心主任
麥福達 香港理工大學復康工程中心主任及教授
曾慶泉 執業專科(骨科)醫生
Michele Wong 專業運動訓練師
黃平山 香港體育學院運動醫學顧問醫生
黃慎堅 健身中心總經理
傅浩堅 香港浸會大學體育系系主任
楊明珊 前香港體育學院運動醫學部一級物理治療師
劉俊傑 執業專科(骨科)醫生
潘偉生 香港中文大學外科學系高級講師
鄭振耀 香港中文大學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教授
錢平 香港瑪麗醫院矯形外科及創傷科顧問醫生
錢銘佳 前香港體育學院運動科學部主任
羅鷹瑞 執業專科(內科)醫生
蘇志雄 香港體育學院運動科學部運動生理學家
蘇淳養 執業專科(內科)醫生



序言
編者



作者簡介

第一部分 運動醫學的概念

 1.運動醫學的定義和領域(陳啟明)

第二部分 運動創傷

 2.運動創傷的成因及預防(李志端)
 3.頭部運動創傷(潘偉生)
 4.眼睛運動創傷(何志平)
  5.胸腹運動創傷(錢平)
 6.上肢運動創傷(錢平、陳啟明)
 7.下肢運動創傷(錢平、陳啟明)
 8.椎骨運動創傷(陳啟明、許源昌)
 9.運動創傷的臨場治療(Michele Wong)
 10.治療運動創傷的先進科技(陳啟明、曾慶泉、錢平)
  11.康復(一):物理治療(李志端、楊明珊)
 12.康復(二):等速運動評定的應用(陳啟明、李致機、李志端)

第三部分 運動與疾病

 13.運動與心臟病(羅鷹瑞)
 14.運動與呼吸系統疾病(蘇淳養)
 15.運動與耳鼻喉疾病(尹懷信 (C. A. van Hasselt)、吳港生)
 16.運動與骨質疏鬆(王韻娜、陳啟明)
 17.運動與一般疾病(黃平山)

第四部分 運動科學的應用

 18.能量系統(蘇志雄、袁慧儀)
 19.肌肉特色(蘇志雄、袁慧儀)
 20.運動處方(黃平山)
 21.肌力訓練(黃慎堅)
 22.環境與運動(錢銘佳、陳安)
 23.運動與水分(袁慧儀)
 24.基本運動生物力學(麥福達)
 25.應用運動生物力學(洪友廉)
 26.運動營養學(岑楊毓如)
 27.運動與藥物濫用(陳啟明)

第五部分 運動心理學及社會學

 28.運動心理學(陳展鳴)
 29.運動技能的學習(傅浩堅)
 30.教練與運動醫學及科學(韋德比 (Dennis Whitby))
 31.運動行政(白德禮 (Paul Brettell))

第六部分 運動與不同組別人士

 32.運動與兒童的骨骼成長(鄭振耀、陳啟明)
 33.運動與兒童疾病(梁淑芳)
 34.運動與老人(陳啟明)
  35.女性運動員(吳梁美莉)
 36.運動與孕婦(梁淑德)
 37.運動與傷殘人士(劉俊傑、周一嶽)
 38.舞蹈與運動創傷(符少娥)
 39.運動醫學及科學對精英運動員的培訓(陳啟明)

附錄:徒手運動與舒展運動
 頸部
 腰部
 胯部
 腿部
 足部

top

  在一片講求健美的風氣下,市民對運動趨之若鶩。「運動能夠強身健體」,不少市民都視之為金科玉律。這種對運動意識的普遍提高,當然令人歡喜。但假如市民對運動與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和相互關係缺乏認識,或一曝十寒,或過分劇烈,往往會弄巧成拙,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一向致力於醫學教育,除了培訓優秀的醫科生外,對推動普及醫療教育更不遺餘力。鑑於本港醫療界從沒有以專業角度,匯集尖端精確科技及實際臨床病例,對運動與健康作全面研究,早在一九八零年初,本院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講座教授陳啟明,率先在本港成立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研究中心,實踐本院一貫推動基層健康的理想。陳教授聯同醫療專業及學術界的精英,對運動與預防疾病、運動科學及最先進的運動創傷療法,作深入且詳盡的探討,多年來成就卓越。《運動醫學與科學》的出版,正是把這些寶貴的資料與經驗公諸於世,有系統的與讀者分享。

  陳教授是本港使用關節鏡療法的先驅,服務於威爾斯親王醫院多年,累積不少臨床經驗,因而該書首先就運動與各種常見的創傷及其治理作深入分析,讓讀者明白運動時容易受傷的部位,並能作出適當的預防。陳教授除熱心服務本港醫療界外,更經常出席國際醫療會議,對先進醫療科技瞭如指掌,由他親自剖釋「治療運動創傷的先進科技」,實屬難能可貴。

  事實上,市民普遍較從前重視運動,但仍然有不少人只把運動視為消閒玩意,不能持之以恆,更遑論以運動預防疾病。本書第三部分針對這方面,介紹各種常見疾病(如心臟病、呼吸系統疾病、耳鼻喉科疾病)與運動的關係,讓讀者了解運動的積極意義,收防患未然之效。此舉正與本院提倡基層健康的宗旨相符。此外,「運動科學的應用」與「運動心理學及社會學」兩部分,更進一步從多個角度,為運動與生活定位。一些近日流行的課題,如運動與濫用藥物、運動心理學、環境與運動等,都得到充分的探討。

  《運動醫學與科學》誠為本港醫療界首次從宏觀角度探討運動與醫學的書籍。作為資深的運動醫學專家,編者對市民的運動知識有獨到見解,加上準確的專業資料及深入淺出的圖解說明,此乃本港絕無僅有的運動醫學教科書。本人更喜見編者堅持「運動非精英運動員專美」的信念,特別為兒童、老人家、孕婦、傷殘人士,撰寫特別篇幅,向他們推薦合適的運動。

  健康積極的人生乃是每個人所夢寐以求的,也是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希望每個人都能達成的。《運動醫學與科學》的出版,標誌著我們的誠意:竭力與市民一起追求這個理想。本人謹此祝賀陳啟明教授及其他多位作者的成就,更祝福每位讀者都能享受運動樂趣,並且身心健康!

李國章 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
一九九五年四月二十一日

編者序

  在整個運動醫學的發展過程中,克服體能極限一向是頂尖運動員、醫生和科學家的夢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運動及體育諮詢委員會對「運動」的定義是:任何具有遊玩性質而涉及與自身或別人競爭或者與自然環境對抗的身體運動,就是運動。這種活動若涉及競賽,無論何時都必須本著育精神去進行。沒有公平比賽的思想,就沒有真正的運動。符合這個定義的運動,就是一種值得重視的教育手段。

  世界衛生組織在它對「健康」的定義中,要求一個人兼具身體、社會、精神三方面的健全狀態,因此,「運動」、「教育」、「健康」三者都是相輔相成的。

  中國一向視體育運動為自身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孔子認為君子需通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六藝中有兩項更是當代奧運會上的比賽項目。在中國,有關運動醫學的文獻最早可上溯到公元前四七五至二一一年成書的中醫古籍《黃帝內經》,其中記載了「導引」和「按蹺」等運動醫療方法。

  中國運動醫學的發展,顯然與中國在國際體壇上的出色成就有很大關係,而且包含了傳統的正骨、針灸和中草藥療法,別具特色。

  現代運動醫學最早的一個定義,也許是在一九五八年立下的。當年,在科隆心臟病及運動醫學研究所成立的儀式上,國際運動醫學協會(F?d?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M?decine Sportive)前任會長霍爾曼教授(Professor Wildor Hollmann)闡明:運動醫學包括理論和實際兩方面,旨在研究鍛練、訓練和運動對於健康和患病者的影響,以及由於缺乏有助治疾病及康復的鍛練所造成的後果。

  隨著國際奧林匹克運動在國際上聲望日隆,運動醫學在短短的時期內得到迅速發展。一八九六年,現代奧運會復辦,象徵著人類身體開始接受一項大型的生物實驗──測驗人體性能的極峰。國際運動醫學協會現在更有一百零九個會員國。

  在香港這個富裕的社會?,健康和生產力是我們主要的財富。有大量的事實證明,對於社會各階層任何年齡的人來說,要在我們這個現代社會中過著健康的生活,關鍵之一是要進行定期的運動。這方面的社會需要便促成了一個世界性的趨向,那就是各地學術機構普遍重視這方面的發展;既重視運動醫學,也重視運動科學的研究與教育。

  香港中文大學是香港運動醫學發展的先驅;在中文大學設立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研究中心,正好表明我們願意為運動醫學的進一步發展承擔責任。

  中文大學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研究中心成立的主要目標有四方面:(1)推動和促進運動醫學的合作研究計劃;(2)推動大學本科生和研究生在有關方面的教育課程;(3) 協調參與運動醫學的國際發展;及(4)向學術界和體育界提供治療和科研服務。經過多年的努力,中文大學舉辦的運動醫學學術會議現已獲公認為亞太地區的重要學術活動之一。

  為了提倡運動醫學,我們開設了一些校外課程,招收各界專業人士,如運動物理治療員、教練、體育教師等,也歡迎公眾報讀。而《運動醫學與科學》一書,在香港是第一本以中文編寫的綜合教科書,旨在幫助公眾認識運動醫學和運動科學的領域及其貢獻。

  本書由三十多位運動醫學及運動科學的專家撰稿。他們從各自的專業知識及豐富經驗中,深入淺出地介紹每一章的主題,務使讀者能領略箇中要義,在日常運動中增廣見聞,並活學活用,以達致強身健體及促進社會動力的理想。

  謹以此書向全體從事推動運動的朋友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希望大家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為我們的健康和繁榮邁進一大步!

陳啟明 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
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講座教授兼系主任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研究中心主任
一九九五年五月二十三日




其 他 著 作
1. 學習多樂趣 -- 提升自我學習能力的有趣方法
2. 學習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