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恩.拉納另著有The Lost Art of Compassion: Discovering the Practice of Happiness in the Meeting of Buddhism & Psychology;Bridge of Compassion:Insights and Interventions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譯者簡介
項慧齡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學士,英國史特靈大學(University of Stirling)出版學碩士,曾任職《講義》、《遠見》雜誌,現專事翻譯與編輯。譯有《幸福的修煉》、《當和尚遇到鑽石》、《禪修地圖》、《天堂的階梯》等書。
我是從格西喇嘛.貢秋(Geshe Lama Konchog)那裡聽說這個修行的利益。格西喇嘛.貢秋投入一生的時間在密勒日巴尊者的洞穴和僻靜處從事多年的閉關,修持「事師」(guru devotion)和「修道三要」(Three Principles of the Path),並且圓滿了兩千次的「永涅」(Nyung-nays,即觀世音菩薩的閉關,包括齋戒和大禮拜)。他解釋了經輪修行具有不可思議的利益,讓我有所啟發。因此,我等待了數年時間才找到法本,並詢問了一些喇嘛關於這個修行法門的種種。最後,格西喇嘛.貢秋告訴我,有一個名叫給卻仁波切(Kechok Rinpoche)的喇嘛擁有一本總結經輪修行之利益的簡短法本。由於給卻仁波切當時住在澳洲,因此我一直謹記在心,一到澳洲,一定要立刻致電向他索取法本。而我也確實這麼做了。
當修行者唸誦咒語、轉動經輪的時候,也可以觀修道次第(the stages of path,藏文?lamrim?),尤其把焦點放在生起菩提心的技巧上。修行者可以觀修「因果七訣」(seven instructions of cause and effect)來生起菩提心,或觀修「平等自他交換法」(equalizing and exchanging self for others)來生起菩提心。這會讓人生變得非常豐足。
現在我們要談?向。由於所有過去、現在和未來的這些功德,尤其是那些從製作經輪、轉動經輪、說明轉經輪利益的論釋得以流傳所生起的功德,以及那些從看見、憶念、夢見經輪或轉經輪的利益和教導所生起的功德,願所有那些眾生從此時此刻開始,永不墮入下三道;願所有疾病、鬼魂的侵害、惡業和障蔽立刻盡除;願他們所有的願望立刻如法地圓滿成就,願他們盡速獲致證悟,尤其願他們盡快證得菩提心;願他們如同大悲白蓮(White Lotus of Great Compassion)般,成為一切有情眾生的安樂之源。
我記得我第一次轉動經輪,是在我們前往位於尼泊爾加德滿都山谷的博達大佛塔(Great Stupa of Boudhanath)朝聖期間。博達是一個古老的聖地,大佛塔坐落在此,就如同佛陀般崇高莊嚴。當風馬旗隨風飄揚、孩童急奔的時候,描繪在佛塔頂層四面、寧靜安詳的佛眼慈悲地俯瞰眾生;西藏瑜伽士靜靜地禪修,觀光客向店家購買茶葉和佛像,不斷繞行佛塔的虔誠朝聖者則轉動著手持經輪,或轉動安置在佛塔周遭數百個金屬製經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