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羅馬,把時間變成亂碼

羅馬,把時間變成亂碼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5227425
張耀/主編
聯合文學
2008年1月15日
100.00  元
HK$ 85  







* 叢書系列:張耀【12.5cm的大世界】系列
* 規格:平裝 / 256頁 / 32k / 普級 / 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張耀【12.5cm的大世界】系列


旅遊 > 歐洲 > 義大利















  講亂碼是客氣的,實際上羅馬城的時間感幾乎是一團亂麻,但它的魅力也就在這裡。

  這地方的歷史過去太偉大了,後來自亂陣腳,還一連出了好多熱衷大建築的教皇,喜歡崇高圓頂的大藝術家,最後歲月綿綿,編出一堆神話。 古典羅馬,哥德式,巴洛克,洛可可……結果,在誰也弄不明白當中,魅力無窮。

  羅馬的神話用石頭築就的,只想不朽。羅馬大帝走了,古道依然,幾百個教皇走來走去,在一地文明廢墟中,你看見時間錯亂,還有霓裳招展,美味面條……

  在羅馬,給你自己一點時間吧,瘋狂一下也無妨。

  記不得是誰說的了,也許是奧黛麗赫本吧:「我希望能擁有一整天,只做自己想做的事,在街邊喝一杯咖啡,看看商店的櫥窗,在雨中散散步……」《羅馬假期》是不會被忘記的,一個迷人的愛情故事,發生在也許是世界上最壯麗的背景中……

  米黃色的石頭,藏著米開朗基羅、貝尼尼、拉斐爾和達文西的謎語,朝水珠飛濺的噴泉裡扔一枚銀幣,你想許什麼願呢?

  羅馬是用時間堆砌出來的:一座房子的地基是古羅馬的,牆壁是中世紀的哥德風格,窗口是文藝復興的圓拱,大屋頂又是最誇張的巴洛克。

  羅馬人的生活就在如此多的時間碎片上熱熱鬧鬧進行著,充滿了烤麵包和橄欖油的香味。

  12.5cm,把世界裝在口袋裡

  12.5cm,可以是一支廣角鏡,一張紙莎草的古紙,

  也可以是肩並肩的距離,或者深藏萬千世界的畫面。 12.5cm的寬度,讓遙遠的埃及,羅

  馬,伊斯坦堡……變得親近。 這套口袋書把目光投向人類歷史上最燦爛的文明奇跡,

  古老的浪漫傳說,用細緻入微的圖像和文字描繪朝代風雲、世間滄桑。 無數驚天動地,都在12.5cm之間。

本書特色:

  素有「文學界的王家衛」美譽的張耀,特別為國人企劃主編【12.5cm的大世界】系列,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項目為主題線索,解讀世界最具歷史影響和人文價值的地點。

  全系列共有十本,在開本上採取12.5cm寬的小32開本,讓讀者可以將世界裝在口袋裡,隨時隨地閱讀全彩跨頁最宏美的攝影,書中不僅有深度的人文史地,書末也特別有專章提供當地旅遊景點資訊,本系列套書可說是喜愛國外旅遊、愛好世界文化者最實用的選擇。

作者簡介

張耀

  以旅行為生活基調,不斷挑戰創意的攝影作家。視覺圖書的始作俑者。其生活及創作方式,有人稱他是「行走貴族」、「不在地的人」、「文學界的王家衛」,有人說他的書是「雅痞聖經」……。在海外,張耀已擁有一大批「咖啡迷」,他們收藏張耀每一時期的每一部作品。他說自己是拿照相機的作家。迄今已在海內外出版數十種圖文著作。一句「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館,或在去咖啡館的路上」成為許多人的生活信仰。八○年代在維也納生活,為歐洲多家著名報紙和雜誌撰寫、拍攝專輯作品。經年旅行世界各著名城市,撰寫一系列歐洲咖啡館文化的作品,並於維也納、格拉茲、薩爾斯堡及荷蘭阿姆斯特丹、香港、台北舉辦了數十次個人作品展。一九九七年起定居巴黎。

  一九九五年在台北推出《打開咖啡館的門》、《咖啡地圖》,即掀起新人文影像風潮,以後以其特別的圖文創作方式,揭開一連串視覺性格化的「城市故事」:《黑白巴黎》、《彩色羅馬》、《東京•雨•十三度/上海77層樓》、《東京288小時》……,每本書,都變成一種時髦,都像一個紙上進行的電影。二○○○年在上海組建巴黎、上海張耀工作室。張耀工作室是一個年輕而充滿激情的創作團隊,因一種理想而成立,整體構想是一個國際化的創作平台。集合了上海、巴黎兩地的專業編輯、設計人員,倡導世界主義與個人主義並行的創作主張。張耀作品:一九九九年與sony music合作推出第一本音樂CD影像書,《音樂咖啡地圖(一)•巴黎!巴黎!》。以《咖啡地圖》一書為線索,結合其全新攝影、文字,及親自挑選跨越古典、爵士、法文歌曲,穿插九八年底的巴黎街頭聲音,交織成前所未有的Caf?飄乎之旅。

  二○○○年,跟Epson公司合作,推出全球首次無印刷,十種不同版本的數位單本圖書《七個錯城》,又創視覺表達的新形式。

  二○○一年,《東京•雨•十三度/上海77層樓》,以全新的國際觀,強烈的視覺語言,寫照東方兩個最瘋狂、摩登的大都會生活。強烈的影像,再次引起「數位雙城記」的熱門話題。

  咖啡三部曲的高潮《叫咖啡的地方》,二○○二出版後,再度激起咖啡熱,其流暢而優雅的視覺語言,及更國際性的題材,創造了張耀最獨特深邃的Caf?世界。

  二○○四年,在《巴黎的一天》,即是美好年代的一次呈現,濃縮了千百年來的無限優雅、前衛時尚以及文學記憶,是一部最貼近巴黎個性與主張的生活美學,張耀以獨特深邃的個人風格,劃出一條屬於巴黎、也屬於你最完美的享受路線。

  二○○六年,《在奢華的盡頭》中,張耀以其獨到的眼光,精挑細選了歐洲十家大飯店,以感性優美的文字,配以一幀幀色彩飽滿、誘人目光的攝影圖片,娓娓道來每家飯店的身家故事、歷經的美麗與哀愁,串聯起來,儼如一段旖旎、浪漫的歐洲文化史。



Image

Preface 羅馬人用石頭說話

Part 1誰最早拉開序幕
凱撒和奧古斯都大帝的羅馬帝國
羅馬古城
羅馬帝國的分裂
中世紀時期的羅馬
文藝復興時期的羅馬

Part 2古羅馬大帝的城
卡比托利歐山坡和凱撒廣場(Capitolino, Foro di Caesar)
古羅馬廣場,帝國的生活方式(Forum Romanum)
特寫:古羅馬人的生活
帕拉提諾山坡(Palatino)
圓形競技場(Colosseo)古羅馬的搏命場
特寫:古羅馬角鬥(Gladiators)
萬神殿(Pantheon)
卡拉卡拉大浴場(Terme di Caracalla)
阿庇亞古道:條條道路通羅馬

Part 3教皇的城
拉特蘭區的聖喬凡尼教堂 羅馬信教的起點(Basilica di San Giovanni in Laterano)
梵蒂岡的世界舞臺 聖彼得大教堂與聖彼得廣場(Basilica di San Pietro & Piazza San Pietro)
聖彼得廣場
特寫:梵蒂岡和歷代教皇
梵蒂岡宮殿和博物館(Vatican)
拉斐爾的宗教畫
西斯廷禮拜堂和米開朗基羅(Chapel Sistine & Michelangelo)
聖天使堡(Castel Sant Angelo)

Part 4巴洛克的城
巴洛克的典範──拿佛納廣場(Piazza Navona)
特寫:羅馬的宮殿(從文藝復興到巴洛克年代)
貝尼尼的教堂名作(Sant’Andrea al Quirinale)
巴洛克時代的巨匠貝尼尼(Giovanni Lorenzo Bernini)
永遠拒絕直線的波洛米尼(Francesco Borromini)
巴洛克的噴泉舞臺畫──許願池(Fontana di Trevi)

Part 5熱鬧紛繁的大眾之城
西班牙臺階(Scala di Spana)
康多提大道(Via Condotti)
人民廣場(Piazza Popolo)
委內特大道(Via Veneto)
百花廣場(Campo dei Fiori)
特拉斯提弗列區(Trastevere)

羅馬背景資訊



  羅馬城被稱為「不朽的城」,是因為石頭嗎? 石頭,正好意味著永久。 當然,石頭,在羅馬,還意味著力量、偉大以及權力。

  石頭,灰色的、白色的、米紅色的、黑色的──羅馬城的上上下下,看見的都是石頭:石頭的路,石頭的宮殿,柱樑、拱廊、屋頂、噴泉,還有石頭廣場…… 用巨大的石頭建造城市,是從奧古斯都大帝的年代開始的。奧古斯都大帝渥大維(Gaius Octavian),原是凱撒大帝的侄子,傳說此君上臺的時候,羅馬還在用火山灰混凝土、磚牆和泥土木頭搭建帝國夢想,但是當他逝世後,留給後人的卻是一個閃閃發亮的大理石的華城──無數的石頭圓頂、花崗岩神殿和從埃及運來的方尖碑勾勒出城市的輪廓。

  古羅馬人熱愛石頭,教皇熱愛石頭,米開朗基羅也熱愛石頭,等到了巴洛克建築師的手裡,石頭更是變成了常見的建築語彙。沒有任何廢墟能夠湮沒石頭,在這2700年的古老都會裡,今天仍隨處可見白色的大理石在殘垣斷壁中眩目。

  羅馬的神話是石頭築就的:極大的塊面感、嚴格的直線條和極優美的圓弧型交接,而古羅馬人發明的混凝土技術更幫助他們在古希臘式樣的建築物上面連番蓋起前所未有的巨大拱頂。

  不僅是石頭,羅馬也是用時間堆砌出來的:在古典主義的美學上面重疊著後來的哥德風格,還有再後來的巴洛克。一座房子的地基可能是古羅馬時代的,牆壁是中世紀留下來的,而窗口是文藝復興式樣的,屋頂又是最誇張的巴洛克。

  羅馬人的生活就在如此多的元素和時間碎片上熱熱鬧鬧地進行著,時時充滿了生氣和躁動。初來乍到羅馬,給人的印象是:這是一個聲音喧鬧、顏色很多的城。

  羅馬人自己最最喜歡、白天黑夜都離不開的地點就是家門口的廣場。每個街區都有一兩個很美麗的古老廣場,可能帶一個噴泉,有兩個教堂,還有一個集市,一兩家地道的小餐館、小咖啡館和酒吧。 這就夠了,羅馬人所要的生活快樂在這裡都有了。

  到了全城的中心地帶,還有一些人人皆知的著名廣場,比如威尼斯廣場(Piazza Venezia):四周是昔日王公貴族的住宅區,純粹文藝復興的建築風格。而廣場的盡頭是紀念薩丁尼亞國王統一義大利的艾瑪努埃爾二世紀念宮,其半弧的造型形成了整個廣場的橢圓形格局,在它的背後就是古羅馬廣場遺址區的起點。

  站在小丘臺階上,面對寬闊廣場,就像是一座露天劇場:坡上的石頭長椅,巨大得像古羅馬貴族宴客用的石床。今天的人們也可以像兩千年前的古人那樣半躺在上面,觀看羅馬廣場上的風景、所有故事的發生與進行。

  廣場伸出的科爾索大道(Via del Corso)的另一頭,是羅馬城昔日風情最浪漫的人民廣場(Piazza Popolo)。當年歌德即在此地對羅馬一見鍾情;更早的馬丁?路德也是在廣場一旁的修道院沉思,體會出了傳遍歐洲的新教思想。

  現今這裡依舊有著濃郁的生活氣息,一角的羅沙提咖啡館(Cafe Rosati)門前,還時常有當地的時髦客,蹺著腿高談闊論。

  在羅馬辭彙裡,廣場的名稱很多,大的叫Piazza,小的叫Piazzale,更小的叫Piazzetta,還有古老的說法叫Campo。最初,Piazza是輻射狀街道的中心點,沿著任何道路都可到達,主要作為軍事用途:一旦發生戰事,只要在廣場上設置據點,進攻退守十分靈活。後來統治者為了炫耀自己的文治武功,紛紛建起大廣場,有的廣場上還樹起了凱旋門,或者巨大的立柱。

  羅馬市區中的每個廣場都具有歷史意義,也幾乎都有公共的汲水池。這些原本只是蓄水用途的噴泉,隨著國力鼎盛,愈來愈講究美觀,出現了瀑布、湧泉、滑泉、噴泉等不同的給水形式,再配以充滿神話色彩的雕塑和水池造型,後來逐漸成為市民休憩聚會的場所。

  最出名的噴泉廣場是特雷維噴泉(Fontana di Trevi,也稱許願噴泉),門坊式的仿凱旋門的獨特造型,是羅馬的情人們約會和許願發誓的地方。

  從康多提大街(Via Condotti)上去,是城裡聞名全球的大舞臺──由桑克提司(Francesco De Sanctis)設計的西班牙臺階(Scalinata della Trinita dei Monti)。138級階梯,十八世紀的巴洛克風格,猶如一座立體上升的臺階廣場。

  當然,這裡所有的建築全是石頭的,在寬大階梯上或坐或臥的人們,似乎被那些美妙的臺階和坡度曲線迷住了:開放式的舞臺上有賣花的小販、兜售作品的畫家、即興表演的音樂師,遊人熙來攘往……每個片段都如此動人,令人難以挪開目光。

  羅馬另一個絕美的古廣場,是巴洛克年代的名建築師勞倫佐?貝尼尼在古羅馬競技場遺址上造的拿佛納橢圓形噴泉廣場(Piazza Navona)。

  還有摩爾人噴泉、四河噴泉和海神噴泉點綴其間,曾經是羅馬人的競技場,也是教皇舉行宗教儀式和慶典的場所。

  羅馬人曾經在整個廣場上放水,駕駛船隻演出海戰戲劇。現在是露天咖啡館、季節性市集的聚集處。

  每年的一月和十二月,為了慶祝聖誕節和主顯節舉辦的玩具交易會,是這裡最熱鬧的時候。

  總之,廣場是羅馬人生活裡最重要的地方,無論是出門透氣、散心、會朋友、打牌、喝酒,甚至是發發牢騷,他們都需要一個「廣場」!哪怕只是三步地的空間,也可以叫做 Piazza。




其 他 著 作
1. 佛羅倫斯,想回家的米開朗基羅
2. 西班牙,騎士的城不悔
3. 埃及,輕如瑪特的羽毛
4. 伊斯坦堡,聽見大圓頂下的細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