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那一天我們去看你–人生最後旅程的31篇真情紀事

那一天我們去看你–人生最後旅程的31篇真情紀事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0141122
韋至信、彭月枝
天下文化
2008年5月12日
83.00  元
HK$ 70.55  







* 叢書系列:new
* 規格:平裝 / 300頁 / 14.8*21.0 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new


心理勵志 > 生死醫病









  安寧觀念新突破!本書將告訴你如何讓病患在人生末段旅程上,得到完善照顧與心靈平安,而家屬也能得到實質與精神上的支持。

  長久以來,「死亡」是許多人不敢觸碰的議題,也不知要如何面對,因為它代表結束、絕望、痛苦、恐懼……。

  在《那一天我們去看你》書中,我們看到癌末病人如何在難以負荷的受苦中,安頓好靈魂的去處,找到活下去的意義,也藉著死亡的通道找到人生的出路。我們帶著不捨的心情,看到來日無多的媽媽,專心地替小孩打毛線、織背心,然後心滿意足地離去;也看到了女兒如何在最後一刻重新認識了爸爸,夫妻在離別之前終於發現了真愛,失聯多年的親人因病而重聚。這些點點滴滴,恍若一瞬,卻更像永恆。很多人可能花一輩子的時間,都很難做到的人生感動,卻在病房中、受苦中很快完成。

  7c病房,一方面提供醫療的照護,減緩病者的生理痛苦。另一方面也給予心靈的關懷,讓病者不再獨行無助、惶惑不安,也協助親友表達感謝與愛,重建關係。即使最後仍需面對死亡,卻能讓死者與生者都寬慰釋懷、了無遺憾。

  透過閱讀本書,要讓世人更愛自己、愛別人、愛這個世界,珍視生命的美好與可貴。

作者簡介

韋至信

  台灣嘉義人,中國醫藥學院醫學系畢業。1999年12月成立竹苗地區第一座「腫瘤及安寧病房」,現為衛生署新竹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著有《醫生也醫死》,並成立部落格「另一種顏色的巨塔」。

彭月枝

  台灣新竹人,中華信義神學院神學系畢業。2006年8月擔任衛生署新竹醫院「癌症病患醫院外延伸照護計畫」專案人員,現在是7C病房輔導員;企劃製作《客家福音協會》簡介、紀錄片《真正的自由》、《茶園中的橄欖樹》、《傳奇家族在南庄》,並成立部落格「那一天我們去看你」。





* 讀者評鑑等級:

5顆星
* 推薦人數:3,共有3位網友寫書評。
*

我要寫書評

1.
馬爾斯
/ 台灣台北
2009.06.19看馬爾斯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好書,可以改變對人生終點的看法。活在世上用愛人的心,愛人與被愛,到了旅途終點,勇敢面對,無所牽掛無所遺憾,才是我們所要深思與力行的。
2.
愛的紅蜻蜓
/ 台灣台北
2009.02.10看愛的紅蜻蜓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7C"是衛生署新竹醫院腫瘤暨安寧病房的代稱,自民國八十八年成立以來,
提供癌症病人全面性的照顧,教導病患及家屬更正確地面對癌症.在這裡,
不但病患肉體的痛苦獲得減輕,且能更有心理準備去面對人生的終點.
韋至信是血液腫瘤科醫生,曾著有"醫生與醫死".而彭月枝則是7C病房輔導員.
他們用信仰來幫助癌症病人思考,人死了以後靈魂的歸處在那裡?就像人到了國外旅遊,都要辦簽證.人到天國之前,也是要辦天國的簽證,就是認識主耶穌,才能達到天堂永久的居留卡.並且讓病患思考什麼才是人生最重的事?是金錢,名利,地位,權利嗎?其實這些都會成為過去,無法永遠保留.最重要的是人際關係的修復,如家人,朋友等,在死亡前處理這些關係,讓自己沒有遺憾的面對死亡.就像"追逐日光"的作者一樣,他知道自己罹患癌症,只剩下三個月的壽命,就放下一切處理自己的人際關係,
跟家人朋友相處,讓大家沒有遺憾地說再見.因為能夠好好地面對死亡,與大家道別;
總比無法說再見,讓週遭的人不能好好道別要好得多了.
癌症病人的生命隨時會結束,所以要讓病患和家屬學習"愛要及時說出口",讓心裡了無遺憾.癌症病人可以捐贈眼角膜,甚至是遺體供教學研究.有一篇文章 "一份禮份,雙重祝福,三種心情讓我很感動.一位遺體要解剖的那一天,韋醫師準備一個小禮物給小孩,"癌症還有韋醫生的書"醫生也醫死",讓基督徒的阿嬤可以利用這本書來關懷有些同經歷的人.而三種心情指的看到韋醫師的用心,小女孩的貼心和阿嬤的寬心.另外還有"癌症病患醫院外延伸照護計畫 ",去探訪已逝病人的家屬,給他們真摯的溫暖與關懷.將安寧照顧的觀念,從病房內擴展到病房外,從病人延伸到逝者的親人.
我們沒有權利選擇出生的方式,但是我們可以決定死亡時要盡全力急救,或是用安寧照顧的方式,走向人生的最後一站.希望我們都能尊重生命,也能幫助癌症病人,心靈平靜的勇敢面對人生最後的日子.
3.
愛的紅蜻蜓
/ 台灣台北
2008.08.21看愛的紅蜻蜓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哥林多前書十三:13
本書的封面是一顆正在發芽,長了綠葉的小樹。正如小樹苗一樣,希望會慢慢長大。有一個故事,一個生病的人看著病房窗口的一顆樹,那樹葉逐漸凋零;寒冷的北風猛烈的吹著,只剩下一片葉子在那邊掙扎。有一個朋友為了他,就畫了一片樹葉在樹上,只為了不讓生病的人沒有希望。如果我是故事中的主角,一定會被朋友的作為所感動的。雖然希望看不到,卻是活下去的必要元素。
很難想像,如果這世界沒有了希望,我們怎麼有活下去的勇氣?作者古柏曼是猶太人,是血液腫瘤科的醫生,卻對“希望”是否影響身心靈有很濃厚的興趣。因為在臨床上的例子,再加上行醫三十年的經驗,所以他深信“希望”對病人復原是具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因為醫學及科學的進步,某些腫瘤已經不是絕對的不治之症,甚至其預後情況不錯。但是如果病人放棄治療的希望,那麼不論醫生的醫術多麼高明,病人還是無法對抗疾病。
最顯著的例子是第四章中“一步一步來”的故事。阿德是個工人,,以前參加過越戰,於是醫生用戰場上的戰爭來跟他說明生病的情形。但卻他始終提不起治療的興趣,甚至放棄希望,古柏曼醫生和阿德的太太及住院醫師始終都找不到原因。直到有一天他們發現,原來阿德曾親眼目睹同袍死於另一種癌症,所以對於治療沒有懷抱希望。後來醫生用另一種方式來鼓勵他,那就是一步一步來,而且隨時可以決定要不要繼續治療,並且和他說明同袍的死和他沒有關係,他有活下去的機會。最後阿德願意接受治療,雖然也經過一段痛苦的療程,但還是慢慢回復,並且過正常的生活。要給自己一個機會,千萬不要放棄希望。
最後作者提到信仰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多麼的大。例如第三章葛力奮醫師在手術台上,用聖經中詩篇的二十三篇來面對每一次的手術。第五章的芭芭拉女士虔誠的信仰讓她有勇氣面對每次的手術和化療,以及生命中最後的旅程,讓我們學習這些勇敢的病人,有堅定的信仰和對上帝的信心,來面對人生中的每一次挑戰。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