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塔可夫斯基拍立得攝影集

塔可夫斯基拍立得攝影集
9789866665103
虹風
繆思
2008年8月05日
160.00  元
HK$ 136  






* 叢書系列:master
* 規格:精裝 / 136頁 / 15*21cm / 普級 / 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master


藝術設計 > 攝影 > 攝影作品集















  塔可夫斯基在這本書裡,向我們展示了拍立得的最大潛能:他的影像,似乎在那一刻捕捉了永恆。

  「塔可夫斯基經常思考時光流逝之道,而這正是他想要的:停住時光,即便是以這些快速的拍立得影像……這些影像留給我們一種神祕而詩意的感受,一種與事物永別的哀傷。彷彿是安德烈想要盡快將自身的愉悅傳遞給他人。它們是拿來分享的事物,而不只是使他那停住時光的心願成真的方法。那感覺像是,深情的惜別。」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於1979-1984年間,在俄國及義大利拍下這60張拍立得。這一系列拍攝精巧的生活小品讓我們看到,這位導演不單是流動影像的大師,在捕捉靜止畫面上也同樣傑出。

  第一部的相片攝於俄國,在塔可夫斯基的鄉間居所一帶,那曳長的陰影、晨霧間朦朧的樹影皆帶著熾熱哀愁,同時還有他妻子、兒子、愛犬的肖像,配上從他日後的日記裡摘錄出來的句子,畫面更添鄉愁。那些在義大利所拍的照片,則描繪了精緻細巧的靜物,及閃著微光的廢墟。

作者簡介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1932-1986)

他捕捉生命一如鏡像,一如夢境
俄國導演,也是影史上最偉大的導演之一,身兼作家及演員。
他一生只拍了七部電影,但每一部都讓他名留影史。

  電影大師柏格曼曾說過:「竟然有人將我長久以來不知如何表達的種種都展現出來。我認為塔可夫斯基是最偉大的……他捕捉生命一如鏡像,一如夢境。」
塔可夫斯基生於蘇聯伏爾加河畔,父親是俄國一代名詩人阿爾謝尼.塔可夫斯基。

1962年,他的第一部作品《伊凡的少年時代》,獲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
1981年,他決定永遠留在義大利,完成了電影《鄉愁》。
1985年,他完成最後一部電影《犧牲》,並完成電影藝術上的重要著作《雕刻時光》。

  七部電影作品為:《伊凡的少年時代》《安德烈.盧布烈夫》《飛向太空》《鏡子》《潛行者》《鄉愁》《犧牲》。

譯者簡介

虹風

  寫字以為生,閱讀以為生之源。在語言的海裡感到存在,在閱讀的世界裡獲得安寧。 莫斯科大學語言系文學組碩士,永和社區大學文學閱讀講師,永和小小書房店主。blog.roodo.com/smallidea



深情的惜別
托尼諾.圭拉

俄國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義大利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記憶之影
喬凡尼.齊亞拉蒙特

照片說明
引言來源
小傳



完完全全的沉陷

電影學者李泳泉

第一回見識塔可夫斯基的電影,我就完完全全沉陷了。

  《鄉愁》的第一個畫面,濃重的晨霧罩籠著的托斯卡尼草原,分不清是藍黑抑或墨綠,直到那部黑色轎車?止了,方才辨認出車尾燈的冷紅。然後,在古雅空寂的旅棧中,凝視著哥查可夫掙扎於鄉愁與當下之間。我們,彷彿夢魘般耗盡氣力,心裡充滿了恐懼,因為這樣的經驗,不是夢,而是現實本身。塔可夫斯基就是有這樣的本事:不說故事,不講道理,惟讓我們直接體驗那意識的流動,直接感受那心靈的?示。

  在此種心理基礎上,我們便不難理解《伊凡的少年時代》不只細緻刻畫了戰火摧殘下被扭曲的童年,我們也可以從伊凡睡夢中,井邊撈星的夢境,具體而微地見證著犧牲和救贖的辯証。同樣地,我們發現,儘管取材和表層紋理似乎極為繁雜多樣,《安德烈?盧布烈夫》和《飛向太空》同樣探索了個人信念與周遭環境的傾軋,以及精神與物質的對立。

  我們既驚懾於前者史詩般壯偉的視象,後者哲學性思維的拉扯,且細膩感受前者的時光悠悠與後者的款款深情。兩者都是宏觀中自有節奏,微觀中不乏詩趣。

  塔可夫斯基既熾熱執著,又不憚反省。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在為下一部奠基;每一部新作,都在嘗試新的可能。《鏡子》將自己的記憶和回想、夢魘和史實、音樂和詩篇相映相扣,令人目瞪口呆地、非常意識流地結合了極為抒情的實/虛意象和十分震撼的新聞資料影像,成為一個在視覺上和結構上都飽滿豐實的整體。正如柏格曼所言:「他創造了嶄新的電影語言。」

  自《潛行者》起,塔可夫斯基的攝影,已然近乎隨心所欲了。在色彩上,並未以黑白、彩色機械性地區分現在和過去、現實和想像、醒覺和幻夢;在攝影機運動上,或水平或垂直,或疾或徐,都順著意識的樣態作有機的呈現。是以,當我們隨著潛行者一行人搭著公車,大約四分鐘,從黑白到略略稀釋的彩色天地,彷彿,我們也開始進行了自我探索之旅。

  最後,讓我們從《犧牲》的無數令人嘆為觀止的鏡頭中,凝視那個「逃難」畫面:驚惶的、穢污的人群向前慌奔著;翻覆的汽車、竄飛的屑紙。慢動作。黑白片。鏡頭由微俯角到鳥瞰。顫怖的嗓音。然後是安詳睡在玻璃上的男孩。玻璃上映此寧謐的古城的天空。一鏡到底。如此不著痕跡,如此出人意表。果真「捕捉生命一如倒映,一如夢境。」
即將見識塔可夫斯基的拍立得攝影集,我期待著,再度完完全全的沉陷。




其 他 著 作
1. 發現☆蕭斯塔可維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