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 定價117.00元
  • 8 折優惠:HK$9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部落領導學

部落領導學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7204578
林文祥
商智
2008年9月25日
107.00  元
HK$ 90.95  







* 叢書系列:Business Point
* 規格:平裝 / 320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Business Point


[ 尚未分類 ]









★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讀者5顆星推薦。
★本書確認了領導力的來源,也勾勒出實現個人與團隊卓越表現的必要步驟。

  每個組織就像是小部落的集合體,一個部落的人數約為 20 至 150 人不等,其中每個人彼此熟識。企業的成功取決於部落,而稱職的部落領袖則能建立繁榮的企業文化。《部落領導學》要告訴所有領導者,如何利用企業部落創造出更高的生產力與利潤!

  組織專家羅根、金恩與費雪萊特,在長達8年的時間裡針對24家企業、24,000名員工進行縝密的研究,將部落分成5個階段:
●第1階段:約占2 %──性情乖戾、充滿敵意、經常使用暴力,感覺「活著」沒有任何意義。
●第2階段:約占25 %──冷漠、被動、遇事往往袖手旁觀,覺得「我的人生」好悲慘。
●第3階段:約占49 %──個性驕傲,認為別人比不上自己,覺得「我最棒」。
●第4階段:約占22 %──以團體榮譽為己任,覺得「我們最棒」。
●第5階段:約占2 %──以創造全人類的福祉為依歸,覺得「生命真美好」。

作者簡介

戴夫.羅根(Dave Logan)

  文化同步管理顧問公司(CultureSync)的共同創辦者及資深合夥人,該組織專擅於策略、文化設計與高效能。羅根是南加大馬歇爾商學院(Marshall School of Business)教授,曾任副院長之職,並擁有南加大組織傳播博士學位。他經常擔任基調演說者,並曾經與許多不同領域的團體合作,包括《財星》500大企業,以及大學、非營利組織、高科技新創公司等。目前與妻子哈蒂居住在洛杉磯。

約翰.金恩(John King)

  文化同步管理顧問公司的共同創辦者及資深合夥人,是一名活躍於國際的演說家,也是山巒健康基金會(Sierra Health Foundation)領導力發展團隊的成員,同時也是好幾所企業大學與加州領導力機構的教員。金恩的訓練課程已經有超過25,000名結業學生,為世界各地帶來成功表現,並且獲得全美各大媒體的報導。約翰現居於加州馬里納德瑞(Marina del Ray)。

海莉.費雪萊特(Halee Fischer-Wright)

  文化同步管理顧問公司的合夥人,專注於醫療保健、教育、高科技與金融服務等產業。費雪萊特同時還擁有執業醫師、科羅拉多大學醫學院教員,以及由400名醫師組成之團體的總裁等身分。費雪萊特專擅於創造激發卓越表現的文化,擁有科羅拉多大學醫學博士及南加大企管碩士等學位。現與丈夫麥可居住在丹佛。



推薦序一

後現代的組織與領導 劉念琪

  現代的企業組織是什麼呢?人們在組織裡又是如何互動呢?而組織的領導者又需要何種影響力才能真正帶領組織的成員呢?「部落領導學」這本書嘗試告訴讀者一個後現代的組織與領導的新發展。

  曾經,階級森嚴層層節制的金字塔,是最為風行的組織結構。在金字塔組織的理想典範裡,強調科層式的組織結構,植基於知能與理性的基礎下,進行專業分化的工作分配,而個人在組織中,依著明定的權利與責任,與其他人保持非人情的關係;而金字塔組織中,地位與階級是領導者影響力的主要來源,位於頂端的組織領導者,是組織裡掌握至高權力的決策者,而領導者最主要的任務,在於界定問題及目標,並運用組織成員的必要性或習慣性地服從,督導大家執行已決定的問題解決方案。

  然而在知識經濟的時代,組織走向水平式的社會體系,金字塔組織所描述的特質,已無法呈現出現代組織裡人際互動豐富而複雜的樣貌。而在「部落領導學」這本書中,作者提出了現代組織其實像是小部落的集合體,部落型態的組織並不是技術性規畫下的成品,反而成員間的自然互動才是組織運作的主要力量。因為部落並非是因為工作的要求或誘發而形成,而是由習性相近的人自然而然物以類聚集合而成,同時由許多部落所組成的網絡形成了組織。因此作者花費許多篇幅,描繪了部落的概念,希望讓讀者能對其有更多了解,也才能在由部落形成的組織中,找到導向效能的途徑。

  因此組織每個人是部落型態組織裡的主體,他們的投入決定了組織的成敗,也因此在部落型組織裡,領導不再是利用強制性的權力進行支配,反而必須是鼓勵或引導部落裡的成員,讓他們聽見心裡的聲音,看清自己的使命感,才能對虛無構建成實際的創造成果。同時作者認為,部落的發展具有階段性,而部落階段的運作,有如一條停停走走的緩慢輸送帶,而部落領導者必須防止部落進展的停滯,要能讓人員自然而然地進入下一個階段。也因此部落組織的領導者,必須要有推動人們的能力,特別是在面對各種變化來襲時,能推動組織裡的成員,調整修正自己的行為、價值觀,並激發他們的創造力與責任感,形成規範與文化,進而使大型且具彈性的組織成為可能。

(本文作者為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所長)

推薦序二

洞悉部落語言為贏家 林妍希

語言是人類生存往來的根本要素,但實質上人際之間的溝通卻充滿了你難以想像的困難。

  人類的語言,有時複雜如森林,交疊枝葉樹幹形成各自獨特的網絡。就像組織文化,每一個群體有各自的發聲方式,透過共同的語言建構互動的關係。英文的「ME」和「WE」,不過一個字母的反轉,M變成W,「我」便成了「我們」,概念即由「一己的封閉思惟」轉變為「群體的開放視野」。

  《部落領導學》主要的兩個焦點便是告訴讀者,人們使用的語彙,與其建立起的關係類型。書中所描繪的「部落的五個階段」,也代表著企業可能的價值與文化歷程。

  如果你回想曾經待過或現在的工作環境,對於下列的情景應該不會感到太陌生。組織裡,有些人的行為好像自己和公司之間沒有利害關係,對任何事不太在乎,態度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沒有自發性,也沒有熱情可言,凝聚成群時談論的不是如何規避責任,就是想著如何抵制主管的要求。也有一些人是全神貫注在工作上,積極表現自己工作上的成就。只是,如果你仔細聆聽他們的聲音,你會發現他們多半談論的是自己,尤其是自己的豐功偉業,自己如何比其他人來得優秀。當然,幸運的話,你也可能遇到另外一群人,這些人最常提問的是:「接下來我們該怎麼做會有幫助?」「如何可以達成我們的目標?」他們的思惟幾乎是以團隊為基準,追求共享的價值與共同的目的。很鮮明的,整個語言焦點是放在「我們」,而非「我」這個體上。

  我想,任何組織的領導者,無不期盼擁有一個願意以群體利益為前提,以建立合作關係、完成當前任務為要的團隊。只不過,現實的世界裡,如何帶領不同思惟特性的成員,激發投入參與的動力,整合彼此的相似與差異以創造群體效益,卻是領導者經常苦惱的問題。而這也是《部落領導學》看到的問題。個人無法依靠一己之力獲勝,因而建立起以價值觀為基礎的人際關係是值得關注的議題。從只是個人依靠自己,在競爭社會裡計算一分一秒的時間管理,走向架構人際關係的「空間管理」。

  然而,組織能夠有遠景與效率,「價值文化」是極具關鍵的影響力。人與人之間是合作、衝突、還是疏離,往往取決於人所使用的語言體系。語言,是價值觀的外衣。不論是透過語彙、文字或肢體動作所表達的,價值觀通常是其之所以有如此行為的背後操盤手。

  作者在書中提到價值觀這個主題時,指出為何許多知名企業最後的下場很難堪。聯合航空(United Airlines)與達美(Delta)這兩家航空公司都成立了子公司,以期與西南航空(Southwest)的經營模式相抗衡。然而,儘管這兩家企業能夠在自己的公司裡複製這個系統,他們仍無法將西南航空的「創業家精神」、「樂趣」,以及沒錯,就是「愛」(該公司掛牌上市,就是以心形的LUV為標誌)的價值觀照單全收。安進生技公司(安進)前執行長戈登.邦德(Gordon Binder)認為,許多企業合併案之所以失敗,原因就在於分析師和高階主管只關心經營模式的競爭力和財務報表,而未將價值觀與文化列入考量。如果核心價值是部落的動能,崇高理想就是部落前進的方向。換句話說,核心價值觀是我們的「立場」,而崇高理想則是我們「標的」。

  《部落領導學》可以幫助你認識與學習洞悉不同群組人們所使用的特定語言與習性,傾聽與辨別其動力來源與價值體系,以了解自己所處或帶領的這些人是處在哪一個階段,進而找到推升組織或自己更上一層樓的契機。那麼,不論組織或個人,大家都將會是贏家!

(本文作者為DDI美商宏智國際顧問有限公司亞太區資深顧問)

作者序

在領袖與部落之間

  大約在五年前,我與當時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USC)的一位新任副院長戴夫?羅根共進午餐。他是當時南加大高階管理發展計畫的負責人,而且他想要根據自己教導和為頂尖主管諮詢的經驗寫作一本書。就在上甜點的時候,他靠過來問我一個問題:「誰會是我心中這本書的目標讀者?」我認為那是任何作家都會問的一個關鍵問題,所以我建議他把重點放在如何發揮影響力,並以企業界的專業人士為對象撰寫。我告訴羅根,不應只以他本身最專精之處,而且要以他的觀點去寫作,比方說,未來五年領導者所面臨的最重要課題。他與約翰?金恩,以及海莉?費雪萊特所告訴我的這本書,《部落領導學》,就是從當時我們在吃烤布蕾時的談話內容所發展出來的成果。他們三人合著的這本書,同時加入了我們對領導學的認識,並且挑戰了許多傳統觀點。我必須承認,五年前我對羅根、金恩與費雪萊特的先見一無所知,我想不出有哪一本書的推出時機更恰當了,不只對企業界而言如此,對於國家與地方政府亦然。

  這本書指出大家視而不見的事實:人類會形成部落。羅根、金恩與費雪萊特指出部落中領導力與領導者之間的關係,他們強調的這種關聯性,引發許多有關領導者如何發展、如何成就卓越,以及如何留名於世的重要問題。當領導者打造出部落,就是在發展部落。這個行動也回過頭來對領導者有所貢獻;領導者服從於部落,因此變得比任何獨力奮鬥的個人有更高的成就。

  本書是一段長達十年,對於二十四所機構中二萬四千人進行之田野調查的結果。作者不是給我們許多數字化的圖表,而是找出能夠象徵研究發現的人物,帶給我們一本既有趣又富知識性的書。他們發現造成部落平凡或卓越的關鍵在於文化。更進一步地說,部落文化存在於各種階段中,從專事破壞、自我中心,一直到創造歷史。作者們的研究解釋了為何有些部落拒絕任何關於價值觀、品格或情操的討論,而有些則對這些內容有所需求。其中最令人讚歎的訪談之一,就是與安進生技公司(Amgen)的前執行長戈登?邦德(Gordon Binder)。邦德是部落領袖們應當效仿的模範:一個巧妙建立起自己企業部落的人,然後退居一旁讓人們去達成偉大的志業。

  這份研究針對許多引人入勝的問題進行討論:為何偉大領導者在一個新環境中通常會失敗?為何有時平庸領導者的表現有時似乎超出其能力所及?為何偉大的策略經常失敗?作者們認為答案就在領導者與部落之間的關係。偉大的領導者建立傑出的部落,並且投入創造歷史的工作,部落也因而承認這些領導者的偉大。

  大約在二年前,我觀看了一部期末領導學計畫的影片,這是我與南加大校長史蒂夫?山普(Steve Sample)共同講授的一門課。其中一個學生團體為經濟拮据社區的高中生募款,讓那些高中生能到沙加緬度(Sacramento)接受加州政府舉辦的領導訓練。在那裡,那些高中生就是與約翰?金恩一起工作。這支影片強調了金恩想傳遞的訊息:領導者的行為,是由對於個人與部落絲毫不動搖的奉獻塑造而成。當這些學生們尋找著方法,希望讓自己成為所屬部落領袖的同時,也因此受到感動。本書裡的深刻見解不僅具備了改變組織的力量,同時也撼動人心,也正因如此而深具力量。

──華倫?班尼斯(Warren Bennis)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