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最後一場畫展

最後一場畫展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290293
趙丕慧
三采
2008年11月26日
100.00  元
HK$ 85  







* 叢書系列:i READ
* 規格:平裝 / 360頁 / 14.8*21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i READ


[ 尚未分類 ]









  就算我不慎把自己拆散了
  你仍又默默撿著碎片把我組合起來

  她,是塔裡的女人

  深愛妻子與母親的他們只能無助無聲地叩門......

  女畫家芮秋在躁鬱症與創作天才間徘徊奮鬥,

  她身邊的人全都為她的魅力著迷。

  安東尼從見到她的第一眼,就被她深深吸引,

  願終其一生給予強大的愛與悉心的照顧。

  他們的四個孩子,時刻仰望著她,

  一邊保護著她,一邊自己摸索成長之路。

  所謂的家人,究竟是怎樣的一種關係?

  是溫暖與損傷參半?是逃離與擁抱拉鋸?

  還是想說愛卻發不出聲音的一種存在?

本書特色

  1.如畫展一般,看進一個畫家斐然的天才。每一章皆以畫展裡一幅畫的標籤說明帶出一段故事。就像去看一場畫展,當看完所有作品的時候,才能拼湊出這個畫家的個性與想法,以及令人迷惑的一生。

  2.故事裡每一個角色之間的情感,並非驚心動魄的強烈,而是隨著文字不斷把讀者自己也捲入了故事裡,如此的細膩與濃度,讓感動更深、更強、更教人抽不出身來。

  3.有《躁鬱之心》的心路歷程,也有《長日將盡》動人的伴侶情感。

作者簡介

  派屈克.蓋爾(Patrick Gale)

  一九六二年生,家中四個小孩中的老么,上有兩個兄長、一個姊姊。父親是監獄首長,小時候常在監獄跟囚犯聊天。

  從小有歌唱天分,選入唱詩斑。畢業於牛津大學新學院,主修英國文學。畢業後曾加入倫敦愛樂合唱團一段時間;後來在通宵餐廳駐唱,有靈感時就隨手在點菜單的背面寫下,第一本小說就這樣誕生了。

  蓋爾是英國暢銷作家,先前作品曾被改編成電影及電視迷你影集,這是他的第七本小說 。除了小說創作,也寫電視劇本,還有其他像是有關音樂的歷史等非文學著作。並為《每日電訊報》寫書評專攔。

  目前與同志情人局住於英國西南部康瓦耳郡的地角(Land’s End),經營農場。

譯者簡介

  趙丕慧

  一九六四年生。輔仁大學英文碩士,現任教於朝陽科技大學以及靜宜大學。譯有《少年Pi的奇幻漂流》、《穿條紋衣的男孩》、《我們》、《黑塔》、《他其實沒那麼喜歡妳》、《戰地琴人》等



推薦序

我,目前心智正常 鍾文音(作家)

什麼才是心智正常?什麼又是不正常?我一直很疑惑。

  讀畢《最後一場畫展》,我更確定藝術家是「美麗的精神病患」。他們看世界的角度不一樣,所以對待人情世故總有不同見解;他們陷入感情的深度通常夠深,因此也特別能習慣黑暗;他們的脆弱恰好就是他們的敏感處,也因此神經特別細碎……。

  打開書就看見安˙撒克斯頓的詩,引用這位超感神經的女詩人作品當然是一種暗示與影射,安撒克斯頓最後是穿上母親的衣服走向自殺的人。《最後一場畫展》的女主角芮秋也是擁有「自毀」性格的人,終生陷在黑暗深淵,但她和女詩人不同的是她仍然艱困地活了下來,和創作奮鬥,和黑暗掙扎。

  一生……冗長的一生,漫漫的長夜,無數次的自我獸鬥,無數次的黑暗囚籠,每打一戰都在生死存亡邊緣的徘徊,可能上升,可能下墜,更可能萬劫不復,我每次都為這樣「認真」的人吸引,也為很多「走不出生命幽谷」的人感傷。
因為我也把自己投射到這部小說了。

  說來我喜歡的人都是帶有些社會適應不良症的怪咖,要不人格特質一定有某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執著」,於是這也注定了我的命運。於是,我喜歡此小說裡的人物也是擁有這類特質:比如芮秋和茉薇娜。

  一開始作者讓這個著迷於顏色想成為畫家的「芮秋」出場就很有意思,首先是她在博物館,竟旁若無人地打開櫃子拿起一只藍白色小瓷碗,只為了拿到光線下才能看清楚。
這是正常人不敢也不會做的事。

  這本小說將畫家的癲狂與幻想、堅強和脆弱描述得十分入味。其中有句話讓我興味,就是在芮秋過世後,安東尼交給大兒子嘉斐爾一封母親芮秋寫的信。信是在他還很小的時候寫的,信中揭露了他不是安東尼的兒子,而是母親芮秋和藝術教授所懷的種。在芮秋的信裡,寫的結語是:「目前心智正常,愛你的母親,芮秋?凱利」,看到「目前心智正常」,我莞爾一笑。

  我也很想在我的小說書寫裡最後眉批:「目前心智正常下所寫。」或者在我的愛情書寫裡最後眉批:「目前在失心瘋下喃喃自語。」

  不論正常或不正常,重要的是「誠實」。《最後一場畫展》不能沒有芮秋,也不能沒有安東尼,因為他們各自代表的正是不正常?正常、黑暗?明亮、敏感?世故的兩個世界,這兩個世界其實也是每個人的一體兩面,只是有的人可以掩藏,有的人只能揭露。有的人正常多一點,有的人不正常少一些,但誰能說,哪個世界才正確?哪個世界才迷人?

  《最後一場畫展》在小說初始就很好看,男女主角安東尼與芮秋回到年輕時候,相遇的場景讓人心疼。芮秋的際遇讓我好熟悉,就是一個年輕女孩對一個有權望、有魅力的中年教授的幻想之獻身與破滅……,這活生生就是許多渴望知識與愛情的年輕女孩之「曾經」。

  問題是,不是每個女孩都像芮秋一樣,會遇到救贖她的安東尼。「她是他背負的十字架裡中最沉重的一個。」安東尼是完美男人的象徵,扛起女人的前愛傷痕,且阻止她的自我傷殘。

  於是安東尼在這本書裡就像是一個救贖象徵,作者把安東尼安排成誠實的貴格教徒不是沒有原因。

  敏感如我,讀了這本小說不禁也想說我需要的也是平穩體貼的安東尼,絕不會是到處送秋波、四處留種的「得到手即不珍惜,但卻深有社群魅力」的藝術史謝波德教授。當然我也相信,如果我還是二十出頭年紀,不免也會像芮秋一樣身陷其中吧。
所以我說這本書簡直就是愛藝術且也畫畫的我之啟示錄啊。

  《最後一場畫展》的開場就是芮秋生前的最後一場畫展,小說將畫展裡的畫家與看展者的心理寫得入木三分,簡直是說出了許多創作者的心聲。「最糟的是還會有那些狂熱分子,自封為是她畫迷的人,那些可怕的人,嘮嘮叨叨唸著該買這幅畫還是那幅畫,是樹還是葉……。」所有創作者都會遇到「誤讀」、「誤解」與「誤看」的粉絲,許多的「誤」從粉絲口中輕易地被吐出,話傳到創作者耳裡,常常是尷尬而不知情緒該如何自處,是要感激還有粉絲?還是要悲哀粉絲是這樣「看」自己的作品啊?

  作者彷彿十分嫻熟藝術與創作者的心理過程,我很喜歡小說在每一章節的開端以繪畫來拉開序曲,藉著不同的評論來介紹小說的重要主人翁「芮秋」的作品,彷彿這些也就是作者的「美學觀」。種種描述,都十分貼切,細膩。

  這故事不是按時間順序的線性發展而寫,也不是照主要人物來寫,有點像是灑豆式的寫法,每個人物都上場說些話,因此剛開始讀會稍緩慢。然而一旦進入主要人物「芮秋」的內心世界,心情與目光旋即被抓住。接著,上場人物繁多,許多芮秋長大的孩子與她的原生家庭陸續登場,這些人物環繞的不外都是芮秋,作者藉由許多支線深刻地描繪了這個讓我著迷的「芮秋」,彷彿芮秋是我的老朋友,我的幽魂,或者我的另一面……。平庸或者不凡,都是我。





* 讀者評鑑等級:

4顆星
* 推薦人數:10,共有10位網友寫書評。
*

我要寫書評

1.
在山上聽重金屬
/ 臺灣桃園
2009.09.21看在山上聽重金屬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4顆星
標題:為自己的《最後一場畫展》找出屬於家的顏色!



家說穿了就是一男一女,我們也稱他為夫妻,或者叫做家人。然後他們或許會有小孩,有了小孩,就有了家族,家就是一個開始。家說穿了就是棟建築物,我們也稱他做房子,或者叫做家庭。家就是要在這棟建築物裡,家才是家,安東尼住了一輩子的房子,是這個故事的開始與結束的地方。


孩子的眼睛裡,世界呈現的是原來的面貌,美麗和醜陋,都是最原始。藍與紅、黑與白、黃與綠,從來不會搞混,顏色在他們眼裡手上,都是最直接的表達。小朋友就是最天然的畫家,可以毫不考慮的將大自然畫下來,從他們的作品裡,樹是綠的、天是藍的不會顛倒過來,因為他們心靈沒有污染,所以我們可以從他們的畫作裡看到純潔,更可以從他們的畫作裡看到世界。


為何小時後的純潔到了長大之後,就開始抹了點黑。我熟知的畫家,似乎都有著奇特的人生,小時後的純真,似乎在往後繪畫的世界裡看不見了,是不是有能力評鑑一幅畫的優劣的就是這些成人,而不是那些只有顏色的小孩們。


最後一場畫展,主要作品應該是主角芮秋死前一個月完成的八幅畫。而其中六幅是死去的兒子撿來的石頭所代表的家庭成員,兒子心裡的單純認知,將家人的特性融縮在一顆顆看不起眼的石子裡。主角將這小孩的純真畫到她的作品裡,所以特別令人震撼!


赫德利在整理母親芮秋的畫作時,書中就有這麼一個場景:他把畫攤開在面前,有如攤開許多異國的地毯。這是一系列畫,以圓碟為中心概念。有一輪烈火似的圓碟,有如太陽,另一枚則是灰白色,與她服用的最新藥物一模一樣。另外六枚並不是十分的圓,而是比較有機。他瞪著六幅畫,足足瞪了十分多鐘才恍然大悟,畫上是她似乎總放在閣樓裡的寶貝石頭,也是他剛剛收拾到浴室裡的那六塊石頭。


她畫的很細膩,而且比實際上要大,所以反倒變抽象了。也可能是她要表達的就是大自然在石頭上所刻劃的抽象藝術?乍看之下只是略帶褐色的石頭經細心的研究就會現出螺旋的粉紅色、藍色、最暗的紫色。但是石頭並不僅僅是石頭,她又加上了什麼,或是揭露了什麼。


另外,芮秋的兒子嘉菲爾的妻子莉姬她說過:「可是----我這麼說聽起來可能很可怕----可是如果我們的孩子確實有精神上的問題,卻能夠畫出像這樣的畫來,那我們就沒什麼好怕的,我們會是受眷顧的。」那到底是上天眷顧了芮秋,還是芮秋她是被上天派來眷顧我們的。


這是一本很溫很慢的小說,如果細細品味,生命就像是原料,每個人都是藝術家,可以把自己化成美麗的作品,也可以變成人人唾棄的醜陋。如果細細品味,每個人都有屬於他的顏色,可以在家的這個調色盤裡揉合出令人賞心悅目的色彩,也可以調和出失敗的暗灰黑色!
2.
黃國華
/ 台灣台北
2009.06.01看黃國華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3顆星
「就算我不慎把自己拆散了,你仍又默默檢著碎片把我組合了起來!」

悲傷倒底是不是一種疾病?和感冒一樣可以預測也可以治療呢!

這不是一本描寫畫展的故事,而是燥鬱症畫家芮秋的傳記,從她的生活、創作,一點一滴串聯起她家人的生活;藝術家看世界的角度不一樣,他們陷入感情的深度通常夠深,因此也特別能習慣黑暗;他們的脆弱恰好就是他們的敏感處,他們對抽象事物的敏感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另一個角度來說,精神病患者破裂的心思卻是靈感的來源。

芮秋.凱利和安東尼.密道頓結婚,育有四名子女,分別是嘉斐爾、茉薇娜、赫德利和派特拉克。患有躁鬱症的芮秋不定期發作,對家人而言有如難以承載的重擔;然而心理的宿疾對自己而言卻是藝術創作的能量,《最後一場畫展》透過芮秋所有家人的點滴故事,敘述他們心中的芮秋以及和她之間的互動,各章節的時間不連貫相當地跳躍,隨著家人的每段口述回憶讓時間無法保持連續,且並非單純的倒敘或多線敘事,而是任意的讓故事沒有規律的流動著,增加了這本書的閱讀難度,我認為這點讓本書失分不少。

本書的重點在於燥鬱症,但卻沒有著墨比較清楚的內容在這議題上,燥鬱症的線索與症狀散落在書上的每一個角落,但是表現的太隱諱,一如這本書給我的最大印象,這本書陳述故事的方式太瑣碎了,我個人認為作者有點炫技的寫法,故事捨棄縱軸的寫法,特意將時間順序拆解到尋常讀者難以拼湊的地步;芮秋的家人與芮秋的故事互動,讓沒有文學閱讀底子的讀者難以咀嚼,其實這是一本相當棒的作品,不論是角色的鮮明度,不論是敘述的主題(家庭的愛可以撫平燥鬱症這個主要論述),還是對親人關係的描繪,甚至於本書還有很典型的推理元素-身世與身份之探索…..這原本應該是本經典之作,只可惜過度使用文學技巧,讓單純的好書變得複雜化,也降低了些許閱讀的快樂感,讀起來倒有點像是準備期末考的英國文學系的學生,非得在單純的閱讀上疊床架屋,或許是我的文學素養還不夠吧!

畢竟絕大多數的讀者都沒有文學院的底子吧,文章流暢度應該是很重要的,就如,寫財經文章就必需要顧及大部份讀者的程度,太多的數理模型方程式和太冗長的專業術語其實也一樣流於炫技。
3.
Jenny
/ 台灣台北
2009.02.26看Jenny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剛看的時候, 曾經想將它列入拒絕往來戶, 因為輪流上場的人物都是以第一人稱來敘述, 講的都是自己不為人知的那一面~~內心真實的感受, 灰色的

我也有那一面, 可是這樣直接去面對, 衝擊很大...

看完後對這本小說又有不同的感受, 再看第二遍, 因為第一遍時著重小說事件的發展, 有些忽略文字上要傳達的細微意境

有些冷色調的書, 不適合普羅大眾, 但, 卻是本很精彩的, 挖掘內心深層感受的書

4.
曹慶陵
/ 台灣台北
2008.12.05看曹慶陵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這本最後一場畫展真的叫人為之驚艷。為什麼呢?因為我一直以為這是一本有關一個畫家的故事。而事實上它也是。不過,我原先想的是它將會是一本無趣的介紹一個畫展,以及他為什麼是最後一個畫展的一本書。
  但是出乎意料的,這本書是敘述一位芮秋•凱莉這位畫家及她家人的一本書。這本書是用穿插式的寫法所寫作而成。其中會把畫家芮秋生前及死後的事穿插來寫。
  這書厲害的地點是,它許多引人深省的事放在書中。比如對同性戀的想法,在書中有輕描淡寫的著墨,卻可以讓你知道作者對這件事的看法。像赫德利與偶遇的人一夜情,寫得好像有點離經叛道,卻又有它的道理。其中人的思考模式也是這本書的描述重點。比如說芮秋在躁鬱中所做的思考。赫德利的想法等等。
  一家人相處模式,想必也是這本書的重點吧!他們的相處模式是如何的呢?我覺得是彼此相依的關係。不管人到那,都會有想到彼此的時候,至少赫德利是如此。
  而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在這本書中知道有關躁鬱症的人想法及其行為模式。因此,當我們遇到這樣的朋友時,我們以後不會再像芮秋家的人一樣不知所措。進而可以讓我知道如何應對。我想這也是這本書最最重要的含意之所在。
  這本書最強的地方是每個主題都是一幅畫來做的,而且每幅畫都有他詳細的介紹。讓我們在看書之餘還能懂得欣賞畫作。我想這應該是全台首例,也可能是全世界作品中很難找得到的。
5.
畫迷
/ 臺灣臺北
2008.11.24看畫迷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這是一個罹患躁鬱症天才女畫家,一生在創作,疾病,甚至家庭掙扎的悲歡實相!!
相對於四個孩子相繼出生,受制薰陶在母親情感充斥的藝術氛圍下!!
漸漸揭開躁鬱症天才女畫家燦爛抽象的畫作主軸:
再現康瓦爾光影山色的自然芳華!!充沛生命意象!! 綺麗人心!!!!

本書先以天才女畫家瓊妮蘭森生前”最後一場畫展”情節為故事序幕!!
然後作者蓋爾,匠心獨具把天才女畫家瓊妮一生的不凡畫作,
鑲嵌在每一章節的始頁上!每幅畫作下有著簡潔的文字介紹!
彷彿為當下將要敘述章節,做紛沓生命的定向導讀!!
同時顯現結構藝術與生活的複雜與矛盾!!
生動展示天才女畫家瓊妮極端的藝術人生!

* 看更多讀者書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