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台灣童謠園丁-施福珍囝仔歌研究

台灣童謠園丁-施福珍囝仔歌研究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1772554
施福珍
晨星
2009年2月06日
83.00  元
HK$ 70.55  







* 叢書系列:彰化學叢書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4.8*21 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彰化學叢書


文學小說 > 文學研究 > 華文文學研究









  《台灣童謠園丁──施福珍囝仔歌研究》共收錄施福珍囝仔歌60首(含詞譜)以及許常惠、向陽、簡上仁、魏水明、何如雲等人對施福珍創作台灣囝仔歌的分析評論,可謂市面上最全面之施福珍囝仔歌研究。

作者簡介

施福珍(1935 ~ )

  彰化縣員林鎮人。台中師院普師科,東吳大學音樂研究所。曾任教於大專院校及國中小學,擔任「台灣囝仔歌賞析」客席講座。於國內外舉辦數百餘場專題講座,擁有「台灣童謠的園丁」、「童謠囝仔王」等稱號。榮獲1988年台灣省第六屆鐸聲獎,「台灣囝仔歌」教唱影集(1997年出版)榮獲第一屆金視獎、 1998年台灣省第一屆特優音樂創作獎。

編者簡介

康原(康丁源,1947 ~ )

  彰化人。著有《大師的視界?台灣》、《追蹤彰化平原》、《八卦山下的詩人林亨泰》、《賴和與八卦山》、《台灣囡仔的歌》、《台灣囡仔歌謠》、《人間典範全興總裁》等四十本書。

  曾任賴和紀念館館長、青溪學會彰化分會理事長等多項職務,並榮獲2004第六屆磺溪文學特別貢獻獎。現為彰師大台文所作家講座、修平技術學院兼任講師、作家,主持康原文史工作室,策畫主持公益頻道「文化列車」節目。與林明德共同策畫《彰化學》叢書。獲2007年吳濁流文學獎新詩獎。



叢書序 啟動彰化學─共同完成大夢想…………………………林明德
編者序 童謠囝仔頭王施福珍……………………………………康原
目次
一、 民謠風的兒童歌曲………………………………………….許常惠
二、 台灣童謠的園丁──施福珍……………………………….簡上仁
三、 為台灣囝仔來照路…………………………………………向陽
四、 囝仔歌的創作泰斗…………………………………………魏水明
五、 施福珍囝仔歌分析──自填詞譜曲部分(一)…………何如雲
六、 施福珍囝仔歌分析──為傳統唸謠譜曲部分(二)……何如雲

附錄
施福珍的囝仔歌(六十首)
囝仔歌100(以創作年代收錄)



編者序

童謠囝仔頭王施福珍 康原

  一九五九年我考入秀水農校,初一的音樂老師施福珍,是他應聘秀水農校教書第一年,他引導我進入音樂的天地,啟發了我對音樂的興趣,往後我參加學校的管樂隊並成為樂團的指揮。畢業後到彰化高工服務,又成為彰化高工的管樂教師後,在許多音樂比賽的場合中,與施老師共同擔任評審工作,我們再續師生同台演出之緣,到後來我們又合作出版五本台灣囝仔歌的書籍。

  施福珍在秀水農校服務兩年,轉任員林家商教師,成立員林藝聲混聲合唱團並擔任指揮。一九六四年他開始創作台灣囝仔歌,第一首歌曲為〈點仔膠〉迄今已有四百多首曲子,加上台語唐詩標音配曲五十首。除了創作囝仔歌之外,積極推動教學,透過演講、研習、合唱的方式推廣,還創辦「和和音樂操」,將音樂與韻律操結合,風靡全國的《和和音樂操》,獲得廣大群眾喜愛,現在有五萬餘名會員,可以說全球華人地區均有和和音樂操的蹤跡。

  從一九六三年到一九六九年,施福珍獲得過救國團青年作曲獎三次,這段期間還跟李健教授、汪石泉教授、許常惠教授學作曲;任彰化縣中興合唱團副指揮,組織彰化音樂教師聯誼會,並為首任會長。參加許常惠師生作品發表會,加入亞洲作曲家聯盟中華民國總會。

  一九七○年以後帶著員林兒童合唱團,南北奔波參加比賽與演出,並在台視上官亮的「兒童世界」與張小燕的「小小音樂使節」節目中演出。一九七八年成立彰化縣音樂協進會任創會理事長。次年在服務二十五年的員林家商退休,於員林開設和和樂器有限公司,並出版《和和音樂月刊》報導樂訊與傳遞音樂知識,達四年之久。

  一九八○年任國立彰化師大合唱團教師,次年任全國第一屆台灣民謠歌唱比賽總幹事,榮獲省主席李登輝頒發文藝獎銀盾。之後協助彰化縣立大同國中設立音樂班,並任該班主任,在他的經營下,學生成績輝煌;直到一九九六年九月十六日退休。

  我約從一九九二年開始,在報章撰寫〈台灣囝仔歌的故事〉,介紹施老師所編寫的歌謠,寫出每一首歌的產生背景,相關故事與歌曲特性,共計兩百多首,先後由自立晚報出版公司及玉山社出版公司,出版《台灣囝仔歌的故事》三冊、晨星出版《囝仔歌教本附CD》。而施福珍老師也出版《台灣囝仔歌曲集》兩冊,以及錄音帶、錄影帶多集。許多社團、學校、訓練機構都邀請他演講。大愛電視台製作《台灣囝仔歌欣賞影集六十輯》、三大電視台出版《台灣囝仔歌教唱影集二十四輯》、《台灣囝仔歌一百年》論文,施老師雖然忙得團團轉,童謠卻創作不斷。

  《台灣囝仔歌的故事》分別獲新聞局八十三、八十五年度金鼎獎,一九九七年獲新聞局第一屆金視獎的主持人特優獎;一九九八年又獲台灣省第一屆特優文化藝術人員音樂創作獎,並榮獲金韻獎、金曲獎、鐸聲獎等獎。他擔任大專、高中、小學音樂教師四十年、電視節目主持人,還擔任民視「台視空中藝術文化學苑」台灣兒歌節目審核兼諮詢顧問,在國內外有兩百餘場的專題講座,擁有「台灣童謠的園丁」、「童謠囝仔頭王」等稱號。

  施老師精通台語文,投入彰化縣民間文學調查,出版《台語ㄅㄆㄇ快速入門》、《台語瞬間入門基礎篇》、《台語瞬間入門辭典》、《囝仔歌學台語─國小課本》、《台灣的歇後語》等台語文相關著作。他對語言研究深入,在台語曲調的處理,有其特殊之處;他相當深入了解傳統的歌謠,能貼切表達台灣文化的精神;不僅運用傳統歌謠吟誦調的特質,更將西洋的作曲方法配合語文特性,處理出各種不相同歌曲韻味。幾十年來他對歌曲處理都一直堅持:

  一、歌曲的旋律化與口語化:優美的旋律是歌曲的重要因素之一,旋律是由音的高低所構成,而台語的語音為八音高低起伏,文字的語音就是旋律的變化;同時台語中同音的高低常有不同的意思,比如說「阿母」的「阿」是第一聲,若讀成第四聲,就變成「鴨母」:而「笑」是第四聲,讀成第一聲,就變成「嬲」;又比如說:「下早起,會載去。」(早上會載去)作曲時,如果不分辨語音,很難令人聽懂。當然口語化也是配合音的高低不同而產生,台語的口語化,自然具有旋律之美,容易讓人聽懂歌詞內容。有一首〈猴鉤狗〉歌謠,是傳統繞口令唸謠,說明狗跌入水溝,而猴子去拿鉤子來鉤狗。這首歌曲用語音高低起伏的形狀以三拍子來處理,按照語形變化作高低轉變,把「狗」、「猴」、「溝」、「鉤」(一字名詞,一字動詞),每字加上「仔」強調口語化。而將四個同音異調的字,用音樂形式表現出來。

  二、歌曲節奏明快活潑:童謠的對象是兒童,音樂節奏應該簡單明瞭、輕快活潑,又容易記誦。童謠具教育效果,要敘述事情或描寫物體的特徵,透過歌唱比較容易記清楚。比如〈田蛤仔〉這首曲子節奏輕鬆明快,是一段式四句歌詞,容易吸收。後句「三更半暝地唸歌,呱呱呱呱呱呱」深受兒童喜歡,可突顯其兒童的活潑性格。這類歌謠在施老師的囝仔歌中相當多的比例。

  三、適合兒童音域伴奏簡單容易:兒童的音域因年齡有所不同,六歲以下兒童演唱音域在五度之間,七至九歲約六度到八度,十一、二歲兒童約十度左右。兒童曲子須有好伴奏,一般學琴的人就能彈。比如〈八卦山〉像這首〈八卦山〉為c調五聲音階,適合幼兒學習,歌謠又具鄉土性、趣味性。

  四、語言不同有不同處理方式:台語因地方音有不同腔調,分成泉州腔、漳州腔、廈門腔等等,為了突顯語音的特性,必須有不相同的表現;比如〈阮宅佇佗囉〉(我家在那裡)鹿港腔調有許多上揚音,如佗、婆、蚵、無、彼,在作曲時運用裝飾音來處理,突顯鹿港特別腔調。在歌詞方面用特產來表達,透過蝦猴、青蚵、龍眼酥、鳳眼糕,形成地域性魅力。

  五、歌詞常運用俗諺:俗諺有云:「龍交龍,鳳交鳳,穩龜交凍戇(此音唸kham)。」有物以類聚之義。他以俗語入詞,或許只是韻腳運用,卻保留了台灣的俗諺。〈龍交龍〉這首曲子採 aabb兩段式,為降E調五聲音階宮調曲子;詞的後段引出「天父」與「天公」的比較,來提出信仰問題,令有意想不到的趣味性。

  六、歌謠的教育性:從事教育工作四十年的施老師,歌詞中常帶有深刻的教育性,教育孩子為人處世,教育孩子重視衛生。像這首〈含夾相〉曲子說明吃相不好,勸孩子吃飯斯文一點,不可粗魯,那種搶菜的姿勢,的確不雅必須改進,在趣味中勸勉孩子,詞意生動又活潑。

  除了以上的特色外,擅於利用上揚音與下墜音處理語音;同時用跳音處理開口韻、閉口韻、咬舌韻,掌握各種語言特質,語音相當清楚。利用歌謠來從事語文教育,是一件事半功倍的方法,語言的韻腳與歌謠節奏相結合,是施福珍歌曲的最大特色,為了使讀者了解施福珍的創作歷程與作品內涵,本書編輯了近年來音樂家或研究者對他作品的觀感與評論。

  首先選了音樂家許常惠教授〈民謠風的兒童歌曲〉,這篇文章是一九九六年,施福珍出版《台灣囝仔歌曲集》的序。許教授說:「……在作品班上,施福珍第一次給我看他的作品,或者說是民謠風的兒童歌曲。這些作品有的是傳統兒童唸謠的詞,有的是仿童謠的新作歌詞,但都是閩南方言──河洛話。至於所填的曲調,雖然沒有伴奏,卻是語言旋律與音樂旋律的結合。河洛話的字音與聲韻,如此忠實與親切的再現在歌曲的旋律與節奏中,使我不得不驚服。」又說:「童謠民歌為傳統歌唱曲藝原始形態,它的最大特點在於語言音調的歌曲化,以歌曲的旋律與節奏把它確定下來。」

  童謠創作者簡上仁〈台灣童謠的園丁─施福珍〉,發表於一九八六年七月《台灣文藝101期》,這篇文章點出在政府大力推動國語的時代,施福珍卻努力創作台語囝仔歌,簡老師說:「……他明知台灣童謠不可能受重視,卻又無畏於寂寞的煎熬,也不追逐掌聲,默默地為維護富有傳統文化精神的台灣童謠奉獻心力,令人敬佩!」又說:「施福珍的明快抉擇與努力,為一個小鄉鎮培養出獨具鄉土風格的兒童合唱團,並享譽全國。」

  向陽〈為台灣囝仔來照路〉,發表在一九九四年七月二十九日的《中國時報》他說:「………透過《台灣囝仔歌的故事》這本書,我還看到台灣人的另一種特質,就如在六○年代台灣鄉下推動台灣本土音樂、教育下一代台灣人兒童的施福珍所顯現的典型。……他除了把台灣傳統中的唸謠加以譜曲之外,也用心創作符合當代台灣情境的兒歌。」又說:「……施福珍用一生、青春實踐『為台灣囝仔來照路』的典範。這也正是我們這一代台灣人轉化悲哀情結、反抗性格,延續先人『要做開拓者,莫作戇奴才』開拓志業的一大啟示。」

  魏水明〈囝仔歌的創作泰斗〉,對施福珍四十多年來的音樂志業,做了概括性的論述:「……筆者根據施老師正在整理的《台灣囝仔歌百曲集》四冊四百首「囝仔歌」分析,其中創作的囝仔歌220餘首,利用傳統歌謠譜曲或改編後譜曲的,各有八十餘首,利用康原、王金選、林武憲、方南強、張可芳與林佩珍、徐菁芬等囝仔歌譜曲的不到十首。『囝仔歌泰斗』施福珍,常透過傳統「童謠」的詮釋,結合閩南語的音韻,將唸謠旋律化,〈普渡來〉、〈鵁鴒〉、〈大箍呆〉、〈煎雞卵〉、〈巴布巴布〉、〈魚鰡〉、〈唱出快樂的歌聲〉……等,特殊的編曲風格,節奏清楚活潑、曲調簡單易唱,已成為九年一貫課程『語文領域』「閩南語」常引用之教材;尤其透過『囝仔歌』學台語的信念,更是施老師一貫的堅持。」

  〈施福珍囝仔歌分析─自填詞譜曲部分(一)〉與〈施福珍囝仔歌分析─為傳統唸謠譜曲部分(二)〉是何如雲研究《施福珍的台灣囝仔歌研究》論文的兩章,第一部分針對施福珍寫詞的作品從「內容」、「形式」與「價值」三部分來探討。

  在「內容」分析上,先以「內容取材」作分類,以了解其創作偏向;為了更多面向探討施福珍的作品,依兒歌的演唱者作分類,看施福珍兒歌作品的另一項特點。

  在「形式」分析上,從「表現技巧」、「押韻」、「句式」三項來分析,看施福珍的創作特色。

  在「價值」分析上,從施福珍台灣囝仔歌的內容、特色、技巧、主題等面向來看其兒歌的價值。

  第二部分是根據傳統唸謠加以改寫譜曲。已出版的兒歌創作共267首,其中為傳統唸謠譜曲的部分有142首,占總作品的百分之五十三。此章是從內容方面分析施福珍所譜曲的傳統唸謠,了解其取材偏向,並歸納出這些兒歌的價值;而施福珍是如何改寫、整理這些傳統唸謠?它對施福珍的歌詞創作有什麼影響?皆為本章所討論的重點。除了為傳統唸謠譜曲,施福珍也為他人的作品、現代唸謠譜曲,甚至改寫、譯寫大家耳熟能詳的童謠,這些非施福珍本人創作的歌詞,也在本章中討論。

  書後附有施福珍的童謠作品六十首,這些作品具有各種形態的曲式與不同內容的歌詞,選擇的這些曲子都是代表作,做為閱讀本書時參照的譜例,使讀者容易進入施福珍的童謠世界,了解其創作的歷程與作品特色後。就像何如雲所說:「施福珍台灣囝仔歌的特色在取材的廣泛、鄉土的關懷;其兒歌的價值,除了帶給兒童知識上的充實、情意上的滿足,也帶給成人童年的回憶。對整個台灣兒歌發展來說,施福珍這近四十年的創作,可謂『台灣兒歌創作史』的縮影。」




其 他 著 作
1. 囡仔歌:大家來唱點仔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