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那些動物告訴我的事:用科學角度透視動物的思想世界
定價127.00元
8
折優惠:
HK$10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物件導向分析設計與應用(第三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1816074
蔡煥麟
碁峰
2009年2月18日
240.00 元
HK$ 216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程式設計
* 規格:平裝 / 712頁 / 18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程式設計
分
類
[ 尚未分類 ]
同
類
書
推
薦
內
容
簡
介
《物件導向分析設計與應用》一直以來都是學習物件導向技術的必備工具書,該技術經過多年演進,已然成為主流軟體開發領域的業界標準。現在,本書的第三版終於問世,而讀者也將能夠從中學習如何運用 UML 2.0 於物件導向分析設計。
本書是由多位專家共同編寫,而 UML 的創始人 Grady Booch 亦為其中之一。作者們提供了個人豐富的物件導向系統開發經驗與方法,以協助軟體開發人員解決複雜的問題。除了詳細闡述物件模型的基本概念,他們還透過各種不同類型的應用程式範例來展示物件導向分析設計(OOAD)的方法,其應用領域涵蓋了系統架構、資料擷取、密碼分析、控制系統、以及 Web 應用程式等。讀者亦將發現書中有許多重要議題的實務建議,包括:分類方法、實作策略、以及有效的專案管理方法。
新版增加了:
?UML 2.0 表示法的詳細說明(稱得上書中之書),其中包括基本用法與進階元素,並且特別點出了 UML 2.0 主要的改變。
?對塑模(modeling)方面的議題著墨更多(應讀者要求),而且書中的五個應用實例分別突顯了軟體開發生命週期中的不同階段。
?分析複雜系統的新途徑,包括使用 OOAD 與 UML 來設計軟體架構的新方法。
?詳細解釋物件模型經常被誤解的基礎概念,例如抽象化、封裝、模組化、繼承等等。
?提供有關開發團隊的人力資源分配,以及如何管理複雜系統之開發風險的相關建議。
?於附錄中提供幾種常見物件導向程式語言的簡單介紹,例如 Java 和 C++。
對任何想要使用物件導向技術來管理、建構、與設計軟體系統的人來說,本書都提供了相當實用且重要的觀念與技術。
Grady Booch 曾榮獲 IBM 院士,寫過六本有關物件導向程式設計的暢銷書籍。他也是全球公認的 OO 專家與 UML 創始人。
Robert A. Maksimchuk 是 Unisys Chief Technology Office 的研究部主任,專長是研究新的塑模技術。他也是《UML for Mere Mortals》和《UML for Database Design》的作者。
Michael W. Engle 是 Lockheed Martin 公司的首席工程師,他有超過二十六年的開發技術與管理經驗,曾擔任過專案起始到後勤支援整個開發生命週期的各種角色。身為一名系統架構師,Mike 是運用物件導向技術來解決複雜系統的各種分析設計問題。
Bobbi J. Young 博士 是 Unisys Chief Technology Office 的研究部主管,她在 IT 產業有多年的實務經驗,並曾與美國國防部的簽約廠商及其他軟體公司合作。
Jim Conallen 是 IBM Rational 的塑模驅動開發策略小組的軟體工程師,其主要工作是運用物件管理組織(OMG)的模型驅動架構(Model Driven Architecture;MDA)方法來設計 IBM Rational 的塑模工具。
Kelli Houston 是 IBM Rational 的 IT 顧問。她也是方法架構師(method architect),負責設計與整合 IBM 內部使用的開發方法。
目
錄
第一篇 概念
第1章 複雜性
第2章 物件模型
第3章 類別與物件
第4章 分類
第二篇 方法
第5章 圖形表示法
第6章 流程
第7章 實務
第三篇 應用
第8章 系統架構:衛星導航
第9章 控制系統:交通管理
第10章 人工智慧:密碼分析
第11章 資料擷取:氣象觀測站
第12章 Web應用程式:請假管理系統
附錄A 物件導向程式語言
附錄B 延伸閱讀
索引
內
容
試
閱
* 讀者評鑑等級:
5顆星
* 推薦人數:1,共有1位網友寫書評。
*
我要寫書評
1.
Michael Tsai
/ 台灣台北
2009.03.13看Michael Tsai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開發過軟體專案的人應該都會同意,看似簡單的需求,最後都可能演變成複雜的大系統(希望不是大災難)。因此,為了解決許多複雜的軟體設計問題,開發人員必須化繁為簡,讓使用者能夠以簡馭繁;而達成此目標的一種有效策略,便是分而治之、各個擊破。那麼,分而治之的「分」指的是什麼呢?作者在書中便從「演算法分解」與「物件導向分解」兩種方法的比較作為切入點。了解物件導向分解的原理和優點之後,再來便是分類的哲學與物件模型的介紹。以上這些,大概就是第一篇所要闡述的重點。當然,分得好,還須合得妙;若只是將系統拆解成各自分散的個體,還是成不了一個完整運作的系統。至於怎麼合,又涉及了 UML 各種圖形以及模式(patterns)的搭配運用,是另一層次的議題了(本書的第三篇其實已經有運用一些 design patterns)。既名為概念篇,其內容自然是以物件導向的基本理論、觀念、原則為主。就這個部分來說,讀者可能容易覺得枯燥,或者學術味道比較濃。作者大概也有想到這點吧,所以在書中適時加入一些與主題有關的卡通插畫,讓嚴肅的主題增添一點趣味。
閱讀全文:http://huan-lin.blogspot.com/2009/03/ooada3-preface.html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