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玫瑰之殤- 精湛重現中世紀伊朗風華

玫瑰之殤-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0523584
彭玲嫻
台灣商務
2009年4月01日
113.00  元
HK$ 96.05  







* 叢書系列:Voice
* 規格:平裝 / 384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Voice


文學小說 > 翻譯文學 > 美國文學









  那一夜,我夢見肉販帶我走進一個黑暗的小房間,用他粗壯的手折斷我的每一根骨頭,把我赤裸裸地掛在他血淋淋的鉤上展示。有人來買肉時,他活生生切開我的軀體。

  十五歲的失怙少女與母親來到傳奇之城伊斯法罕,冀望投靠擔任宮廷地毯設計師的富裕伯父,然而苛刻的伯母卻待她們連下人都不如。在鎮日的勞務之外,具有極高地毯設計天賦的少女被伯父特許跟隨他學習設計、編織地毯,但一次執拗的舉措引發了嚴重的後果,她被迫接受一樁像是肉體買賣的祕密婚姻,以每月締約並收取費用的方式嫁給一名富商,像妓女般被對待的她領悟到,若不能冒著一切危險靠自己的力量站起來,此生就將永遠任人擺布。

  繼《燦爛千陽》後又一部感動全球的精彩佳作,十七世紀伊朗的燦爛風華與文化細緻處在這本精湛的小說中栩栩如生,伊朗女性神祕面紗背後的真實生活與情感在此表露無遺,。

  洋溢著玫瑰露與番紅花的熱鬧市集、國王的地毯作坊中美不勝收的金縷地毯、伊斯法罕曠世無雙的橋梁、花園、茶館、澡堂,一一躍然紙上。愛密瑞茲凡尼的處女作娓娓敘說十七世紀伊朗女孩追求愛情、家庭、理想的艱難歷程,如波斯地毯般華美絢麗的故事演繹了愛與慾望的主題,內容扣人心弦,令人難以忘懷,這是一個女人用自己的力量、頭腦與意志披荊斬棘,選擇自我人生的不凡探險故事。

【得獎紀錄/特色】

★入圍2008年英國柑橘小說獎!
★入圍2008年南非年度最佳平裝書波克獎最後決選名單!
★繼《燦爛千陽》後又一部感動全球的伊朗文學精彩佳作!

作者簡介

安妮塔.愛密瑞茲凡尼(Anita Amirrezvani)

  生於德黑蘭,長於美國舊金山。在灣區擔任報社舞評十年,曾獲國家藝術新聞學會(National Arts Journalism Program)、美國藝術基金會(NEA)旗下之舞蹈藝術新聞學會(Arts Journalism Institute for Dance)以及赫奇布魯克作家村(Hedgebrook)的獎助金。花九年時間撰寫《玫瑰之殤》,期間三度前往伊朗進行研究。目前居於北加州。

譯者簡介

彭玲嫻

  台大外文系畢業,曾任新聞局《光華畫報雜誌》(現更名《台灣光華雜誌》)英文編輯,目前專事翻譯,譯有《旅館世界》、《我在法國的歲月》(以上皆為臺灣商務出版)、《盲目》、《同名之人》等書。





* 讀者評鑑等級:

4顆星
* 推薦人數:1,共有1位網友寫書評。
*

我要寫書評

1.
ireneyang
/ 台灣彰化
2009.05.26看ireneyang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4顆星
如我們所熟知,伊斯蘭世界對於女子的要求與控制是如此的嚴格,更何況故事發生在17世紀!當時女性仍是依附在男性的勞動力之下,因此父親的猝死,使得母女兩人只好轉往依附另一位男性---戈斯塔翰伯父。伯父在當時的首都伊斯法罕,貴為阿拔斯大王的宮廷地毯設計師。阿拔斯統治時期從西元1571-1629 年,晚期因為政治上安定,有餘力大力提倡文化藝術,地毯即為其中之一,這時期所製作出來的地毯精美到甚至令歐洲人也趨之若鶩,例如大名鼎鼎的魯本斯、維拉斯奎茲(參考後記),想當然爾,伯父因而擠身上流,過著富貴的生活。

掌管家內事務的伯母歌蒂葉並不歡迎白吃白喝的兩人,所以毫不客氣的直接將母女兩人歸為下人,她們得做跟下人一樣的家務事,就連吃飯也是跟其他下人一起吃主人剩下的食物,我想她們沒有受到任何禮遇的原因不外乎她們與戈斯塔翰一家血緣關係淡薄,也沒有攜帶任何有價值的財物過來,唯一有價值的是少女的貞潔,所以伯母狡黠的以「無依無靠的母女當然應該隨時為自己的經濟前途做打算」,直接點明不為兩人的未來負責,半威脅半說服的讓少女出賣自己的貞潔,接受有錢商人的臨時婚姻,只為了能獲得有錢商人的地毯訂單。

這臨時婚姻是什麼?婚姻就婚姻,哪還有什麼臨時的呢?在書中提到了兩次,一次就是跟有錢商人費睿都恩的付費締約婚姻,一次三個月為期,雙方認定為合法夫妻,具有法律效力,期滿後,端看男方高不高興再續約,簡言之,就是我們現今的「包養」,只不過是有簽約的包養,是男人的玩物。後記作者提到這在伊朗文化已經存在數百年,至今仍然流行。可想而知,這不是個穩定婚姻關係,所以實行了兩期的臨時婚姻後,少女拒絕續約,代價是被伯母趕出門。
母女兩人只好投靠另一位貧窮的女性友人瑪蓮卡,為了跟她臥病在床的丈夫及兩個五歲七歲的兒子共處一室,所以母女兩人都跟瑪蓮卡簽了臨時婚姻,表示結為一家人來保持清白,至此兩人才可脫下外出用的罩袍,因為我們知道,伊斯蘭婦女是不可以輕易讓外人見到真面目的,可見伊斯蘭世界男女的藩籬重重!

而我認為這個故事好看的原因:
1.人物性格鮮明:
我覺得故事能否成功,關鍵在於人物性格的塑造,否則像娘家怎麼能播了幾百集還在播,每天罵來罵去有什麼好看,成功之處靠的就是劇中人物的破口大罵,罵出了大快人心,罵走了社會壓抑,激起觀眾的認同感,對小人的不恥,我不說是壞人是因為,這些鄉土劇人物真正做大壞事的壞蛋沒幾個,倒是充斥著為了自己的小利小益設計別人的小人,或是跟父母作對的惡媳婦等等。
《玫瑰之殤》這個故事,大部分的主要人物都是個性鮮明,看過不禁印象深刻。我先說男性,影響少女一生重要的三位男性,首先是父親。父親是少女的第一位保護者,是少女幸福美好未來的保證,但是父親過世,一切也消失殆盡。第二位是戈斯塔翰伯父,但是這位男性並沒有保護的能力,作者安排他在這個故事是引導少女的編織地毯才能的角色,因此任由妻子歌蒂葉欺負少女母女兩人,作者對此的安排不是因為戈斯塔翰懦弱,而是因為他太愛妻子,所以不想因為這件事情讓妻子不高興,有趣的是,作者還以一套方式來說明為何他如此愛她:因為妻子使他在房間內盡興,所以房間外的事,他讓妻子作主。但是這是門當戶對所結成的夫妻才能獲得的互相尊重;同樣的,少女也以讓丈夫盡興來獲得自己想要的---靠續約的婚姻換取微薄的金錢,兩者那能相提並論!第三位男性角色,臨時丈夫費睿都恩,更沒有任何保護功能,反而是侵入者的角色,他唯一感興趣的是少女的青春肉體。
由此三位男性,不難看出對少女的保護力由大→無。

至於女性角色的塑造,首先是母親,這個母親顛覆傳統故事中,失去丈夫所應具有的堅強來照顧女兒,反而從頭到尾是一個需要少女保護的角色。剛開始需要少女分擔她們寄人籬下的工作量,而後當勢利伯母提出臨時婚姻時,母親因為害怕再次失去依靠,而強迫女兒答應,最後,當少女拒絕續約,母女兩人被趕出去,母親始終不能原諒少女所做的決定害她飢寒交迫,她是個只想著自己的母親,但是整個故事中,作者很厲害,寫的不著痕跡,這個母親沒有那麼自私,她一直很溫柔,跟少女相依為命,只是當我回過頭來審視這個母親時,我發現了她的自私,也對比出了少女的堅韌。
再來這個精彩人物,貫穿了整個故事,伯母歌蒂葉,她勢利、自私、無情,別人的死活都不關她的事,她只在乎對她有利益的事,故事一直到最後,歌蒂葉個性都沒有改過,作者沒有安排惡有惡報,可能是藉此來逼使少女唯有獨立,方能擺脫這個討厭精。
另一個和少女對比的角色是好友娜喜,不僅貌美如花,還是有錢人家的女兒,但是卻得接受父母的安排嫁給她不愛的人,而且還是主角少女臨時婚姻的丈夫費睿都恩,這也是少女最後退出,成全兩人的原因之一。
其他還有大王的後宮佳麗們,只能活在重重宮牆之中,一生只有一個目的:取悅大王。

2.傳統故事豐富
為此故事加分的,還有七則改編的伊朗傳統故事,作者非常巧妙的穿插在故事中,藉此呼應劇情發展以及主角的心境,起到承上接下的作用。
例如第二個故事,說的是一位王子愛上夢中一位無助的女子,於是離開王國找尋,途中邂逅一位女戰士,娶了她做為妻子,但卻仍常常夢見無助女子,於是離開女戰士,再次找尋。當他尋到無助女子,又娶了她做為第二個妻子,歷經一些波折,最後三人過著幸福和諧的生活。
作者就是用此則故事來預示少女和娜喜之後會侍奉同一位丈夫。
故事最後,少女靠編織地毯獨立自主,但內心仍渴望有美好婚姻時,第七個故事說了:被國王囚禁在塔內的少女,唯有織出美麗地毯才能自由,絕望的她受一隻金鳥幫助而完成地毯,原來金鳥是被下咒的男子,國王為他們舉辦婚宴,從此他倆歡喜相互扶持,直至人生的盡頭。
最後故事沒說滿,但是我這個讀者相信,少女會找到真愛,過著幸福生活,直至人生的盡頭。

3.一窺神秘的伊斯蘭世界
故事裡,隨著少女的走動,我見到了世界的影像廣場,瞭解他們對真主的虔誠,還有伊斯蘭的生活樣貌,上澡堂、看馬球等等,當時的婦女還流行以指甲花膏彩繪手腳、使用眼圈粉就像我們化眼妝一樣,這一切是多麼有趣!

最後,你注意到了嗎?故事中的主角名字為何?
答案是:無。
作者故意不為故事中的少女取名,是因為雖然我們讀的是一個少女的故事,但是也許也是無數個類似際遇少女的故事,she,could be every girl!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