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畫不像的畫像:打開兒童創造力的23個問與答

畫不像的畫像:打開兒童創造力的23個問與答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410257
林千鈴
天下雜誌
2009年7月03日
83.00  元
HK$ 66.4  







* 叢書系列:學習與教育
* 規格:平裝 / 208頁 / 17*23cm / 普級 / 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學習與教育


親子教養 > 潛能/學習力啟發









  孩子的畫裡有故事,孩子的畫裡有成長,
  像不像沒關係,換個角度、靜靜等待、細細品味,
  你將不會錯過這個充滿驚奇、趣味的藝術國度!
  學畫畫,什麼時候開始最好?
  孩子說他不會畫,怎麼辦?
  我不懂藝術,該怎麼教孩子?
  本書為父母師長,解答23個兒童美學大哉問!

  藝術不該只是「名詞」,而是「動詞」。
  藝術是一種生活態度,是在日常生活體驗的過程。
   ~ 蘇荷美術館館長林千鈴 ~
  藝術不再是如百年、千年以前,只是為生活的紀錄寫真而已,
  藝術與生活相連融合,任何美感的教育與生活實際的應用,才是新時代的教育主流。
  可惜今日的思想觀念與學校教育課程內涵的修正,
  總與時代的思潮有極大的時間落差,
  以致成人價值觀的錯亂,影響孩子的學習。

  《畫不像的畫像》,不是一本傳授繪圖技巧的工具書,
  它,大大顛覆了傳統美術教育的迷思,
  它,深入指引讀者認識當代兒童美術的潮流。

  《畫不像的畫像》試圖為天下父母師長,解答23個兒童美學大哉問!
  透過23個問題,創造溝通的平台,
  讓師長重新認識美術教育的真諦,
  讓一般成人找回久所失落的天真,
  讓孩子重拾繪畫的自由與想像。

作者簡介

林千鈴

  現任蘇荷兒童美術館館長、蘇荷藝術教育聯盟總監、發展中華民國藝術交流協會理事長,多家報紙雜誌美術教育專欄作者。

  曾任美國紐約Evergreen Art Education Center專任教師,於舊金山、矽谷、台灣等地成立蘇荷藝術教育聯盟共33處教學中心,並於2003年創立台北蘇荷兒童美術館。著有:《藝術基因改造》。



作者


問 我的孩子有創造力嗎
第二問 人人都有創造力,是誰扼殺了孩子的創意
第三問 創造力,可以教嗎
第四問 學畫畫,從何時開始最好
第五問 孩子畫什麼,你看懂了嗎
第六問 創造力的魔法怎麼消失了
第七問 原創性很珍貴,該如何延續
第八問 用心讀畫,可以看懂孩子的心嗎
第九問 畫出立體感才好嗎
第十問 顏色用錯了,怎麼辦
第十一問 我的孩子只會模仿,怎麼辦
第十二問 畫圖要先打輪廓線嗎
第十三問 孩子畫得很好,該學石膏素描了嗎
第十四問 彩色筆顏色多,很好用
第十五問 畫得多、畫得仔細,就是好畫
第十六問 孩子說「我不會畫」,怎麼辦
第十七問 美術比賽有人贏了嗎
第十八問 我不懂藝術,怎麼教
第十九問 我知道不該評斷孩子的畫,但該如何欣賞
第二十問 該如何帶領孩子認識藝術潮流的演變
第二十一問 該如何帶領孩子鑑賞藝術
結語

top

作者序

相信才能創造

  飛機發明之前,沒有人見過飛機。發明家在任何發明之前,沒有任何人,包括萊特兄弟他們自己,都不曾見過飛機。所以,「相信」使一切成為可能,信心是創造最大的動力。

  鳥在天上飛、人在路上走,幾千幾萬年都是天經地義的事。鳥飛人行是人們眼中的慣常現實,也是常人的必然宿命,但是發明家卻看見了看不見的可能,而常人只相信眼睛所看見的。

  「相信」形構了人的真實世界。發明家相信人可以在天上飛,借用了鳥的雙翅,破解飛行的原理,甚至飛得更高、更遠直達太空。發明家相信了自己的想像,著手研究、完成、實踐,只因為「相信」。

  因為「相信」,才可能動手去做、去實現,因為你看見了可能性,並且有實現它的希望和遠景,相信是一種動力。人不會去做沒有用的事,所以「相信」才能創造。

  但我們如何確信孩子有創造力,又如何讓孩子養成這一份不容懷疑的相信?而且,要是他太有自信,是否會驕傲難以教導?諸如此類的問題太多了,一再證實了孩子的創造力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成人的想法觀念才是問題所在。

  我不記得在哪本書讀過這句話:「小心,敵人來了,而他們就是我們。」也許大家並不自覺,培養創造力最大的敵人,最是既愛孩子又關心教育的我們。父母老師的關心是最大的支持來源,卻也是最大的敵對力量。如何讓父母老師可以用對力氣,成為加乘,而非扣抵的力量,端看身為教育者的我們如何去做。

《畫不像的畫像》有幾個美術教育觀念要強調:
● 創造力是人人都有的能力,卻不是人人能享用到
● 美術創造力需要練習,名詞才能變動詞
● 學習需要時間累積
● 學習有進退,不是不斷進步

  孩子畫不可能像,這是他們的本來面貌,是創造力發展的必然過程。任何藝能的學習需要時間、經驗沉澱累積。別再以為孩子在課堂上每一張畫都該被評斷好壞,美術其實像彈琴一樣,需要練習才能理解熟練以致成為素養

  美術教育存在的種種慣性,都是以訛傳訛,一代延續一代,使得我們在文化學習上,產生極度的無能。若是人腦如實驗中顯示有那麼大的可能,而我們應用到的又是那麼的少,除非我們改變以往種種看法、做法,否則不可能有所改變和突破,也不可能教育出新時代有創造力的兒童。

  常常在課堂後家長疑惑的問:「孩子不可能畫這麼好。」更疑惑的家長再加上一句:「會不會是老師畫的?」啊,如果老師可以這麼自由,這麼流暢自在展現創造力,自己必然從事創作去了,根本無暇教人。

  我們總是以為大人做得比較好,孩子不可能做得好,但是在自發的創造力培養過程,「老師比較好」造成的迷思不小。用未經訓練的眼睛看藝術,了不起只是有點土氣無傷大雅,但用沒有訓練的眼睛看孩子的畫,不只誤差大,還會錯過教育也錯過創造。

  孩子教我們的其實更多。他們以完全超出常理的思維模式在作畫,展現給我們很多驚喜和發現,老師在學校裡所學的藝術與教學公式,有時根本套用不進來。

  藝術教育的思潮,隨著人類科技文明的演化有了大幅度的轉變。可惜是,思想太內向性,不能如時尚流行般,被廣泛討論或宣導。而通常孩子成長的速度,遠遠超過成人對教育思潮改變接納的程度。這是作為教育者的我們不得不面對以及自我檢視的事實。

  只要記起自己曾經年紀小,記起從前的天真與自由,記得現在的接納與等待,問題即不會是問題。說穿了,《畫不像的畫像》這本書只是要說服你相孩子有創造力。你的相信可以造就孩子的相信,其餘就交託給時間和學習吧。

  我們必須找回久已失落的天真,不管是藝術家的天真或孩子的天真。成人必須轉換視覺的角度,調整高度或向度,才能更清晰看見孩子的可能性。唯有改變作為教育者的你我,才會有全新的孩子,以及全新的社會。

  希望這本《畫不像的畫像》可以成為一個溝通的平台,讓家長認識孩子學習的用心和過程,但願我們不要永遠是裁判、評分者,而是一路陪伴孩子學習成長的知己、同學。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