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世界文明史 後篇:從工業革命到現代

世界文明史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1157719
文從蘇、谷意、林姿君、薛克強
五南
2009年10月22日
267.00  元
HK$ 253.65  







* 規格:平裝 / 632頁 / 長20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人文史地 > 世界史地 > 文化史















  本書作者們認為工業革命在重要性上不亞於拿破崙戰爭。他們相信,了解佛陀、孔子、牛頓、達爾文和愛因斯坦,比能夠細數法蘭西諸王更具有重要意義。相應於如此寬廣的歷史觀,與古斯塔夫•阿道爾夫和惠靈頓公爵的軍事成就相比,本書把更多的篇幅留給了約翰• 洛克、卡爾•馬克思、約翰•斯圖爾特•穆勒、聖雄甘地、毛澤東和萊奧波德•桑戈爾的學說。

  不同於以往皆以西方觀點出發、著重歐美歷史的史學書寫,本書以獨立的篇幅討論非西方文化與第三世界國家的文明,並找出其歷史定位;也不似一般歷史書的匠氣,只拘泥於時空背景的細節,而能兼顧政治、社會、經濟、文化與藝術各主題的平衡,特別是與人類文明進程息息相關的社會文化發展,及思想上的著述成就。

本書特色

  本書延續六月出版的《世界文明史 前篇》,繼續探討世界各文明的發展,時光推移至十八世紀,可以說是現代社會的濫觴。因此後篇的重點將放在理性思想的開展、西方文明的強弱遞嬗與世界文明的整合上。





韋﹛@法國大革命與工業革命後的世界
第二十五章 法國大革命
第二十六章 工業革命
第二十七章 工業化的結果:城市化和階級意識
第二十八章 自由主義的興起
第二十九章 民族主義與民族國家的建立

第六部 西方成為世界的中心
第三十章 國際工業化的發展和競爭
第三十一章 中產階級受到挑戰
第三十二章 尋求穩定
第三十三章 西方衝擊下的中國、日本和非洲
第三十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三十五章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西方
第三十六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七部 世界文明的產生
第三十七章 國協
第三十八章 中東和非洲
第三十九章 東亞的爆發
第四十章 拉丁美洲的進步、貧窮與革命
第四十一章 新權力關係與轉變中的世界秩序
第四十二章 世界文明面臨的問題

註釋
參考書目
中英名詞對照

top



  愛德華.麥克諾爾.伯恩斯在先前一版當中曾經論述:「在今日此時,世界是由歐洲和美國所構成的觀念早已過時了。西方文化當然是起源於歐洲,但是它從來就不具有絕對的排他性,其最初的根基來自於亞洲西南部和非洲北部,並加上印度以及中國,皆影響了日後的西方文明。西方不但從印度與遠東獲得了指南針、火藥、絲綢、棉花的知識,還有大量的宗教與哲學概念。」

  歐洲各國在現代最初的幾百年期間,由於得益於前述文明的科學技術,因此取得空前的進步,對亞洲和非洲人民產生革命性的影響。這些廣大的大陸成為西方國家的附庸,但本世紀卻出現逆轉的趨勢。歐洲人和北美人長期保持的政治、經濟優勢,由於自然資源的衰竭、兩次世界大戰毀滅性的影響,以及兩個超級大國為爭奪世界霸權的競爭,因而受到侵蝕。而今,隨著亞洲各大國乃至小國狂熱地進入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的浪潮,西方不再能決定它們的命運,同時也不能完全地切割自己與世界其他地區。過去十年間最後幾年的標誌,就是由來已久的歐洲和美國權力結構的解體;這是一種令未來國際政治進程變得模糊不清的意外發展,但在同時也為消除國家之間導致分裂的意識型態藩籬提供無限可能。

  在文明的進程中,所有民族彼此互惠: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他們越來越互相依賴;另外,他們負有確保人類及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的共同責任。凡此種種,均使傳統的偏狹課程失去效用。教育的範圍必須擴大,俾讓學生對置身其中的世界有更深刻、更現實的印象。再沒有別的地區比美國更迫切了,美國是在相對孤立的背景下,於二十世紀上升到領導地位。在一個日益複雜的世界中,領導的必要條件正在變化,要想成功地應對現時的複雜性,就必須考察它們的根源。大約十年前,亞洲研究學會會長提醒學會會員:「正如亞洲成為我們未來的一部分,它也成為我們過去的一部分。……現在需要的是痛苦的反省,我們主張中國和印度歷史在課程表中不是附加品,而是必需的。」同樣的警告也適用於拉丁美洲、非洲,以及其他太久太久不為人所熟悉地區的歷史。在把世界各共同體分開後的差異之上架設橋梁的嘗試,不僅建立在對這些共同體獨特性的認可上,也建立在鑄造它們的歷史力量之理解上。用已故加拿大史學家赫伯特.諾曼的話來說:「歷史是一門使整個世界更加親近的學科,是引人遐想、針對全人類的學科。」

  本書試圖扼要考察人類自遠古至今追求文明的歷程。各重要地區或國家均有所涉及。歐洲、北美、中美和南美、英聯邦、中東、東南亞、非洲、印度、中國和日本均得到適當重視。很明顯,本書不可能詳述它們的歷史。本書的一貫目的,就是讓讀者既了解到各主要人類社會和文化的獨特成就,又了解其局限,並關心當代問題。政治事件被認為是重要的,但政治史的事實以與文化、社會和經濟運動相關的方式顯現出來。本書作者們認為,工業革命在重要性上不亞於拿破侖戰爭。他們相信,了解佛陀、孔子、牛頓、達爾文和愛因斯坦,比能夠歷數法蘭西諸王更具有重要意義。與此較寬廣的歷史觀相應,與古斯塔夫.阿道爾夫和惠靈頓公爵的軍事成就相比,本書把更多的篇幅留給約翰.洛克、卡爾.馬克思、約翰.斯圖爾特.穆勒、聖雄甘地、毛澤東和萊奧波德.桑戈爾的學說。如果說,這種敘述方法背後帶著某種哲學傾向的話,那麼它源於一種認識:即迄今人類的進步大多產生於智力的進步,以及對人權的尊重。

  《世界文明史》第一版出版於一九五五年,第二版在一九五八年,第三版一九六四年,第四版在一九六九年,第五版在一九七四年,第六版在一九八二年,第七版在一九八六年。每一版都完整地收入愛德華.麥克諾爾.伯恩斯的《西方文明史》,非西方部分例外,它們在本書中得到較充分的介紹。《世界文明史》第六、七、八版分別收入了由西北大學的羅伯特.勒納和德州大學奧斯丁校區的米查姆修訂之《西方文明史》第九、十、十一版。在保留伯恩斯的獨特優點同時,《世界文明史》的各作者在利用當代學術成果的基礎上,把重點擴大到目前我們最關心的領域,包括古今人類社會中的居住條件、婦女的地位,和少數民族的處境。因此在最近幾版中,對中世紀、前近代、十九世紀與二十世紀初的資料,做了嚴謹的翻新工作。第八版引人注目的特徵有:在第一部分中,收入史前古人類學者的新發現、重新詮釋美索不達米亞的文明,並重新改寫希伯來史,強調他們對後世思想和行為影響之巨大;另外,在第七部分,對二次大戰以來歐洲各社會內部的複雜變化和國際關係做了審慎的分析。

  本版自始至終都展現了大量變化,與它之前的三個版次一樣,本版具體得益於紐約大學的理查德.赫爾教授的貢獻。赫爾教授擴充了有關非洲的部分,使之與當前條件相應。他對非洲大陸的各個民族、主要文明及其現狀做了簡明而有裨益的敘述。

  自《世界文明史》第七版開始,拉丁美洲諸社會得到更完備的描述,這一工作在第八版中進一步深化,包括根據近期的考古發現,對新大陸最早的文明做重新解釋。第八版還對南亞文明及印度次大陸諸國做了徹底修訂。為了更深入地了解關鍵性論題,放入當下流行的學術議題,以對當代中國與中國共產主義革命變化中的特性提供全新的看法。

  在準備本版過程中,作者們得到許多人的幫助,他們提出各種建議,這些人之中不僅有各個學科的專家,而且有使用本書的師生。特別感謝的有洛雷塔.史密斯(西北大學)、卡爾.佩特里(西北大學)、阿里勒納.沃林斯基(聖迭戈台地學院)、西摩.沙因貝格(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在富勒頓)、威廉.哈里斯(哥倫比亞大學)、理查德、薩勒(芝加哥大學)、詹姆斯.斯坦利(哥倫比亞大學)、理查德.薩勒(芝加哥大學)、詹姆斯.斯坦利(摩迪聖經學院)、斯蒂芬.諾布爾(摩迪聖經學院)、理查德.諾蘭(馬塔圖克社區學院)、斯蒂芬.費羅諾和帕特里夏.埃伯雷(伊利諾伊大學)、 A.N.加爾佩恩(匹玆堡大學)、馬丁.卡茨(艾伯塔大學)、羅納德.托比(伊利諾伊大學)、格特.文德爾伯恩(德國羅斯托克大學)、斯蒂芬.戴爾(俄亥俄州立大學)、詹姆斯.希恩(史丹福大學)、艾倫.文德爾伯恩(奧本大學)、詹姆斯.博伊登(德克薩斯大學)、彼得.海斯(西北大學)、喬治.羅布(西北大學)和迪埃納.科普蘭。如同在第五、六、七版那樣,W.W.諾頓公司的羅伯特.基歐是位認真負責的編輯、不可缺少的顧問,和忠實的合作者。他為此所做的、孜孜不倦的熱心工作,大大有助於修訂的完成。最後但並非最不重要的一點,我十分感謝我的妻子路易絲.康克林.拉爾夫,她就風格提出了建設性意見,並列印了手稿。




其 他 著 作
1. 世界文明史 前篇:從史前時代到前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