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HK$74.4  | 
        
          | 
	          
                |  |  
                | 聖誕節的回憶 |  
                | 
 
                    
                      | |   |  |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 
 |     
						  |  |  
						    
                            |  |   |  | 9789573265641 |  |  
                            |  |   |  | 柯倩華 |  |  
                            |  |   |  | 遠流 |  |  
                            |  |   |  | 2009年11月27日 |  |  
                            |  |   |  | 83.00                               元 |  |  
                            |  |   |  | HK$ 70.55 |  |  
                            |  |  |  |   
 |  |  |  |  |
 
 | |  |  |  
                | 
 |  
                | 詳 細
 資
 料
 | * 叢書系列:故事館-TURE
 * 規格:平裝 / 224頁 / 正25K / 普級 / 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故事館-TURE
 |  
                | 
 |  
                | 分 類
 | [ 尚未分類 ] |  
                | 同 類
 書
 推
 薦
 |  |  
			  | 
 |  
                | 內 容
 簡
 介
 | 這是卡波提享譽世界文壇的經典之作,
 這是村上春樹情有獨鍾的「純真小世界」,
 這是寒冷冬天裡永遠存在我們心中的一座溫暖壁爐,
 而你,可以將這個溫暖傳遞出去──
 送給身邊或遠方的親朋、認識或不認識的人──
 
 內贈四張彩色手繪燙金卡片,讓您在寒冬中溫暖朋友的心靈。
 
 《聖誕節的回憶》是美國傳奇作家卡波提的童年故事集,也是世界文壇中短篇小說的經典之作,備受眾多國際大作家的推崇,例如村上春樹便對之情有獨鍾,甚至擔任它的日文譯者。
 
 卡波提本人也十分珍愛這本短篇故事集,他曾將之製作為電視劇,並親自配錄旁白。這部榮獲艾美獎的黑白影片如今在網路上仍然可見,而書本身也長銷不墜。本書和他的名作《冷血》風格極為不同,透露出卡波提不為人知的純真溫柔。就像村上春樹說的,這本書就像一個讓人流連難忘的「純真小世界」。
 
 繁體中文版謹以精緻禮物書的形式呈現給讀者---希望它就像寒冬裡的溫暖爐火,讓人感受到人與人、天地萬物間無私的愛與包容。
 
 作者簡介
 
 楚門.卡波提(Truman Capote, 1924.9.30 ~ 1984.8.25)
 
 少時父母離異,他輾轉寄養在不同親戚家,連母親也很少見面。也許為了彌補甚或掩埋自小遭受雙親遺棄的創傷,卡波提少年時,就將自己深鎖在一個幻想的小天地裡。
 
 八歲時卡波提開始了寫作生涯,十九歲時以短篇小說《蜜苒》贏得歐.亨利獎。著名文學批評家約翰.赫金斯曾指出,卡波提早期的作品「都脫不了一些封鎖在孤僻角落中的陰晦人物,借著各色各樣的恐怖,飄蕩在死亡的舞蹈中。」
 
 1948年,他發表第一部小說《另外的呼聲,另外的屋子》,被譽為「最令人激賞的美國年輕作家的處女作小說」。1958年,他的成名作《第凡內早餐》問世,書中女主人翁荷莉.葛萊特麗是一位古怪而可愛的流鶯,經由奧黛麗.赫本的銀幕詮釋,深深打動了千萬影迷與讀者的心。1966年,他寫作生涯中的高峰代表作《冷血》出版,僅僅兩週即躍登美國暢銷書第一位,且雄踞了一年多之久,一向對他不假辭色的書評界,亦讚譽有加。
 
 名利雙收,讓卡波提成為百萬富翁,成為上流社會的寵兒,但他也因為耽溺於放蕩生活,文學生命陷入停頓。除了短篇文集之外,不曾再出版過小說。1984年8月25日,卡波提死在洛杉磯友人家中,留下這樣一句話:「我是個酒鬼。我是個吸毒鬼。我是個同性戀者。我是個天才。即使如此,我還是可以成為一個聖人。」
 
 譯者簡介
 
 柯倩華
 
 輔仁大學哲學碩士,美國南伊利諾大學哲學博士班肄業。研究興趣關注兒童哲學思考及兒童文學相關議題,從事翻譯、導讀、評論等文字工作多年,譯有《回家》、《親愛的漢修先生》、《愛書人黃茉莉》等小說與繪本八十餘冊。
 
 繪者簡介
 
 宋珮
 
 加州大學藝術史碩士,目前在中原大學擔任「基督信仰與藝術」、「從電影看人生」課程,同時也從事寫作與翻譯。喜愛圖畫,是業餘的插畫工作者。
 
 |  
                | 
 |  
                | 目 錄
 | 村上春樹談〈聖誕節的回憶〉 5
 關於卡波提 11
 
 聖誕節的回憶 19
 特別的聖誕節 79
 感恩節的訪客 123
 
 浮現在記憶中的圖畫 / 宋珮 209
 回到最初的真光 / 柯倩華 213
 
 |  
                | 
 |  
                | 序 
 | 導讀
 
 村上春樹談《聖誕節的回憶》
 
 楚門.卡波提所留下的短篇小說中,有少數幾篇可以稱為---或者只能稱為---「純真故事」(Innocent Story)的作品。比如說《感恩節的訪客》,還有《特別的聖誕節》跟《憶爺爺》就是這類型。如果不侷限於短篇的話,還有《草豎琴》這篇名作。
 
 但《聖誕節的回憶》才是卡波提這類作品的代表作,它不只受到眾人的一致讚賞,甚至如果我們不拘泥文類,說這篇短篇小說記錄著卡波提散文寫作的某種巔峰,也並不為過。在這部作品裡,卡波提將寫作才華毫不保留地發揮到極致,展現出優美、如歌般的文字風格。他慣常呈現的精準銳利風格也很棒,不過這裡並不是會讓讀者留下傷痕的那種銳利。此外,這篇短篇裡也完全未使用那充滿卡波提色彩,經常製造出令人無法言喻的詭異陰暗的獨特手法。
 
 當然卡波提還有許多可以作為經典傳世的優秀短篇作品。只是能像《聖誕節的回憶》一樣,受到許多人喜愛的迷人短篇,應該沒有了。而且作者本人也對這篇作品抱持十足的信心與深刻的感情。在作品朗讀會裡,這是他最喜歡朗讀的故事。他用個人特色的鼻音娓娓道出,這個惹人憐愛又哀傷的故事,經常能讓許多聽眾淚眼婆娑。
 
 《聖誕節的回憶》最大的特徵就是,裡面沒有名為「惡意」的東西。當然它還是有著陰影與預兆。一同居住的親戚,對於主人翁巴弟和他的老表姊蘇可(雖然這篇沒有出現她的名字)並不同情,甚至相當苛刻。最後他們還將巴弟送入管教嚴格的寄宿學校,讓他與相親相愛的蘇可分離(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少年卡波提身上)。
 
 即使如此,這裡描繪出的是完美的「純真」。這份純真由純潔的少年巴弟、與世隔絕的六十歲少女蘇可,還有小狗昆妮,這三者的組合悄悄地維繫著。他們三人(兩個人類與一條狗)都是弱者,貧窮又孤立。但是他們卻能懂得世界的美好、人類天生自然的情感,還有生命原本的光輝。而那樣的美麗、溫暖和光輝到達晴空後,結晶出的是聖誕季節。
 
 這種純真,我想每個人在少年、少女時代都或多或少曾經有過。幼小的孩子雖然看似接受包圍他們的外在世界,但其實是因為難以對抗的緣故,他們於是建立起只屬於自己的小世界,並生活在其中。有時候動物和老人是他們的好朋友。這樣的經驗,應該每個人都有吧。只是多數的人,隨著成長、學習成為大人的能力之後,那樣的記憶也就慢慢消失了。
 
 可是卡波提即使在長大成人之後也絕沒忘記這段回憶。無法忘懷的原因,除了這段經驗實在過於鮮明濃烈之外,還意謂著,卡波提其實並未長大成人。至今,我已經讀過這篇小品無數次,每次閱讀我總是自問,我要花多久時間才能脫離這純真的小世界?
 
 我的心中有一個像《聖誕節的回憶》這樣美麗又哀傷的地方。如果各位讀者願意嘗試這樣的閱讀方式---雖然我實在沒有資格這樣指定---我會非常高興的。  (編按:本文為村上春樹先生為本書日文版所寫的譯後記,眾所周知,村上先生極為喜愛卡波提的作品,他也是卡波提這幾篇具有傳記色彩的回憶錄的日文版譯者。本文譯者為陳采瑛小姐)
 
 村上春樹
 
 譯者序
 
 關於楚門.卡波提
 
 楚門.卡波提原名楚門.史屈佛斯.伯森斯,一九二四年九月三十日出生於美國紐奧良市。他的童年成長過程,深受多變不安的家庭因素所影響。他的母親把他交給住在阿拉巴馬州蒙羅鎮的親戚照顧;他的父親因詐欺入獄;父母親離婚後為爭取他的監護權打了一場痛苦難堪的官司。後來他搬去紐約市和母親及她的第二任丈夫(一個古巴商人)住在一起,並正式改隨繼父的姓氏---卡波提。
 
 一九四○年代初期,年輕的卡波提在《紐約客》雜誌覓得了送稿的文書工作,卻因不慎冒犯了名詩人羅勃.佛洛斯特,而被開除。他二十幾歲時以幾則短篇故事在《哈潑》雜誌上嶄露頭角,後來的兩部小說《另外的呼聲,另外的房子》(Other Voices, Other Rooms, 1948)和《草豎琴》(The Grass Harp, 1951),使得早熟的他名氣更為響亮﹔前者帶著陰暗、孤寂的氛圍,顯現出年輕作家的才氣,卡波提曾形容是「為了驅魔」而作;後者則是根據他在阿拉巴馬州的生活,所寫成的較為溫馨的幻想故事。
 
 卡波提在寫作生涯初期,便結交了各式各樣的作家、藝術家、上流社會的人物和國際知名人士,也因活躍的社交生活而成為媒體寵兒。他出版短篇故事集《夜樹》(A Night Tree, 1949)和小說《第凡內早餐》(1958),但逐漸把大部分心力轉移到戲劇和報導文學。他將《草豎琴》改編成舞台劇、撰寫音樂劇《花屋》(House of Flowers, 1958),而與報導寫作相關的兩部作品是則是《地方色彩》(Local Color, 1950)和《繆思被聽見》(The Muses Are Heard, 1956)。他也與電影界有過短暫的接觸,為約翰.赫斯頓的電影《打擊魔鬼》(Beat the Devil, 1954)寫劇本。
 
 卡波提對堪薩斯州的一宗滅門謀殺案產生興趣,親自實地查訪多年後,寫出了他最暢銷、最受好評的作品《冷血》(1966,中譯本遠流出版)。他以「小說的技法處理真實的事件」,企圖創造一種新的綜合文體,兼具「準確無誤的事實」和文學藝術的表現。不論在文類上如何定義,這部作品從最初在《紐約客》連載起,便引起空前熱烈的反應,讀者的人數與範圍遠超過他之前的作品。他藉著為《冷血》慶功,在紐約「廣場飯店」舉辦了一場豪華化裝舞會,經媒體大肆報導,被視為六○年代具有指標意義的社會事件。這時期,卡波提頻頻出現在電視和雜誌上,甚至在電影《怪宴》(Murder by Death)中淺嚐演出的滋味。
 
 他耗時多年寫出《應驗的祈禱》(Answered Prayers),企圖道盡一生對於富豪名流近距離的觀察,但此書最終並沒有完成。一九七五年,部分內容刊登在《風尚》(Esquire)雜誌上,因揭露許多私密內幕而觸怒了很多富豪友人,卡波提突然發現自己被排斥在那個他曾引領風騷的世界之外了。他後來又出版了兩部小說和散文集,《狗吠》(The Dog Bark, 1973)和《給變色龍的音樂》(Music for Chameleons, 1980)。他多年來一直有吸毒和酗酒的問題,於一九八四年八月二十五日逝世。
 
 本書譯者柯倩華
 
 |  
                | 
 |  
                | 內 容
 試
 閱
 | * 讀者評鑑等級:
 
 5顆星
 * 推薦人數:1,共有1位網友寫書評。
 *
 
 我要寫書評
 
 1.
 月明夏夜
 / 台灣台北
 2010.01.27看月明夏夜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很喜歡這本小書。
 拙於與人相處的蘇可,卻如此的純真美好善良....
 做蛋糕那段,好可愛好溫暖,她雖然貧窮但心卻如此富有。對於別人微小的善意,她都珍惜的放在心中,這樣的人心裡應該洋溢著滿滿的幸福吧!!
 
 蘇可對巴弟的一段話讓我印象好深,是09年最大的收穫之一,用來告訴小朋友很不錯。
 
 兩個錯誤相加並不等於正確。他拿走胸針是做錯了。可是我們不知道他為什麼拿。不管他出於什麼原因,我們是沒法揣測的。這就是為什麼你做的事情就更錯了:你故意想要讓他難堪。這是故意的。只有一種罪不能被原諒,那就是故意的殘忍。......(巴弟)我模糊地理解。時間過去了,我明白她是對的。
 
 
 |  
                | 
 |  
                | 
 |  
                | 書 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