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九十八年散文選

九十八年散文選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4446667
張曼娟/主編
九歌
2010年3月05日
120.00  元
HK$ 102  







叢書系列:九歌文庫
規格:平裝 / 416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九歌文庫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散文















精選四十七篇全年度最好看、最精緻的散文。

  收錄名家余光中、□弦、蔣勳、漢寶德、龍應台、王鼎鈞、瓦歷斯.諾幹、陳玉慧對人、時代與歷史古物的回憶及緬懷。林懷民、王盛弘、孫梓評對旅行的規劃,乃至親身實踐的意義。在數位蓬勃的時代裡,陳芳明、鍾芬玲宣告了紙本閱讀和書寫的美好。美食家焦桐與時尚達人許舜英暢談生活的美好小幸福。郝譽翔、袁瓊瓊、顏艾琳細膩耙梳女性內裡。新生代創作者許裕全、張維中照顧親人的痛與感傷。楊明、陳浩、童偉格、吳鈞堯則分別寫出了父母對孩子的無私付出,以及永難割斷的手足之情……

  本屆「年度散文獎」由隱地的作品〈一日神〉榮獲殊榮。主編張曼娟評:「對於時間有深刻體會的人,方能造出這日日皆不相同的神。隱地先生投身出版工作三十五年,對台灣文化發展貢獻卓著,並持續戮力於文學創作,新詩、散文、小說等等,他的熱情活力與創意之豐沛,確實令人嘆服。」

  書末附錄年度散文紀事,為整年的文學歷史作詳細記錄。

本書特色

  ★張曼娟精選二○○九年最好看的散文作品,繁花盛錦、名家如林,篇篇精彩,讀一本等於讀遍全年最好的散文。

  ★隱地〈一日神〉獲年度散文獎!

  ★宏觀與微觀精采散文,老、中、青三代齊聚。

  ★選入余光中、□弦、龍應台、林懷民、蔣勳、隱地、漢寶德、王鼎鈞、郝譽翔等名家,以及張耀仁、神小風、李儀婷、黃信恩新人,構築最美麗的文學花園。

主編簡介

張曼娟

  中文博士,曾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現為東吳中文系所專任教授,獲得多項文學獎,並多次擔任海內外重要文學獎項之評審委員。1985年出版短篇小說集《海水正藍》,獲得讀者票選為最愛百大小說以及影響台灣四十年來最鉅的十本小說之一。二十餘年已創作約四十種作品,出版發行擴及中國大陸、香港、星馬地區。教學創作之餘,從事電視、廣播等媒體工作,曾入圍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



011 張曼娟 / 致 普通讀者

021 童 真 / 失落的照片
027 郭強生 / 猥 褻
035 阿尼默 / 有時身在小人國,有時我是格列佛
047 李儀婷 / 想念的記憶
053 陳玉慧 / 敬愛的郎世寧
061 李進文 / 藍鵲飛過
065 鄭麗卿 / 迷途的鴿子
073 許舜英 / 二○○九春夏必備單品─薏仁蒟蒻綠豆湯

081 張英 / 丹錐山下
087 余光中 / 銅山崩裂─追念亡友吳望堯
103 曹又方 / 人間夕照
111 郝譽翔 / 最壞的時光
117 林懷民 / 出走與回家
125 王 丹 / 難忘的一夜
129 孫梓評 / 花與人間事
135 袁瓊瓊 / 生活裡看見的
141 顏艾琳 / 這些困境,存在著
147 楊 苾 / 私讀密寫,戀人絮語

163 陳芳明 / 書寫就是旅行
173 王盛弘 / 美在實用的基礎
179 蔣 勳 / 王羲之蘭亭序
187 楊 明 / 孩 子
191 焦 桐 / 論吃飯
203 郭正偉 / 無詩的女人
211 魯 蛟 / 風景花東
217  弦 / 我、聯副、人間與高信疆
229 陳 浩 / 超人的愛
239 羅毓嘉 / 香江拾遺

247 龍應台 / 36.大出走
253 漢寶德 / 秋水共長天一色
261 吳鈞堯 / 斷 線
269 隱 地 / 一日神
275 黃信恩 / 扼 口
285 周志文 / 風的切片
295 許裕全 / 尿片戰爭
305 馮 傑 / 在紙上飛行
315 張維中 / 夢中見
323 張耀仁 / 最美的.最美的

331 童偉格 / 餘 光
337 瓦歷斯.諾幹 / 重回kanakanavu
347 心 岱 / 來到曠野
353 李冠穎 / 陪我走一段
359 李順儀 / 用槍的時機
369 張 雍 / 任意門
375 鍾芳玲 / 飛行與閱讀
381 神小風 / 親愛的林宥嘉
391 王鼎鈞 / 1949三稜鏡

405 附錄:九十八年度散文紀事 / 杜秀卿





致 普通讀者

 回顧餘溫猶存的二○○九年,民國九十八年,可說是災難與紀念的一年,而災難又將在往後的歲月中留下更多值得紀念的歷史時刻。八七水災五十週年、九二一大震十週年、一九四九大遷徙六十週年、六四天安門二十週年……莫拉克颱風重創南台灣,一座黑色紀念碑在我們心中矗立:八八水災,從此開始紀年。SARS才剛轉身離開,H1N1的陰影又襲捲而至。這確實是不安定的一年,有時候我甚至懷疑,越來越多的天災,永不止息的人禍,我們還會有所謂歲月靜好、國泰民安這樣的日子嗎?

  不論變動的形式與速度如何,創作者始終以書寫與之抗衡著,成一種微妙的和諧,對世界的抒情與鈐記,以自己的主張和邏輯,不斷的寫下去,像在滔滔的洪水上,築一座鞏固的城堡,以供人類的靈魂居住,永不頹圮毀壞。

  而我以為,在各種文體中,散文最是如實明白的,讓人看見一個時代的完整樣貌。當我坐在春天的九歌出版社,受命為「九十八年散文選」擔任選文工作時,內心充滿了惶恐與疑惑。雖然已經創作出版超過二十五年,但始終處於邊陲地帶,彷彿摸不著文學的邊際;雖然已經在大學教授現代文學超過二十年,卻一直樹不起專業形象,彷彿登不上學術的殿堂。那麼,我又憑什麼挑起這幅美麗而沉重的擔子呢?

  既然不夠專業,就當一個普通讀者吧。這些年來,閱讀危機已然出現,文學讀者大量流失,新一代成長於網路,寄生於視聽世界的聲光刺激,更漸漸失去閱讀的緩慢能力。閱讀,是一種必須緩慢,才能充分進行的活動。假若是急躁的、速成的,又如何能夠體會、感受、思考,進而與作者的思維交鋒,如華山上論劍的高手,酣暢淋漓,欲罷不能?普通讀者,才是搶救讀者的行動中,應該列為特殊任務的最重要對象。於是,我決定為普通讀者編選一本好看的散文集,各種題材與風格均衡,咀嚼有味,還能有怦然心動的感覺。

  普通讀者最感興趣的,應該是人。自身與他者,與我們的生活和情感緊密相關,人際關係的疏離或緊繃,是我們苦惱的來源,對人的觀看、體認與描摩,便成了選集中數量較多的部分。余光中追念亡友吳望堯(巴雷)的〈銅山崩裂〉,用綿密如繡之筆,細細寫出這位詩人的聲音、性情與樣貌,似是遺憾這樣的優秀詩人不能為人熟知,更節錄故友詩作,益現深厚情意。《文訊》雜誌的「銀光副刊」刊登長者作家的散文作品,讓我們看見經時光淘洗之後,更睿智、更和煦的創作靈光。童真〈失落的照片〉以一幀僅僅見過一次的父親相片,為父親寫下小傳,時而可見小女兒的嬌憨,淡淡幾筆便樹立起父親巨人的形象。

  對父親的書寫,最能看見作者內心又怨又愛,糾結纏繞的矛盾與懺悔。馬華作家許裕全的〈尿片戰爭〉與旅日作家張維中的〈夢中見〉,可以並觀。許裕全這篇散文獲得梁實秋散文創作優等獎,照護插尿管的父親的經歷,殘酷如同戰爭,幾個寫實片段甚至令人不忍讀,面對父母至親的衰老病苦,卻是許多人共同的功課啊。張維中對父親過世的描寫,是一種如夢似幻的詼諧氛圍,父親長期患有帕金森氏症,體會到的世事人情或許也是如此虛幻不真實吧,作者將哀傷與痛苦幻化為夢境,好一個舉重若輕。做為父親的總是沉默,一旦開口,興奮描述的往往是女兒,諸多可愛淘氣又神妙的神情舉止,陳浩以〈超人的愛〉,愛著世上最完美的女人---女兒。女兒長大之後成為女人,便被設定一個新的身分曰「母親」,楊明的〈孩子〉娓娓道來,女人要孩子或不要孩子,是命運,也是選擇,都能心安理得。此次入選最年輕的作者,應該是大三學生李冠穎,在他獲得的懷恩文學獎首獎作品〈陪我走一段〉中,難得見到長大的過動兒,回顧成長的艱難,鋪排著母親對兒子的癡心,雨中目送的永恆畫面。童偉格的〈餘光〉,是在想像中對祖母的素描,溫和而綿長,舒緩而淡定,可供一切孩子憩息的懷抱。吳鈞堯的〈斷線〉,是看來將斷卻永難斷絕的兄弟手足之情,忽而長大了,忽而各自擁有不盡如意的人生,以及深深的疲憊和無奈。

  過去一年被書寫最多的人物,當屬高信疆先生。他的去世,是華人文化界的重大損失,在眾多懷念文章中,□弦的〈我、聯副、人間與高信疆〉,正像是一卷副刊歷史長圖,被攤展開來,在那禁忌重重,激流暗湧的年代裡,多少戰役與祕密。江湖一分為二,兩位盟主各領高人「龍戰在野」,引得人人矚目;-「煙硝四起」令讀者好奇,拿到報紙先翻看副刊,搶讀好文的年代啊,那樣輝煌,已一去不返了。

  陳玉慧〈敬愛的郎世寧〉是否將開啟她個人新的創作紀元?明清之際從歐洲遠渡而來的傳教士,只在歷史課本上聊備一格,作者卻以豐富的歷史資料與藝術美學認識,拼湊出他們的樣貌與精神。郭正偉〈無詩的女人〉獲中和庄散文首獎,以小說的敘事手法,寫出在瑣碎平凡生活中失去詩意與詩感的女人,領悟到生活本身的悲喜與尋常,也就是無字無句的詩。

  普通讀者對歷史文物與古代建築易於著迷,蔣勳的〈王羲之蘭亭序〉與漢寶德〈秋水共長天一色〉,可為代表之作,「蘭亭序」、「滕王閣」、「岳陽樓」、「黃鶴樓」,一般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建築大師與美學家的帶領下才能「發思古之幽情」。得獎達人馮傑擅長詠物,以奇想與詩意對地圖作出各種壯麗的譬喻與聯想,〈在紙上飛行〉獲得梁實秋散文優等獎,可謂實至名歸。當電子書挾風雨欲來之勢,威脅著已經岌岌可危的紙本書,這樣的探問不時響起:「將來有一天,紙本書是否會被全面取代?再沒有存在的價值?」愛書人鍾芳玲以飛行中的閱讀經驗〈飛行與閱讀〉,鄭重宣告,紙本不可能消失,因為它有不可取代的價值。

  袁瓊瓊〈生活裡看見的〉,女性特有的輕盈與慧黠,四段詠物小品的串連,作出一種均衡優雅的示範。心岱的〈來到曠野〉,以書法與墨香伏脈於人生,小時候寫字是個工程,太過沉重;退休之後遷居鄉間,河水與曠野的情境便是宣紙上的筆墨世界,豁達的領悟,令人嚮往。張耀仁在殘破的家庭與家人之間,送走那恆長撫慰人心的寵物貓咪,發出了〈最美的、最美的〉讚嘆。詩人李進文以靈動詩意寫瞬間閃在眼前的〈藍鵲飛過〉;鄭麗卿用〈迷途的鴿子〉勾勒農村青年雄哥的夢想與落拓,一為象徵,一為隱喻,皆意在言外。

  普通讀者也有對於生活界限的想像,在不同領域過日子的嚮往,於是,旅行成了時空膠囊,豐儉由人,自己規劃決定,可以比現實人生更理想。除了聆聽陳綺貞唱著「你離開我,就是旅行的意義」之外,還該讀一讀魯蛟(張騰蛟)的〈風景花東〉,那塊「很詩的濱海之域」,使許多詩人的靈魂沐過風,從而使他們的意志像石族那樣的堅毅。李儀婷童年時被「只會搞砸事情」的爸爸帶著翹了課,搭火車往宜蘭去,當女兒餓得連魚飼料都覺得好吃時,爸爸熱衷推薦好吃得不得了的福隆便當,父女倆卻只經過冷清清的月台,一個便當也沒看見。多年後她寫下了〈想念的記憶〉,難忘的是便當?福隆或是爸爸?視覺系的張英□用一種依戀的眼光注視一座山,既不是百嶽,又沒有公路,雖然存在卻不為人知,在〈丹錐山下〉用溫柔的語言,像對待母親又像戀人那樣的傾訴。

  離開我們的島向更遠處出發,羅毓嘉的〈香江拾遺〉,在人們熟悉的香港高樓巨影下,用雙眼捕攝那些無法入鏡的瞬間或是永恆,驟然發生又停歇的雨,成為恍惚的背景。詩人孫梓評〈花與人間事〉不僅抒情而已,明明是沉重的人間事,卻薄如櫻瓣之姿,飄過時間之河,離合悲歡總無憑,都給作者收進記憶之匣了。同樣是日本,王盛弘仿如晚明小品作家那樣的,在日式庭園裡閒坐,細數枯山水與壘石的修辭學。水姿與苔癬俳句,使他體會出微雨比豔陽天更適於遊園,得出〈美在實用的基礎上〉的結論。插畫家阿尼默的〈有時身在小人國,有時我是格列佛〉,很有畫面感的敘述著一則又一則旅途中邂逅的故事,有著童話的腔調,當然是成人式的。長期旅居歐陸的攝影師張雍,作為一個異鄉人,最期盼的卻是一道〈任意門〉,讓他隨時可以回到親愛的家人身邊。旅行的意義,當然不只如此。林懷民捐款促成的「雲門流浪者計畫」,五年來已有豐碩成果,他在〈出走與回家〉中,以自己年輕時的流浪,鼓舞更多年輕人出走,出走、回家再出走,直到變成一個更完整的人。

  在這紀念的一年,自然出現不少紀念性的文章,或是親身經歷的回溯;或是「搜孤」又「救孤」的把那些歷史的孤兒找出來,重新融裁成一幅浩蕩的時代拼圖。曾經是天安門廣場上的青年王丹,以〈難忘的一夜〉寫出風聲鶴唳的那個晚上,學生、老師與北京市民的大無畏,這樣高貴而聖潔。周志文〈風的切片〉記錄著飄洋過海從大陸落腳宜蘭,歷史如風將無根的人們吹得四散飄零,而這風中也有暖意,讓孩子在陌生的土地上昂然成長。龍應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無疑是這一年引起最多矚目、討論、省思與淚水的作品,無論在資料的蒐集、匯整或是形式的創新上,都讓視野更高大更廣闊。〈36.大出走〉出走之後的孩子或少年們,登達彼岸,開創出新格局,悲情少一點,豪情多幾分。王鼎鈞在年底發表了〈1949三稜鏡〉,總結創作《文學江湖》的心情,認為這本書應與齊邦媛的《巨流河》、龍應台的《大江大海》合讀。指出「《巨流河》詠嘆時代,《文學江湖》分析時代,《大江大海》演繹時代。」對這三部重量級作品有著允當的評價。瓦歷斯.諾幹的〈重回kanakanavu〉,宛如報導文學的紀實,連受訪者的口吻與腔調都完整保留。八八水災中的原住民,展現堅韌樂觀的態度,受災之後,他們想著的不僅是重建的問題,更是「正名」,更是回到「完整的人」(kanakanavu)的狀態。我們活在歷史中,我們書寫歷史,也用不同的眼光詮釋。

  從紫微命盤中,郝譽翔看見那些〈最壞的時光〉是確實存在的,一個敏感孤獨的少女,不管做什麼事都那樣乏味。爬梳著自己的內裡,顏艾琳感知到〈這些困境,存在著〉,成年人的洞察力,讓許多事的意義都不同了。其中的細膩與深刻,是女性文學特有的,哪怕無意標榜。不禁使人懷想,女性文學代表人物曹又方,在她的〈人間夕照〉中體會著老去的情味,處處是盎然的機趣,還有著通透的了悟,卻也像在預言著自己的遠行。

  得過許多文學獎的李順儀是個警察,於是,在〈用槍的時機〉中,警察不再是旁人故事中的角色,他博得了說故事的權利。聽警察說警察的故事,首先提出的難題是:「你是要十二個人幫你打官司,或者六個人幫你抬棺材?」那最合宜的時機,總難準備判斷。醫生作家黃信恩以〈扼口〉獲得聯合報散文大獎,為人診病時,總要求「嘴巴張開」,而「嘴巴閉上」的同時,多少祕密深深潛沉。當H1N1疫情仍蠢蠢欲動,張口扼口之間,竟也醞釀成人類的劫難。某些活動卻是必須張口才能享受的愉悅,美食作家焦桐在〈論吃飯〉中擺落所有精采絕倫的添加滋味,只談煮飯與吃飯,最簡單的品味竟散發最誘惑的想望,令人也想像他那樣的,一碗白米飯配一塊香煎白帶魚,無比滿足。時尚達人許舜英寫下〈二○○九春夏必備單品---薏仁蒟蒻綠豆湯〉,對於所謂的「必備單品---薏仁蒟蒻綠豆湯」,僅僅一句帶過,卻在她蒐尋「台灣製造」單品的歷程裡,讓我們領會到一種美好生活的小確幸。陳芳明為其「手稿著作展」為文的〈書寫就是旅行〉,見證了一位學者也是作家的長途跋涉,「書寫是近乎靜態的行動,文學是近乎脆弱的符號」,卻也是最具力量的一場旅行。

  神小風以〈親愛的林宥嘉〉得到時報散文評審獎,也將流行文化與創作者的關係緊密連結。向來呈現出的「一大片」崇拜者,聚焦而清晰起來,成為「一個」崇拜者的自白。崇拜偶像的幽微、複雜及熱烈,與愛情的差異何在?是因為寂寞嗎?崇拜者宣告:「這是愛情。」崇拜者可以理解,這是一種「愛對於不愛」的情感,但愛情不是。郭強生的〈猥褻〉藉由王爾德與波西的愛情,揭露了儘管我們憧憬的愛情無比單純、狂喜而神聖,然而,兩種不同性格的激撞,卻只換來「複雜、沉溺、陰暗」,如此不堪一擊。在愛情中我們赤裸自己,無法自拔,最終只是對愛情的猥褻而已。楊苾的〈私讀密寫,戀人絮語〉是與羅蘭巴特的對談,對自我與愛情的解構,反覆迂迴,時暗時明,得出一個暫時的結語:只有距離,能隔開一切熱愛與不愛的,讓愛情變為永恆的銘刻。

  這已經不是一個「造神運動」的時代,而在民國九十八年的散文裡,我們看見了隱地所造的〈一日神〉:「一日喜,一日怒……一日甜,一日苦……創造神、破壞神、保護神……」無人可以擺脫這天羅地網。對於時間有深刻體會的人,方能造出這日日皆不相同的神。每一日的心情狀態,看來應該由我自己掌握,其實又不盡然,總會被那麼多不可預測的因素左右,如有神力。隱地先生投身出版工作三十五年,對台灣文化發展貢獻卓著,並持續戮力於文學創作,新詩、散文、小說等等,他的熱情活力與創意之豐沛,確實令人嘆服。

  九十八年度散文獎的榮耀,非他莫屬。

  這是為普通讀者編選的一本散文集,基於編選者能力的不足,遺珠與缺漏在所難免。而收錄過程中偶遇的阻礙,使我更加感謝同意並協助本書順利出版的四十七位作家們。在長達一年的工作時間裡,閱讀著工作夥伴與出版社編輯蒐羅而來,一整年報章雜誌上的散文作品,真是一場豪奢的饗宴。這一年,過得特別緩慢也特別倉促,而充實飽滿的快樂,是難以描摹形容的。

  閱讀,是一種無聲卻龐大的靈魂蛻變,親愛的普通讀者,讓我們開始吧。

張曼娟




其 他 著 作
1. 野渡無人舟自橫:神仙怪異
2. 神女生涯原是夢:煙粉優伶
3. (清)雙燕雙飛繞畫樑─愛情婚姻
4. 春城無處不飛花─婚戀家庭
5. 一片冰心在玉壺──名臣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