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笨蛋!問題在領導

笨蛋!問題在領導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281105
南方朔
有鹿文化
2010年12月03日
93.00  元
HK$ 74.4  






* 叢書系列:看世界的方法
* 規格:平裝 / 256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看世界的方法


商業理財 > 管理與領導 > 組織/管理














@小職員、大主管、最高領導者都該看此書,南方朔抽絲剝繭、一針見血的為我們揭密,原來你我身邊發生過的大小事件與熱門話題,起因都是「人」!只要從這些事例中學習「待人」和「帶人」,就是「好領導」!因為──世上沒有笨蛋,只有會不會領導。

  領導是一種藝術、一門哲學、一帖補藥……

  《笨蛋!問題在領導》,為你提供二十一世紀各領域領導必備的「教戰守策」!

  ★你是組織中的「獅、狐、鴿、蛇」性格?如何心服、如何口服?全球化是弊、是利?領導的包羅萬象、百家論點,南方朔一次剖析、去蕪存菁。

  ★有時需強硬、正直不可缺、高壓與放任、適時的運用手腕……服了「領導」這帖藥,想不陷入都難。不論古今中外,如何活用高明與高尚的領導,為必修之課題。

  ★上班族該如何優雅地進入權力的核心?專案負責人要怎麼令老闆、部屬和客戶信服?企業組織追求成就,需要怎樣的CEO領航?南方朔以古鑑今,不談深奧理論、直搗問題核心,詳舉古今中外實戰實例,告訴我們領導,只有合不合時宜與有沒有效。

  ★柯林頓一句 ”IT’S ECONOMY, STUPID” (笨蛋,問題在經濟)成為他順利入主白宮的經典名言;但是,台灣的歷任總統,卻讓「領導」成為國運興衰的最大關鍵數。南方朔做為台灣「民間最用功的學者」,「永遠站在權力的對立面」,目睹世上成功的領導者與台灣三任總統作為,以及二十多年台灣特有的怪現象、寶島藍與綠。分析成功的領導,如何化繁為簡,單一、有用,建設性地指陳新世紀最精進的「領導之道」(leadership)

  當領導都不「領導」,再好的管理也沒用!

  團體或組織,不論大小,要營運、要前進,領導與管理是致勝關鍵!領導重決策,管理重執行,領導者就像船長,管理者就像大副,管理學洋洋灑灑,但領導力該從何學起?

  本書從國家領導人的高度來談「領導」,「民間最用功的學者」南方朔,藉由古往今來的生動事例,並援引古今中外「正典範」與「負典範」的帝君領袖,以及東西方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哲學等思潮、著作,來剖析好領導的本質與力度,並洞徹壞領導的無能詭計。不論你身處在團體組織的哪個位置,懂得領導就能直指問題的核心,帶領個人與團體朝「更好的未來」前進!

  雨果藉著他的文學,告訴每一個人都有成為更好自己的可能;
  南方朔藉著他的筆,告訴每一個人走向更好人生的領導之道。

作者簡介

南方朔

  本名王杏慶,一九四六年生,台大森林系、森林研究所畢業,文化大學實業計劃研究所博士結業。早期是黨外雜誌的健筆,並親身參與抗爭運動,曾任中國時報記者、專欄組主任、副總編輯、主筆等職,以及《新新聞》總主筆。

  南方朔先生著作等身,早期著有《憤怒之愛》、《另一種英雄》、《文化啟示錄》和《自由主義的反思批判》等,關注社會文化政治的演變和思潮的介紹;近來以「語言」為範疇,陸續出版《語言是我們的居所》等系列書籍五本;近年再以「嗜詩」人的身分,出版了《詩戀記》、《回到詩》,呈現閱讀與寫作的光和熱。

  除了這些身分和著述,南方朔更是一位專業的讀書人、具洞見的觀察者,大量閱讀並長期觀察台灣及全球發展,總以古往今來的帝王人物、東西思潮的理論著述,寫下領導的本質、高度及視野,領導的位置或許不同,「領導之道」卻是放諸四海皆通的。

  著作:
  《另一種英雄──反體制的思想與人物》,1987
  《捉狂下的興嘆》, 1991
  《憤怒之愛:60年代美國學生運動》, 1991
  《“反”的政治社會學》,1991
  《文化啟示錄-三民叢刊61》,1993
  《自由主義的反思批判》,1994
  《李登輝時代的批判》,1994
  《敬告中華民國──給跨世界台灣良心的靜言》,1995
  《如何作一個積極的公民》,1995
  《語言是我們的居所》,1998
  《世界末抒情》,1998
  《經濟是權力,也是文學》,1999
  《語言是我們的星圖》,1999
  《有光的所在》,2000
  《語言是我們的海洋》,2000
  《除魔與昇華》,2001
  《在語言的天空下》,2001
  《給自己一首詩》,2001
  《語言是我們的希望》,2002
  《詩戀記》,2003
  《魔幻之眼》,2003
  《白遼士浮士德的天譴》,2003
  《語言之鑰》,2004
  《靈犀之眼:閱讀大師2》,2004
  《感性之門》,2004
  《回到詩》,2005
  《新野蠻時代》,2006


ヨA南方朔

【輯一】領導力
領導人不要只盯著他們自己的那個位子,而是要去激勵、創造及分享一種能夠凝聚人心的願景。「偉大事務」不是要搞什麼豐功偉業,而是去和人民共享熱情與願景。

林肯的靈魂
伊莉莎白一世的逆境領導
領導的守則
誤國的自戀型領袖
當領袖不領導
BB玩具槍打不了仗
真無能,還是假孬種?
七宗壞領導
君子惡居下流
獅、狐、鴿、蛇的政治性格
領導的謊言
請鬼拿藥單
運氣不能當本領
水溝裡的萬言書
講話風格定勝負
優秀的個人搞出三流的國家
民主貴族傑佛遜

【輯二】經濟力
開國英雄與創業豪傑,由於他們的生命與事業結合為一體,他們的創業僚屬也自然而然的榮辱與共。他們像家庭成員般盡忠,對團體的成敗隨時都保持警覺和警戒。有這種精神的國家和企業,等於是個生命狀態良好的有機體。

小羅斯福的經濟新政
消除金融文盲
認同經濟學
從美國金融國災到台灣政策災
經濟危機「戰」起來?
悲慘指數
畢業即失業
兩層經濟論
漲和不漲都不行
瞎子摸「數字」
回不去的幸福時光
聖誕老公公的政治
剝削到底的高鐵案
梭魚政治
徵不到的稅
切不斷、理欲亂的黨產問題
新富階級的低檔社會
經濟「內部自主性」

【輯三】安治力
一個夠資格的領導人應當是「一個組織團結與共識的象徵」,他必須是那個組織的凝聚點,而不能成為力量分散的來源;從掌權之日起他就要在極短的時間內建立起自己的信用,使自己的團隊與有榮焉,使對立的另一方視他為可敬的對手。

眾人皆懼我獨勇
不能射殺帶來壞消息的送信人
正當性危機
道德勇氣
無間道在台灣
黑白同一掛
黑白共治?
以反貪興,以貪腐亡
解析「金瓶梅」式的弊案劇情
人與獸一線間
製造問題的台灣領袖
誰用敗德詛咒台灣
修辭莫若修心
X很大,輸很大?
無能併發症
「和解」不等於「鄉愿」
柔性的宮廷版權鬥
危機倒數「內爆」
政府「推手」不「共構」
有土斯有財
誰該來共苦?

【輯四】開創力
「轉型」就是要把「以前可以,現在不可以」的事轉掉,而規劃「以前不可能,將來可能」的事。好領導全以膽識智慧開創希望,超越自己的限制與狹隘,在共同提升的領導下創造出追隨的氣氛。

全球化的新領導
台灣需要被重新「發明」
重建價值制高點
感恩與歉意的新政治
願他們被「更好天使」所觸摸
八卦經濟
「心服」才能「口服」
不被看見焦慮症
思想重建的國家
欠學很危險
媚俗火星文
胡錦濤和章子怡的「公關之旅」
歐墨洛教授的「失敗學」
願台灣政黨都有位金諾克
詮釋的循環
平庸政治
當Nobody變成Somebody
蓋洛普領導研究
催生「人道政府」
不向壓迫和誘惑低頭!
轉型政治學


?

批判平庸,為台灣呼喚領導力!

  美國期中選舉,由於選民對歐巴馬政府不滿,民主黨因而遭到六十八年來的最嚴重挫敗。

  民主黨慘敗之後,《洛杉磯時報》有一篇社論對歐巴馬的領導風格做出了針砭。該社論指出,歐巴馬乃是個「交易式的領袖風格」(Transactional Leadership),而不是「轉型式的領袖風格」(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它的意思是說,歐巴馬並不是沒做事,但他做事好像是做生意一樣的精打精算:這個要討好,那個不得罪,例如他推出的健保方案,討到了窮人的歡心,他在健保的執行上,他又向藥商及保險業者等示好放水,用舊式的說法,乃是他的改革非常的機會主義,顯得有點半生不熟的半調子。至於,「轉型式的領袖風格」則不然,這種領袖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有甚麼方向與目標,在方向的帶動下,他們的改革就會有較強的理想性,而歐巴馬的畏首畏尾,前後不一,其實已暴露出他的政客本質。選舉時,他信心滿滿高唱「改變」口號,好像是個改革政治家,美國選民也期待他是個改革政治家,但這場期中選舉下來,他那種改革政治家的光環已被打掉了。

  因此,《洛杉磯時報》說他是「交易式的領袖風格」,而非「轉型式的領袖風格」,這對歐巴馬來說,乃是相當嚴重的指責,他擔不起「轉型」的重責大任。這時,我們已有必要去申論「轉型」這個概念了。

  「轉型」這個詞,今天已成了全球在廣泛使用的時代關鍵字。如果我們稍做查考,即可發現這個詞乃是起源於一九八七年。當年「美國政治科學協會」(APSA)在芝加哥舉行年會,在該次會議上決定成立「生態及轉型政治小組」,該小組由美國大學教授費雪(Jeff Fishee)擔任召集人,美國名校許多位有關人文心理學、未來學、政治運動學者,以及生態可持續發展的研究者,還有電訊民主的專家都是重要成員。在該次會議後,「轉型政治」(Transformational Politics)這個名詞開始進入了當代政治思想及實際政治的日程表,「轉型」也因而成了時代性的關鍵字。

  根據美國加州聖瑪莉學院政府研究教授伍爾波特(Stephen Woolpert)等人合著的《轉型政治學:理論、研究及實踐》一書所述,「轉型」這種概念乃是一種社會進化觀的顯露,從二十世紀最後二十年以來,人類社會已出現了巨大的結構性變化,人們的意識改變,已使得女性主義和生態環境主義興起,尤其是資訊科技和傳播媒介的發展,人們的主體認知增強,已使得人際互動更趨複雜,這些都是社會內容的改變,已使得既有的社會及政治文法應接不暇。就知識理論而言,這意謂著人類社會已到了「舊典範」(Old Paradigm)難以為繼,而「新典範」(New Paradigm)開始登場的時候了。

  美國學者用「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的觀念,設定出「轉型」這種說法,在近當代政治學上乃是一個重大的觀念革命。因為「轉型」這種觀念乃是一種具有主體認知,有目標性和方向感的思惟方式,一個社會的型要往那邊去轉,這乃是一個社會重大的方向性決定,對該社會的領導階層乃是個至關重要的課題,這意謂著他們必須要有目的性的願景,而且還要有針對該願景去做出整體規劃的能力,而這種討論問題的方式,在西方,特別是美國可謂斷層已久。

  近代西方,甚至全世界,由於都出現過許多政治狂人和災難,因而戰後的美國政治學遂開始不談領導的問題,只談民主,而且將民主絕對化,以為民主就可解決一切的領導問題。這種只談民主,不談領導的政治學,到了最後,它將一切都簡化成了民意。這種趨勢使得政治領袖們愈來愈不領導,任何人如果去談領導,很容易就被扣上是在鼓吹「強人人治」的帽子。

  其實,早在民主政治發展之初,西方的理論家裡就已有人指出,民主誠可貴,但領導亦絕對不可廢,否則民主就只全讓「平庸」(Mediocrity)當道,早期的美國民主理論家裡,著名建築工程師克蘭穆(R. A. Cram, 1863-1916)即指出民主選舉當缺乏了有品質的領導,最後就會招致「平庸的報應」(The Nemesis of Mediocrity)。二十世紀這些民主理論家的觀點當然不一定對,但戰後政治學的只談民主不談領導,終於在一九八七年受到重要學者龐斯(Tames M. Burns)的注意,他發現到美國自從甘迺迪、馬丁路德.金恩之後,就再也沒有偉大的領袖型人物。他所謂的偉大,並不一定是要有甚麼豐功偉業,而是要替國家創造出新的可持續努力及分享的願景,他在一九七八年所著的《領導》一書裡,首次把「偉大」這個價值放進了政治領導人物的品質要求中。

  戰後的政治學只談民主而不領導,除了政治學家本身有心理障礙,恐懼說領導會被誤認為是在鼓吹人治之外,這其實也和戰後的民意政治及媒體發展有關。戰後的社會發展加速,代表不同利益主張的民意日益蓬勃,特別是在一九六○和七○年代,社會的多元化加速,搞政治的人物顧得了這派民意就會得罪另一派民意,為了安全,遂養成一種「迴避」(Avoiding)的習性,那就是在各種民意眾訟來定時,就迴避掉問題,只有等到糾纏的民意自己理出了頭緒,才去做出選擇。在理論上這被稱為「社會過多元時的停滯不進」(Stagnation of Hyper-Pluralism),聰明的政客則是每天看著民意辦事,前總統柯林頓即是按民意辦事的翹楚,美國當代主要政論家喬.克萊恩(Joe Kleine)即評論曰:「 一個領導人只是跟著變動不居的民意辦事,這種是誰都會做,我們還要你做甚麼?」

  政治人物畏懼和討好民意的現象,喬治柏森大學教授柯文(Tyler Cowen)則指出,一個成功的政客必須和通俗文化做觀眾注意力的競爭,因此他們主要的工作,乃是討好選民,讓他們感覺良好。於是只會做秀而不會做事的政治人物遂告出現,柯文教授甚至指出,在一個媒體緊密審視的社會,只會使得政治人物更加不誠實,他們只會討好公眾的胃口,以防止被罵。這種政治人物開始時胃了贏得選舉還會去冒著風險做出改革者的樣子,但當選後為了保住位子,就只求安全而去討好選民,已不可能去提出自己的願景。政治的大平庸遂告出現。

  近當代政治學由於只談民主,不談領導,它造成了政治學的平庸化,而政治學的平庸化即現實政治平庸化的基礎,政治人物不再努力的殫精竭慮帶領國家創造新方向新共識,當時代的新問題出現,他們也無法去面對,如果我們回溯近代重大的方向性問題,如污染問題、生態環境問題,它們都是社區人民發動激烈的抵抗運動所致,而這些運動初起時政府體制都強力的加以打壓。這即是政治人物領導性喪失的證明。也正因為政治學已不談領導,所以近代的領導學遂由政治學這個領域被割讓出來給了企管學,到了現在,企管中的領導學已逐漸由企業領導升高到談政治的領導。

  由近代政治學及實際政治中在領導問題上的棄權和墜落,我們已可注意到近代政治領袖人物的平庸化與墮落,其實是有原因的。當政治學家不對政治領袖的領導功能做要求,政治人物在這個媒體時代,當然犯不著去扮演可能得罪人的領導角色,寧願像個明星式的天王去做秀,討得民眾的掌聲與歡心。歐巴馬這個失敗的例子,它那種「交易式的領袖關係」,已顯露出他其實不過是個擅於媒體操作,會讓自己在人民掌聲中竄起的人物,但在實質上它對美國社會卻缺乏了願景,因而這邊要討好那邊也要討好,向個精打細算的小生意人,最後終於難免「從那裡竄起來,也在那裡摔下去」的命運。

  也正因此,「轉型」這個概念的出現,對政治學、實務政治或領導學,可以說是具有重大的意義。一個社會要往那個方向轉,在轉型的過程中有甚麼新價值和新制度要建立,這乃是領袖人物不可辭卻的職責,「轉型」這個字,它的真實意義乃是要恢復政治領袖級人物早已忘記掉的領導職能啊!

  根據以上所述,已可看出和社會都需要有能力有擔當的領導人物,在民主社會尤其如此。由近年來全球的變化,人們已看到太多平庸型的領導人物,他們缺乏遠見和能力,可以一時之間利用歷史所給予的機會而竄上舞台,但因為缺乏願景與能力,最後終於錯失了這樣的機會,因而耽擱掉了整個歷史的轉型進程,而台灣就是個很好的例證。

  過去二十年,乃是台灣由威權過渡到自由民主的階段,就社會及政治發展的角度而言,這是個大轉型,要在轉型中超越過去的惡習和創傷不平,要在轉型中打造社會的新共識與新願景,而更重要的是要在轉型中建造出良好的民主法治文化,在這樣的過程中,社會雖然有自己的任務要完成,但最關鍵的角色無疑的仍在於政治領導人物的身上。

  台灣過去二十年,乃是民主轉型的混亂二十年。第一波登場的領導危機乃是李登輝時代的整個領導群亂局。眾所週知國民黨乃是個高度封建性的政黨,封建性的人際關係和權力關係建構出,國民黨權力上層的省籍矛盾,台灣的一般人由於生活領域的相同,早已沒有了省籍矛盾的因素,但搞政治的人卻都不得不承認,它乃是國民黨上層政治的主軸。在李登輝時代,整個國民黨上層不斷分裂鬥爭,宛如古代宮廷鬥爭的現代版。當一群舊特權勢力集團,感覺到他們的權力受到威脅,而挾帶著群眾來掩護他們的失去權力的恐懼,這種由上層所發動的權力鬥爭,對一個社會的文化及政治發展遺害最大也最久,國民黨舊勢力的這種鬥爭,由新黨而親民黨,再到連宋鬥,一直延續到後來的馬王鬥,它成了台灣政治轉型失敗的主線。當整個當權的國民黨上層都耽於權鬥,政治轉型的有效領導又怎麼可能?

  及至陳水扁主政,除了朝小野大的惡性鬥爭持續之外,陳水扁又再把過去那種被迫害妄想擴大,另一種的愛台灣民粹主義又被煽起,甚至成了貪腐有理,台灣政治轉型再次成為不可能。

  而到了二○○八年國民黨再次政黨輪替上台,這個政府擅長媒體操作,但卻缺乏足夠的治理能力:「八八水災」即充分暴露出那個政府在當為之時而不為的平庸無能,而它在財經問題上又只會一逕偏向於資方,惡化了台灣貧富差距,而胡亂搞的許多花大錢做秀,實惡化了台灣的財政,迄至目前,台灣的國債已達台幣五兆,而隱藏性負債則達十三.三兆,這是何其可怕的情況。除了治理能力堪疑外,更值得注意的乃是這個政府已執政兩年半,但縱使到了今日,它還是動輒將問題推給前朝。這樣的風格又怎麼可能使人民對它有信心呢?

  因此,台灣在過去二十年裡轉型轉得七七八八,歸根究柢,權力上層顯然要負擔很大的責任。這也是近來我的寫作主題之一,我深信政治評論者必須站在權力的對立面,只有站在這種位置上,對當權者進行評論,才可發揮監督警惕的作用,批評的功能等於是在為台灣呼喚領導力!我深信政治人物的天職,就是要對一個社會有願景,願景乃是一個社會共同福祉之所繫,政治人物如果怯於負責和領導,他是不夠資格坐在位子上的。

南方朔




其 他 著 作
1. 馬政權的開場、中場與收場(上)開場【新修版】
2. 馬政權的開場、中場與收場(中)中場【新修版】
3. 馬政權的開場、中場與收場(下)收場【新修版】
4. 曾經 世紀末抒情
5. 馬政權的開場、中場與收場(下)收場
6. 哭泣的台灣-- 看民進黨執政八年
7. 回到詩
8. 魔幻之眼
9. 詩戀記
10. 除魔與昇華
11. 文化啟示錄-三民叢刊61
12. 捉狂下的興嘆-三民叢刊32
13. 0054. 語言之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