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著有15本書及上百篇論文,並常接受電視訪問,包括巴西、中國、南韓、荷蘭等國的電視節目。他的重要著作有《繁榮的治理之道》(Governing for Prosperity)、《政治生存的邏輯》(The Logic of Political Survival)、《競選的策略》(The Strategy of Campaigning)、《戰爭陷阱》(The War Trap)等。
賽局理論可以運用在解釋、預測甚至影響許多國際、社會、經濟、戰爭、個人的行為與活動。因賽局理論得到諾貝爾獎的至少就有John Nash(1994)和Thomas Schelling(2005)。本書作者布魯斯.布恩諾.德.梅斯奎塔(Bruce Bueno de Mesquita)是賽局理論運用的大師,我之前也讀過他在1981年出版,利用賽局理論與期望效用理論來解釋戰爭與衝突的《戰爭陷阱》(The War Trap)。
梅斯奎塔曾有超過二十年的時間,任教於羅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Rochester),而他的基本思路就是在這段期間成形的。羅徹斯特位在紐約州西北一隅、安大略湖南岸,在數位科技尚未發展成熟的年代裡,曾是全球光學工業的重鎮,繁華盛極一時。在那個年代裡,在政治學大師威廉.萊克(William H. Riker)的號召下,羅徹斯特大學聚集了一群年輕教授和博士生,他們捨棄了個案分析和哲學思辨等政治學傳統研究方法,卻引入了賽局理論和統計學來分析選舉、立法程序、公共行政、憲法和國際關係。這些人及其後進所共同發展出來的,就是今天大家常聽到的「理性選擇」(Rational Choice)學派。而當年梅斯奎塔也參與其中。
本書作者梅斯奎塔(Bruce Bueno de Mesquita)教授是美國重要的國際關係學者,在1960年代末期於密西根大學攻讀政治學博士撰寫論文時,因閱讀賽局理論(game theory)大師、羅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Rochester)萊克(William H. Riker)教授的經典著作《政治結盟理論》(The Theory of Political Coalitions)而著迷。當他發現該書有一邏輯上的錯誤,而寫信給萊克教授求證後,萊克教授在1972年聘他到羅徹斯特大學任教,建立了該校採用數學模型進行政治分析的權威地位。
由於梅斯奎塔數學模型預測的表現極其精準,又是受到尊敬的學者(有十六本專書和上百篇學術論文),因此經常受到美國政府及企業界的邀約,讓他不僅名利雙收,更成為政治學界將賽局理論形成主流的重要推手。不過儘管梅斯奎塔的預測能力無庸置疑,但他也曾失準過。在1986年出版的《五星旗下的香港》(Red Flag Over Hong Kong)一書中,他預測香港的媒體在九七年後會成為港府的工具,雖然有不少批評家認為香港媒體偶爾會進行自我檢查(self-censorship),但沒有人會接受港媒是港府工具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