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日本人也不知道的日本語3:敬語、人物對話、書信書寫、文化歷史……學會連日本人都會對你說「讚」的正確日語
定價87.00元
8
折優惠:
HK$69.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心的密碼:佛教心識學與腦神經科學的對話 Two Views of Mind:Abhidharma and Brain Science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5985400
克里斯多福.德查姆斯
鄭清榮、王惠雯
法鼓
2010年11月01日
140.00 元
HK$ 119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大視野
* 規格:平裝 / 288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大視野
分
類
宗教命理
>
佛教
>
其他
同
類
書
推
薦
馬鳴菩薩:弘傳大乘
生命的流轉與還滅:十二緣起初探
茶園裡遇見佛陀
從《金剛經》探討原始佛教與大乘佛教的關係
國家、知識、信仰:《佛學叢報》與清末民初佛教的近代轉型
內
容
簡
介
衁滿u心」與科學的「心」,有何異同?
這兩種心的觀點,是否能互相學習、彼此互補,
揭開一幅更完整的心之全貌!
對佛教而言,「心」是指覺識;對科學而言,「心」則是作用中的機械,一種可藉由分析其過程與組成而加以了解的機器運作。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思想體系之間,是否有值得彼此互相學習之處?
本書作者以認知神經科學家身分,與數位知名佛教修行人展開對談,企圖探討東方的佛教心識觀與西方的神經科學在探討感知、思維和覺知方面的異同。他提出了兩者在研究方法、假設及目的上的差異,並發現:雙方的觀點對彼此皆有極大的啟發,能幫助對方應用新的研究方法,解決長期懸而未決的問題。
論點清晰,說明了佛教心識學與科學兩個體系皆有值得尊重的洞見與共通的主張,彼此是互補而不矛盾的,對有心從不同觀點切入,以全面探究「心」之現象的讀者而言,是必讀的佳作。
作者簡介
克里斯多福.德查姆斯 Christopher deCharms
認知神經科學學者,致力於研究感知、思維與主觀經驗如何從大腦的生物機制生起,探討在經驗與神經運作兩種層次上,何謂覺知的狀態。他近年來專注於研究一系列能即時掃描大腦,將大腦活動視覺化的技術,並創立Omneuron生技公司,進行磁振造影科技的研發與應用。
譯者簡介
鄭清榮
台灣雲林人,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畢業,曾任中國晚報國際新聞中心主任。譯有《太虛》(法鼓文化)、《抓住心靈時刻》(天下)。著有《郭正道八段錦與淨坐》(原水)、《鐵漢慈顏》(上游)。興趣為寫作、翻譯、品茗與氣功。Email:martintw39@hotmail.com
王惠雯
現任華梵大學人文教育研究中心專任副教授、藏傳佛教文化研究室負責人,圓光佛學院兼任教師。輔仁大學哲學博士、碩士,政治大學學士(主修哲學,輔修新聞)。譯著:《邁向解脫之路》(夏春梅合譯,台北:聯經,1997)、《大乘佛教教育實踐理論論文集》(中壢:圓光佛學研究所,2006)。
目
錄
@篇 本書目的
導論
第一章 交流的好處:與達賴喇嘛對談
第二篇 貼近西藏的心識觀
第二章 貼近西藏佛教的心識觀
第三章 心之隱喻大不同──達賴喇嘛的觀點
第四章 與洛桑嘉措法師對談:心識與心智因素
第三篇 佛教與科學
第五章 佛教是科學的嗎?不對
第六章 與康楚仁波切對談:不同的權威性基礎
第四篇 感知真實
第七章 西藏的阿毘達磨和西方腦神經科學
第八章 與達賴喇嘛對談:感知的外境
第九章 與拉諦仁波切對談:感知和心的明了性
第五篇 對於真實性的想法
第十章 西藏阿毘達磨和西方神經科學中的概念
第十一章 與唐卻法師對談:思維的對象
第十二章 與拉諦仁波切對談:觀念、概念和名言
第六篇 經驗的記憶
第十三章 與康楚仁波對談:回憶以及心的自由
第十四章 與拉諦仁波切對談:記憶和心的精微氣脈
第十五章 與唐卻法師對談:心識與記憶的客體
第七篇 結論:我們能夠學些什麼?
第十六章 透徹了解裡裡外外的心
致謝辭
全書註釋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