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後所引起之心理精神方面損傷是造成勞工無法回復正常工作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再回到工作後因心理精神損傷而再度離職的比例也逐漸增加。到目前為止,在台灣並沒有針對曾經在職場工作時引起之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之罹患率與其危險因子進行調查。由於職傷引起之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已列於職業病補償項目當中,因此,本研究計畫之整體目標為建立職業外傷後之 PTSD之診斷基準、了解最常發生之各項職業外傷(骨折、上肢開放性傷害、壓輾傷、燒傷、顱外傷)在發生之後,依其嚴重程度對於勞工精神狀態之影響、了解因職業外傷引起勞工發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發生率、了解何種外傷及何種危險因子,在職災後發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機會較大、各項外傷以及其嚴重程度對於勞工發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發生率之影響。本研究除了參考國內外文獻與我國職業疾病診斷認定基準,並與精神科、職業醫學科專家舉辦諮詢會議,完成建立我國職業外傷後PTSD診斷認定基準及後續相關研究策略。本研究使用之評量工具為簡式精神症狀自陳量表(Brief Symptom Rating Scale, BSRS-50)、中文版簡式創傷後壓力疾患量表(an acronym for four items: Startle, Physiological arousal, Anger, and Numbness, SPAN-C)、與中文版迷你國際神經精神會談工具(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Mini-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 MINI)。計畫分為兩階段式評估調查,第一階段在勞工受傷發生之後的三個月以郵寄問卷方式寄給3143位勞工填答,作為問卷評估,而對未完整填答者,再以電話追蹤以達成完整填答,問卷內容包含BSRS-50與SPAN-C。第二階段則是針對問卷初篩發現可能有精神問題,尤其PTSD者,由精神科專科醫師使用MINI作電話訪談,進行診斷之篩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