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 定價117.00元
  • 8 折優惠:HK$9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宦海風月 8 雄州行

宦海風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810590
斷刃天涯
黃銘惇
紫宸社
2011年5月02日
66.00  元
HK$ 56.1  






悃t列:名家小說
規格:平裝 / 240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文學小說 > 科幻/奇幻小說 > 歐美科幻/奇幻小說








〝痕滷▲桷糽韞倥迭A而孟覺曉也即將展開下一步行動──掌握河間府的兵權!只不過,身為文官的孟覺曉,真有辦法壓制住一票糜爛至極的士兵嗎?

  料理完河間府內的大小事後,孟覺曉的手,終於探向北地貿易司的所在地──雄州。然此地內部的情勢,可不比河間府,其渾水之深,更是深不見底....

  孟覺曉究竟會用什麼方法,瓦解北地貿易司內的所有利益集團?


】只有神,才能說要有光就有了光!
【甘耀明】小心《狗郎心》的主角就在你身邊……
【翁慧蘭】一本超越時代藩籬的科幻小說
【Freddy】一本讓你我想像力大放大開的禁書!    

譯者序
【黃銘惇】當荒誕的故事慢慢變成了事實……

第1卷
在心裡面,牠已經下了一個決定:這一條可憐的狗命不願意再奔波了,
牠決定讓死神終結自己的苦痛。

第2卷
「親愛的女士!我將為您移植猴子的卵巢。」
他用嚴肅的眼神宣告診斷結果。

第3卷
他究竟是什麼人呢?
在狗兒的童話世界,他是偉大的魔術師與法師。

第4卷
他用一把特殊鋸子的尖頭架在第一個洞上頭,開始鋸開頭顱,
就像製作婦女的首飾盒一樣。

第5卷
今天他的尾巴斷掉了。他非常明確地說出「啤酒店」這個字。
錄音。只有鬼才知道,,這代表什麼意思。

第6卷
捻熄香菸,剛走了幾步,
他的牙齒突然發出聲響,接著把鼻子伸到腋下。

第7卷
他眼睛死死盯著玻璃罐內的腦下垂體,好像希望,這一團粥狀物可以解釋一連串事件的真正原因,
為什麼整間公寓的生活都被顛覆了?

第8卷
問題的可怕在於:他的心不是狗的心;
那是一顆人的心!

第9卷
在這天晚上,公寓裡只有讓人窒息與恐怖的死寂,
沒有一絲人性。

落幕曲
當醫生再回來,吹一聲口哨的時候,
從檢驗室的門後,走出來一條看起來很奇怪的狗。

導讀
【蘇淑燕】是狗心,還是人心?

top

導讀

是狗心,還是人心?

  《狗郎心》為布爾加科夫早期作品,是一部充滿諷刺的喜劇之作。布爾加科夫自詡為諷刺作家,繼承十九世紀俄國文學作家薩爾蒂科夫、果戈里的諷刺傳統。在1926年9月22 日年寫給國家政治總局的供詞裡他自承:「我的天賦在於諷刺,我筆下所描寫之事,也許深刻地傷害了共產制度。但我只能憑自己的良心行事,只能寫我親眼所見之事!我的目光被蘇維埃政權內的負面生活深深吸引,這些是滋養我創作的土壤:因為,我是諷刺作家。」隨後,在1930年寫給蘇維埃政府的信件中,他又重複了自己的諷刺性格:「我的作品充滿黑色和諷刺意味,因為我是一個諷刺作家。我描寫我們社會中五花八門的醜態,我用毒舌、充滿懷疑的眼光,看待發生在我們這個落後國家中的革命歷程…,更重要的是,我描寫我們人民性格中的可怕和黑暗之處,這些特點,早在革命前的作家,我奉之為師的薩爾蒂科夫,就已經關注過了。」

  布爾加科夫終生以諷刺時政為職志,用喜劇手法描寫莫斯科生活中種種荒謬之處,與當時左派作家喜歡歌頌蘇維埃生活的偉大與光明正好形成強烈對比。也因為這種「不合時宜」的寫作方式,讓他作品被禁,無法出版。從他的第一部小說《白衛軍》開始,文學評論界便發動一連串對他的攻擊,報章和雜誌上刊載數之不清對他的嚴厲批評和漫罵,稱他為反動者,是擁護舊勢力,仇視革命和蘇維埃政權之人,認為他對時政的諷刺皆是一派胡言,詆毀和汙衊偉大的蘇維埃政權。到了1930年,此種文學誅殺達到最高潮,他所有的作品都被下令禁止出版,戲劇作品則從各個劇院節目單中刪除,《逃亡》、《左雅之家》、《紅島》被下令禁止排練,《涂爾濱一家》從莫斯科藝術劇院下檔,布爾加科夫從文壇徹底地消聲匿跡。他的敵人歡慶全面勝利的來到,認為他已然被拋入歷史灰燼中,再也無法翻身。

  作品全面性的禁止出版、戲劇無法上演,造成布爾加科夫生活和財政上的嚴重影響,讓他生活無以為繼,得靠借債度日。他找不到工作來養活自己和妻子,沒有人願意聘他,沒有人敢用他。在走投無路之下,布爾加科夫寫了一封信給政府(就是前面提到的那封),用沉痛口吻敘述自己的絕望:「現在我已經毀了…,毀掉的不只是我過去的作品,還有現在的和將來的作品。我自己親手將關於魔鬼的小說手稿、喜劇手稿和《劇院》的第二部,扔到火爐內燒毀。… 現在等著我的是:貧窮、流落街頭和死亡。」他請求政府當局將他「驅逐出境」,因為留在國內無法寫作,對他來說無異於死亡。此信寄出之後不久,他接到了史達林打來的電話,在電話中史達林給了他一條生路,讓他前往莫斯科藝術劇院工作。

  有了史達林的許可,布爾加科夫有了工作,在莫斯科藝術劇院擔任副導演之職,《涂爾濱一家》也獲得重新上演的許可,布爾加科夫生活因此稍微改善,但是他的文學創作之路仍然坎坷。一開始和莫斯科藝術劇院合作愉快,他在這裡如魚得水,改編了果戈里的《死靈魂》、將普希金的生平改編成劇本,廣獲好評;自己還曾粉墨登場,滿足了戲癮;《涂爾濱一家》已經連演好幾年,成為莫斯科藝術劇院的招牌劇目。但是後來卻因為《偽君子》(寫莫里哀的一生)上演事件,而與藝術劇院鬧翻。這齣劇歷經五年排演,終於1936年首演,卻在只演了 7場之後,因為《真理報》上刊出一篇猛烈抨擊的負面評論文章,而被藝術劇院下檔。布爾加科夫認為藝術劇院沒有擔當,經不起一點壓力,心生不滿,於是憤而離職。他在寫給朋友的信件中,稱藝術劇院是他戲劇作品的「墳墓」,埋葬了他眾多的戲劇創作心血。離開莫斯科藝術劇院之後,1936年布爾加科夫受邀到大劇院,負責幫舞台音樂劇寫歌詞,一直到死。

  文學創作的不順遂和接踵而來的挫敗,對他的心靈和精神造成重大打擊,長期、不曾間斷地批評和迫害,讓他患上嚴重精神疾病,不敢獨自出門,不敢一個人走在路上,害怕黑暗、害怕孤獨,也害怕人群。《大師與瑪格麗特》中男主角大師的精神病,其實很大一部分是作者自己症狀的寫照。他的第三任妻子艾蓮娜.布爾加可娃在日記中提到,布爾加科夫經常沒辦法一個人出門,得要妻子送他去莫斯科戲劇院,或是大劇院上班。有時候她就在劇院中等待,等丈夫工作結束再一起回家,或是一起去作家咖啡廳吃晚餐。布爾加科夫也不諱言自己的病情,認為造成此病的原因,就是他被迫閉上嘴巴。對於一個作家來說,作品無法出版,就好像人被禁止說話,因為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抒發情緒與思想,與讀者進行對話交流,而這種對話和說話的權利,卻被當權者給剝奪,讓他硬生生成了啞巴。

  雖然心中充滿苦澀,打擊接踵而來,然而他並沒有放棄寫作。布爾加科夫並不喜歡大劇院裡的工作,不滿足於改編劇本或是填寫歌詞,因為這些工作耗費他大量的精力和時間,讓他無法專心從事文學創作。即便如此,在忙碌的劇院工作中,他依然筆耕不輟。利用深夜時間,在一個個不眠的夜裡,在一次次觀察月亮和月亮對話下,他同時寫著《劇院情史》和《大師與瑪格麗特》。一直到他預感來日無多,他放棄了《劇院情史》,專心寫《大師與瑪格麗特》。1930年底到1940年3月10日逝世前,他已經躺在病床上,無法起身,他仍然抓緊最後時間,口述心裡早已構思好的魔鬼現身莫斯科的故事。經過多次改寫,終於完成這部被稱為「夕陽之作」的《大師與瑪格麗特》,成為俄國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當讀者翻閱這部作品,看到撒旦大鬧莫斯科,替天行道,懲罰壞人,看到黑貓在屋頂上盪來盪去,和警察隔空開槍對射,卻無人受傷…。這些詼諧逗趣場景,讓人哈哈大笑,卻完全無法想像,隱藏在這笑聲中的無言淚水、對生活的絕望,和作者所經歷的、忍受的椎心刺苦之痛。

  痛苦在笑聲中得到昇華,也為他獲得了掌聲和世界級的聲譽,只是那不是在作者生前,而是在死後。他的第一部選集(兩卷本)出版於1955年,《大師與瑪格麗特》出版於1966年,《狗郎心》更晚,首次刊登在1987年,離作者辭世(1940年)整整過了27年。

  布爾加科夫的作品能夠面世,得歸功作家的第三任妻子,艾蓮娜.布爾加可娃(1893-1970)。她陪著作家走過人生最後八年(1932-1940),《大師與瑪格麗特》中的女主角瑪格麗特就是描寫她。她是布爾加科夫一生中的摯愛,兩人恩愛逾恆,如膠似漆。據說結褵八年,從未吵架。布爾加科夫臨死前,用虛弱、斷斷續續地聲音,對守在床邊哭紅了雙眼的艾蓮娜說:「我是為妳而寫,妳是我的繆斯……。」雖然明知小說無法出版,布爾加科夫還是持續創作,這個創作的動機就是來自於愛,對妻子深刻的愛。他在小說中把兩人這段刻骨銘心的情感寫了出來,也塑造了瑪格麗特這個永恆的女性形象。事實上,艾蓮娜不只是作家靈感來源,還是他的得力助手,晚年的布爾加科夫身體不好,無法執筆,經常用口述方式由艾蓮娜打字或是手寫,她實際上參與了作家30年代所有作品的撰寫。丈夫死後,艾蓮娜.布爾加可娃完整地保持了作家手稿,並且多次謄寫。她深信丈夫是天才,這些手稿是偉大的創作,為了出版布爾加科夫作品,她努力奔走,寫信給史達林,懇求解除禁印令。歷經多年努力,在她晚年,終於可以親眼看見作品集出版,看見布爾加科夫重新回到俄國文壇,被大眾肯定,被大力讚譽。她還被爭相邀請到國外演講,當她來到美國時,美國報紙以斗大標題寫著:「瑪格麗特訪美」、「瑪格麗特旋風來美」。她將大部分的作家手稿捐給俄國政府,讓後來研究布爾加科夫的學者可以閱讀手稿,了解作家的創作歷程。

  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艾蓮娜的堅持和努力不懈,布爾加科夫就不會被世人重新記起,他的作品就會淹沒在歷史的滾滾濁流中。在1962年9月7日寫給亡夫弟弟尼古拉.布爾加科夫的一封信裡,艾蓮娜提到自己這些年來的奮鬥和成果:「為了讓他的作品不被遺忘,為了讓他不平凡的人生可以為世人所知,我做了所有能力所及之事,盡了一切最大努力…,這是我活著的目標、我人生的意義。所有我在他死前所作過的承諾,已經都達成了。對於這點,我深信不已。」

  《狗郎心》這部中篇小說是布爾加科夫的早期諷刺代表作,與《大師與瑪格麗特》並列為最受讀者喜愛的布爾加科夫小說類作品(他還寫了很多戲劇作品),描寫狗變成人,最後又變回狗的故事。劇情異常荒誕,但是在看似荒誕不經的故事背後,卻有著作者對於20年代蘇維埃政權的諷刺,因為它的濃烈諷刺意味,和對時事的強烈批評,此書如同布爾加科夫其他作品一樣,命運乖桀,於1925年完成之後,因為通不過檢查制度的審查,而無法出版。當初布爾加科夫將作品送審時,心中還抱有一線希望,希望可以修改某些章節來符合當局要求,然而隔年(1926年)得到了殘酷的訊息,此書根本無須修改,因為書的內容不符合社會需求,無法出版。於是終其作者一生,此書被束之高閣,遲遲未能問世。這期間,還有劇院對此故事深感興趣,想要改編成劇本,排演上映,卻也因為通不過檢查制度而作罷。一直到1987年才第一次在《旗幟》雜誌刊登。從完稿到出版,隔了整整62年,比《大師與瑪格麗特》(寫於1929-1941,1966年出版)還要晚面世,此書命運之坎坷,可見一般。然則小說一出版,立即受到讀者大眾的熱烈歡迎,幽默逗趣的筆法,荒誕的故事情節,讓人深深著迷。

  故事一開始,是可憐的流浪狗沙里克,被人用熱水燙傷左半身,而奄奄一息,幾乎被風雪所吞噬。但是天無絕人之路,流浪狗被偉大的、享譽國際的布列奧普列斯基教授所收留,帶牠回那溫暖、豪華、舒適的房子裡。沙里克在這裡被餵得飽飽的,吃著上好食物,戴上頸圈,在暖呼呼的公寓里昏昏欲睡。牠以為自己抽中了狗的上上籤,從此可以在這個「狗天堂」裡,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但是事實上,布列奧普列斯基教授收留牠,並不是可憐牠、同情牠,而是為了醫學上的目的,他為沙里克進行了實驗性質的手術,在狗腦袋和身體裡植入了人類的腦垂體和睪丸,據此觀察這些東西的回春效用。但是,發生了醫學奇蹟,腦垂體和睪丸起了神奇效果,沙里克脫去身上的毛,開始用兩腳走路,並且學會說話…,狗硬生生變成了人。這項醫學奇蹟立刻在莫斯科引起巨大討論,教授家裡附近的巷子裡,終日人聲雜沓,擠滿好奇人群,想要一睹狗變成人的風采,教授的生活從此產生巨大變化。這個奇蹟讓布列奧普列斯基教授吃盡苦頭,成了他生活上的大災難。變成人之後的沙里科夫(這是他現在的名字),具備了器官移植者丘龔琴身上所有的劣根性:好吃懶做、愛喝酒、喜歡把妹、到處騷擾女性、彈三弦琴、舉止粗俗不雅、品味其差無比、穿著怪異,心胸狹小、到處搞破壞…。每次沙里科夫闖了禍,布列奧普列斯基教授都得為他收拾善後。然則沙里科夫不但不心存感激,還對教授的教誨和責罵產生怨懟之心,兩人無法和平共存。他被灌輸「平均分配理論」,一心一意只想攫取教授家裡的居住權力,和他平均分配豪華公寓裡的一切。於是他寫告密信,最後拿槍意圖殺害教授,卻招致了自己的死亡…。他被動了第二次手術,經此手術之後,他再度回復成為狗,從此在教授的家裡住下來,對教授崇拜異常…。

  布爾加科夫透過狗變成人的故事,來諷刺當時官方盛行的新人改造運動。所謂的新人改造運動乃20年代蘇維埃官方的一個政策,希望透過社會教育手段,改造工農無產階級,使他們適合共產主義的社會生存,培養出可以在共產社會生存的新人類。這個新人教化運動,最主要的目標就是使無產者道德完善。小說利用狗變成人的荒謬故事,來諷刺這個改造運動,不僅無法教養出道德完善之人,反而容易將人性中最黑暗的一面激發出來。

  故事中的沙里克是條可愛、調皮搗蛋,有點神經質的狗,但是牠善良、人見人愛,可以輕易征服任何人之心。但是獲得人型的沙里科夫,不只外貌改變,性格也有了重大轉變。他失去狗的外型,也失去狗的思考模式、狗的善良和忠心。善良的狗心被邪惡人心所取代,變成人的沙里科夫已然喪失原先單純的善良,取而代之的,是陰險、狡詐、心眼狹小、有仇必報,還會恩將仇報,這些性格完全來自於器官移植者丘龔琴。
除了原先具有的負面性格,公寓管委主任施翁德爾還對他實施社會改造,灌輸他工人階級意識,告訴他有權享用普烈奧布拉任斯基教授家裡16平方的住房面積,要他學會用鬥爭方式,爭取自己權利。任何東西拿來平均分配就好,不管誰有付出、誰沒有付出,誰付出多,誰付出少。這種粗糙的平均分配理論和階級鬥爭意識,深刻地烙印在沙里科夫頭腦。

  這兩個人(教授和公寓管委主任)透過不同層面來改造新人,教授改造的是外表,讓流浪狗獲得一個無產階級的人腦垂體,也因此獲得此人的外貌和思考方式(故事暗喻獲得腦垂體就可以獲得此人的智力和個性),讓他學會思考;施翁德爾則是對他實施社會改造,灌輸他無產階級意識,賦予他社會人格。俄國學者拉克欣說得很好:「普烈奧布拉任斯基教授創造了他的心理生物性格,而施翁德爾則是給了他社會地位、灌輸他意識型態。施翁德爾是沙里科夫的思想導師,也是他精神上的牧師。」

  但是改造後的沙里科夫並未獲得完善道德性,反而成了大災難,當沙里科仍然是隻狗之時,見著穿著單薄的清瘦女郎,馬上猜到她的處境可憐,懂得對她加以憐惜;可是一旦變成人後,卻威脅這位可憐的打字員瓦斯涅佐娃下嫁於他,如果不從,便將她解僱。當他是條狗之時,對教授忠心耿耿,認為教授是神,是保護狗類的偉大神祇;可是一旦變成人,沙里科夫視教授所提供的食物為理所當然之事,將教授豪華住宅視為己有,一心一意只想跟他搶住房,大談自己所應獲得之權力,卻不願付出任何責任(不想付錢吃飯、不願當兵打戰……),還寫黑函密告,希望用權力鬥爭手法,整倒教授,獲得教授的房子。於是可愛的狗變成一個可惡的流氓,可惡到令人厭惡和顫慄。

  故事裡有一段教授和他的助理博爾緬塔爾大夫的對話,討論沙里科夫具有的到底是狗心還是人心?在這場談話中,布列奧普列斯基教授說出了真理,一針見血地指出事情癥結所在:「您得明白,問題的可怕在於他現在長的恰恰是人心,而不是狗心」。正因為沙里科夫具備的是人心,繼承了器官移植者的所有性格缺陷,也正因為有了人心,所以他學會了階級鬥爭,學會告密和出賣。狗從來就是忠心耿耿,從來就不會出賣朋友、出賣主人,只有人才會,只有人才有這樣的卑劣天性,人心可以如此地邪惡和黑暗,自私和冷酷,這是任何一種動物無法企及,望塵莫及的。

  沙里克/可愛的狗VS沙里科夫/可惡的無賴,透過這樣鮮明的對比,布爾加科夫企圖告訴讀者,任何的社會教育都無法矯正一個無賴的精神,無法拯救他沉淪性格,所謂的「新人」教育,根本教育不了勞動者,無法將惡變成善,改善他們的惡習,塑造他們的高道德性;相反地,只會將人最原始的良善本性抹滅,讓他們學會鬥爭和爭權奪利,痛恨其他階級,用最原始的鬥爭、出賣等方法,奪取他人的權利。在這裡「狗心」有著全新的象徵意義,不是「狼心狗肺」之意,它是人民原本的良善本質,也許有點幼稚,卻非常純樸,但是這個本質會被社會教育所消除。而「人心」則是帶有負面意義,是透過社會教育所激發的人性之惡,鬥爭和排除他人的能力。布爾加科夫藉由狗變成人的荒謬故事,諷刺官方改造新人運動的錯誤和可笑。

  邁入二十一世紀的現在,蘇聯已然解體,荒謬可笑的教化新人運動已經走入歷史,但是布爾加科夫在小說中揭示的故事和意義仍然深刻,發人深省。遠在台灣的讀者,對這些歷史背景沒有任何概念,但是在閱讀狗變成人的另類「蛻變」故事時,仍然讀得津津有味,被荒誕的故事情節所吸引,這就是因為故事本身所具有的高度文學性和趣味性,讓這本中篇小說跨越了時間和語言限制,使台灣讀者也可以欣賞布爾加科夫卓越的魔幻寫實藝術。

  現在,你準備好了嗎?我親愛的讀者,跟我一起,我帶你進入絢爛的幻想國度裡。

蘇淑燕,淡江大學俄文系助理教授




其 他 著 作
1. 宦海風月 7 風聲鶴唳
2. 宦海風月 6 坐鎮河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