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順境與逆境的距離 只有一步

順境與逆境的距離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302411
新渡戶稻造
王成、陳瑜
樸實文化
2011年5月04日
73.00  元
HK$ 62.05  






* 叢書系列:經典文庫
* 規格:平裝 / 240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經典文庫


[ 尚未分類 ]








@一九○○年前後的日本社會,出現了一股「精神修養」的熱潮。修養書籍的出版大行其道,形成了出版熱,「修養」成為明治時代讀書界最流行的話題之一。

  新渡戶稻造的《修養》,就是這樣的時代思潮中,催生出的一部經久不衰的「長銷書」。此書自從一九一一年出版以後到一九三四年就重印了一百四十八次。歷經百年,至今,早已成為日本人修養勵志的經典書籍。

  此書最大的特點,就是以淺顯易懂的語言,對青年人講述了作者的修養理念。其敘述的方式,就是用與青年人談心或者心理諮詢的口吻,既沒有理論的鋪陳,也沒有高談闊論,而是循循善誘、娓娓道來,令讀者倍感親切。其論述特點也是形象生動、樸實無華。我們從新渡戶稻造對修養這一概念的解釋,就能體會到他的敘述風格。

作者簡介

新渡戶稻造

  他出生在日本東北地區的一個武士家庭,幼年喪父,少年時代跟伯父在東京上學,十歲進私立英語學校讀書,十五歲時考入札幌農學校學習農學,受時任農學校教員的美國人克拉克的影響,信仰基督教。札幌農學校畢業後,在北海道開拓廳工作兩年。一八八三年,新渡戶考入東京大學學習英語和農業經濟。一八八四年留學美國,進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深造。一八八七年留學德國,一八九一年回國,先後在札幌農學校、京都大學、東京大學任教。其間一九○六年至一九一三年任第一高等學校校長。一九一八年任東京女子大學第一任校長,一九二○年至一九二六年任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成立的國際聯盟事務次長,一九三三年因病在加拿大去世。

  一九八四年版紙幣的頭像人物,新渡戶稻造和福澤諭吉、夏目漱石一起,成為代表近代日本的歷史人物。他可以被稱為農學家、教育家、思想家、外交家。


@章 閱讀
一、我從讀書中學到的 036
二、一生受益的閱讀之 042

第二章 逆境
一、沒有人不會身處逆境 048
二、苦難磨練一些人,也毀滅一些人 058
三、處於逆境時,退後一步再行動 086
四、順境和逆境之間也許僅一步之遙 093

第三章 順境
一、凡人皆有得意時 110
二、人在身處順境時,更加容易掉以輕心 115
三、境遇的好壞只在一念之間 121

第四章 處世
一、人在社會中應該努力的方向 132
二、善用自己的境遇 137

第五章 道路
一、一條人應該走的路 146
二、世上的路有高有低 159

第六章 默思
一、靜思默想是靈魂與天地的交會 172
二、沉默五分鐘 178
三、以體會人生真味為目標 186

第七章 暑天
一、夏季是最佳的精神修養期 196
二、讓散亂的精神盡量歸一 204

第八章 新年
一、新年是重新出發的好機會 218
二、將自己的願望變為現實 226


?
重返修養(中譯本序) 林少華

  當今之世,國人所缺少的未必是錦衣玉食、香車寶馬,也未必是職稱學位和天賦才華,恐怕更是人格修養、心性修養。

  本來,中國人最不應該缺少人格修養。因為中國哲學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人生哲學、處世哲學。如孔子云「仁者愛人」,孟子云「反求諸己」,老子云「為而不爭」,莊子云「用心如鏡」,荀子云「崇德揚善」。尤其儒學,歷代儒學家都強調修身為本,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國難當頭「捨生取義」的仁人志士,和先憂後樂「天下為公」的知識份子。為什麼到了現代,人格修養反而成了問題、成了稀有元素呢?

  其中原因固然一言難盡,但以儒學為中心的傳統文化的衰落與斷裂,不能不說是主要原因之一,而這顯然和晚清以來外侮內憂、銷魂鑠骨的社會情勢有關。九十年前,五四運動打倒「孔家店」,以孔子思想為代表的儒學,被視為封建主義的代名詞,受到空前猛然的抨擊,儒學獨尊的時代至此終結。一九四九年新中國成立後,限於種種主客觀原因,未能對傳統文化採取公允態度。而一九五七年的「反右」,使得作為傳統文化傳承者的大批飽學之士淪為「右派」,傳統文化的地位愈發風雨飄搖、朝不慮夕。及至一九六六年開始的十年浩劫,所有傳統文化俱成「革命」對象,風捲殘雲一般,被「文化大革命」的鐵掃帚,掃進了所謂的歷史垃圾箱。言語道斷、思維路絕,莫漫說儒學「反躬修己」之說,就連劉少奇之《論共產黨員的修養》都成了「大毒草」,「造反」之聲甚囂塵上,「修養」一詞殆成反義,危危乎銷聲匿跡。

  春風化雨,萬象更新,一九七八年迎來改革開放。邇來三十年間,豐衣足食、國泰民安。人們大多有了政治修養、理論修養、藝術修養、文學修養以至國學修養,但人格心性的修養始終未能與之並駕齊驅。這從整個社會風氣存在的種種流弊,即可窺其一斑。歸根結蒂,社會風氣問題無非是心的問題。而心的問題也就是心性修養問題。正因為沒有這方面的修養,心才缺少定力,沒有根基,如浮萍一樣,在社會這個汪洋大海中隨波逐流,見利忘義,見錢眼開,見色動心,弄虛作假,招搖撞騙,貪污受賄,腐化墮落。甚至為人師表的教授也有人把持不住,致使學術造假屢禁不絕。

  不諱地說,對於當下國人,心的危機才是真正的危機。近年興起的國學熱,不妨視為這種心無所依的焦慮和饑渴,所催生的心靈尋根或文化回歸現象。這也為人格心性的修養,提供了難得的契機。但完全依賴國學也不現實。我感到費解的是––也許我孤陋寡聞––迄今為止,好像還沒有哪位學者,以國學為根基,結合西學並揉進當代元素,寫出中西今「三位一體」的修養讀本。

  新渡戶稻造這本《修養》,恰恰在這方面有其價值。書中,他將東西方經典,和自己對當時的日本社會風潮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融於一爐,在經典與民眾之間架起一座橋樑,使得經典走向大眾、親近大眾、服務大眾,以此改造國民的思想、熔鑄國民的氣質、提升國民的人格。顯而易見,中國的儒家學說和西方的基督文化,是《修養》的兩根支柱。作者開篇就將《大學》「修齊治平」之「修身」,視為修養概念的來源,繼而將基督「飼養羔羊」之語,轉用於「修養」的「養」,使得修養一詞,同時迸發出東西文明的光彩,構思精巧而妙造自然,雙峰並起而互為一體,實為大家手筆。進入正文後繼續旁徵博引。以第七章「對待名譽的心理」為例,忽而孔子、孟子、菜根譚,忽而聖經、古希臘、莎士比亞,甚至拿破崙和《魯濱遜漂流記》也聯翩登場。又不忘引用日本臨濟宗中興之祖白隱禪師逸事、和之於日本人的「誠」之含義,信手拈來、隨機生發。同時融入作者本人的閱歷和對青年人心理的體察。東西切換自如,古今一氣貫通。這是此書的第一個特點。第七章有這樣兩句話尤需切記:「講別人的壞話,只不過是坦白自己的卑鄙」,「必須知道,獲得名譽的同時,必定伴有幾分危險」。

  說起來,我國近年來出了許多勵志方面的書,皆與修養有關。但大多帶有明顯的功利性,再三告訴青年人如何成為精英或成功人士。成為精英或成功人士誠然可喜可賀,亦為社會所需。問題是那樣的人畢竟是極少數,大多數人則是平凡的,是在平凡崗位履行平凡職責的普通人。《修養》的另一可貴之處,在於它是為普通人寫的。這是此書的第二個特點。作者認為修養的目的,並非使人成為驚天動地的英雄豪傑,獲取榮華富貴,而在於提升人格境界,因而日常性的平凡努力比什麼都重要。他在總論中寫道:「也許有的人看到我用平凡二字感到不快。我所說的平凡任務,儘管性質上是平凡的,但是,執行任務的人,絕不能稱為平凡的人。」作者為此舉了一個例子。每天早晨有一個賣納豆(大豆發酵做成的、一種類似濕豆豉的豆製品)的婦女,從他家門前經過。她的職業平凡,買賣也很尋常,但她風雨不誤,不亂開價,納豆做得一絲不苟,態度誠懇熱情。用賺得的錢養活臥病在床的丈夫和背上的孩子––有這樣的人品,「她不就是一個了不起的人嗎?」在作者眼裡,了不起的人不一定是功成名就的精英,平凡的人也可以透過人格修養,成為了不起的人。換言之,較之教人如何成為事業上的成功者,這本書更是教人如何成為人格上的成功者。毫無疑問,後者比前者更重要,也更能給人帶來真正的幸福感。

  此書的第三個特點,就是譯者在譯者前言中強調的通俗易懂。新渡戶稻造是一位毋庸置疑的著名學者、大學教授和一校之長。早年負笈歐美,諳熟西方經典,通曉英德語文,曾以華麗而高雅的英語文體,撰著廣為人知的《武士道》一書。但《修養》則寫得深入淺出,平白曉暢,推心置腹,娓娓道來,毫無艱深晦澀的學究氣息,和居高臨下的說教意味,作為一代大家,委實難能可貴。自不待言,原作筆調需由譯文體現。儘管以我挑剔的眼光看來,譯文有的地方尚欠工致和洗練,但總體上較好地傳達了原文的這一特點。若干段落譯得文氣充沛,一瀉而下。以「直譯」論之,殊為不易。

二○○九年三月二十五日於窺海齋
時青島垂柳初綠、細雨如煙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