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旅行,是最好的教養:帶孩子跨越不同地域,是為了體驗書本裡學不到的寶貴知識。

旅行,是最好的教養:帶孩子跨越不同地域,是為了體驗書本裡學不到的寶貴知識。

庫存=2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9867468772
沈佳慧
凱信企管
2011年11月16日
93.00  元
HK$ 79.05  







叢書系列:好學習
規格:平裝 / 272頁 / 18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好學習


親子教養 > 生活教養















《沒有邊界的教室》作者沈佳慧(Monica),
再次打開你的教養視野!

  說走就走的爸爸+喜愛探險的媽媽=小K──
  七個月開始遊天下、五歲起自己揹行李的小小旅行家!

  在無數次與孩子同遊的旅行中,Monica發現,
  人格的養成是:「面對情境,勝過耳提面命。」

  Monica帶你看見,親子同遊其實也可以大人盡興、小孩開心;
  更要與你分享「移動式的教養」,對孩子人格發展的重大影響……

  走出書本裡的道德教條,收起令人反胃的碎碎念,
  揹起行囊,和孩子一起在旅行中用心體驗,
  你會驚覺──「默然無聲」是培養孩子健全人格最好的環境;
  只要對孩子能有所啟發,教育可以無限延伸到任何場景。

  以探險式的背包客行旅,和孩子一起走向未知,
  是要孩子別迷失在教科書裡,忘了更重要的事。
  當孩子用自己的雙腳走出去、用自己的雙眼看世界,
  所帶走的紀念品,將會是一輩子都受用的無形資產。

  美國小兒科學會研究指出:多元的玩耍方式,是孩子健康成長之所需。
  生物心理學實驗也揭示:環境越豐富,玩得越充分,大腦發育就越好。
  越來越多的父母,體認到帶孩子出遊的重要……

  Monica說:「帶著孩子出遠門,不需要多大的本事,也不一定要花大錢,多點任性和相信,就能享受親子同遊的美好。」

本書特色

  .移動式教養:教養只能發生在家裡?本書帶你找到全新親子互動模式。
  .小K的旅行註解:小小孩難旅行?聽聽5歲開始當背包客的孩子怎麼說。
  .教你出國玩不必花大錢:B&B、自炊…邊旅行邊生活,體驗豐富又省錢。

本書重點

  .一談到旅行,孩子就成了包袱?
  父母該讓孩子明白:份內的事就該學著自己去做好,也許不一定可以馬上駕輕就熟,但是只要是自己可以做的,就不要讓養成依賴他人的習慣。當孩子想要為自己負責的時候,我們就該給他機會,錯過了時機,將來矯正就得花更大的力氣與時間了。

  .旅行,非得要出國?
  雖然,在本書中所分享的是我們與孩子在歐洲旅行的經驗,但是我更想告訴父母們,只要你願意陪著孩子,帶著新奇的眼光走出屋子,到外頭去遊歷,哪怕只是住家附近一棟不起眼的建築,潛移默化的教養都會發生。

  .花大錢,才能出國旅行?
  很多支出其實都是非必要的!我們第一次當背包客時,積蓄只有出、沒有進,加上大不列顛生活的消費高,真可用花錢如流水來形容。於是我們在生活中拼命想辦法節省開支。旅行的預算一減再減,能住民宿絕不住旅館;能在淡季旅行,就絕不在旺季出發;有路邊攤、可以自炊或野餐,就盡量不進餐廳消費。爸媽帶著孩子當起背包客,有點瘋狂,也有點自找麻煩,但是這種非享樂式的旅行,能激發探索未知的熱情,不但當大人的自己樂在其中,更能啟動孩子對新事物的好奇,玩過一次之後,就會上癮,無法自拔的每年都想去!

  .旅行&人格養成的關係是?
  帶孩子去旅行,並不是認為孩子可以不用學習,光是到處玩耍,而是希望把教育延伸到任何場景,別讓孩子在教科書和補習中迷失自己。從旅行的各種觀察當中,向別人學習待人處事之道;與來自不同背景的異國朋友的相處中,練習包容與尊重;和小動物美麗的邂逅,認識不同物種的生存智慧,從而懂得更加尊重生命……。這一切,無須扮演陪伴者的我們多言,孩子自然就能獲得最真實的體驗,並受到無形的影響。
  藉由旅行,帶給孩子有別於「耳提面命」的學習方式,為他營造情境,讓他有多一些面對不同考驗與人格養成的機會。

作者簡介

沈佳慧 Monica Shen

  唸過淡江日文系與中文系,是個旅行與生活結合的旅人,曾和小K爸、小K一起在歐洲旅居五年(英國一年半、德國三年半),喜歡體驗各種不同文化的旅行與生活。結婚之後才開始旅行,生完小孩後才開始寫書,無論在哪裡,皆樂於與孩子一同成長。

  曾任中廣外製廣播節目企劃、執行製作;環宇電台新聞記者、播報及環宇電台旅遊節目【漫步天涯】主持人。目前專職寫作。

  暢銷著作:《沒有邊界的教室》
  已出版之著作有:《幸福雞湯》(愛迪生出版社,2003)、《戀戀奧地利》(沃爾出版,2005)

  .部落格:漫步天涯──沈佳慧的部落格blog.udn.com/monikashen
  .Facebook【漫步。天涯.沈佳慧】粉絲專頁:www.facebook.com/pages/man-bu-tian-ya-chen-jia-hui/156817941015993
  .E-mail:monicashen87@yahoo.com.tw

Kevin Chiang(小K)

  愛塗鴉的小孩。最光榮的事蹟,是在兩歲時看到媽媽的第一本書出版時,就馬上在上面塗鴉.……從七個月開始就跟著爸爸媽媽,在地球上到處遷徙和旅行。

  到目前為止,唸過橫跨三個國家的六所幼稚園以及兩所小學。



作者序 移動式教養,帶孩子跳脫狹隘的學習
引言 人格的養成是:面對情境,勝過耳提面命

【輯一】醞釀
幹麻找自己碴,帶孩子出門!?
永不缺席的爸爸
狠心的媽媽
我們是兩大一小天涯背包客
沒有遊樂場的親子假期
別讓旅行玩到倒胃口!
只出一張嘴,就能帶孩子去旅行!?
Deal or no Deal?──我家就是遊學團

【輯二】出發
火車上的故事,永遠說不完
最適合培養感情的交通工具
單車上的品格課
大自然小學堂
和刺蝟一起健行
在後院散步的野生狐狸
愛丁堡動物園的通緝犯
葡萄園裡的採果賊
在旅行中認識朋友
Uncle Blaise(布雷茲)
飛機上溝通來的禮遇
請、謝謝、對不起
培養同理心
問路的勇氣
拓展視野、學習獨立
瑞士小孩為什麼不尖叫?
人文素養
一場美麗的音樂盛宴
我需要偉大的夢想嗎?
我在海底變成了孩子
不嘮叨的旅行

【輯三】轉彎
不生病的旅行
從35變50克朗的巧克力蛋
往好處想,不好的事就會走開
我們其實擁有的很多
買適合的禮物

後記



作者序

移動式教養,帶孩子跳脫狹隘的學習

  要說這是一本旅行書也可以,要說這是一本親子互動的書也行。現代的父母親與孩子,原本就需要互相扶持一起成長,雖然在這過程中有衝突,但是如果能在每次的衝突中找平衡點,那是最重要的。

  旅行,是最好的親子戶外教學課

  你喜歡玩嗎?大多數的人是戒不掉想要吃喝玩樂、追尋夢想的想望,有時也拿孩子當藉口,說是為了孩子,所以努力賺錢,必須不斷工作,以供養孩子最好、不虞匱乏的生活環境,讓孩子補習、學才藝,也讓自己忙到沒時間喘氣。花費昂貴的暑假遊學,讓孩子自己去,父母親樂當默默無言的提款機,但是等到孩子漸漸長大,卻總不免感嘆錯失了相處的時間,失去了親子間最親密的互動和關係,說不定還相互怨恨。真是得不償失。

  傳統的觀念告訴我們,唯有努力不懈、一刻不停,才能獲得最終的成功。
  那麼成功之後呢?

  就像我們從小開始,就被灌輸著要不斷的用功,好進入大學那道窄門(歐!現在大學的門可能不怎麼窄),然後才能有好的工作、安定的生活。

  而上了大學之後呢?其實有為數不少的人,反而因此失去方向,也有為數不少的人開始大玩特玩,我們所謂的菁英,為數頗多的人畢業的第一目標是繼續念研究所,很多原因是不知道畢業後要找什麼工作,或者認為大學學歷不夠找到一個好工作。書念到不能念的時候,畢業了,依然不知道自己的方向。

  西方教育是和我們反著來的,年紀愈長,愈開始努力思考自己的方向,而不是漫無目的,從小被淹沒在課本堆中。他們從小快樂學習,所培養出來的人才,好像也沒比我們從小死念活念的遜色。

  時代在改變,身為父母親的我們,思想也該隨著時代改變與進步。孩子玩樂不見得是一種罪惡、或不努力的表現,如何幫助孩子怎樣在玩中找尋自己的興趣,找出支持孩子努力和學習的動機,其實才是最重要的課題。

  我,二十七歲才第一次出國旅行(還是度蜜月咧),從第一次旅行的新奇中,發現了原來自己成長的土地之外,還有很大、很不一樣世界。我在旅行中看到了許多我不知道的事、物,也在旅行遇見了很多不一樣的人,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長環境所衍生出來的不同的思考邏輯,於是我才發現,從二十七歲才開始認識外面的世界,太晚、也太不具競爭力了。

  當然,從前的生活、經濟條件,與今日相比,自是不可同日而語。

  從前出國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但是現在,出國走走看看,幾乎是人人都做得到的事。像是愈來愈多的父母親,為了提升孩子的外語能力,讓孩子在暑假的時候出國遊學,藉以開啟他們的世界觀,這,是很好的開始。

  台灣在升學主義主導之下,孩子的課業壓力實在很大,因此如果旅行可以帶給孩子不同的視野開拓,其實是很值得鼓勵的。在我自己開始各處旅行之後,也才看到很多的西方人,總是大包小帶著稚齡的孩子旅行,讓我覺得十分感動與敬佩。

  初次到瑞士旅行時,遇見一對美國夫妻,帶著他們的四個孩子旅行,最大的已經十五歲,最小的還抱在手上,拎著四大箱行李,千里迢迢遠赴歐洲,跟著旅人擠上火車到處旅行。撇開所費不貲的旅費不談,光是帶著四個年齡大小不一的孩子出來見識世界,就已經讓人深感佩服,與我們萍水相逢的他們說:「帶孩子旅行,不要怕麻煩,也不是花錢多少的問題,主要的目的,就是想要讓孩子,看看和自己生長不一要的地方。這是很好的一堂親子戶外教學課!」

  於是,受到這個美國家庭的「激勵」,從兒子小K出生沒多久,我們就一致決定,只要有機會,一定要帶著他到處旅行,帶著他一起看這個世界。

  關鍵不是遠近,是陪孩子走出去

  當然,很多人會問,出國不是要花很多錢?當然囉,旅行本來就會花錢,但其實金錢經常是看你怎麼運用。我看到許多朋友,開好車、買名牌,花大把大把的銀子,給孩子買各式各樣的玩具、電動,每個月也花很多錢給孩子補習,卻說帶孩子出國好貴,好麻煩。有時寧願把許多錢賠在股市,卻不願意帶著孩子去看世界;有人還埋怨,花了那麼多錢,孩子的英文程度還是很差。更經常有新聞報導,出國買了幾十萬的名牌包,卻買到假貨……

  若能拿這些錢拿來和孩子一起去旅行,不是更有收穫嗎?

  甚至,不見得一定要出國。雖然,在本書中所分享的是我與孩子在歐洲旅行的經驗,其實,我更想告訴父母們,只要你願意陪著孩子,帶著新奇的眼光走出屋子,到外頭去遊歷,哪怕只是住家附近一棟不起眼的建築,潛移默化的教養都會發生。

  有時候花了很多錢給孩子買各式各樣的玩具、補習,孩子也不見得快樂,因為玩具很快就玩膩了,還要追求更新、更好的,所以我寧願把到處旅行,當做小K的禮物。而這個禮物,在小K愈長愈大,效果也更加倍的顯現出來。

  許多西方年輕人,在高中畢業、上大學前一年,會揹著行囊去旅行一年,再回來繼續學業,也從這樣的獨自旅行中,讓自己沉澱、用自己的雙腳走出去、用自己的雙眼去看這個世界,了解有許多地方是和我們不一樣的。也許在這樣的旅程中,還會找出原本自己都不知道的潛力。我很喜歡這樣的方式,因為移動,也是另一種學習,另一種收穫。

  想想,為什麼現在許多年輕人這麼流行獨自去自助旅行?

  因為從小總是讀課本上的知識,卻沒有機會去印證這些知識。所以我很相信,見聞是孩子成長成熟重要的一環。

  亞洲父母都希望孩子學習更多,卻總怕孩子因為玩而荒廢學習。但是僅有書本上狹隘的知識學習,久而久之,讓孩子難以擁有宏觀的思想、跳脫世俗的眼界。

  現今的世界,許多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二○○八年的金融海嘯,正是全球化的結果,而不想被淹沒在這樣的洪流中,本身具有世界競爭力,就是最好的保障。競爭力、國際視野,都需要長期培養,無法一蹴可及的,不是嘴裡說說「我們要有國際觀」就可以擁有的。很多人帶孩子出國玩,認為孩子愛去遊樂園,其實,有時候孩子的習慣,是父母親養成的,所以我相信除了遊樂園、孩子出國還有其他更不錯的選擇。因此要怎樣玩得有趣,要如何不流於帶孩子出國,不是遊樂園、就是瘋狂購物的既定模式,是家長們該思考的問題。

  旅行的孩子,人生有方向

  我們家的兒子小K,因為從小開始跟我們一起旅行,到現在他自己也可以開始提出一些意見和計劃。
前一陣子,他又開始跟我說:「媽媽我想去南極度假。」

  「去南極做什麼?」
  「看企鵝呀!」
  「動物園就有企鵝,那麼遠跑去南極做什麼?!」
  「我要看的是一大片自己生長的企鵝,不是關在動物園裡的。」
  「喔 ~ 你什麼時候知道那麼多?等你長大一點再說吧。南極太遠了。或者我們從現在開始存錢吧。」

  被我否決提案的小K很不高興,在嘴裡嘟囔的說:「我以後一定要去南極看企鵝!!」(其實,媽媽心裡的os是:太貴了,以現況來說,我們真的付不起……再緩緩吧。)

  從這個小例子可以發現,大約從上小學開始,被我們帶著到處旅行的小K,就經常像這般,在討論旅行的地點和行程時,給我出大大的難題。然而我們還是東省西省,省補習費,少買幾件衣服、幾件玩具,想辦法每年都全家一起去旅行。

  我相信每年的暑假,是有孩子的家長們最傷腦筋的時間,漫漫暑假,該怎麼來度過呢?該為孩子們安排什麼樣的活動,讓他們的暑假既快樂又有收穫呢?近年來很多家長選擇把孩子送出國遊學,或者用許多的夏令營填滿整個暑假的空閒時間,其實,還不如抽空陪孩子親自旅行一趟。

  在旅行之中,孩子因為有許多機會去親身體驗、感受什麼是自己的興趣所在,所以我常覺得,旅行的孩子,對自我會比較了解,甚至對於人生的方向會比較有概念。讀書辛苦嗎?我們都是過來人,都知道讀書哪有不辛苦的,但是如果是讀自己有興趣或喜歡的東西,再苦、再難都會繼續堅持下去。

  旅行也是一個審視親子關係的好方式,如果能夠適度的旅行,不但對孩子的視野有著正面的幫助,身為父母親也可以在旅行中與孩子對話、交換彼此的意見,是個很不錯的家庭活動。所以,有時間、有機會,就想辦法帶孩子一起去旅行吧!

  期盼藉著我們的旅行故事,與這移動式教養的觀念,能給「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親們,不一樣的思考角度。

引言

人格的養成是:面對情境,勝過耳提面命

  前陣子我被邀請到以親子旅行為題的演講,將我們多年來一邊生活一邊旅行的經驗與大家分享。主辦單位的主持人,認為這是一個很特別的教養與思考方式──藉由旅行,開啟孩子的視野,強化孩子的品格力。

  身為父母,容易被困在同樣的環境裡,陷入迷思:認為替孩子存更多的學費、花很多錢給孩子補習,不讓他們課業落後,是對孩子好。這些立意很好,效果卻不彰,孩子質疑唸書的目的,陷入「只有拿到好成績才可以念好學校、念好學校才能出人頭地」的迷思。

  我不認為補習有什麼不對,但是卻覺得讓孩子把「大部分的時間」拿來補習,不是件好事。因為這麼做,我們很可能剝奪了孩子養成健全人格的機會。事實上培養一個人格健全又快樂的孩子,比培養一個出人頭地的孩子,容易得多、也有意義得多。

  人格的養成,是我們經常容易忽略的一環,許多父母親甚至還是傳統的認為:只要你好好唸書,我什麼都可以給你。但是終日埋首書堆,只靠死背卻無法體驗教育,真的是孩子找到方向、擁有健全人格的唯一方式嗎?

  為什麼需要、而且可以靠著所謂的「旅行」來教養品格呢?

  我們會不知不覺的處在於一種生活的習慣與自然而然當中,讓一切該做的事、公式化般的生活占滿了我們、甚至是孩子的每個神經與細胞,無法呼吸,久而久之養成一種惰性。當「去做功課」、「去整理房間」、「去看書」這樣的字眼充斥在生活中時,你覺不覺得自己越來越沒耐心、孩子越來越不聽話?如此的惡性循環,不但孩子改不了不好的行為,自己也越來越無力,還讓親子的關係,漸行漸遠。

  但是很神奇的,在旅行中,有很多劍拔弩張的情況會比較不易出現。

  首先,大家都有好心情,換個時間和空間,跳脫生活的框框之後,通常會發現很多在生活中的堅持,不見得有必要。心情放鬆了,父母親說話的態度柔和時,孩子的接受度變高,自然也就變得聽話了。
除此之外,很多事不親自去印證,總是無法相信。

  你的孩子知道其他國家的孩子都在做些什麼嗎?你的孩子可以把在家學到的禮儀,運用在旅行中的其他國度嗎?孩子在家一條龍,出門就一條蟲,變成什麼都害怕的膽小鬼嗎?

  所以我希望本書可以提供給願意敞開心和孩子交流的爸爸媽媽們,一個不一樣的思考角度,去看待教養。帶孩子去旅行,並不是認為孩子可以不用學習,不用讀書,光是到處玩耍,而是希望賦予旅行一個不同的風貌,把教育延伸到任何場景,別讓孩子在教科書和補習中迷失自己的方向,失去找到自己信心與能力的更多機會。

  從旅行的各種觀察當中,向別人學習待人處事之道;與來自不同背景的異國朋友的相處中,練習包容與尊重;和小動物美麗的邂逅,認識不同物種的生存智慧,從而懂得更加尊重生命……。這一切,無須扮演陪伴者的我們多言,孩子自然就能獲得最真實的體驗,並受到無形的影響。

  我希望藉由旅行,帶給孩子有別於「耳提面命」的學習方式,為他營造情境,讓他有更多面對不同考驗與人格養成的機會,好讓他在這個世界上,不只有能力照顧好自己,更有能力使身邊的人活得好。




其 他 著 作
1. 寫給小一家長的第一本書:讓家長放心的75個良方
2. 沒有邊界的教室 暢銷增訂版
3. 歐法休日手札:樂活旅遊X紅酒路跑的享樂生活誌
4. 歐遊,如夢似幻的小日子:41個旅居歐洲小秘訣╳在歐洲擁有自己的小窩╳跟日耳曼民族學工作與生活的哲學
5. 旅行是最好的體驗式教養(套書)
6. 旅行,是最好的教科書
7. 沒有邊界的教室
8. 大手牽小手世界玩透透-快樂親子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