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定價117.00元
8
折優惠:
HK$93.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百年台灣古早味:尋訪真實老味道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798368
黃婉玲/著;林偉民/攝影
健行
2011年7月01日
100.00 元
HK$ 80
詳
細
資
料
叢書系列:ALive愛生活
規格:平裝 / 272頁 / 特16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ALive愛生活
分
類
飲食
>
食譜
>
中式料理/家常菜
同
類
書
推
薦
樂活上菜
不只是家常菜,是讓人想回家吃飯的好味道:ㄚ樺媽媽一生必學的101道暖心家常菜
鮮香麻辣正川味:用常見香料製作超實用川味調料,烹調出怪味、魚香、乾燒、椒麻等千滋百味的川菜,熱菜、涼菜通通有,不只開胃下飯,更大呼過癮!
花蓮上菜
我的減醣高植餐桌—高比例蔬食減脂對策:66道常備品•家常料理•早餐•涼拌•湯品•點心
內
容
簡
介
即將消逝的百年美味、快被遺忘的古早美食,
請跟隨記憶的腳步,再現古早台灣的景觀,
有老闆濃濃的人情味、手工琢磨的精緻食味與時光濃縮的往事……
一起找回古早時代對美味堅持的那份初衷,
並重拾懷舊風古早氣味的溫暖回憶。
在尋訪百年古早味的過程中,作者透過老師傅之口一窺台灣老祖先的生活,原先只想單純透過尋找古早味寫出食物背後的故事,未料卻因為那些感動的人、事、物,讓人更想一探究竟,彷彿走入時光隧道--祖先當年如何走過窮困的歲月,又如何讓吃在生活和文化層面上扮演重要的角色,種種軌跡與生活背景無不讓人刻骨銘心。
在長達九年的時間裡,作者遍尋資料,也親自訪問了很多老者和老師傅,便是期望能更忠實呈現老祖先們真實而深刻的生活故事。聽一聽老的人情事物,看一看百年古早的生活飲食趣事,藉由一窺這些古早味的風貌,了解祖先們是如何胼手胝足過活,也仔細體會祖先在困難的生活中,如何用心地把飲食生活變得更有創意和內涵。
庶民小吃是非常具體的生活方式,因為飲食自有其承傳與淵源,古早味的飲食文化是建構在整體社會脈絡之下,同時也是文化的面貌,蘊藏情感、生活、歷史、往事等多重元素,讓我們不再只是單純地享受美食的滋味,邀請所有讀者一起更進一步和作者來一趟尋味之旅吧。
本書特色
★深刻描寫老師傅的堅持與初衷
★二十多種應景食品、小吃精彩的故事典故
★深入體驗古早美食的傳承與記憶中的味蕾地圖
★「私房菜」--幕後採訪花絮分享心酸與感動
作者簡介
黃婉玲
出生、成長於台南,從小愛聆聽長輩暢談他們的古早故事,讓她超齡的了解更多更古老的故事,人不算古,卻喜歡尋古,因為可以藉由老故事穿越時空認識他們的生活,感覺是件很浪漫的事。因此,也喜歡逛老市集、吃美食、和老一輩的人聊天,於是,終於起身一一拜訪尋覓這些即將消逝的老滋味,一趟趟台灣古早味的小旅行,一段段耐人尋味的老故事,期待能帶大家一窺不一樣的古早味迷人風貌。著有《淺談古早味》、《尋找台灣古早味》等書。
目
錄
自序和我來一趟尋味之旅吧
推薦序 (韓良露)
台式古早冰 兒時記憶中的透心涼
豆花 一根扁擔傳承的百年滋味
愛玉 清涼爽口蘊含淡淡果香的台灣特產
粉圓 Q軟有嚼勁的閃亮珍珠
鹹軟ㄇ阿 鹹甜Q軟的百年古早粿
板煎嗲 外脆內軟香甜滑順的點心餅
麻油煎糯米糖、白糖香餅、黑糖香餅 滋補元氣的麻油香古早味
麵猴-麵疙瘩 麵粿-麵魚兒-撥魚兒
麻糬、豆糬 香而不甜的台式古早口味
肉圓仔 皮脆Q餡香軟的台南手路菜
粉粿 Q彈有勁的消暑聖品
蝦餃、蝦棗 隱藏在石椿臼巷弄的老味道
鹽醃肉 已失傳的百年家族私家菜
香蕉醮蒜頭醬油、綠豆粿 窮困農家的應景私房菜
圓仔綁糖、番薯圓仔 冬至時節才有的香甜好味道
鳳片糕 咬勁十足的府城古餅
收涎餅 代表祝福和期待的古意圓酥餅
三色糖 日據時代的高級糖果
榭榴包 用來表達對天公的最高敬意
九豬十八羊 祭拜的甜點
煎紅麵龜 香脆Q彈的香煎滋味
雞只餅、石糕、龜仔餅 「六色的菜碗」中的簡單滋味
豎燥 越沉越香的窮人手路菜
阿舍菜 奢華人家的頂級菜,量身訂做的古早美味私房菜
出版後記(採訪花絮)
序
自序
和我來一趟尋味之旅吧
我父母親從小把我捧在手掌心中,用心呵護,讓我的成長過程幸福安逸,倘若不是走訪古早味,撰寫這本書,我可能無法了解祖先們是如何胼手胝足過活,也無法體會祖先在困難的生活中,如何用心地把飲食生活變得更有創意和內涵。
在找尋古早味的過程,我透過老師父之口一窺台灣老祖先的生活背景和文化,原先我只想透過尋訪古早味來寫出食物背後的故事而已,卻因那些動人的故事讓我更想一探究竟,因而彷彿走入時光隧道,不可自拔。
祖先當年如何走過窮困的歲月,又如何讓吃在生活中和文化扮演重要的角色,越採訪越讓我刻骨銘心。
當我前一本講古早味的書出版後,勾起了很多人遺忘的過去,喚起一些父母開始對兒女訴說小時候的回憶,這些是我始料未及的事。有位年輕讀者告訴我,他從來不知道自己的父親如此會說故事,因為他的父親看了我前一本書,講了很多小時候的事給他聽,讓他更了解父親早年的生活背景,他覺得十分感動;也有年輕讀者看到肉油渣這篇文章,和母親討論之後,他才體會母親幼時的生活情況,當下終於了解為什麼母親會這麼節儉,因為在窮困的日子,「一分五釐,能省則省」,那是母親自小養成的生活習慣。
在我尋訪古早味之後,九年的努力,能得到讀者的回餽與溫暖的鼓勵,讓我這幾年所流的汗水,化成快樂的泉源。
猶記得,小時候父親不斷地叮嚀我,要記住我的祖先是來自福建的海邊,生活在貧瘠的土地上,想種個地瓜都得挖半天田地,還要撿出很多鵝卵石丟掉,可是種出來的地瓜還是又瘦又小,男人想捕魚卻沒什麼漁獲,只練就一身好泳技,卻無用武之地;但是,台灣的地瓜卻又甜又肥,所以在台灣到處有機會,因此要更努力。遇到困難,就想著老祖先當初的辛勤吧,父親要我將這個祖先的故事傳給後代。
這本書終於誕生了,我遍尋資料,也訪問了很多老者和老師父,便是期望能更忠實呈現老祖先們的真實生活故事。我希望大家把我當成一位說書人,不要覺得沉重,不要有負擔,聽一聽老的人情事物,看一看百年古早的生活飲食趣事,藉由一窺這些古早味的風貌,邀請你和我來一趟尋味之旅吧。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