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達爾文密碼:進化論如何解開現代人類生活行為之謎 Der Dawin Code: Die Evolution erkl?rt unser Leben

達爾文密碼:進化論如何解開現代人類生活行為之謎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967093
托馬斯.庸克、薩賓娜.鮑爾
莊仲黎
遠足文化
2012年5月03日
113.00  元
HK$ 96.05  







叢書系列:遠足科學
規格:平裝 / 272頁 / 15*21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遠足科學


自然科普 > 動物/植物 > 演化/遺傳















如果達爾文現在還活著,他會如何解釋目前人類的行為?
一本顛覆你我想像及觀念的生物社會學鉅作

  為什麼人們喜歡吃高糖、高鹽和高脂肪的食物?
  為什麼健康的飲食難以滿足口腹之慾?
  現代女性的性自主現象是人類演化的倒退?還是人類生物性的表現?
  為什麼男人喜歡挑選伴侶?
  為什麼藝術對於人類的存活與幸福這麼重要?
  牛排與巧克力、英雄與恐怖份子、人生的意義……都可以用進化論來解釋?

  演化論將會…「在自然科學領域引發一場備受矚目的革命…,人類獲得精神力量與心智能力都必須經由逐漸轉變的過程,這也是心理學研究的新基礎。」──達爾文,「物種的起源」(1859)

  生物的演化是不爭的事實。自達爾文提出著名的「演化論」以來,一直都是生物學界的重要討論話題,甚至影響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然而演化論是否能夠解釋人類社會的各種行為呢?

  如何解開人類行為之謎?達爾文學說就是密碼!

  本書從對人的尊重與肯定出發,用爆炸性的觀點,同時也從物質感官的角度探討人類在飲食、性行為、藝術創作以及恐怖攻擊等各方面的現象,重新為我們呈現達爾文革命,闡釋人類的演化如何影響現代的生活。並且用一般大眾都能理解的方式為我們指出,哪些平常生活中的現象與行為可以在達爾文學說中找到解答,換言之,達爾文的演化論是解決當代文化問題的關鍵。

  人類的本質-一個陌生的世界?
  探討人類的行為方式有其共通的生物性基礎,為什麼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們會不顧正確飲食的建議?為什麼男人喜歡挑選伴侶?為什麼人們會為了群體而犧牲奉獻?

  藝術是秘密武器
  討論人類所擁有的特點,諸如文化、藝術與宗教,為什麼藝術從二十萬年前至今,藝術在人類生活中仍然相當重要?宗教如何從藝術中產生?

  演化的策略
  探討人類的自由意志與人生的意義,並從生物學的角度評價當代人類的生活條件,以及可以有哪些具體應對與處理的可能。

作者簡介

托馬斯.庸克(Thomas Junker)

  曾在德國弗萊堡大學研讀藥物學,並在馬堡大學取得自然科學博士學位。1992至1995年間,在英國劍橋大學擔任達爾文通信研究計畫的助理編輯,並在哈佛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1996-2006年,在西德多所大學擔任研究員及講師。2006年,在圖林根大學獲得教授頭銜。

薩賓娜.鮑爾(Sabine Paul)

  分子及進化生物學博士,曾在圖林根大學研修生物學,並取得生物學博士學位。1996年起,成為作者、諮詢師兼講師,課題涉及基因技術、基因診斷、食品研究、科學市場學、進化醫學、進化營養學及進化心理學。

譯者簡介

莊仲黎

  德國漢堡大學民族學碩士、博士候選人。曾任「講義」雜誌德文編譯,譯有「天才也有凸槌的時候」、「怎麼有人研究這個?」、「看懂了!超簡單有趣的現代藝術指南」、「讀書別靠意志力 : 風靡德國的邏輯K書法」等書。



第一篇 人類的本質-一個陌生的世界?
第一章 牛排與巧克力
第二章 達爾文的卡門
第三章 英雄與恐怖份子

第二篇 藝術是秘密武器
第一章 現代人成功的秘密
第二章 知識如何轉化為權力
第三章 藝術的生物學
第四章 從洞窟的巫術到宗教

第三篇 演化的策略

推薦書目
圖片索引
索引



前言

誰怕演化論?

  演化論將會
  「在自然科學領域引發一場備受矚目的革命…,
  人類獲得精神力量與心智能力
  都必須經由逐漸轉變的過程,
  這也是心理學研究的新基礎」。
  達爾文,「物種的起源」(1859)

  生物的演化是不爭的事實,就如同地球繞著太陽運轉,或是埃及的金字塔是在四千多年前修築成的。除了演化論外,並無其他的科學理論有說服力可以解釋地球生物的特質、存在、繁衍與分佈。達爾文所提出的生物演化機制強調,生物個體間的差異在生存競爭中,適者生存,不適者被環境淘汰,這就是他著名的「天擇說」。後來的科學家將達爾文的演化論與遺傳學總合在一起所形成的「當代演化論」,自二十世紀中葉以來,一直都是生物學界的顯學,並無出現可與之匹敵的理論。若沒有演化論,我們只知道生物生存的機制如何運轉,卻不知道牠們的特徵從何而來?在自然科學領域,達爾文學說已有廣泛的影響,但是在其他學術領域或是在人們的認知當中,這場革命似乎還未開始。

  就如同其他的學科存在許多尚未解決的問題以及一些有趣、卻有待開發的領域,演化論也一樣,還無法解釋所有的現象。這一點正好是它迷人的地方,也是本書的重點所在。誠如德國哲學家康德在「自然科學的形上學基礎」該書中主張,數學並非科學的關鍵,演化論雖不以數據為理論基石,我們卻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研究人的科學當中,只有與演化論有關的領域 才是真正的科學。

  演化論是否也能解釋人類的感覺、思維與行為呢?知名的美國古生物學家辛普森(George Gaylord Simpson, 1902-1984)就持這樣的看法。他認為,如果人們要為「人是什麼?」這個問題尋求解答而避開達爾文的演化論,那麼,所有的探討都沒有價值,他建議大家,完全不要理會這樣的論調。如果人們沒有認知到,人類是自猿猴、更古老的先祖甚至是從地球最早的生物演化的結果,對於人的本質的討論將失去客觀而堅實的立論基礎。非生物學科在研究人的問題時也必須從人類演化的事實出發,所做的探討才會有意義,不然只會流於謬誤與幻想。當辛普森提出應該嘗試以演化論的觀點來研究人類的感覺、思維與行為時,都還只是個想法,並未著手展開這方面的研究。歷來學術界對於演化學一向很冷漠,例如,演化心理學雖然借助於詹姆士(William James)與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研究方法而有很好的研究成果,卻要等到幾乎一個世紀過後,才獲得學術界的肯定。在醫學方面,演化論派的發展也是困難重重(Nesse &Williams 1995);哲學、宗教學、文化學及其他人文學科則幾乎不碰觸演化論。

  為什麼達爾文的革命在上述這些學科以及許多人的認知當中的影響少之又少?當然,一部分得歸因於新的觀念需要時間來醞釀形成並證明其可行性。但是,這並不是事實的全部。誰若在上個世紀或是數十年前,在公開場合參與演化論的討論,即便只是沾到個邊兒,便會注意到交鋒的雙方都非常情緒化。誰若跟本書的兩位作者一樣,為達爾文的學說親自「下海」論戰,那麼他或她所受到的帶有偏見的攻擊、對本人的敵視與惡意的詆毀將會遠多於善意的回應。

  演化論的基本思想並不特別難以理解,儘管如此,許多才學之士都以相當大的敵意與無知來看待這個理論。人們接受演化理論的困難,比較是因為情感的問題,而不是來自智識層面。為何演化論會激怒人們?為何人們會對演化論心生恐懼?一方面,這些 人聲稱,人類的起源是來自未經設計的自然過程;另一方面,他們認為,人類的特質不只是受環境的影響,而是經過演化所形成的遺傳基因的顯出。也就是說,生物學藉由指出「人類起源自動物界」,「徹底否定了基督教聖經中上帝創造人類的說法」,而且也主張人類「無法根除的動物性」(Freud 1916-17:295)。

  如此一來,演化生物學對於人的本質的理論便與兩方面陷入了衝突:

  首先與之交鋒的,是奉舊約聖經為經典的幾個宗教,如基督教、猶太教與伊斯蘭教,這些宗教認為人類的出現以及他們的特質都來自上帝創造的意志。最近這幾十年,西方宗教界努力去復興所謂的「創造論」,這個行動更深化了宗教界與科學界的衝突,而不是引起衝突,因為衝突早就存在一百多年了!直到目前,相信超自然的力量創造了人類,仍舊是許多宗教的重要信條。基督教、猶太教與伊斯蘭教都援引聖經舊約關於上帝按照他的形象與樣式創造人類的說法(舊約創世紀第一章第二十六節)。創世紀神創造人的說法並沒有回答人的起源的問題,只是把這個謎推到了另一個層面,我們終究還是不知道,人的一些特質從何而來?也就是說,介於科學與宗教之間、自然界的因果關係與神蹟的信仰之間存在著基本的衝突。雖然演化生物學最受基督教界抵制與批判,就連宇宙論與地質學甚至是一般的學科都躲不過教會的攻擊。許多有宗教信仰的人士害怕演化論,因為它們推測(這樣的態度也不全無道理),用自然界的定律來詮釋人類的起源,會讓他們的宗教信仰在這方面的說法顯得多餘了。

  另一個衝突是在學術界內部:演化學說受到以主張個人被文化決定的文化主義(kulturalistisch)觀點的挑戰。人的特質不管是生理或精神層面,會受到先天基因遺傳的影響較深,還是後天的環境?特別有趣的是,接下來所引發的問題:遺傳基因與後天的學習分別影響人類的行為方式到哪一個程度?許多從事人文研究的學者理所當然地認為,後天所學習的行為已完全凌駕於人的生物性基本結構,或者甚至能反轉人的生物性。如果事實真是如此,那麼演化論對於人們的自我理解,至少在心智層面,就不太有意義。不過,這終究是一個必須藉由實證的學術研究而釐清的問題。

  在這方面的爭論中,更令人愕然的是愈來愈多的論辯充斥著偏見而無法就事論事。許多人文學者,甚至有些生物學家似乎也相信,只要他們把演化生物學的命題用負面的字眼,如生物決定論(Biologismus)、化約論(Reduktionismus),來證明其謬誤,或者,直接指出在道德上與政治上無法接受的觀點,就能解決演化論所帶來的威脅。這樣的恐懼似乎起因於,他們認為演化論不利於人類整體的共同生活,比方說,汰弱留強的演化觀點是以強者的權利為前提,這會敗壞素來傾向濟貧扶弱的社會道德。或者,人們害怕,如果人類行為方式的基因決定論得到了證明,那麼個人自由可能會被限制。這方面的爭論充斥著許多假設,有的論點可說是諷刺漫畫式的扭曲,有的則完全是瞎說,不過,也有些說法含帶了事實真相的核心。有哪些是人類行為的真相呢?我們會一一在本書的內容中談述。儘管如此,人文學科只要還漠視演化生物學的洞見,就仍缺少談述人類現象的立論基礎。許多人類所獨有的特質,只能從達爾文的演化觀點,才能有清晰的理解。關於這個研究方向,本書將在此做示範性的呈現,並藉此標示新興起的「演化文化學」(die evolutionare Kulturwissenschaft)的知識解釋權。

  此外,還有一點需要在此特別強調,對於一個理論的真理,政治的顧慮能貼切地表達甚麼?毫無!「天擇」就如同物理學的「重力」一樣,即使有人提出最具說服力的證明,這個自然現象有道德敗壞之虞,而且會造成嚴重的社會與個人後果,卻絲毫無法改變這個自然現象的存在。人們能盡力的,就是著手研究它如何發生影響,試著去了解它,這也是為了能依照自己的意願去影響自然現象的重要的前提。就如同科學家徹底掌握重力現象,成功地運用在航空上,所以,全世界現在每天能有數千架飛機在空中飛行。同樣地,演化生物學也有一些有用的知識可以供我們應用。不過,必須滿足一個前提,從事這方面研究的科學家必須盡可能毫無偏見地做研究,不受個人或社會的期待所影響。我們在本書中的研究,都盡量去符合這個要求。如果我們沒有獲得成果,或是結論出現錯誤,我們也會很高興,別人做得比我們好,比我們更高明。如果讀者只能接受自己情緒上喜歡的、在道德上無可指責的、還有,政治傾向正確的學術成果和理論,那麼,他可能不適合閱讀這本書。

  本書的內容一共分成三大篇,首篇「人類的本質──一個陌生的世界?」我們會探討人類的行為方式有其共通的生物性基礎,但同時也讓我們覺得陌生與不解。其中第一章「牛排與巧克力」指出,為什麼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們會不顧正確飲食的建議,仍舊偏好高卡路里與重口味的食物,要讓自己吃得健康,似乎是一件難事。我們將會指出,為什麼食物的多樣性、質感與所帶來的感官刺激,從生物學的角度看來,都是餐飲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所以,演化成功的飲食方式必須能同時顧及口感與健康,而且,更進一步說,社會的、情緒的與性方面的需求還必須被滿足,人們才會真正感到滿意。第二章「達爾文的卡門」則與性伴侶的選擇有關。為什麼選擇性交對象成了人類演化的關鍵性因素?女性的性自主如何讓男人變得性感與充滿關懷?為什麼女人比較漂亮?為什麼男人喜歡挑選伴侶?最後一章「英雄與恐怖份子」的重點是現代一些自殺攻擊客,基於人有好生的本性,他們的行為讓人感到弔詭。我們還會被問到一個問題,為什麼,而且是在哪個情況下,人們會為了群體而犧牲奉獻?

  第二篇「藝術是秘密武器」我們會討論人類所擁有的特點,諸如文化、藝術與宗教,其他動物在這些方面的發展頂多也只是在一個初發的階段。從尼安德塔人(Neandertaler)滅絕而我們的先祖卻存活下來的事實來談,(第一章「現代人成功的秘密」)我們會討論現代人特質上那些天擇的優勢。第二章,「知識如何轉化為權力」主要是探討文化的興起是所有人類共同的特徵。在「藝術的生物學」、「從洞窟的巫術到宗教」這兩章裡,我們會提出新的理論來解釋為什麼藝術對於大約在二十萬年前出現的現代人在生存競爭與生活愉悅上這麼重要,而且,至今,藝術在人類生活中仍然相當重要。接著,我們會從演化生物學的角度來討論這個問題,用冰河時期洞窟壁畫的實例來檢驗我們在理論所提出的假設。做為這項討論的延續,我們還會試著回答,宗教如何從藝術中產生?又,為什麼?本篇的四章,其內容各自具完整性,同時在整體的論述而言,它們彼此之間又有上下相接的關聯。

  本書最後一篇「演化的策略」則在探討人類的自由意志與人生的意義,對於許多作家而言,這兩個主題應該是演化生物學根本不該碰觸的。不過,情況卻剛好相反:人類不是沒有形體的思考機器,生物學做為一門研究生命的學科,當然應該全面性地探討生命的意義。此外,我們還會從生物學的角度評價當代人類的生活條件,以及可以有哪些具體應對與處理的可能。

  從許多方面來看,人類其實是一種與黑猩猩(Chimpanse)類似的人猿。人類與黑猩猩的基因有超過百分之九十八的比例是相同的(人類與老鼠的基因相似度約是百分之八十),不過,儘管這些相似性,我們還是可以看出,人類的特徵與黑猩猩還是有明顯的不同。

  許多或甚至大部分人類的特徵得歸因於最近這兩百萬年來為了適應採集與與狩獵的營生方式,而且,不只是身體的特點,就連心智能力與行為方式都是人類適應環境的結果。

  考古學與民族學的資料似乎顯示,早期人類的生活環境是森林與莽原,它們提供人類植物性與動物性的食物,而主要的營養來源是獵物的肉。他們組成移動的小隊群一起尋找食物,人數大約三十人,成員間大多有親屬關係,彼此很熟識,很少碰到陌生人。所獲得的食物與其他的資源都會分給各個成員,還沒有出現有固定統治者或統治階層的社會結構。既然團體各成員的生存與福祉全靠著彼此之間的合作,集體已協調出的決定幾乎不會容許個人出現不順從的情況。

  人類出現在地球的這段漫長的時間裡逐漸演化出人類的特徵,而狩獵與採集階段竟占了超過百分之九九.五的比例!人類過了這個發展階段後,所發生的事或許是歷史上的大事件,卻對演化的進程無足輕重。一直到距今最近的一次冰河時期結束後,人們才逐漸採取比較有效率的方式來取得食物,也就是說,約自一萬年前人類開始從狩獵採集階段,漸次地過渡到農耕與飼養牲口的生業型態。定居的生活方式也帶來比較複雜的社會分工方式以及國家的形成,這就是所謂的「文明」。從人一生的角度來看,一萬年很漫長,但是,從演化的角度來說,一萬年只有五百個世代,對於人類形成決定性的機制以適應新的生存環境來說,還是太短了些!

  我們在本書的考量與論述的科學基礎是綜合了遺傳學成果的現代版演化論。本書在今年出版,距離達爾文在一八五九年發表他的主要著作「物種的起源」,正好一百五十年。現今的生物學界日新月異,一篇期刊上的文章才剛發表,就開始要過時了!因此,也就更顯得達爾文學說的驚人之處,他在十九世紀中葉所提出的觀念至今仍具現代性與未來性。在這裡,我們只希望凸顯達爾文理論中一個最挑釁卻也最使人著迷的假設:生存競爭只有解釋人類本質的一部分,至少交配競爭與性伴侶的選擇對於演化也同樣重要。達爾文認為,經由性擇(sexuelle Auslese),人類不僅形成了男女之別,也形成了許多與其他動物有所區分的特點。所以,本書在達爾文兩百周年誕辰時出版,也是為了紀念這位現代演化生物學的創立者。

  根據現代的演化論,人類的精神心智是經由天擇與性擇的演化所形成的一部處理訊息的機器,為了解決那些以狩獵與採集營生的先祖們所面臨的生存問題。這樣的論述經常引來人們的不安,因為科學對人類精神現象的解釋會使其喪失吸引人的魅力與魔力。我們覺得這種恐懼是沒有根據的,生物學的研究可以促進人類感知覺察的強度與廣度。此外,我們在本書的許多章節中還會從相反的角度呈現藝術如何詮釋我們所討論的一些演化生物學的議題,因為藝術可以啟發與補充科學。的觀點。

  達爾文在青少年時期就對音樂與繪畫很感興趣。他對於歌劇特別著迷,當他十六歲在愛丁堡唸醫學院時,曾經在當地的歌劇院欣賞過德國作曲家韋伯(Carl Maria von Weber)的歌劇「魔彈射手」(Der Freischutz)。三年後,他轉學到劍橋大學時,曾寫道,自己極為激賞西班牙知名女歌手瑪莉布蘭(Maria Malibran, 1808-1836)的演唱會,「若要用言語來讚美她,只會顯得詞窮,總之,她是我所見過最迷人的一號人物」。當他搭上英國海軍的小獵犬號(the Beagle)到美洲進行科學調查時,當他抵達智利中部的港都瓦爾帕萊索(Valparaiso)時,他已離開家鄉兩年半,他很感傷地寫著,「如果我現在能回到英格蘭…再次在劍橋的飛茲威廉博物館(The Fitzwilliam Museum)看到義大利畫家提香(Tiziano Vecellio, 1490-1576)畫的那幅維納斯(Tizians Venus),那會是多麼棒的一件事啊!如果能夠聽一場好的音樂會或是看一場美妙的歌劇,那就更加享受了」就如達爾文在他的自傳中所透露的,年紀愈大就愈難享受許多年輕時所珍視的藝術作品。他惋惜興致不在,不是因為失去了生活的樂趣,而是他擔憂這樣的不感興趣會對他整體的心智能力產生負面的影響,「我的感官對於藝術不再感興趣,這不只讓我是去了幸福感,還可能損害我的理解力甚至是道德感,因為對藝術的冷漠會弱化我們的情緒領域」。

  最近這幾十年,演化生物學對於人類的研究已有很好的斬獲,而且這方面的學術研究還有繼續發展的潛力。如此看來,我們都將逐漸體會並見證到這場世界觀的革命:我們是自然機制(個體差異、遺傳、汰弱留強的自然選擇)的產物,是動物界諸多物種之一,是繁殖基因的機器。在人類普遍存在的情感、思維與行為方式裡,我們其實還只是石器時代的獵人與採集者。我們可以把人只當作是演化的產物嗎?從另一方面來看,社會環境、教育以及文化會對人類產生何等程度的影響?這些問題過去在學界以及公眾間曾引發激烈的爭論,直到目前,熱情仍未消減。即使在爭辯中,經常出現一些人,因為特定的宗教與政治立場而一味地排斥演化論。終究人們在這些問題的論戰還是要放下成見與自己的一廂情願,用實事求是的態度,論辯才會有結果。

  如何解開人類行為之謎?達爾文學說就是密碼,是一把潛在的解密利器!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