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永和文教基金會成立以來,本於前述宗旨,多次補助出版與臺灣史或海洋史相關的學術著作、史料的編纂或外文學術著作的翻譯。接受補助出版或由基金會出版的書籍,有不少作品已廣為學術界引用。諸如,二○○○年起多次補助「東臺灣研究會文化藝術基金會」出版《東臺灣叢刊》,二○○○年補助播種者文化有限公司出版《臺灣重層近代化論文集》,二○○四年再度補助出版《臺灣重層近代化論文集》之續集《跨界的臺灣史研究──與東亞史的交錯》;二○○一年補助樂學書局出版《曹永和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二○○二年起補助出版荷蘭萊登大學與中國廈門大學合作編輯之海外華人檔案資料《公案簿》第一輯、第二輯與第四輯;二○○三年補助南天書局出版荷蘭萊登大學包樂史教授(Leonard Blusse)主編之《Around and about Formosa》,二○○四年補助南天書局出版韓家寶先生(Pol Heyns)與鄭維中先生之《荷蘭時代臺灣相關史料--告令集、婚姻與洗禮登錄簿》。本會也贊助相關的學會活動、邀請外國著名學者作系列演講,提供研究者交流的場域。諸如,一九九九年十一月與中央研究院合辦「東亞海洋史與臺灣島史座談會」,二○○○年三月於臺灣大學舉辦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濱下武志教授演講「談論從海洋與陸地看亞洲」,二○○○年十月與中央研究院與行政院文建會合辦「近代早期東亞史與臺灣島史國際學術研討會」。此外,為了培養臺灣史及海洋史研究的人才,本會與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合辦「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研讀班」之推廣活動。
「無錢不使瑞士兵」(Pas d’argent, pas de Suisses),這是一句在瑞士傭兵為歐洲大陸各地廣泛招募的時代,人盡皆知的俗語,當其時,歐洲各邦國間不時交戰,幾無寧日。時至今日,瑞士已因現代化的工業技術與成熟的觀光服務業,名列世界最富有國家之林,然而,回顧數百年前的瑞士,僅是一個由諸多過去互相仇視的小獨立邦所結成的聯盟,只要能獲得合理酬金,這些小邦中老於征戰的青年軍人們,即樂於為外國提供服務。即便是現在,位於羅馬的城邦國家梵諦岡,仍然雇用瑞士傭兵來為自我保衛。
艾利.利邦的遊記顯然未如前述那些德文遊記一樣,受到一般慣用體例所加諸的要求與限制。這遊記以一種生動樸實的風格寫就,免除了刻意修飾詞藻之累。甚而,由於此份手稿從來未經同時代編者處理,讀來令人倍覺興味盎然。雖然,當今愛好和平的讀者可能不會很同意,這個坦蕩蕩、橫衝直撞的軍人衷心地告白。他說他很享受當一名戰士的冒險生活方式:「我愛戰爭,勝過和平」(j’aimais mieux la guerre que la paix)
我們應該從何種角度來閱讀利邦的遊記呢?這樣的文本,可能會被歷史學者、人類學家拿來注釋與分析,這些人喜歡對其中歷史的或非歷史的事實,做出種種評論。但我會建議,從別處下手。依我的方式,可能要先有一些歷史想像能力,說不定,享受利邦文本最佳的方式,是把自己想像成他十七世紀同伴中的一員,跟著他一起前往遠方的異國。在那裡,他見到許多人,形形色色、各有不同的風俗習慣,但都在那些人生無法不面對的事情上,坦率自然、毫不做作地面對著他。這點可能是他作品最為吸引人的特質:無論面對怎樣的人,利邦都毫不靦腆。他嘗試去引發對話,並與他者坦誠相待,不帶偏見與優越感。一名漢人跟他混熟了之後,告訴他說:「Lou ho bey orspaniar omho」(你是好人,西班牙人不是),他顯然是十分愉快地被逗樂了吧。